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单元测试(Word版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单元单元测试(Word版 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0-05 15:01: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同步检测
2021—2022学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一、
单选题
(本题共计
5
小题
,每题
2

,共计10分


1.
下列画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滑稽(jī)

陛下(bì)
头衔(xián)
B.赏赐(cì)

御聘(pìn)
爵士(jué)
C.愚蠢(chǔn)
妥当(tuǒ)
更衣(gēng)
D.炫耀(xuàn)
勋章(xūn)
称职(chèng)
2.
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上的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在这个美丽的春天里,我们徜徉在语文天地里,获得了许多的感悟。我们为那些杰出人物的伟大精神所_______________撼——两弹元勋邓稼先为了祖国的核武器事业,在荒凉的戈壁滩奉献了自己的热血和青春,_______________躬尽瘁,死而后已;我们也为那些普通人的美好品格而感动——执着_______________毅的父亲要强而倔强,辛苦了大半辈子造起一座高台阶的新屋。书本滋养了我们的心灵,芬芳了我们的世界,使我们获得了深刻的人生启迪。
A.震


B.振


C.振


D.震


3.
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育人书店的管理团队精诚合作,苦心钻营,使书店利润稳步增长。
B.我的令尊大人已经七十多岁了,他每天坚持去跳广场舞,身体棒棒的。
C.货运飞船,顾名思义就是以货物运载为主的飞船,一次能装载6吨多物资。
D.七年级开展了“爱我家乡”活动,同学们那些可歌可泣的事迹感动了老师。
4.
下列是写给“感动中国人物”张桂梅的颁奖词,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自然击你以风雪,你报之以歌唱。
②不惧碾作尘,无意苦争春,以怒放的生命,向世界表达倔强。
③烂漫的山花中,我们发现你。
④你是崖畔的桂,雪中的梅。
⑤命运置你于危崖,你馈人间以芬芳。
A.①④⑤③②
B.②③①④⑤
C.③①⑤②④
D.⑤③②①④
5.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济南中小学举办与策划的经典诗文朗诵活动,对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有积极作用。
B.我国多个地区出现扬尘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植被遭到破坏的结果。
C.几千年的祭祀传统,牵动着中国人一种最隐秘而质朴的情感。
D.有没有良好的班风和学风,是衡量优秀班集体的标准之一。
二、
名著阅读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4分


6.
行者笑道:“老人家,茶饭倒不必赐。我问你:铁扇仙在那里住?”老者道:“你问他怎的?”行者道:“适才那卖糕人说,此仙有柄‘芭蕉扇’。求将来,一扇息火,二扇生风,三扇下雨,你这方布种收割,才得五谷养生。我欲寻他讨来扇息_______________过去,且使这方依时收种,得安生也。”
上面《西游记》片段中,铁扇仙是_______________的妻子,文中横线空白处应填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
三、
综合读写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8分


7.(8分)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2021年3月1日,教育部发布的《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施行。班级开展以“教育惩戒早知道”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
(1)下面是小阳搜集的材料,请提取并整合材料的主要信息,用一句话写出你的结论。30字左右。
材料一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的初心与使命,通过教育惩戒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责任意识,是新时代德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教育惩戒,既要有“温度”,体现教育的人文关怀与权利保障理念;又要有“尺度”,依法依规、合法合理并履行正当程序做出教育惩戒行为。
材料二
教育惩戒不是为了惩罚学生,不是为了给学生造成痛苦,而是为了制止学生的不当行为,帮助学生改正错误。教育要讲究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此,在行使教育惩戒权时,既要遵循规则的普适性,又要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
(2)请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用简洁的语言介绍画面内容,概括寓意。
四、
现代文阅读
(本题共计
2
小题
,共计31分


