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怀疑与学问》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 《怀疑与学问》教案(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0-05 15:18: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学本教学”教学设计
课题
怀疑与学问
课型

总课时
主备人
授课日期
主讲人
审核人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怀疑精神的内涵及重要意义。2.引导学生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采用抓住关键句来理清文章结构,进而理清论证思路。3.引导学生结合具体语段体会本文逻辑严密、语言准确的特点。4.引导学生
认识“怀疑”“思索”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理解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运用。教学难点:结合本文的写作背景,理解重要句子的深层含义。
教学过程
(结合课程标准或者单元目标进行简要分析)本单元属于相对集中编排的议论文单元,有立论,有驳论,担负着培养学生阅读议论文、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任务。本单元的教学策略是要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进一步提高阅读议论文的能力。《怀疑与学问》论述了学者先要会疑,学则须疑的观点,强调怀疑精神在治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倡学者应有怀疑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作者关于怀疑与学问之间关系的论述对今天的治学者以及中学生都是富有教益的。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我国当代有一位著名的史学家叫顾颉刚,他幼年读的书多,并且读书时就不肯盲从前人之说,敢于提出疑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顾先生的一篇议论文——《怀疑与学问》。(教师板书课题)二、走进文本,讲授新课第一学程: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任务:通读课文,理解文章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结构。主问题1:
文中所说的怀疑精神有什么样的内涵?它对做学问有什么重要意义?划出承上启下的关键语句,梳理文章的论证结构,完成课后习题二表格。学法指导:1.自学:先自主阅读,围绕主问题进行专题阅读,做批注,形成自己的认知与见解;2.互学:小组内相互交流观点,求同存异,组长做好指导、分工,为展学做准备;3.展学:小组展示,分享观点,其他小组可针对性补充或质疑。要求声音洪亮,表达清晰,语言流畅。设计意图:通过问题设计,引导学生理解本文的主要论点,明白作者提出论点的意图。梳理本文的论证思路,把握文章的结构。第二学程:精读文本,深入探究学习任务:分析本文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主问题2:找出文中所用的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并分析其作用。学法指导第一步:自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自己结合文本内容,找出运用论证方法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准备小组内交流。第二步:互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1)把自己的理解与小组成员交流,相互启迪,组员补充。(2)展学准备。组长做好组员的任务分工,做好展学准备。第三步:展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1)观点明确,有理有据,声音洪亮,语言流畅,表达清楚。(2)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积极补充或质疑提问,并评价。(3)展示小组四个人分工明确。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会识别各种论证方法,并能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第三学程:品味语言,体会特点
学习任务:选取文中具体语段来品析语言,使学生能够揣摩到本文语言精准、严谨的特点。
主问题3:结合课后习题三,揣摩文字,回答问题。
学法指导:第一步:自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自己结合刚才所学,形成自己的理解。确立自己的理解后,小组内分享。第二步:互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1)小组内分享自己的理解。(2)相互学习、启发。(3)展学准备。组长做好组员的任务分工,做好展学准备。第三步:展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1)观点明确,有理有据,声音洪亮,语言流畅,表达清楚。(2)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积极补充或质疑提问,并评价。(3)展示小组四个人分工明确。设计意图:领会本文论述逻辑的严密性,品析议论文语言表达的严谨性。三、盘点收获
学生谈一下自己的学习收获布置作业摘抄、熟记课文所引用的名言,并在课外搜集有关治学方面的名言警句。
答案预设:作者所说的怀疑精神指的是对于传说的话都要经过“怀疑”“
思索”“
辨别”三步,这样就不会盲从和迷信,这也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中心论点:学则须疑分论点一: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分论点二:怀疑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答案预设:第4段举历史上的“三皇、五帝”和《礼记·月令》所记载的“腐草为萤”的例子,使人确信古书记载的传说不一定可靠,怀疑是有必要的。(举例论证)第6段举清代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大学章句》一步步追问怀疑的例子,论证了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也证明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举例论证)课文开头用了程颐、张载的话,用他们的言论做论点,实际上也起了论据的作用,令人信服。(道理论证)答案预设:不绝对。“一切”有“所有”之意,却比“所有”更多一种加重、强调的意味。因为作者这里用的“一切”是由论述问题的内涵所决定的,着重强调“怀疑”对于学问家的重要。不能任意调换顺序,因为“怀疑”是“辩论”的前提条件,“评判”是“修正”的前提,所以“怀疑”
“辩论”
“评判”
“修正”这四步构成逐层深入,步步递进的关系,不能任意调换顺序。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