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上册《电磁铁的磁力(一)》精品教学示范课(说课+实录+评课+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科学上册《电磁铁的磁力(一)》精品教学示范课(说课+实录+评课+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4.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2-07-30 13:12:48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3、电磁铁的磁力(一)
执教:龙泉第二小学 彭 丽
课前复习:
1、电磁铁由( )和( )组成。
2 、要使电磁铁产生磁力,材料要增加( )。
通电后磁力( ),断电后磁力( )。
线圈
铁芯
电池
电磁铁的基本构造
线圈
铁芯
电池
电磁铁的基本构造
线圈
铁芯
电池
电磁铁的基本构造
组 别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吸引大头
的针数量 17 5 20 10 5 4 10 12 9 7 21 13
上节课各小组制作的电磁铁吸起大头针数量统计表
从这组数据中我们发现:
吸得最少的是( )个,吸得最多的是( )个。
说明了每个组的电磁铁磁力大小是( )。
各种不一样的起重机
温馨提示:
“电磁铁的磁力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
1、猜测是科学实验的前奏,不是凭空的乱想,而是 有理有据的推想。
2、应该从相关的实验材料和产生磁力的条件去找.
二、具体 要求:
①在交流假设时说一说假设的理由。
②有几种猜想就写几种,尽量多找些。
填写记录表(一)。
③在你们认为影响最大的因素前用“☆”表示,并且说说为什么?
温馨提示:设计方案(填写记录表二)
1、“改变的条件”是什么?
2、“不改变的条件”是什么?
3、在“怎么改变”中要提前思考的问题:
①第一次绕多少圈合适?
②每次对比的圈数应该相差多少,才能更方便我们观 察
③如果有的小组设计的圈数过多,已经超过了铁钉的长
度 ,该怎么办?
结合全班讨论后“怎样改变”的建议
第一次实验20圈.
第二、三次实验的圈数应该是前一次实验倍数增长( 60圈 ) (100圈 )。
铁钉不够长时,可以绕两层,在第一层末端打个节,再绕第二层,绕的方向要和第一层一样。
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实验前拉起开关,不要把电磁铁长时间的接在电路中。
规范操作:压下开关钉尖吸引;慢慢移 动;提起开关断电数数。
每次实验都要做三次,取其平均值。
合理的分工合作,填写记录表(三)。
20圈 60圈 100圈
吸大头针个数 吸大头针个数 吸大头针个数
1组
2组
3组
4组
5组
6组
7组
8组
9组
10组
11组
12组
磁力
排序
总结方法:
提出问题
科学假设
设计方案
实验探究
得出结论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电磁铁的磁力(一)
龙泉二小 彭丽
【教材说明】
本课教材是教科版六年级上册三单元《能量》的第三课。第一课《电和磁》让学生发现“电能生磁”这一电磁学的基础知识;第二课《电磁铁》让学生理解电能生磁在电磁铁中的应用;电磁铁广泛应用于绝大多数电器中,所以本课《电磁铁的磁力(一)》与下节课《电磁铁的磁力(二)》进一步引导学生研究影响磁力大小的因素,为更好地应用电磁铁打下基础。教材首先通过电磁起重机强大磁力的介绍,引导学生与自制电磁铁的磁力进行比较,从而引发学生思考:“电磁铁磁力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不仅让学生自己提出科学问题,同时也让学生识别出本课实验有哪些变量,为后续对比实验中的变量控制奠定基础。接着教材安排了“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关系”的对比实验活动,先让孩子设计实验计划,再动手实验,接着分析数据得出“电磁铁的磁力大小和线圈的圈数有关系:圈数少,磁力弱;圈数多,磁力强。”影响磁力大小的因素较多,但基本的研究方法与变量相同,所以通过本课教给学生变量的识别与控制方法非常重要,是继续进行其它因素研究的基础。根据对教材的以上理解,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1、看一看:激发好奇,提出质疑 。 2、猜一猜:扩展思维,科学假设。
3、想一想:周密思考,设计方案。 4、做一做:实验探究,收集数据 。