8.(15分)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过年的柴火


①临近年关的风可真冷,像小鞭子一样抽人脸。我开着车给乡下的姑妈去送年货。想到辽阔的乡野,被城市拥挤的身心豁然开朗起来。
②刚进入通往乡村方向的公路,被路旁窜出的一个男人拦住了。我被吓了一跳,以为遇到了打劫的,好半天才把车窗摇下一条缝,不友好地问:“你想干吗?”
③男人冻得瑟瑟发抖,一脸尴尬地说:“俺拦错车了,没看清你是个女司机。你能让俺搭一段车,去公主屯吗?”
④我有些奇怪,他怎么知道我路过公主屯呢?又犹豫起来,如果让他搭车,万一是暗藏歹意的抢劫犯,我就自身难保了。
⑤“求您了!俺错过了最后一班回家的车,要是走回去得半夜了。家里的老人和孩子知道俺今天回去,肯定在村口等着呢,俺怕冻坏了孩子。”男人说这话时,眼睛湿漉漉的。我瞥了一眼散落在地上的大包小包,看他洗得发白的衣服,判断应该不是歹徒,心软地放他上来。
⑥一路上,男人很拘谨,默默看着车窗外飞跑的树,一句话也不说。我问到时才回答,说他和妻子在外省打工很多年了,孩子一岁时就扔给了老人。他在工地建楼,妻子在城里给人家当保姆。因为主人家过年要来很多客人,她得留在那做饭,直到过完年才能回老家待上几天。
⑦“你们这些做父母的,真是苦了孩子,为什么一定要去城里呢?听说农村现在也不错啊。”
⑧“种地挣的那点儿钱不够生活。俺住在工地,孩子妈在主人家住,没法把孩子带进城里……”男人_______________,接着讲述。他听说孩子捡柴火数数等他们回家,当时就掉下了眼泪。他建楼的地方有水有山,水里长着蒲草,山上长着野花。端午节时,他看到一个婆婆在卖蒲草编织的香包,就和婆婆学了手艺,采来蒲草和野花晾干,趁着晚上收工的时候编织。很多香包都是他在夜空下编织的。他说,要把星光、月光和花朵包在香包里,有它们陪着,孩子就不寂寞了。男人捧过几个香包送给我,我只要了一个,粽子模样的香包散发着花香,带着浅绿色的草穗子。看着密密实实的编织,我心里感慨万分——想不出男人是怎样用那双长满老茧的手,把柔韧的蒲草编织成深藏柔情的精美香包。
⑨夕阳西下时,半边天的流光溢彩辉映着袅袅炊烟的乡村。在村口,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挡住了半边路。她手里拽着几根干枯的大树枝,很吃力地走着。我没有按喇叭,慢慢前行着。她发现了我,急忙闪到一边,不小心跌倒了。男人急切地打开车门奔了过去,大声叫着:“闺女,爸爸回来啦!”
⑩小女孩和爸爸热烈地拥抱在一起,欢天喜地叫着爸爸,使劲搂住爸爸的脖子,哭了。
我拿出车内的一些食品送给小女孩。她有一双黑亮的眼睛,充满水一样清澈的天真。看到她冻得发红的脸,我心疼地说:“小宝贝,这么冷的天,你怎么还去拾柴火啊?”
“我天天问奶奶,爸爸妈妈还有多少天回家?奶奶就让我每天捡一根柴火来计数,等捡够了365根柴火,老天爷看到了,就会让爸妈回家过年啦!我给爸爸捡了一垛柴火,又给妈妈捡了一垛。今天我多捡了15根大树枝,想让老天爷看看我有多着急,好让爸爸妈妈快点回家。”
我看着这单薄的孩子,心里泪汪汪地难受着。
“好闺女,咱不去捡树枝了,爸爸给你准备了数数的礼物。以后,你在暖和的屋子里数香包,就能等到爸爸妈妈回家了。”男人说着,打开一个大旅行袋,又打开里面一个方便袋,闪出一堆手工编织的蒲草香包。孩子欢喜地叫了起来,搂着爸爸的脖子,使劲在他粗糙的脸上亲着。
小女孩骑在爸爸的脖子上,欢声笑语地走远了。夕阳给他们镀上了金色的光芒。
(选自《小小说月刊》2020年第2期)
(1)本文以“我”的心理变化为线索展开故事。请根据提示,将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
事件
“我”的心理
男人半路拦车
奇怪犹豫
男人讲述拦车原因
心软同意
①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
感到心疼
“我”了解女孩拾柴原因
④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①体会下列画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男人说这话时,眼睛湿漉漉的。
②结合上下文,在横线上补充男人说话时的神态或语气,并说明理由。
“种地挣的那点儿钱不够生活。俺住在工地,孩子妈在主人家住,没法把孩子带进城里……”男人_______________,接着讲述。
(3)文中两处写到蒲草香包,有什么作用?
(4)有人认为本文是在表现浓浓的亲情,有人认为是表现人间的真善美,有人认为是对当下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你赞同哪种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

