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敬业与乐业
梁启超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理清文章层次。
2、学习并运用“举事实”、“讲道理”这两种论证方法。
3、体会演讲的口语特色。
【课时安排】共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理清文章层次。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
同学们,1922年梁启超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的大学生做了一篇阐述人生与事业关系的演讲,题目是《敬业与乐业》,这篇演讲稿分两课时教完,下面请看第一课时的学习目标:(屏幕出示)
二、出示目标
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理清文章层次。
过渡语:同学们按照课文前的提示,预习过课文,会生字词、会读课文的请举手!好,把手放下。下面检测预习,先比一比谁能认识生字,读准字音。
(一)检测预习效果。(屏幕出示)
<1>选择题
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B
)
A.儒门(rǔ)禅师(chán)心无旁骛(wù)
B.亵渎(xiè)佝偻(gōu)言行相顾(xíng)
C.调和(tiáo)承蜩(chóu)强聒不舍(guō)
D.骈进(bìng)层累(lěi)好行小慧(hào)
解析:A儒门(rú)
C承蜩(tiáo)
D骈进(bèng)
②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B)
A.聪明的头脑、内在的干劲和敬业乐群的态度,都是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必备条件。
B.小军在辩论会上引经据典,断章取义,博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C.开会讨论问题最忌言不及义,东拉西扯。
D.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阅读,特别是深度阅读,是人们保持判断力和思想定力的不二法门。
解析:B项“断章取义”不顾全篇文章的内容,只根据需要孤立地截取其中一段或一句的意思。
<2>改错题
旁鹜(骛)
亵读(渎)
秘决(决)
过渡语:同学们,大家会读生字了,接下来比正确朗读课文。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比正确朗读课文
(一)出示
第一次“先学后教”:比正确朗读课文
自学指导
轮读课文,比谁能读准字音,停顿正确,声音响亮,能读出感情。
(二)指名朗读。(一人读一点)如学生读得对,老师只说“对、好”。如学生读错,则请同学帮助纠正,教师板书读错的字并注音。
(三)小结:三言两语准确地表扬读得好的同学,尤其表扬读得特别有感情的同学。
过渡语:下面进行第二次先学后教。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理清文章结构。
1、出示
自学指导:
速读课文,6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回答课后一、三题。
2、生自学,师巡视,了解学情。
3、当堂检测
(1)老师:通过自学能正确回答的同学请举手。
(2)全班交流(①找后进生回答②尖子生更正并讲明原因)
第一题:学生有不同意见时,充分讨论,结合相关的议论文知识,讨论中心论点的特点,看看为什么这句话可以看作是本文的中心论点。
(1)讨论明确:
一题:
论点: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先后谈了有业、敬业、乐业三个问题。
三题:示例一
第6段,“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中“凡……都……”运用关联词引出下文“当大总统”和“拉黄包车”两个事例的叙述。
示例二:第6段中,“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至于我该做哪一种劳作,全看我的才能如何,境地如何。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作者用关联词,“总之”对“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问题进行总结,推进论证的过程,之后用关联词“至于”,把话题转换到具体做什么工作,要看个人的才能,这是对前面提到的“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的补充。
示例三
第7段,“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唯一的秘诀就是忠实……”用设问句引出下文,行文流畅自然,连贯得体,能激发听众的兴趣,而且发人深省。
(6)教师补充拓展(小结):
作者提出的观点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中间列举的事例讲的道理就是论据,用这些论据来论证的方法就是论证方法。论点、论据、论证就是议论文三要素。
五、第三次“先学后教”:
临摹生字
(一)出示
第三次“先学后教”:
临摹生字
自学指导
认真观察行楷生字笔画的变化、连笔、间架。临摹生字,5分钟后比谁写得好。
(二)出示课本上“读读写写”。学生观察生字的笔画变化、连笔、间架。
(三)临摹生字。
(四)出示学生书法,点评。(①标准:和课后方格里的字一样,写好行书。②写得好的提出表扬,并指出还有哪一笔写得不像。③写得不好的,要指出哪一笔写得好。④鼓励大家多观察、多练习,写好行书。)
过渡语: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能正确朗读课文了,也会认了生字,进行了行书练习。接下来,还要能默写生字,准备当堂训练。
六、当堂训练:
听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
学习并运用“举事实”、“讲道理”这两种论证方法。
2、
体会演讲的口语特色。
【学习过程】
一、板题、示标。
师:同学们,认真工作的人,必是敬业的人。有了职业的神圣感,在自己的岗位上乐于耕耘,最终一定会收获丰硕的果实。敬业、乐业,这是一个永远都不会过时的话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敬业与乐业》(板书)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投影显示),相信通过大家的努力自学,一定会顺利达标。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
1、出示自学指导(投影)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下列问题,8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回答课后二、四题。
2、生自学,师巡视,了解学情。
3、(1)老师:通过自学能正确回答的同学请举手。
(2)全班交流(①找后进生回答②尖子生更正并讲明原因)
(学生充分讨论,务必每个学生都掌握)
讨论明确:
二题:本文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
①举例论证:文中列举百丈禅师的例子,论证了人只有不断劳作,生活才有意义。②对比论证:文中引用儒门的言论和佛门的言论,并进行正反对比,论证了“有业”的必要性。
③道理论证:曾文正说“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引用曾文正的话,从反面论述敬业的重要性,更能引发人们思考该如何“敬业”。
④比喻论证:“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像赛球一般,因竞胜而得快乐”这句话运用比喻论证,充分有力地论证了“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四题:
①
理由:可以谋生;使身心安顿;有利于健康养生;
②“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的例子:
陈景润为了证明数学定理,不畏艰辛与枯燥,用了几麻袋的草纸,执著于自己所忠于的事业当中,从没抱怨叫苦而想放弃。
居里夫人在成吨的工业废渣中提炼“镭”,几年如一日,非常艰辛与枯燥,但他们怀着找到“镭”的梦想,从没有抱怨过苦和累,而是从艰苦的探索中找到了人生的乐趣。
小结:同学们论证方法可以有力地论证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我们在写文章的时候,要根据需要选用恰当的论证方法。
过渡语:同学们,演讲稿的特色就是富有文采,口语化,请同学们进入下一个环节。
4.判断论证方法
(1)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道理论证>
(
)
(2)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包车也是一件事,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举例论证>
(
)
三、第二次“第二次先学后教”,体会演讲的口语特色
1、
出示自学指导。(投影)
速读课文并讨论“本文的口语和演讲特色”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钟后开始检测。
学生口答,讨论明确:
(1)引用古籍名言时,用通俗的口语进行解释。
(2)语言通俗,如话家常,如“这位言行兼顾……不肯吃放”。
(3)结合演讲的情境,注意和听众现场交流。如“今日大热天……劳神费力”。
(4)几处设问句的使用,把几个分论点提炼出来,有利于引起听众的注意和思考。
四、当堂训练
课后第五题
答案:(学生言之有理皆可)两种说法适用的语境有所不同,反映的人生观也有区别。如果说,梁启超教导人们要安于本职、不可好高骛远,体现了隐忍而自敛的中国人生哲学,那么,拿破仑鼓励士兵要争当元帅,则是典型的西方个人本位的进取型、外向型人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