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 《范进中举》教案( 3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3课 《范进中举》教案( 3课时)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0-05 16:24: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3
范进中举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2.理清故事情节,把握小说主题。
3.
学习小说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及作用。
课时安排:3课时
预习:
1.早读课,朗读课文,给文中生字加注音。
2.课前阅读小说中范进中举前后的相关章节。
3.了解科举制度的知识。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师:金榜题名是古代读书人梦寐以求的人生目标,课文中的范进在中举之后却疯了,这是为什么呢?带着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吴敬梓的小说《范进中举》。师板书:范进中举。
二、出示目标
(一)请看学习目标:(大屏幕显示)
1能正确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2理清故事情节。
(二)过渡语:同学们,早读课上,大家通过预习认识了《范进中举》一课的生字词,会的请举手。好!下面检测预习效果。
(一)检查预习效果。(屏幕出示)
1.下列加点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
体统
腼腆
心窍
今非昔比
B
行事
簇拥
见教
洗耳躬听
C
叙功
盘缠
侥幸
谨具贺仪
D
瘟疫
轩敞
桑梓
不省人事
2.给下面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
范进向他作揖(
)。胡屠户道:“我自倒(
)运,把个儿女嫁与你这现世宝穷鬼。如今不知因我积了什么德,带挈(
)你中了个相(
)公。”
指定学生回答,公布答案。
B“洗耳躬听”应为“洗耳恭听”
Yī、doǎ、qiè、xiàng
过渡语:同学们,还有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的同学请举手。(请其他同学帮忙正音、解词)好,大家认识生字、理解词语了,下面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比谁能说对段落大意。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比正确朗读
1.出示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比正确朗读课文,不读错生字词。学生轮流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有错即停举手更正。
2.指名读。如学生读得对,老师只说“对、好”。如学生读错,则请同学帮助纠正,教师板书读错的字并注音。
3.小结:三言两语准确地表扬读得好的同学,尤其表扬读得特别有感情的同学。
过渡语:下面进行第二次先学后教。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比梳理情节
过渡语:小说主要写了范进中举前后的变化,围绕范进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呢?我们开始第二次自学竞赛——比赛梳理情节,请看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用简明的语句概括整个故事情节,要求用“首先——接着——然后——最后”的字样组织语言,从范进的角度来叙述。时间:6分钟。
1.生自学,师巡视,了解学情。
2.指名后进生回答,尖子生补充更正并讲明原因。
3.讨论明确:
首先:范进中举前多次遭受胡屠户的辱骂、训斥。
接着:范进在发榜日,去集市上卖鸡。
接着:范进得知中举喜极而疯,胡屠户将其打醒。
最后:范进中举后,张敬斋来访,赠金赠房。
五、第三次“先学后教”:
临摹生字。
1.出示课本上“读读写写”。
2.学生观察生字的笔画变化、连笔、间架。
3.临摹生字。
4.出示学生书法,点评。(①标准:和课后方格里的字一样。②写得好的提出表扬,并指出还有哪一笔写得不像。③写得不好的,提出批评指正,但也要指出哪一笔写得好。④鼓励大家多观察、多练习,写好行书。)
过渡语: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能正确朗读课文了,也会认了生字,进行了行书练习。接下来,还要会默写生字。
六、当堂训练
听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2.领会本文的讽刺艺术及其讽刺效果。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范进中举》(板题:范进中举)。
二、出示目标
(一)请看学习目标:(大屏幕显示)
1.学习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2.领会本文的讽刺艺术及其讽刺效果。
(二)过渡语:同学们,这篇小说刻画人物生动形象,使人物如在眼前,它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请看自学指导: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细节描写
(一)出示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默读课文,划出文章的细节描写,分析体会其表达效果,3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回答。
(二)讨论:
1.第一句学生如果不知从何下手,教师点拨: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刻画了范进的哪些疯态,应映了什么问题。
明确:1、生动地描写了范进中举发疯时的语言、动作,写出了他丑态百出,可悲可叹,也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迫害。
2.第二句抓住“扯”“几十回”细节描写。
明确: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以漫画式的写法,表现胡屠户极尽谄媚,百般奉承,充满讽刺意味。
3.第三句引导学生抓住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纂”“舒”“缩”“揣”表现人物的性格。
明确:这里主要通过揭示胡屠户言语和动作的矛盾:银子已经紧紧地攥在手里了,嘴上却偏说不要,暴露了胡屠户这个市侩视钱如命的本性。
4、过渡语:朗读课文时,我们感受到了胡屠户对范进前后态度有了很大的变化,下面我们继续自学: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讽刺手法
(一)出示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速读课文,找出你认为好笑的地方标记出来,想一想笑的背后隐含着什么?5分钟后比谁回答得好。
讨论明确:
(1)夸张手法:
例如:胡屠户打范进的画面。(范进因中举喜极而疯,在挨了一个巴掌后才清醒过来。)中举,对范进来说自然是荣耀之至,但挨巴掌却是受辱,荣而后辱,这是作者有意鞭挞他的丑恶灵魂,具有极强的讽刺意义。
(2)运用典型细节揭露人物的矛盾

“范进不看便罢……一直走到集上去了。”
这些细节生动地揭示了范进内心和外形的矛盾:就内心而言,他是个胜利者,他感到扬眉吐气,因而拍着手大笑;他要向周围的人宣布自己的宿愿已经实现,所以往门外飞跑,跑到集上。但在外形上他却是个失败者,头发跌散,两手黄泥,遍身是水,如同落汤鸡一样。这就是强烈的讽刺。
(3)对比手法
文中写胡屠户用的是对比手法,通过他对范进中举前后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来揭示他嗜钱如命、嫌贫爱富、庸俗自私的市侩性格。
同学们,本文仅仅是笑范进、胡屠户吗?不是,是通过笑范进、笑胡屠户来认清封建科举制度对人的摧残迫害。
五、当堂训练
(一)下边句子及加黑词说明人物什么性格行征?
