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 16 《我的叔叔于勒》学案 (共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 16 《我的叔叔于勒》学案 (共2课时)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0-04 18:49: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6
我的叔叔于勒
莫泊桑
【学习目标】
1正确朗读课文,梳理故事情节。
2理解小说的主题。
【课时安排】共2课时
课前预习:早读或饭后时间朗读课文,完成以下任务:
1.结合课下注释,运用工具书解决生字、生词。
2.画出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不同称呼,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3.你认为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谁?读完课文,与同学讨论一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朗读课文,梳理故事情节。
2感知人物,体会文章主旨。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亲人,亲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我们常说“血浓于水”,“打虎还是亲兄弟,上阵还是父子兵”。今天我们学习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看它演绎了一个怎样的发生在亲兄弟之间的故事。(板题)。这篇文章分两课时教完,下面请看第一课时的学习目标:(大屏幕显示)
二、出示目标
1正确朗读课文,梳理故事情节。
2感知人物,体会文章主旨。
过渡语:同学们按照课文前的提示、预习过课文,会生字词、会读课文的请举手?好,把手放下。下面,检测预习,先比一比谁能认识生字,读准字音。
(一)检查预习效果。(屏幕出示)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拮据(jié)  栈桥(zhàn)
保佑(yòu)
手帕(pà)
B.拟定(nì)
别墅(yè)
牡蛎(lì)
撬开(qiào)
C.阔绰(chuò)
煞白(shà)
狼狈(bèi)
嘟囔(nɑnɡ)
D.皱纹(zhòu)
诧异(chà)
女婿(xu)
褴褛(lán)
2下列词语中有三个错别字,找出并改正。
端祥 恭维 境况 荒唐 郑重其事 莫明其妙 与日具增
3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我母亲对我们的拮据生活感到非常痛苦。(手头紧,经济境况不好)
B.姐姐的长袍是自己做的,买十五个铜子一米的花边,常常要在价钱上计较半天。(计划,商量)
C.我父亲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极白,很苍白)
D.父亲神色很狼狈,低声嘟囔着:“出大乱子了!”(形容困窘的样子)
4“热闹”常指景色繁盛,场面热烈令人愉快。“要是被那个讨饭的认出来,这船上可就热闹了”句中“热闹”的含义与常说的“热闹”的含义相同吗?
1解析:B项,“拟”应读“nǐ”,“墅”应读“shù”。
2答案:“祥”应为“详”,“明”应为“名”,“具”应为“俱”。
3解析:B项,“计较”应为“计算比较”。
4答案:不一样,这里的“热闹”是指出现麻烦事。
5.
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有哪些不同称呼?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谁?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比正确朗读课文
(一)出示
第一次“先学后教”:比正确朗读课文
自学指导
轮读课文,比谁能读准字音,停顿正确,声音响亮,能读出感情。
(二)指名朗读。(一人读一点)如学生读得对,老师只说“对、好”。如学生读错,则请同学帮助纠正,教师板书读错的字并注音。
(三)小结:三言两语准确地表扬读得好的同学,尤其表扬读得特别有感情的同学。
过渡语:下面进行第二次先学后教。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理清情节、感知人物,体会主题。
出示
自学指导
边小声读课文,边思考下面问题,8分钟后比谁回答得正确。
①小说围绕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变化,展开曲折的情节。试根据下面的提示,从多种角度,梳理一下课文的情节结构。
原因——结果(逻辑)
期待——破灭(心理)
开端——发展——高潮(情节发展)
悬念——结局(技巧)
②于勒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试依据小说内容和你自己的理解,与同学讨论。
③这篇小说是以若瑟夫回忆少年时代往事的角度来叙述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不妨试着变换一下叙述视角,体会一下有什么不同。
2生自学,师巡视,了解学情。
过渡语:时间到!同学们自学得很认真,效果怎么样呢?老师查一查。
(后进生口答,中等生、尖子生讨论更正,教师点拨)
讨论明确:
第一题:①于勒挥霍家产,被送到海外。菲利普一家因于勒的挥霍陷入困境。菲利普一家等待在海外发财的于勒归来解困。于勒成了穷光蛋。菲利普夫妇弃他而
去。(逻辑)