5、比一比:对比数据,得出结论。 6、谈一谈:总结方法,拓展延伸。
【学情分析】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 通过前三年的学习,他们已经基本了解了学习科学课的方法, 具备了初步的思维能力、实验操作能力、采集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特别是贯穿在科学课中的对比实验思想,学生从三年级开始陆续接触,大多数同学已经领悟了,这对本节课的学习大有帮助。三年级的孩子关于磁铁的磁力是有研究的,但电磁铁即有同磁铁相同的特点——都有磁力,又有明显不同于磁铁的特点——电产生磁,产生磁力的材料是不同的。所以在猜测“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对孩子来说就是一个新问题,顺其自然的就成了本课的难点,为突破这一难点,老师直接教给孩子找“影响因素”的方法——结合电磁铁结构图从“实验材料和产生磁力的条件”去找。这时孩子就能放手去猜测,为后面的控制变量奠定基础。本课的重点是让孩子自己独立设计实验方案。对六年级的孩子来说,虽然对比实验他们有一定的基础,但要做到完全的放手,如“该怎么思考才是最科学的设计?实验之前要预设到哪些问题、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等,这些对孩子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就是老师设计了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如:“三次改变的圈数要相差多少才能让对比的效果最明显?超过了100圈怎么缠绕?……”等。让孩子通过思考问题,达到促进学生能独立设计科学实验方案的目的。结合教材和学情,教学设计如下: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电磁铁的磁力是可以改变的。
2、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的圈数有关:圈数少磁力弱,圈数多,磁力强。
过程与方法:
1、有科学的假设,找出认为可能影响电磁铁磁力的因素。
2、在教师的指导下,会识别变量设计对比实验,会控制变量检验线圈圈数对磁力大小的影响。
3、能对本小组实验方案作介绍说明,体会到交流与讨论能引发新的想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够大胆想象,又有根据地假设。
2、能够以严谨的科学态度作检验假设的实验。
【学习重点】
能控制变量检验线圈圈数对磁力大小影响。
【学习难点】
设计电磁铁磁力与线圈圈数关系的实验方案。
【材料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铁芯是蹄形的电磁铁。一套学生用的圈数不同(20、60、100)的电磁铁、一根长短、粗细不一样的导线;长短、粗细、形状不一样的铁芯:两节5号电池。
学生准备:每组一套学生用的圈数不同(20、60、100)的电磁铁、一个电池盒、一个开关,3张记录表、3个信封、一支笔。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一、看一看激发好奇提出质疑 1、复习旧知(看图填空)①电磁铁的基本组成。②电磁铁的基本性质。③回忆上节课的实验数据。比较磁力大小的不同 播放幻灯:收集展示上节课的实验数据 为教学的下个环节“找因素”从材料入手做好铺垫;
2、观察老师用电磁铁吸更多的铁。 演示用电磁铁吸上百根大头针 对比学生自制电磁铁的磁力。
3、观看各种各样的电磁铁的各种应用(图片和视频)。 播放起重机的各种图片和视频。 层层递进,激发孩子质疑。
4、提出自己想要研究的问题 板书:电磁铁的磁力(一)
二、猜一猜扩展思维科学假设 1、读温馨小提示:①猜测是有理有据的推想。②从相关的实验材料和产生磁力的条件去找。③具体要求:●假设时在小组内口诉假设的理由。●填写本组的假设,在影响最大的因素用“☆”标出。并能说出为什么? 播放小提示出示电磁铁结构图。 强调要学会科学的猜测。交给孩子找因素的方法。
2、小组交流讨论,并填写记录表(表一) 巡视,指导科学的猜测 教师不做过多的评价,鼓励推测合理的理由。
3、全班交流讨论。 ●用实物对比引导孩子找出没有找到的其它可能因素。●板书关键的词语。线圈:圈数、导线的长短、导线的粗细、线圈距铁芯的距离。铁芯方面:长短、粗细、形状,材料。电池:电池强度(个数)……表扬预测有理有据的孩子。确定研究的因素;猜测圈数与磁力的关系。板书:“圈数 多,磁力大;圈数少,磁力小。?” 这里预设学生找因素有困难,教师通过小组讨论、结合电磁铁结构图,实物对比三个活动突破本课的难点。引导孩子尽量找齐所有的因素,为后面的研究控制“不变量”提供依据。
