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 五 表内除法(一)-认识除法-第二课时_(15张ppt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 五 表内除法(一)-认识除法-第二课时_(15张ppt课件)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10-04 16:05: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表内除法(一)
认识除法
第二课时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把“平均分”的结果抽象为除法算式表示的过程。
2、初步认识除法的意义,认识除号,会读、写除法算式,会根据操作和分的结果写出除法算式。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初步体会除法和平均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把8个苹果平均放到2个盘子里。
“平均放到2个盘子里”是什么意思?
把8个苹果平均放到2个盘子里。
把8个苹果平均放到2个盘子里,就是要求2个盘子里放苹果的个数同样多。
怎样用除法算式表示呢?
把8个苹果平均放到2个盘子里。
像这样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是平均分问题,要用除法来表示。

8÷2=4读作:8除以2等于4。
8
除号
÷
除号表示平均分。写除号时,
先画一条线,上下各一点,
横线要平直,两点要对齐。
8个苹果表示要分的总数,写在除号的前面。
2
2个盘子表示要平均分的份数,写在除号的后面。
=
4(个)
每盘放几个呢?
正好放完。
每盘放4个。
把12个萝卜平均分给4只小兔,每只小兔可以分到几个萝卜?
用花片摆一摆。
把12个萝卜平均分给4只小兔,每只小兔可以分到几个萝卜?
把12个萝卜平均分给4只小兔,每只小兔可以分到几个萝卜?
12
÷
4

3(个)
答:每只小兔可分到3个萝卜。
1.
先动手摆一摆,再列算式。
(1)把10个 
平均分成2份,每份(  )个。
5
10
2
10
÷

(个)
÷

(个)
2
5
5
2
(2)把10个 
平均分成5份,每份(  )个。
2.
把15条鱼平均分给3只小猫,每只小猫分(  )条。
5
15
15
÷

(条)
÷

(条)
3
5
5
3
平均分给5只小猫呢?
(1)如果把这些花平均插在2个花瓶里,每个花瓶放(
)枝。
(2)如果把这些花平均插在4个花瓶里,每个花瓶放(
)枝。
3.
12
6
3
÷

(枝)
÷

(枝)
2
6
12
4
3
(1)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
)块。
(2)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
)块。
(3)*平均分给5个人,每人最多(
)块,还剩(
)块。
16
16
8
4
3
1
该怎样列式呢?
16÷5=3(块)……1(块)
÷

(块)
÷

(块)
2
8
4
4
4.
16块
在我国古代,人们很早就掌握了数的除法运算。自春秋战国之前我国出现了用“九九”表计算乘法,人们也总结了用口诀来计算除法的方法。《孙子算经》上说:“凡除之法,与乘正异。”当时我国主要是用算筹和口诀来计算除法的。
我们现在用的除法符号“÷”是一位瑞士学者雷恩于1659年在一本代数书中首先使用的。几年以后,该书被译为英文,才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和接受。
你知道吗?
因为“÷”在欧洲大陆曾长期被用来表示减法。为了与减法区别,后来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主张用“:”作除号,与当时流行的比号一致。现在世界上有些国家仍然用“:”作除号。
“除”的本意是“分”。符号“÷”中间的横线把上下两部分分开,形象地表示了“分”。上方和下方各加圆点,分别代表分子和分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