9.(16分)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肖复兴
①原来我家有个小院,院里可以种些花草和蔬菜。这些活儿,都是母亲特别喜欢做的。把那些花草蔬菜侍弄得姹紫嫣红,像是给自己的儿女收拾得眉清目秀、招人眼目,母亲的心里很舒坦。
②那时,母亲每年都特别喜欢种苦瓜。其实,这么说并不准确,是我特别喜欢苦瓜。刚开始,是我从别人家里要回苦瓜籽,给母亲种,并对她说:“这玩艺儿特别好玩,皮是绿的,里面的瓤和籽是红的!”我之所以喜欢苦瓜,最初的原因就是它里面的瓤和籽格外吸引我。苦瓜结在架上,母亲一直不摘,就让它们那么老着,一直挂到秋风起时。越老,它们里面的瓤和籽越红,红得像玛瑙、像热血、像燃烧了一天的落日。当我掰开苦瓜,兴奋地注视着这两片像船一样盛满了鲜红欲滴的瓤和籽的瓜时,母亲总要眯缝起昏花的老眼看着,露出和我一样喜出望外的神情,仿佛那是她老人家的杰作,是她才能给予我的欧·亨利式的意外结尾,让我看到苦瓜最终这一落日般的血红和辉煌。
③以后,我发现苦瓜做菜其实很好吃。无论做汤,还是炒肉,都有一种清苦味。那苦味,格外别致,既不会传染上肉或别的菜,又有一种苦中蕴含的清香和苦味淡去的清新。
④像喜欢院里母亲种的苦瓜一样,我喜欢上了苦瓜这一道菜。每年夏天,母亲都会经常从小院里摘下沾着露水珠的鲜嫩的苦瓜,给我炒一盘苦瓜青椒肉丝。它成了我家夏日饭桌上一道经久不衰的家常菜。
⑤自从这之后,再见不到苦瓜瓤和籽鲜红欲滴的时候了,是因为再等不到那时候了。
⑥这样的菜,一直吃到我离开了小院,搬进了楼房。住进楼房,依然爱吃这样的菜,只是再吃不到母亲亲手种、亲手摘的苦瓜了,只能吃母亲亲手炒的苦瓜了。
⑦一直吃到母亲六年前去世。
⑧如今,依然爱吃这样的菜,只是母亲再也不能为我亲手到厨房去将青嫩的苦瓜切成丝,再掂起炒锅亲手将它炒熟,端上自家的餐桌了。
⑨因为常吃苦瓜,便常想起母亲。其实,母亲并不爱吃苦瓜。除了头几次,在我一再的怂恿下,勉强动了几筷子,皱起眉头,便不再问津。母亲实在忍受不了那股子异样的苦味。她说过,苦瓜还是留着看红瓤、红籽好。可是,她依然每年夏天当苦瓜爬满架时,为我清炒一盘我特别喜欢吃的苦瓜肉丝。
⑩最近,看了一则介绍苦瓜的短文,上面有这样一段文字:“苦瓜味苦,但它从不把苦味传给其他食物。用苦瓜炒肉、焖肉、炖肉,其肉丝毫不沾苦味,故而人们美其名曰‘君子菜’。”
不知怎么搞的,看完这段话,让我想起母亲。
(1)文章开头写母亲种花草和蔬菜,似乎与写“苦瓜”无关,可否删掉?为什么?
(2)品味下面句子中画线的词语,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①母亲总要眯缝起昏花的老眼看着,露出和我一样喜出望外的神情。
②它成了我家夏日饭桌上一道经久不衰的家常菜。
(3)简要赏析文章结尾的妙处。
(4)文章以“苦瓜”为题有什么作用?
五、
文言文阅读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12分



