第1课 沁园春·雪 教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沁园春·雪 教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0-04 22:11: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学本教学”教学设计
课题
《沁园春·雪

课型

总课时
主备人
授课日期
主讲人
审核人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2.抓住意象理解诗歌的内容美;3.赏析词句品味诗歌的语言美。
教学重点:抓住意象理解诗歌的内容美;教学难点:赏析词句品味诗歌的语言美。
教学过程
(结合课程标准或者单元目标进行简要分析)本单元选取的都是诗歌,老师需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细细品味诗歌语言,进而感受作品所蕴含的情感。就本文而言,《沁园春 雪》是统编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活动 探究”任务一学习借鉴中的第一篇课文,是一首气势磅礴的词。这首词大气磅礴、激昂豪迈,最适合诵读,在学习这首词时,教师可让学生反复诵读,达到读准、读懂、读美,然后再适时进行诵读指导,让朗朗的读书声充满课堂,体现语文课独特的韵味。让学生品味用词的精巧、意境的宏大,在细细品味中诵读、比较,学习读词品词的方法。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一代伟人毛泽东的诗词,以其博大恢弘、奇恣纵肆的激情,成为当代诗坛一曲个性强烈,色彩斑斓的绝唱。吟诵豪放之作,令人热血沸腾、精神昂扬。《沁园春·雪》便是他文情并茂、最有气魄之作。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词作,去感受毛泽东的豪放之风。(教师板书课题)二、走进文本,讲授新课第一学程:读出韵律美学习任务:朗读诗词,读出韵律美。主问题1:学习诗词,朗读是最好的方法,反复诵读才能得其滋味。同学们,这首词音韵铿锵,有一种豪放壮美的风格。尝试通过重音、停连等朗读技巧,看看怎样更好地读出诗歌的韵律美。学法指导:1.自学:自由朗读,结合注释,将生字及多音多义字字音标注在书上,拿不准的可以请教同学和老师。2.互学: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范读特殊停顿的句子。结合写作背景,试着读出语气。组长做好指导、分工,为展学做准备;3.展学:小组展示朗诵,其他小组可针对性补充或质疑。要求声音洪亮,表达清晰,语言流畅。设计意图:通过主问题设计,进行不同层次的朗读以及朗读指导,学生能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声韵之美,初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内容。第二学程:理解诗意美主问题2:同学们,在读好词的基础上,诗歌的内容就容易理解了。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完成以下任务:1.借助课下的注释或工具书自行疏通文意,并用简要的语言概括上下阕的内容。2.圈出上阙中的意象,思考:上阕中的这些意象有什么样的特点,它构成了什么样的意境呢?
3.画出下阕中的历史人物,思考:作者对这些历史人物都什么样的评价呢?他最终想赞美什么样的人?4.“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这两句在词的结构和内容上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学法指导第一步:自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独立思考,形成观点,准备小组内交流,拿不准的做好标记。第二步:互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1)把自己的理解与小组成员交流,相互启迪,组员补充。(2)展学准备。组长做好组员的任务分工,做好展学准备。第三步:展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1)观点明确,有理有据,声音洪亮,语言流畅,表达清楚。(2)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积极补充或质疑提问,并评价。(3)展示小组四个人分工明确。教师小结过渡:上阙意象宏大,意境壮阔,写壮丽雪景,抒热爱祖国之情,景中含情;下阙横跨千年,纵论古今,评说帝王,赞今日人民英雄,议中有情。设计意图:通过此问题,从字词句到内容将学生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第三学程:品味语言美
学习任务:品读上阙壮丽美景和下阙英雄人物,品味语言美。主问题3:品读上阕壮丽雪景和下阕英雄人物,任意选择一个领字或者一种手法或者一幅画面品一品,先批注,同学之间交流再全班交流。
学法指导:第一步:自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独立思考,做好批注,形成自己的观点;第二步:互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1)小组内分享自己的理解。(2)相互学习、启发。(3)展学准备。组长做好组员的任务分工,做好展学准备。第三步:展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1)观点明确,有理有据,声音洪亮,语言流畅,表达清楚。(2)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积极补充或质疑提问,并评价。(3)展示小组四个人分工明确。
小结:著名词人柳亚子先生评价《沁园春·雪》说:毛润之之《沁园春》一阕,余推为千古绝唱,虽东坡、幼安,犹瞠乎其后,更无论南唐小令、南宋慢词矣。正是因为其具有韵律的雄壮美,内容的豪放美,语言的凝练美,鼓舞我们用豪情壮志去成为当今的“风流人物”。设计意图:紧扣具体词语品味语言准确传神,鲜明有力的特点,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
三、盘点收获学生谈一下自己的学习收获。
四、布置作业
1.背诵并正确默写课文;
2.课外查阅毛泽东的其余诗词,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两首读一读,品一品。
展示与点拨预设:1.读准字音。教师强调以下字音:“妖娆”的“娆”;“风骚”的“骚”。多音字“成吉思汗”的“汗”、“今朝”的“朝”、“竞折腰”的“折”。2.读清节奏。教师随机点拨:有领起作用的词后面要停顿,如“望”“惜”;有强调作用的词后要停顿,如“须”“看”“数”;长句子要根据意义单位做恰当的停顿,如“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只识弯弓射大雕”。3.交代创作背景:毛泽东1936年2月率长征部队顺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情不自禁写下了著名的诗篇《沁园春·雪》。展示与点拨预设:教师强调特殊词语。“风骚”,“风”,原指《诗经》里的“国风”;“骚”,指的是《楚辞》里的“离骚”,
“风骚”在这里借代指“文学才华”,是褒义词。而现代汉语里的“风骚”意思是一个人举止轻浮,不庄重,是贬义词。这个词语的感彩发生了变化。展示与点拨预设:1.
学生交流时教师可随机点拨:一个“望”字写出了诗人登上高原极目远眺,激情满怀的自我形象,比“看”更加准确传神。“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用比喻和拟人将景物人格化,赋予静态的景物以动感,争先恐后生机勃勃。虚实结合的手法使词的内容更丰富、更立体,境界更阔大豪壮。2.教师随机点拨难点:“惜”中有肯定,秦始皇统一中国,汉武帝平定匈奴,唐太宗南征北战,宋太祖结束纷争,成吉思汗更是纵横驰骋,他们都是英雄!因此说“略”“稍”。“惜”中有惋惜,惋惜他们武力有余,文学才华不足、文治不足,所以说“输”“逊”“只识”。在“惜”中含褒,肯定他们是英雄;“惜”中又寓贬,作者含蓄地批评了他们缺乏文学才华,缺乏文治。“惜”中有铺垫,寄托了自己的伟大的抱负和理想,诗人要赞美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大众,无产阶级,他们前赴后继,为了祖国和民族而奋斗。“惜”既是引字,又有无限丰富的意味。
板书设计
沁园春·雪毛泽东上阙:
北国壮丽雪景抒发热爱之情下阙:
教学反思
热爱祖国山河
歌颂当代英雄
惜历代帝王
赞当今英雄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