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纪念白求恩》教案( 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纪念白求恩》教案( 2课时)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0-05 18:00: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2.纪念白求恩
学习目标
1.体会白求恩高尚的精神品质及现实意义。
2.能正确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3.厘清课文写作思路,把握段落之间的关联和中心论点。
4.理解对比手法及其作用。
5.理解议论文夹叙夹议的写法。
课时安排:二课时
课前预习:
课前,朗读课文,借助字典、课文下注解,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体会白求恩高尚的精神品质及现实意义。
2.能正确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3.厘清课文写作思路,把握段落之间的关联和中心论点。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纪念白求恩》在中国产生过极大影响的文章,很长一段时间内曾家喻户晓。白求恩身上具有怎样伟大的精神品质,值得我党和我国人民学习呢?今天我们学习了这节课,大家就知道了。请同学们先了解背景资料
诺尔曼·白求恩(1890-1939),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生。1936年德意法西斯侵犯西班牙时,他亲赴前线,为反法西斯的西班牙人民服务。1937“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受加拿大共产党的派遣,他率领由加拿大和美国人组成的医
疗队于1938年初来到中国,经延安到达晋察冀边区。1939年10月白求恩在医院医治伤员时,不幸感染细菌,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省唐县逝世。白求恩逝世一个月后的12月21日,毛泽东同志写下了《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
本文分两课时教学,第一课时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
二、出示目标
学习目标
1.体会白求恩高尚的精神品质及现实意义。
2.能正确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3.理清文章结构,把握中心论点。
过渡语:同学们通过课前预习,查字典,能读准字音,解释词语的请举手。好!把手放下。下面检测预习效果。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比谁能读准生字、解释词语
(一)屏幕出示
纪念白求恩
第一次先学后教:比谁能读准字音、解释词语
1.指名正确朗读生字
冀(

)(翼)
派遣(
qiǎn
)(谴)
殉(
xùn
)职
狭隘(ài
)(错音:ǎi)
热忱(
chén

纯粹(cuì)
鄙(
b
)薄
拈(
niān
)轻怕重
精益(

)求精
见异思迁(qiān

(生口答,师出示答案)
2.指名解词
拈轻怕重: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松的,害怕繁重的。拈,抓、捏。
精益求精:好了还求更好。益,更。
见异思迁:看到别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注意。文中指不安心工作,事业心不强。迁,改变。
麻木不仁:本义指肢体麻木,没有感觉。文中指缺乏热情,对集体和人民的利益不关心。
指名朗读。(一人读一点)如学生读得对,老师只说“对、好”。如学生读错,则请同学帮助纠正,教师板书读错的字并注音。
(二)质疑问难:还有不认识的生字或不理解的字词的同学,请大胆举手质疑!(请其他同学帮忙正音、解词)
过渡语:字音、词语都没有难倒大家,接下来我们比理清文章层次。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比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过渡语:生字词会读了,词语也理解了,下面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比谁能概括段落大意。
(一)出示:
纪念白求恩
第二次先学后教:比谁能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自学指导
比谁朗读课文声音响亮、富有感情,比谁能准确归纳各段内容要点,说说课文段落之间的关系。
(时间:5分钟)
(二)边读边讨论
教师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提醒其他同学边听边准备概归纳各段内容要点。
指名读第1段。
这部分内容写了什么?
(指名后进生答,若后进生答错或答不出来则让其他学生更正、补充)答对后,出示:简述白求恩来中国的经历,赞扬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
指名读第2段
这部分内容写了什么?
(指名后进生答,若后进生答错或答不出来则让其他学生更正、补充)答对后,出示:赞扬白求恩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指名读第3段
这部分内容写了什么?
(指名后进生答,若后进生答错或答不出来则让其他学生更正、补充)答对后,出示:赞扬白求恩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指名读第3段
这部分内容写了什么?