1
“我自倒运,把个女儿嫁与你这现世宝……”范进唯唯连声……
2
“宗师说我火候已到,自古无场外的举人,如不进去考他一考,如何甘心?”
3
“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
(答案:1
说明范进穷困潦倒、地位卑微、甘受屈辱,逆来顺受的性格特点。
  2
说明范进醉心功名、一心想中举,揭露了科举制的腐朽及在这个制度奴役下的知识分子的丑恶灵魂。
  3
说明范进受封建科举制毒害深,一生追求功名,屡试不中,苦苦挣扎,如今中举神魂颠倒。)
(二)发挥想象,运用细节描写写一个你熟悉的人物,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不少于150字。时间:10分钟。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认识封建科举制的罪恶。
把握小说主题。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范进中举》(板题:范进中举)。
二、出示目标
(一)请看学习目标:
1.认识封建科举制的罪恶。
2.把握小说主题。
(大屏幕显示)
(二)过渡语:同学们,小说运用夸张、讽刺手法生动地描绘了范进中举后喜极而疯的形象,刻画这样一个可怜可悲的形象有什么意义呢?请看自学指导: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认识封建科举制的罪恶
(一)出示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思考回答:范进中举,喜极而疯,是喜剧,还是悲剧?结合课文相关描写,谈谈你的看法。
(二)指名回答
(三)讨论明确:
范进喜极而疯是一场喜剧,理由是:1.文中写范进发疯和胡屠户打嘴巴都运用了夸张手法;2.揭露了当时士人热衷功名的丑恶灵魂和市侩趋炎附势的嘴脸;3.范进终于清醒过来,结局圆满。
范进喜极而疯是一场悲剧,理由是:1.从人物命运的角度说,这是一场悲剧,把一生浪费在科举考场中,是范进的人生悲剧;2,把知识分子束缚在科举制度框架内,扼杀了他的独立人格和自由灵魂,是国家和民族的悲剧。
鼓励学生把自己的体会、认识说出来,答案不拘一格,但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故。四、第二次先学后教:运用对比,反映现实
(一)出示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速读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对他的态度有什么变化?这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3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回答。
(二)学生各抒己见,意思对即可。
(三)引导学生从人物言行角度分析。
(四)学生讨论,教师明确答案并点拨。
讨论:
胡屠户
范进中举前
范进中举后
动作
神态
前:
拿一副大肠、一瓶酒
跟着一个烧汤的二汉,提着七八斤肉,四五千钱
后:
横披衣服,腆着肚子
千恩万谢,低着头,笑眯眯地走了
语言
称范母
老不死的娘
老太太
称范进
倒运的现世宝
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天上的文曲星
尖嘴猴腮
才学又高,品貌又好,体面的相貌
是前长亲,我不得不教导你
贤婿老爷,不是我敢大胆……
态度变化:前倨后恭
社会现实:对有钱有势的人极力巴结,对无钱无势的人冷漠无情。
(五)小结:
其实除了胡屠户态度前后有了变化,众乡邻、张乡绅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文章通过这些人的变化,反映了当时人们对有钱有势者巴结讨好、对贫穷落魄者冷漠无情的社会现状。
当堂训练
(一)梳理范进中举前后发生的四件事情。(2分)
①范进考前借盘费被骂→② →
③范进挨打后清醒→④
(二)运用对比和夸张的手法写一个你难忘的场景,150字左右,时间;1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