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0-05 20:52: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师姓名
刘新萍
单位名称
阿克苏市第五中学
填写时间
2020年8月13日
学科
历史
年级/册
七年级上册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名称
第二单元第七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难点名称
封建社会的形成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是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该课是本单元的重要内容,主要介绍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情况,是学生了解古代中国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题材,也是学生借古看今,深切认识改革开放,实现中华民族振兴的好课例。文中封建社会的形成,内容较复杂
,学生理解掌握较困难,是本课的难点。战国时期是大变革的时代,是社会飞速发展的时期。各国纷纷变法适应形势的发展。秦国的商鞅变法是其中的代表,所以本课教材的重点是商鞅变法。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七年级学生毕竟只经历过短期的中学历史课程学习,还没有形成比较规范、有效的历史学习能力和方法。学生知识积累有限,抽象逻辑思维较弱,文中封建社会的形成,内容较复杂
,学生理解掌握较困难,是本课的难点。
难点教学方法
1.通过展示战国形势图;整理有关战国史实的成语;有关商鞅变法和都江堰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演示PPT课件。
2.采用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启发式、归纳法、小组合作探究法、读图析图学习等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一、新课导入
展示《南门立杆》图(教师自行查找,尝试让同学来讲解“立木为信资料”的故事)。商鞅通过这一做法,树立了威信,取得了百姓的信任,在秦国开始推行变法。你想知道商鞅变法的经过吗?让我们走进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讲授新课
(一)战国七雄
1.名称方位
出示《战国时期形势图》,依据地图讲解:各国之间战争更为频繁,大国吞并小国,强国兼并弱国;诸侯国之间相互攻占,诸侯国内部也有争权斗争;北方遭受匈奴的侵扰,因此燕、秦、赵修筑长城来抵御。我们通过了解这时期的几个著名战役去感受战国时期的腥风血雨。
2.兼并战争:桂陵之战
、马陵之战、长平之战(板书)
出示图文资料,帮助学生了解:齐国魏国之间的桂陵之战的成语故事“围魏救赵”;马陵之战的“减灶之计”,魏国衰落下去。重点介绍:长平之战:公元前260年的秦赵长平之战,这次战争的结果是只会“纸上谈兵”的赵军统帅赵括导致赵军40多万人被坑杀,只有200多个不满13岁的未成年人被放回去报信。这是战国时代规模最大、过程最为惨烈、死伤最多的一场战争,经过这场战争,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国的进攻了。
那么秦国为什么能够在战国后期迅速崛起,成为最强者并最终消灭了其余六强实现国家统一的呢?这不得不说有一件事情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是
(二)商鞅变法
1.历史背景
出示三段文字材料:提问:秦国为什么会发生这场影响深远的变法活动?教师总结:①生产力社会提高;②新兴地主阶级谋求政治权益;③东方六国歧视秦国,秦孝公深以为耻,决心改革图强。
2.主要内容:
阅读教材,投影展示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让学生了解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政治、经济、军事)。
设问:当时秦国社会有三股力量,即旧贵族、新兴地主阶级、农民,他们对商鞅变法持什么态度呢?(支持或反对)理由是什么?商鞅的最后人生结局很悲惨,被“五马分尸”,但是他的变法成果却被继任的秦国君主保留下来,商鞅变法是一次成功的变法,因为它产生了非常大的历史影响。
3.历史作用:出示图文材料,设问:秦国的商鞅变法取得了哪些成效?教师总结: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会改革。通过这次变法,旧制度废除了,新制度建立了,秦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秦军的战斗力大大提高,秦国的社会经济得到发展。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和战斗力大大增强,秦国逐渐拥有了统一中国的雄心和力量。
商鞅变法使秦国“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公元前316年,秦灭巴蜀,设置巴郡和蜀郡,设郡守,其中成都为蜀郡治所。在这里有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被修建起来,这个工程一直存续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它仍然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秦国蜀郡郡守李冰
多媒体展示(或观看地图册)都江堰示意图,结合教材知识拓展部分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李冰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地形、发挥地势优势的巧妙设计,认识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组成及作用,认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积极意义。阅读教材回答:都江堰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工程,它都具有哪些功能?
多媒体展示材料,设问:都江堰的建成对周边地区的农业发展有什么影响?阅读相关史事部分,四川成都平原因此而获得了一个怎样的称呼?(天府之国)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是在(
C
)
A.夏朝
B.商朝
C.春秋时期
D.战国时期
2.下列事件,成为我国春秋时期农业发展史上一次革命性标志的是(
C
)
A.用磨制的石镰收割庄稼
B.带木柄的耒耜在农业上的使用
C.牛耕的使用和进一步推广
D.铁制农具的使用和进一步推广
3.都江堰属于(
D
)
A.防洪工程
B.灌溉工程
C.水利航运工程
D.防洪灌溉工程
小结
课堂小结
战国是奴隶社会的瓦解和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先进生产工具(铁器、牛耕)的广泛使用和水利工程的修建,促使土地私有化的出现,各国争相变法以实现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秦国通过较为彻底的商鞅变法,发展生产,加强军队战斗力和中央集权,迅速进入封建社会并强大起来,为后世秦始皇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战国时期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一直存续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它至今仍然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造福于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