(指名后进生答,若后进生答错或答不出来则让其他学生更正、补充)答对后,出示:号召全党向白求恩同志学习。
过渡语:同学们,各段内容要点大家能够准确归纳了,文章中各段落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前3段是并列关系,第4段是对全文的总结。全文是分总结构。
第一部分(1—3段)赞扬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以及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精益求精的精神。
第二部分(4段)号召全党向白求恩同志学习。
教师小结:本文概述了白求恩同志来中国帮助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的经历,高度赞扬了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奉献精神和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并号召全体党员向白求恩同志学习。
五、当堂训练
(一)当堂检测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C
)
A.冀北(jì)
打倒(dǎo)
拈轻怕重(zhān)
B.纯粹(cuì)
鄙薄(báo)
吸取教训(xùn)
C.佩服(pèi)
派遣(qiǎn)
见异思迁(qiān)
D.狭隘(yì)
极端(duān)
精益求精(yì)
2.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
A.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分析:这两句话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
B.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分析:这个句子中的“没有一个不”表达了肯定的意思。)
C.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
(分析:这句话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无误。)
D.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分析: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3.下面词语中感彩相同的一项是(
D
)
A.勇往直前
拈轻怕重
舍己为人
人云亦云
B.坚强不屈
见异思迁
挑拨离间
别有用心
C.卑鄙无耻
纵横决荡
麻木不仁
投机取巧
D.不折不挠
精益求精
丰功伟绩
忠心耿耿
(二)临摹生字
当堂训练(二):临摹生字
认真观察楷体字的笔画、间架。临摹生字,5分钟后比谁写的字和田字格里的字一个样。
1.出示课本上“读读写写”。让学生观察生字的笔画、间架。(一分钟左右)(重点观察“漠”字的结构;“佩”字右边“币”的变形。)
2.学生临摹生字。
3.出示学生写的字。点评:①课文后田字格里的字是标准,请大家找出他的哪个笔画和田字格里的不一样。②鼓励大家多观察、多练习,写好楷书。)
(三)听写生字
当堂训练(三):听写生字
学生准备,2分钟后听写。比谁能得满分。
六、请认真阅读关于“词语的感彩”的语法知识,按要求给下列词语正确分类。
伟大
愚蠢
参加
发动
勤奋
纯真
见义勇为
见利忘义
成果
奋不顾身
大公无私
丑陋
卑鄙
阴谋诡计
家喻户晓
麻木不仁
见异思迁
挖掘
慈爱
温柔
损人利己
贪生怕死
褒义词:
中性词:
贬义词:
参考答案
褒义词:伟大
勤奋
纯真
见义勇为
奋不顾身
大公无私
家喻户晓
慈爱
温柔
中性词:参加
发动
成果
挖掘
贬义词:愚蠢
见利忘义
丑陋
卑鄙
阴谋诡计
麻木不仁
见异思迁
损人利己
贪生怕死
教后记: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体会白求恩高尚的精神品质及现实意义。
2.理解对比手法及其作用。
3.理解议论文夹叙夹议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纪念白求恩》。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屏幕出示)
二、出示目标
学习目标
1.理解对比手法及其作用。
2.理解议论文夹叙夹议的写法。
3.体会白求恩高尚的精神品质及现实意义。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比正确回答问题
(一)出示
纪念白求恩
第一次先学后交:比正确回答问题
自学指导
课文第2、3段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白求恩同志的高贵品质。默读这两段,勾画出相应文字,填写下表,并体会对比手法的表达效果。
(时间:4分钟)
对工作的态度
对同志、人民的态度
对工作的要求
白求恩
不少的人
(二)学生反复阅读2、3自然段,画出文章关键语句,说说白求恩和不少的人在对待工作、对待同志和人民的态度以及对工作的要求方面有什么不同。
学生各抒己见,找到关键句并回答。
(三)作者把白求恩和不少人对比,有什么表达效果呢?
生答:
1.通过对比,白求恩的高贵品质显得更加突出,更加难能可贵;
2.通过对比,显出差距,更加有力地证明了学习白求恩的必要性。
过渡语:白求恩同志的品质如此难能可贵,那么毛泽东同志又是如何号召全党同志向他学习的呢,请看自学指导。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理清课文写作思路
(一)出示
纪念白求恩
第二次先学后教:理清课文写作思路
自学指导
默读课文第4自然段,将这一段划分为两个层次,并说说两个层次之间是如何过渡的。
(时间:2分钟)
(二)学生各抒己见
1.第一层:前4句,记叙自己同白求恩的交往(按时间顺序,先后说了会面和通信);
第二层:论述学习白求恩精神的意义(由“我”的心情扩大到大家的心情,这是过渡句;再写白求恩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是对上文的总结;接着进一步阐明学习白求恩的意义)。
(三)提问:第4自然段中边叙述边议论的这种写法叫什么?文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这种写法?它有什么好处?