②于勒发财,菲利普一家盼望于勒归来解困。于勒成了穷光蛋,希望破灭了。(心理)

菲利普一家因于勒的挥霍陷入困境。菲利普一家等待在海外发财的于勒归来解困。船上发现于勒破产成了穷光蛋。菲利普夫妇弃他而去。(情节发展)
④菲利普一家等待于勒归来,为什么?于勒在海外发财了。不料于勒成了穷光蛋,菲利普夫妇失望怨恨而归。(技巧)
第二题:
①菲利普夫妇眼中的于勒:早年荒唐败家,成为败家子;后来经营致富,希望赔偿,所以一下子成了“正直”“
有良心”的人;最后又老又穷时被摒弃,成为母亲口中的“这个流氓”。
②真实的于勒:小说几乎没有正面描写,只是在“我”眼中呈现了他最后的面貌:“衣服褴褛”“
又老又脏,满脸皱纹”“
满脸愁容,狼狈不堪”。
这两个层面的对比,富含深意。其实菲利普夫妇为代表的社会,只是以金钱为基准判断一个人的“好”和“坏”,而“我”这个涉世不深,天性正直善良的少年,却能抛开这些,直面事情的本质:船上的于勒是一个十分可怜的穷人,是自己家的亲人。这其中蕴含着作者对社会的深刻批判和对人性的期望。
(学生可以讲自己的看法,言之成理即可)
第三题:(可以设计让学生从菲利普夫妇的角度叙述故事,通过对比让学生体会文字叙事角度的妙处。)
小说以“我”回忆往事的角度来讲述故事,既有利于拉开适当的距离,为小说思想主题的展开留下空间,同时也有利于安排情节的曲折变化,避免多余的解释说明。
五、第三次“先学后教”:
临摹生字
(一)出示
第三次“先学后教”:
临摹生字
自学指导
认真观察行楷生字笔画的变化、连笔、间架。临摹生字,5分钟后比谁写得好。
(二)出示课本上“读读写写”。学生观察生字的笔画变化、连笔、间架。
(三)临摹生字。
(四)出示学生书法,点评。(①标准:和课后方格里的字一样,写好行书。②写得好的提出表扬,并指出还有哪一笔写得不像。③写得不好的,要指出哪一笔写得好。④鼓励大家多观察、多练习,写好行书。)
过渡语: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能正确朗读课文了,也会认了生字,进行了行书练习。接下来,还要能默写生字,准备当堂训练。
六、当堂训练:
听写生字词。
七、教后记;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神态揭示人物心理、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2运用本文描写人物的方法进行写作训练。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我的叔叔于勒》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投影)。
二、出示目标
1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神态揭示人物心理、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2运用本文描写人物的方法进行写作训练。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比正确揣摩句子含义。
(一)1、出示:
自学指导
联系上下文,揣摩下边向子的含义(括号里的问题可作参考)
1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
(这句话体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
2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这一句中有三次同义反复,为什么 )
3.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
(“以免再遇见他”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
2生自学,师巡视,了解学情。
过渡语:时间到!同学们自学得很认真,效果怎么样呢?老师查一查。
(后进生口答,中等生、尖子生讨论更正,教师点拨)
讨论明确:
第1题:这句话直接的含义是对于勒回来的期待,叹词“唉”,还有句中的“竟”“多么”等词语起强调语气的作用菲利普为什么会如此期待于勒呢?并不是因为于勒是自己的亲弟弟,主要还是希望过上富裕的生活,这里既表现了他的势利,也写出了这一家人现实生活的艰难,表现了小人物的辛酸。
第2题:这里的反复起强调作用,凸显了“我”对父母行为的不赞同,与之形成鲜明的对比,含蓄地表现了作者的立场。
第3题:“以免”表现了菲利普夫妇对于勒唯恐避之不及的心态,暗含着作者的讽刺。
过渡语:同学们,在这篇小说中,作者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的细节描写揭示人物丰富而微妙的心理活动,以此细腻地刻画人物的性格特点,突出主题,下面我们学以致用,进行写作训练。
当堂训练
想象一下,菲利普夫妇在船上发现一位百万富翁像于勒,他们会怎样?试写成二百字左右的短文。
注意:
1运用本文通过人物的言行神态揭示人物心理、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2人物的基本性格不能变。
3结局要像本文一样出人意料。
2、学生独立构思,时间:3
分钟。
3、写草稿。
要求:阅读课文思考后,快速写草稿,时间:10分钟.
4:朗读草稿。
教师指名优生登台朗读草稿.时间:5
分钟.
学生认真听,讨论并提出修改意见。
5.学生修改草稿。
①学生自改,互改草稿,重点帮助后进生改错别字,改病句,删去多余的话,添上必要的话。
②写得差的重写。
6.誊写作文.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五、教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