三、想一想周密思考设计方案 1、读“设计方案”注意事项:1)“改变的条件”是什么?“不改变的条件”是什么?2)在填写“怎样改变”中提前思考:①第一次绕多少圈合适?每次绕线圈的圈数应该相差多少,才能更方便我们观察?②如果有的小组绕的圈数已经到顶尖了还没绕到自己需要的圈数,这时怎么办? 大屏幕呈现注意事项。 “怎样改变”的填写是在教科书里实验方案中第一次出现,老师很有必要引导孩子学会思考一些科学处理细节的方法。例如:“怎样让实验效果更明显;预设会出现的问题以及该怎么解决?等”
2、按要求带着问题讨论填写实验方案(表二)
3、全班交流本组的实验方案。4、学生结合实验材料再次讨论“怎么改变圈数”。统一圈数:20圈、60圈、100圈。100圈绕一层不够绕两层。 引导:提示今天准备的材料是8cm的铁钉,3米的导线,一节电池。8厘米的铁钉匹配一节干电池的电量至少要缠绕20圈才能吸最最少量的大头针,而3米的导线最多可以绕100圈。①对比实验中,需要变化的那个对比条件,是对比差距大一些还是小一些更便于我们观察?②在现有的实验材料下,你们能找出对比最大的这两组数据吗?③中间这个数,该是多少,才是对比第一次和第三次最大呢?④100圈的线圈绕一层铁钉不够长,该怎么办?(提示绕的方向和一层一致。) 出示材料的目的是引导孩子固定线圈的圈数。(老师可以提前准备后面的实验材料)。如果让学生自主选择圈数,就要涉及到学生自己制作电磁铁,那是第二课的重点,所以从课堂的有效性出发才考虑这样设计。至于100圈的缠绕问题,因为在后面的材料中有出现,所以很有必要让孩子知道制作方法。
5、结合全班交流意见再次修改完善本组的实验方案 ⑤大屏幕呈现小组讨论意见。
四、做一做实验探究收集数据 1、读实验要求:实验前断开开关。不要把电磁铁长时间的接在电路中。②规范操作要点 :按下开关同时用钉尖吸引大头针;慢慢将大头针移出,在很低的位置放下,断开开关;数数。③每次实验都要做三次,取其平均值。④会分工合作,注意安全。 幻灯出示实验注意事项提示观察的方法可以是“数数”,也可以用“目测”,孩子可以选择最方便的观察方式记录。 安全提示讲解实验方法
2、小组动手实验填写记录表(三) 师巡视指导科学开展实验。
五、比一比对比数据得出结论 1、每个小组交流实验数据 师统计全班数据 个别数据有偶然性,所以收集全班数据。
2、观察数据,发现规律 板书:擦去问号。
3、得出实验结论 评价:你们的猜测对吗?(对)看来有理有据的猜测的确可以有效的指导我们开展实验。 再次强化“科学猜测”。
六、谈一谈总结方法拓展延伸 1、总结实验方法:提出问题——科学假设——设计方案——实验探究——得出结论。 引导孩子回忆线圈圈数与磁力大小的“实验步骤”,并用这种方法研究其它的因素。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课堂的本质就是方法的提炼。更为下节课“电磁铁的磁力(二)”做了很好的铺垫。
板书设计
第三课 电磁铁的磁力(一)
圈数(多),磁力(大);
圈数(少),磁力(小)。
猜一猜
……
后附记录表:
表(一)
“电磁铁磁力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
我们的猜想 猜想的理由
1、电磁铁磁力大小与( )有关。 说一说
2、电磁铁磁力大小与( )有关。 说一说
3、电磁铁磁力大小与( )有关。 说一说
4、电磁铁磁力大小与( )有关。 说一说
5、电磁铁磁力大小与( )有关。 说一说
6、电磁铁磁力大小与( )有关。 说一说
7、电磁铁磁力大小与( )有关。 说一说
8、…… ……
(格子如果不够往下加。)
表(二)
检验电磁铁的磁力与线圈圈数关系的研究计划
研究的问题 电磁铁的磁力与线圈圈数多少有关系吗?
我们的假设 线圈圈数多,磁力强;线圈圈数少,磁力弱。
改变条件(检验的因素)
怎样改变(落实怎么改变这个检验因素) 第一次( )圈 第二次( )圈 第三次( )圈
不改变的条件(实验中要保持哪些条件不变,才公平 )
表(三)
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关系实验记录表
线圈的圈数 吸大头针的数量(个)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平均数
20圈
60圈
100圈
分析数据发现:电磁铁磁力大小和线圈的圈数是( )关系的。圈数越( ),磁力越( );圈数越少。
线圈:圈数、导线的长短、导线的粗细、与铁芯的距离……
铁芯:
长短
粗细
形状
……
……
电池:电流强弱(电池节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9 页 (共 9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