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同步练习(1—3课)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同步练习(1—3课)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0-05 20:26: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部编版七上语文第一单元(1——3)跟踪训练
【积累运用】
1.阅读下面这段话,完成(1)——(3)题。(16分)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yùn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nèn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1)给上面文中的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分)
窠巢
应和
yùn酿
nèn叶
(2)下列加点词与上文“混着青草味儿”中的“混”语境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混沌
B.蒙混过关
C.混为一谈
D.混世魔王
(3)这段文字描绘的是“春风图”,作者运用了

等多种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风
的特点。(3分)
(4)“酝酿”一词的原意是
,本文指
,还经常用来比喻事物
。(3分)
(5)“吹面不寒杨柳风”一句出自
,“杨柳风”指的是
,整个诗句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杨柳风”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4分)
2.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3)题。(8分)
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点儿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zhù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tǎn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
(1)请给文中的加点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分)
zhù蓄
澄清
地tǎn
(2)下列选项中与“就凭这些绿的精神”中“精神”词性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A.绿萍
B.热气
C.结冰
D.水里
(3)下列句子与文中划线句“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雨变得更轻,也更深情了。
B.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漂在水面。
C.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D.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3.阅读下面这段话,完成(1)——(4)题。(8分)
也许,到冬天来临,人们会讨厌雨吧!但这时候,雨已经化妆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lì临人间。但在南国,雨仍然偶而造访大地,但它变得更吝啬了。它既不倾盆瓢泼,又不绵绵如丝,或淅淅沥沥,它显出一种自然、平静。在冬日灰蒙蒙的天空中,雨变得透明,甚至有些干巴,几乎没有春、夏、秋那样富有色彩。但是,在人们受够了冷冽的风的刺激。讨厌那干sè而苦的气息,当雨在头顶上飘落的时候,似乎又降临了一种特殊的温暖,仿佛从那湿润中又漾出花和树叶的气息。
(1)给上面文中的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
冷冽
湿润
lì临
干sè
(2)“吝啬”原本的意思是
,在上文的语境中它有了一个临时的意义:
(2分)
(3)文段主要运用了
的修辞,表现出冬雨
的特点。(2分)
(4)请从以上选文中找出分别与下列词语词性相同的一个词。(2分)
色彩
来临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为了防止酒驾事件不再发生,我市加大了巡查整治力度。
B.学校开展地震安全常识教育活动,可以增强同学们的安全自我保护。
C.学生能够熟练而规范地书写正楷字,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语文课程标准》对汉字书写要求的标准。
D.中国人民有信心,也有能力把自己的国家建设得更加美好。
5.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辩论会上,正方咄咄逼人的气势压得反方连连失误。
B.假期过后,大家早早返回岗位,精神抖擞地进入工作状态。
C.他非常气愤,导致在发言时淅淅沥沥,没有说出一个完整的句子。
D.四月中下旬,家乡的荔枝花就盛开了,荔枝树上蜂围蝶阵,这些小精灵呼朋引伴,吮吸着仙露琼浆。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判断一个人谦逊与否,关键看其能认真审视自我,正确摆放自己的位置。
B.研制大型核动力水面舰船,将是为我国国产核动力航母铺路的重要步骤。
C.在今年全市的人大代表会上,许多代表们就完善和建立留守儿童保障机制提出了一系列意见。
D.中学生之所以喜欢网络文学作品的原因,是因为这些作品不仅表现手法自由活泼,而且思想感情丰富细腻。
7.下面四个句子表达的意思基本相同,但说法不同。如果你看到某同学穿的衣服非常漂亮,你要告诉别的同学,应选择的句子是(3分)(

A.她穿的衣服还算漂亮。
B.她穿的衣服难道不漂亮吗?
C.她穿的衣服漂亮的过了头。
D.她穿的衣服真漂亮!
8.综合性学习。(8分)
某实验中学七年级(2)班正在开展以“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活动一:猜谜语】二十四节气是我国一项重要的文化遗产。下面有三条谜语,请猜猜谜底分别是什么节气。(3分)
①人离位心别愁 ②为官一世两袖风 ③大可不必害怕

