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
两种电荷
导学案
班级:
座号:
姓名:
学习目标:1.了解摩擦起电现象及摩擦起电的本质。2.知道两种电荷以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3.了解检验带电体的方法及验电器的构造和原理。4.了解自由电子及导体与绝缘体的区别。
学习重点:验电器的原理及作用,摩擦起电的原因。
学习难点:摩擦起电的实质。
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P32~P35,完成以下问题】
1.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
。
2.正电荷:用
摩擦过的
所带的电。
负电荷:用
摩擦过的
所带的电。
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
,异种电荷相互
。
4.
叫做电荷量,单位是
,简称
,符号是
。
5.实验室常用
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用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就有一部分电荷传到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箔上,这两片金属箔带
电荷,由于
而张开,且带电体带电量越多。
6.(1)物质是由
构成的.原子由
和
组成.
带正电,
带负电。
(2)在各种带电微粒中,
的电荷量是最小的,所带的电量为
.
(3)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原子核外所有电子所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
,整个原子呈中性。
(4)不同物质的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不同,两种不同物质
时,
的容易失去电子,显正电性;得到电子的物体,显
性,张开的角度就
。
7.
是导体;
是绝缘体。
8.金属导电靠的是
。
二、合作探究:
知识点一 摩擦起电现象
1.讨论1:取出塑料笔杆或塑料尺,准备一些干燥、细小的纸屑,把笔杆或塑料尺与头发摩擦后靠近纸屑,我们会看到
,这说明了
。
2.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
。
3.课标重点例题指引 2.4.1 例1 举例说明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讨论2:同学们还见过哪些摩擦起电的现象,请举例说明。
知识点二 摩擦起电的原因及其实质
课标重点例题指引 1.3.2 例1 用图形、文字或语言描述原子的核式模型。
1.物质是由
组成的.原子由
和
。组成.
带正电,
带负电。
2.在各种带电微粒中,
电荷量的大小是最小的,所带的电量为
。
3.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原子核外所有电子所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
,整个原子呈中性。
4.不同物质的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不同,两种不同物质
时,
的物质容易失去电子,显正电性;得到电子的物体,显
性。
点拨: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摩擦起电的实质是
。
知识点三 两种电荷
正电荷:用
摩擦过的
所带的电。负电荷:
摩擦过的
所带的电。
【例1】用丝绸摩擦玻璃棒,玻璃棒带正电,这是由于(
)
A.摩擦起电创造了电荷
B.丝绸上的正电荷转移到玻璃棒上,使得玻璃棒带正电
C.丝绸上的电子转移到玻璃棒上,使得玻璃棒带正电
D.玻璃棒上的电子转移到丝绸上,所以玻璃棒带正电
知识点四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1.演示实验1:
a.用丝绸摩擦过的两根玻璃棒,手持一根玻璃棒,靠近另一根被吊起的玻璃棒(如图甲),会观察到两根玻璃棒
。
b.手持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被吊起的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会观察到两根棒
。
结论:
。
2.演示实验2:如图乙,取出塑料捆扎绳,把它撕成细丝,老师手戴皮手套自上往下捋,细心观察,我们会看到
,这是因为
。
3.实验室常用
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它的原理是
。
【例2】一个轻质小球靠近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时,它们相互吸引,则小球(
)
A.一定不带电
B.一定带负电
C.一定带正电
D.可能不带电
知识点五 导体和绝缘体
1.讨论4:观察课本P34图15.1-4、15.1-5实验.实验现象说明了
。
2.
