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课《 孤独之旅》教案(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 17课《 孤独之旅》教案(2课时)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0-05 16:01: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7
孤独之旅
曹文轩
【学习目标】
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孤独之旅”的含义。
2梳理主人公心理变化,理解小说主题。
3理解环境描写与人物刻画、主题表达之间的关系。
【课时安排】共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
孤独不仅是人生成长的必然,也是人生成长的必要,经过“孤独之旅”的杜小康,因为那份孤独,已经脱去了他幼稚的外壳,变得成熟起来。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6课《孤独之旅》。下面请看学习目标:(大屏幕显示)
二、出示目标
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孤独之旅”的含义。
2梳理主人公心理变化,理解小说主题。
过渡语:同学们按照课文前的提示、预习过课文,会生字词、会读课文的请举手?好,把手放下。下面,检测预习,先比一比谁能认识生字,读准字音。
(一)检查预习效果。(屏幕出示)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1)仿佛只要稍微慢下一点来,他也会像他的儿子一样突然地地对前方感到(mánɡ
rán)茫然和(kǒnɡ
jù)恐惧。
(2)他望着父亲,眼中露出了一个孩子的胆怯(dǎn
qiè)。
(3)父亲显然也是有所慌张的。但他在儿子面前,必须显得(zhèn
jìnɡ)镇静。
(4)而磨难他的,正是这些由他和父亲精心照料而长得如此肥硕(féi
shuò)的鸭子。
2.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B
)
A.没必要对孩子歇斯底里地发脾气,对待他们要循循善诱,正确引导。
B.一些中小厂商,通过各种渠道,制造和售卖大量伪劣假冒中药,这使我国中医药的国际声誉一泻千里。
C.霞光中,小露珠光彩熠熠,把所有的植物都装点得格外精神。
D.由于闯了大祸,小强战战兢兢地等着父母的批评。
(解析:B顶应用“一落千丈”。)
过渡语:同学们,大家会读生字词了,接下来比理解课文。
第一次先学后教:比正确朗读课文,理解题目含义
1、师:下面请大家根据“自学指导”进行自学。
自学指导一:(投影)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及时划出表现人物心理变化的词语,说说小说标题“孤独之旅”的含义,5分钟后比谁回答得最正确。
2、过渡语:时间到了,准备好的同学请举手。
3、检查交流。后进生回答,尖子生更正并讲明原因,若其他同学还有疑难,就向尖子生提出疑难,并让其解答。
题目的含义:
(1)、杜小康在跟随父亲放鸭的过程中产生的孤独、寂寞、恐慌之感。
(2)杜小康心灵的变化过程,即从孤独、寂寞、恐慌到坚强、成熟。
过渡语: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下面我们一起来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理解小说主题
1.出示
自学指导
跳读课文,结合文中人物心理变化的词语,完成下面表格。
时间
心理
句子
途中
到达放鸭地点
放鸭初期
放鸭中期
经历了暴风雨
八月的一天清晨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过渡语:时间到!同学们自学得很认真,效果怎么样呢?老师查一查。
(后进生口答,中等生、尖子生讨论更正,教师点拨)
3.讨论明确:
时间
心理
句子
行程最初
拒绝去放鸭
“我不去放鸭了”“带着哭腔”
①途中
茫然
“占据他心灵的全部是前方”
②到达放鸭地点
恐惧、胆怯
“第一回正在感到害怕”“有一种永远逃不走了的感觉”“紧紧地挨着父亲”
③放鸭初期
寂寞、孤独、想家
“做梦看到母亲,哇哇大哭起来”
④放鸭中期
仍然寂寞,逐渐习惯
“不会再忽然地恐慌起来”
⑤经历了暴风雨
安定、从容
“又想起母亲……但他没有哭”
⑥八月的一天清晨
欣喜
“惊喜地跑过去”
4、教师点拨:
①杜小康在“孤独之旅”前三个阶段的心理,可以归结为“不敢面对现实、希望逃避现实”;后三个阶段,他逐渐敢于面对现实,接受现实,在突如其来的暴风雨中,他经受了考验,靠自己的力量找到了鸭子,在这趟“孤独之旅”中成熟了。由此可以看出:一个人是否成熟,就在于他能否面对现实,如何面对现实。
②表现人物心理的方法:直接描写心理活动,通过语言、动作、环境描写间接表现心理活动。
五、第三次“先学后教”:
临摹生字
(一)出示
第三次“先学后教”:
临摹生字
自学指导
认真观察行楷生字笔画的变化、连笔、间架。临摹生字,5分钟后比谁写得好。
(二)出示课本上“读读写写”。学生观察生字的笔画变化、连笔、间架。
(三)临摹生字。
(四)出示学生书法,点评。(①标准:和课后方格里的字一样,写好行书。②写得好的提出表扬,并指出还有哪一笔写得不像。③写得不好的,要指出哪一笔写得好。④鼓励大家多观察、多练习,写好行书。)
过渡语: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能正确朗读课文了,也会认了生字,进行了行书练习。接下来,还要能默写生字,准备当堂训练。
六、当堂训练:
听写生字词。
七、教后记: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环境描写与人物刻画、主题表达之间的关系。
2小写作:写自己的成长经历中的一件事。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孤独之旅》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投影)。
二、出示目标
1理解环境描写与人物刻画、主题表达之间的关系。
2小写作:写自己的成长经历中的一件事。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环境描写的作用
1、出示:
自学指导
跳读课文,划出文中描写鸭群、芦苇荡、暴风雨的句子,并说说这些句子与表现杜小康的成长有什么联系?5分钟后比谁回答得正确。
2、生自学,师巡视,了解学情。
3、检查交流。后进生回答,尖子生更正并讲明原因,若其他同学还有疑难,就向尖子生提出疑难,并让其解答。
参考答案:
1.鸭群:鸭群向芦荡行进,偶尔“朝着这片天空叫上几声”,天地空旷,在杜小康听来这叫声显得无比寂寞;晚上鸭群“将主人的小船团团围住”,时常看看主人是否在船上才安心睡觉。鸭子的恐惧感衬托了主人公的恐慌;鸭子们“觉得自己已成了无家的漂游者”更是主人公心理的写照。鸭子越长越大,“杜小康注定了要在这里接受磨难。而磨难他的,正是这些由他和父亲精心照料而长的如此肥硕的鸭子”。可以说鸭子是杜小康成长的借助。当暴风雨来临之时,杜小康勇敢地追赶鸭群,他经受住了“磨难”,“长大”了,“坚强”了。
2、芦荡:芦荡“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无边无际,给人以极大的心理压力,让杜小康“害怕”“胆怯”。当杜小康习惯了孤独的生活,“再面对这浩浩荡荡的芦苇”,就不再“恐慌”了。恐惧只是心理的折射。芦荡见证了人物心理变化的过程。
3、暴风雨:芦荡的暴风雨是极其可怕的,“雷声”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歇斯底里”、“天昏地暗”、“仿佛世界已到了末日”。暴风雨冲垮了鸭栏,惊散了鸭群。杜小康表现了成人般的勇气与坚强,在暴风雨中搏斗。暴风雨给了他一个成长的机会和舞台。
四、当堂训练
1出示
自学指导
写自己的成长经历中的一件事,300字左右。
2.学生写短文,教师巡视,及时发现问题。
3指名朗读,找2——3名。
4.教师点拨:要通过心理描写,一定的环境描写刻画人物,突出“成长”中心。
五、教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