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 《范进中举》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2课 《范进中举》教案(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0-05 15:22: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学本教学”教学设计
课题
范进中举
课型

总课时
主备人
授课日期
主讲人
审核人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积累字词,了解并掌握作者及作品,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小说故事情节。2.引导学生了解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及其作用。3.引导学生认识科举制度的罪恶,了解其对知识分子灵魂的毒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了解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及其作用。教学难点:认识科举制度的罪恶,了解其对知识分子灵魂的毒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过程
(结合课程标准或者单元目标进行简要分析)本单元选择中国明清白话小说中的精彩章节,目的是引发学生阅读此类小说的兴趣,感受中国古典小说的魅力,了解它们的思想和艺术成就,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范进中举》节选自《儒林外史》,是一幅绝妙的讽刺画。主人公范进一见中举的报帖就欢喜得发了疯,丑态百出,直至挨了一个巴掌才清醒过来。小说用艺术夸张手法,反映生活的真实,揭示了科举制度对当时士人的毒害之深。故事中另一个人物胡屠户更可笑,是个十足的市侩。小说围绕着范进命运的变化也写出了世态炎凉的社会现实。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学而优则仕”规定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人生历程,科举是横在他们面前的一道门槛。跨过这一道门槛,则八抬大轿,风光无限,荣华富贵,享用不尽。中举前后,天翻地覆的变化着实让人吃惊,更有甚者,中举了,人却疯了,这到底是喜剧还是悲剧 带着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思索,我们一同走进《范进中举》,去寻求答案吧。二、预习检测学生先组内交流预习问题,再班内展示,其他学生补充并评价,师生小结。三、走进文本,讲授新课第一学程:第一学程:速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任务:速读课文,理清小说情节。主问题1:
说说中举前后各写了哪些事?并用简要的语句概括情节。作者从哪些方面将范进中举前后的状况进行对比,并从课文中找出依据,并说说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学法指导:1.自学:先自主阅读,围绕主问题进行专题阅读,做批注,形成自己的认知与见解;2.互学:小组内相互交流观点,求同存异,组长做好指导、分工,为展学做准备;3.展学:小组展示,分享观点,其他小组可针对性补充或质疑。要求声音洪亮,表达清晰,语言流畅。设计意图:通过问题设计,引导学生理解文本,理清故事情节,体会社会的世态炎凉。第二学程:分析人物形象,了解小说刻画人物的手法。学习任务:指导学生感知和评价人物形象,了解夸张、对比手法,体会讽刺小说的特点。主问题2:从文中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并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思考作者是如何刻画人物形象的?教师提供范式:从__________句或语段中,我读出了一个___________的人物形象。作者运用了______________手法对人物进行刻画。学法指导第一步:自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自己结合关于描写人物的内容,精读、研读,形成观点,准备小组内交流。第二步:互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1)把自己的理解与小组成员交流,相互启迪,组员补充。(2)展学准备。组长做好组员的任务分工,做好展学准备。第三步:展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1)观点明确,有理有据,声音洪亮,语言流畅,表达清楚。(2)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积极补充或质疑提问,并评价。(3)展示小组四个人分工明确。设计意图:通过此问题,引导学生认真研读课文,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领略本文的讽刺艺术。师生共同小结刻画人物的手法:1、以人物自己的语言表现人物性格。2、运用细节描写、侧面烘托。3、运用夸张、对比的手法进行讽刺。第三学程:深入文本,探究主旨。
学习任务:结合刚才的深刻研读,引导学生思考,把握文章主旨。
主问题3:范进中举,喜极而疯,是喜剧,还是悲剧 谈谈你的看法。范进中举后发疯的原因是什么?
学法指导:第一步:自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自己结合刚才研讨中获得的启迪,形成自己的理解;确立自己的理解后,小组内分享;第二步:互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1)小组内分享自己的理解。(2)相互学习、启发。(3)展学准备。组长做好组员的任务分工,做好展学准备。第三步:展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1)观点明确,有理有据,声音洪亮,语言流畅,表达清楚。(2)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积极补充或质疑提问,并评价。(3)展示小组四个人分工明确。设计意图:深入理解文本,把握文章主旨,引发学生思考,激活思维。四、盘点收获
学生谈一下自己的学习收获布置作业选取一个你熟悉的有鲜明性格的人物,写一篇记叙文,运用一定的描写人物的手法。读《儒林外史》其它篇目。
课前预习:给文中生字加注音,读通课文。屏显作者作品,要求学生掌握文学常识。答案预设:明确:屠户贺喜
范进借钱
范进发疯
屠户治疯
乡绅拜访。本文写了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张乡绅、众乡邻对待他的态度发生的变化和范进中举后喜极而疯的故事。经济状况
中举前:每日小菜饭,常挨饿,乡试无盘缠;
中举后:拿蛋送鸡,背米送酒,送银。社会地位
中举前:岳父斥骂,众邻不理会,张乡绅不识;中举后:岳父称他为贤婿文曲星,乡邻称他为老爷,张乡绅赠房。讽刺了趋炎附势的炎凉世态。答案预设:1.我从“范进中举喜极而疯”的情节中,读出了一个追求功名利禄的范进。作者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运用夸张的手法,鞭挞了范进的丑恶灵魂,具有讽刺意味。2.我从胡屠户对范进中举前后的表现中看出了一个嫌贫爱富、趋炎附势、嗜钱如命的市侩形象。作者通过对人物语言、神态的描写,运用夸张、对比的手法对胡屠户进行了刻画。答案预设:范进喜极而疯是一场喜剧,理由:一文中写范进发疯和胡屠户打嘴巴都运用了夸张手法;二揭露了当时士人追求功名利禄的丑恶灵魂和市侩的趋炎附势的嘴脸;三范进终于清醒过来,结局圆满。范进喜极而疯是一场悲剧,理由:一从人物命运的角度说,这是一场悲剧,把一生浪费在科举考场中是范进的人生悲剧;二把知识分子束缚在科举制度框架内,扼杀他的独立的人格和自由的灵魂,是国家民族的悲剧。发疯的原因:1.
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戕害,这是根本原因2社会环境的压力。3.范进个人的因素。
范进中举吴敬梓中举前
中举后经济状况
每日小菜饭
拿蛋送鸡常挨饿
背米送酒乡试无盘缠
送银社会地位
岳父斥骂
贤婿文曲星众邻不理会
老爷张乡绅不识
赠房讽刺了趋炎附势的世态
教学反思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