是导体;
是绝缘体。
3.金属导电靠的是
。
【例3】回忆我们的检测结果,将下面物体分两类,并将它们的序号填写在相应空白处:
属于导体的有
;属于绝缘体的有
。
①电线内的铜丝 ②瓷勺 ③电线的塑料外皮 ④钢刀 ⑤铝勺 ⑥铜钥匙 ⑦棉布 ⑧碳棒 ⑨塑料尺子 ⑩橡皮
三、课堂演练:
1.(教材母题:课本P35,动手动脑学物理改编)有甲、乙、丙三个带电体,甲物体排斥乙物体,乙物体吸引丙物体.如果丙物体带负电,甲物体带
电。
2.如图,用一段细铁丝做一个支架,作为转动轴,把一根中间戳有小孔(没有戳穿)的饮料吸管放在转动轴上,吸管能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用餐巾纸摩擦吸管使其带正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把某个物体放在带电吸管一端的附近,发现吸管向物体靠近,由此可以判断该物体带负电
B.把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放在带电吸管一端的附近,吸管被吸引
C.吸管因为失去了电子所以带正电
D.餐巾纸摩擦吸管后也带了正电
3.(教材母题:课本P35,动手动脑学物理改编)金属锌的原子核带有30个大小与电子电荷相等的正电荷,它的原子核外有
个电子;这些电子总共带
C的电荷。
4.如图是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和B,A带电,B不带电.A的金属箔张开是因为同种电荷互相
(选填“吸引”或“排斥”).若用
(选填“金属棒”或“橡胶棒”)将A、B连接起来,A、B金属箔张角均不变。
四、作业: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座号:_________
姓名:
1.A、B、C三个轻质小球,已知A带负电,A和B互相吸引,C和A互相排斥,则(
)
A.B一定带正电,C带负电
B.B可能不带电,C带负电
C.B可能带正电,C带正电
D.B一定不带电,C带正电
2.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探究最早是从静电现象开始的.对静电现象的认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自然界只存在正、负两种电荷
B.同种电荷相互吸引,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C.从静电现象认识到原子核是可分的
D.摩擦起电创造了电荷
3.电视机的荧光屏表面经常有很多灰尘,这主要是因为( )
A荧光屏具有吸附灰尘的能力
B房间内灰尘的自然堆积
C电视机工作时,荧光屏表面温度较高
D
电视机工作时,荧光屏表面有静电
4.在编织某种地毯时,编织过程中夹杂一些不锈钢丝,这是因为(
)
A使地毯更好看
B使地毯更耐用
C使地毯更善于传热 D释放静电,便地毯不易沾上灰尘
5.将与羊毛衫摩擦过的气球靠近头发,会看到如图15.1-2所示的惊奇现象。这是由于气球摩擦
后,会 不带电的头发。
参考答案:
一、自主学习:
1.摩擦起电
2.丝绸
玻璃棒
毛皮
橡胶棒
3.排斥
吸引
4.电荷的多少
库仑
库
C
5.验电器
同种
互相排斥
越大
6.(1)分子和原子
原子核
电子
原子核
电子
(2)电子
1.6×10
-19C
(3)相等
(4)摩擦
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
负电
7.容易导电的物体
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8.自由电子
二、合作探究:
知识点一
1.塑料笔杆或塑料尺吸引纸屑
塑料笔杆或塑料尺
带了电,而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2.摩擦起电
3.现象:在脱腈纶毛衣时会听见劈啪响就是摩擦起电;拿梳子梳头,头发会翘起来(长头发更明显);电风扇的扇叶上会有一层灰尘.应用:复印;防腐喷漆.
知识点二
1.分子和原子
原子核
电子
原子核
电子
2.电子
1.6×10-19C
3.相等
4.摩擦
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
负电
点拨:电荷的转移
知识点三
丝绸
玻璃棒
毛皮
橡胶棒
例1
D
知识点四
1.a
相互排斥
b
互相吸引
结论: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2.塑料丝慢慢散开
皮手套与塑料丝摩擦,使塑料丝带上了同种电荷,而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3.验电器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例2
D
知识点五
1.金属能导电
2.容易导电的物体
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3.自由电子
三、课堂演练:
1.正
2.C
3.30
4.8×10-18
4.
排斥
橡胶棒
四、作业:
1.B
2.A
3.D
4.D
5.带电
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