10.(12分)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1)《_______________》,又称《吕览》,先秦杂家代表著作。
(2)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
①吾穿井得一人:_______________
②国人道之:_______________
③闻之于宋君:_______________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②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4)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中的宋君是一位具有求实精神的明君。
B.《穿井得一人》具有幽默风趣的写作特色。
C.“闻之于宋君”与“得一人之使”中的“之”字用法相同。
D.这则寓言揭示了获取真知要避免道听途说的道理。
六、
古诗词鉴赏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5分


11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同时写秋,两位作者表露的心境有什么不同?
(2)你更喜欢哪一首?请说明理由。
七、
写作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50分



12.
请以“我多想___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在作文题目的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内容;②不少于550字;③在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
参考答案
1.D
2.A
3.C
4.C
5.C
6.
牛魔王,火焰山
7.
(1)示例一:教师要合法合理、遵循规则地行使教育惩戒,体现德育关怀,保障学生权利。
示例二:教师行使教育惩戒权,温度、尺度、普适性、个性差异均要照顾到。
(2)画面内容:画面中下位置是一本封皮上写有“教育”二字、直立着的大书,这本大书支撑着写有“惩戒”二字的木板,木板左右两端分别站着一位女老师和一位男同学,二人四目相对,颤巍巍地保持着木板的平衡。
寓意:教育惩戒应以教育为基础,在实施教育惩戒过程中,师生关系保持平衡是关键。
8.
(1)①男人讲述进城打工原因,并送“我”香包,②感慨万分,③遇到小女孩,“我”赠送食品,④内心难受
(2)①细节描写。“眼睛湿漉漉的”这一细节,表现了男人急于回家的心理,从而表现出他对家人的爱。
②示例:沉重地叹息着(或表情凝重、愁苦),表现男人因为生计不得不把孩子给老人抚养的无奈。
(3)①写男人亲手编织蒲草香包,刻画出一个淳朴、心灵手巧、关爱孩子的人物形象。
②两处写蒲草香包,前后照应,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
③蒲草香包是男人情感的载体,象征着父亲对孩子的爱,表现了文章的主题。
(4)示例一:赞同“表现浓浓的亲情”的看法。文中的男人怕女儿等太久受冻而半路拦车、为孩子编织香包等事情,表现了父亲对女儿的爱。小女孩在冷天出去多拾柴火,盼望爸爸妈妈早点回来,表现了女儿对父亲的爱。这些都体现了浓浓的亲情。
示例二:赞同“对当下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的看法。文中的男人和他的妻子长年在外打工,无法陪伴孩子,小女孩只能靠每天捡柴火数数盼望父母回家。文章流露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
示例三:赞同“表现人间的真善美”的看法。文中的三个人物:“我”“男人”“小女孩”,“我”让男人搭车、送食品给小女孩;男人送“我”香包、对女儿的爱;小女孩的天真烂漫。这些事处处体现着人间的真善美。
9.
(1)不能删掉。因为写母亲种花草和蔬菜是为下文描写母亲精心为“我”种苦瓜、烧苦瓜作铺垫,突出母亲热爱生活、富有爱心的品格。
(2)①不仅写出了母亲高兴的程度,而且暗含母亲是因儿子的高兴而高兴,含蓄表达出母亲对儿子无私的爱。
②表面上是强调常常吃到这道菜,实际上是赞颂永不减退的亲情和母爱。
(3)①卒章显志,点明了母亲与苦瓜相同的品格;
②将浓烈的感情寓于平淡的叙述中,言有尽而意无穷。
(4)①全文以苦瓜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
②用苦瓜象征母亲的品格,表达对母亲的赞美与怀念。
10.
(1)吕氏春秋
(2)①挖掘、开凿,②指居住在国都中的人,③使听到
(3)①(丁氏)家里没有井,须到外面打水浇田,因此经常要有一个人住在外面(专门做这件事)。
②丁家的人回答说:“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中挖出一个人来呀。”
(4)C
11.
(1)《秋词》表达了豪迈之情。《秋思》表达了游子思乡悲秋之情。
(2)示例:喜欢《秋词》,秋日不悲,豪情满怀。或喜欢《秋思》,把几个富有特征的景物直接组合在一起,营造出浓浓的思乡悲秋氛围。词虽短,但味浓。
12.略。
试卷第4页,总9页
试卷第5页,总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