生答:1.写作手法:夹叙夹议
2.其他夹叙夹议的句子:
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不幸以身殉职。(叙)
一个外国人….狭隘民族主义和狭隘爱国主义的国际主义。(议)
(由白求恩的事迹引出国际主义精神————引用列宁主义的观点作出论证,突出白求恩国际主义精神的重要意义————毛主席号召全党全人民学习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
3.好处:叙述简明扼要,议论精辟深刻,因议而叙,议从叙出,叙议有机结合,使文章说理清晰,让人信服。
过渡语:这篇文章语言鲜明有力,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接下来我们来品味文章的语言。
五、第三次“先学后教”:品味文章语言
(一)出示
纪念白求恩
第三次先学后教:品味文章语言
自学指导
品味下列语句,体会其表达效果。并尝试仿写句子,用上加点的词语。
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一个人能力有大有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时间:3分钟)
(二)学生各抒己见
①从此处连用两个双重否定句,极其有力地强调了无一例外,每个人都佩服,每个人都感动的事实,这比一般的陈述句显得更斩钉截铁不可动摇。
②充分发挥“大有利于人民”这个意思,具体精微地分析阐述为五个方面,用5个短语“一个……的人”组成一组排比,议论热情洋溢,语气非常流畅,收束非常有力。
仿句例子略。
教师总结:本文是一篇悼念白求恩的纪念性文章,毛泽东号召大家学习他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精神,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也要学习他深的这种精神。下面,我们来看本节课的当堂训练。
六、当堂训练
白求恩式的美国人一
寒春
寒春(Joan
Hinton),1921年10月20日生于美国芝加哥,芝加哥大学核子物理研究所研究生,女核物理学家,是曼哈顿计划中少数的女科学家之一。2010年6月8日凌晨,寒春因病在北京协和医院不幸逝世,享年89岁。
1945年,在中国革命的感召下,美国进步青年寒春万里迢迢来到中国,投身于中国人民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当中。1949年,阳早和寒春-两个美国青年在延安简陋却又热闹的窑洞里举行了烽火中的婚礼,没有婚礼进行曲,唱响的却是《团结就是力量》的歌曲。半个多世纪中,他们和新中国一起经历了风风雨雨,为中国人民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奉献了毕生的精力。
晚年,寒春老人还时常在北京昌平小王庄农场的小屋里,接待一批又一批前来拜访的北京高校的青年学生。即使在今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她还仍然忍受着巨大的病痛,坚持与青年学生交流,给学生们讲述自己的革命经历、心路历程和革命理想,用自己亲身的经历纠正同学们头脑里那些被资产阶级歪曲了的历史。在这群朝气蓬勃的青年人身上,寄托着寒春老人对中国人民革命事业的殷切期盼。在青年人面前,她总是那么的乐观而坚定。“生命不息、奋斗不止”,这正是寒春老人的真实写照!
寒春在中国人面前,是一面镜子,足以让某些追求私利、贪图权钱之辈照见自己的丑陋;也是一个伟人,足以让某些自以为是、口出狂言之徒现出自己的渺小。
寒春加入中国革命的洪流,动机高尚而纯粹,绝非出于某种功利;她因有在中国长期的实践,眼光客观且独到,也绝非常人可以企及。
我们应该了解地、学习她、记住她。
寒春同志用毕生精力书写的历史,以及她在奋斗实践中产生的思想火花,对于中国革命事业的继承人,是极为宝贵的财富,在今后的征程中,必将给人们无尽的力量,永远鼓舞人们前进!
1、文章的标题有什么好处?
2、请用简洁的文字概括寒春的两件事例。
3、文中列举了哪些人与寒春形成对比?
时间:10分钟
参考答案
1、用人们熟悉的白求恩作比,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1)寒春投身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并于延安举行婚礼。
(2)晚年的寒春忍者病痛接见中国青年学生。
3、追求私立、贪图权钱之辈,自以为是、口出狂言之徒。
教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