_②
_③
(2)【活动二:补对联】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瑰宝。围绕“二十四节气”这一主题,将下面的对联补充完整。(2分)
上联:一犁耕破路边土,今日芒种
下联:双手捧住炉中火,
(3)【活动三:探结果】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3分)
材料一: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期,人们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四个节气,之后经过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写入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材料二: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总结了二十四节气与天文、气象、农业之间的相互关系。二十四节气本为节令气候的标志,但后来融汇了祭祀、宗教、庆贺、游乐等内容,形成社群性的活动,演变为中华民族节日习俗的组成部分。
【阅读理解】
(一)阅读《春(节选)》,回答题目。(9分)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1.本段写春天的花美。从文段中可以看出,春天的花美在哪里?(2分)
2.“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中的“闹着”改成“叫着”好不好?为什么?(3分)
3.作者写野花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4分)
(二)阅读下面的选段,完成题目。(11分)
①古老的济南,城内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②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点儿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4.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4分)
A.选文第①段中的“卧”字,把济南冬天的温柔恬静、静谧安详描绘得淋漓尽致。
B.选文第②段描绘的图景可以概括为“雪后山景图”,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C.选文第②段,一连用了五个“绿”,作者极写水藻之绿,以衬托水的清澈、透明,写水“冒着点儿热气”,扣住了济南冬天“温”的特点。
D.“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概括了前文所写的内容,暗含着“我爱济南的冬天,我更爱冬天的济南”的情感。这样结尾,既与开头的“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5.刘熙载在《艺概》中说:“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在这个选段中,作者是如何运用此法表现济南冬天的特点的?(4分)
6.“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中的“绿的精神”指什么?(3分)
(三)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题目。(16分)
看春
丁立梅
①城里的春天,多半是零碎的,小打小闹着的,不过是人家窗台的一盆花,城边河畔的一排柳。乡下的春天却全然不一样,乡下的春天,是极讲排场的,仿佛听到哪里“哗”一下,成桶成桶的颜料,就花花绿绿泼下来,染得满田满坡皆是。这时的乡村,像油画,是最有看头的。
②于是去乡下看春天。
③我们去的地方,是一个叫新曹的小镇,它有五万亩的油菜地。车子在修得平坦宽敞的乡间道上,一路奔去,奔向那菜花深处。以为就到尽头了,哪知车子一拐,竟又撞上一片菜花地,又铺开一片黄色汪洋,绵绵不绝。同行中一人问:“美吧?”我笑无语,不堪说,只任一双眼睛,掉进那汪洋里。古有女子“对镜帖花黄”,我想这花黄,该是菜花的颜色才对,眉心一点艳,有惊心之感。
④跟一些植物相认,不是初相识,是久别重逢。牛耳朵、刺艾、乳丁草、三叶草……这一些,我多么熟悉!乡下是草们的天堂,草们是羊的天堂。小时养羊,天天提了篮子去挑羊草。却贪玩,在草地里捉蚱蜢,或扣了篮子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等到日落西山了,才想起篮子还是空的呢,野地里,随便找几根草秆,把篮子架空,然后割一把青草,摊上面,看上去,就是满满一篮子翠绿了。回家,在大人面前晃一下,让他们看是满篮子青草呢,趁他们不注意,人已溜到羊圈边,把那把青草扔进去。大人问起,草呢?响亮地回,羊吃了。真是可怜了那些羊,半夜里饿得直叫唤。
⑤不知现在的孩子,玩不玩我们小时玩的游戏了。不知现在的羊,还会不会半夜饿得直叫唤。我看到草地上有一群羊,正悠闲地吃着草,同去的MM惊喜地叫:“羊哦。”同去的老先生神态安详,说:“羊有什么看头?”莞尔。
⑥蚕豆花开了,星星点点,伴在菜花旁,像撒下无数的小眼睛。白萝卜的花,是粉紫的,小蜜蜂们围着它嗡嗡,我好不容易等到一只停在花蕊上,给它拍了一张照。一种叫婆纳头的草,开粉蓝的花,花细小得像米粉。我拉近镜头,拍下那粒粉蓝。再看显示屏上,分明是一朵美得让人心疼的花呵,像乖巧的小女儿。这野地里,到底还藏了多少美?无论卑微与否,它们都认真地绿着,开着花,不辜负春天。我想,这才是活着的真姿态吧。
⑦看见养蜂人,正在路边忙碌。头上裹着头巾,脸上刻着岁月沧桑。这些养蜂人,据说是从闽浙那一带来,他们天南地北地追着花跑,此处花谢了,又将迁徙到他方,去寻找花开。一旦成为养蜂人,四处漂泊将贯穿他们一生,他们幸福吗?我看过商场货架上摆放的蜂蜜,一瓶一瓶,盛满甜蜜芳香,想那里面该有多少花的魂蜂的魄,还有养蜂人的颠沛流离?这世上,很多时候,苦乐自知,好好活着,才是本质。我唯愿这个春天,他们是快乐的。
(选自《阅读与作文》)
7.如果将本文标题改为“赏春”,你觉得如何?(4分)
8.请任选一个角度对开头一段略做赏析。(3分)
9.第③段中加点的“掉进”一词在表达上有什么效果?(3分)
10.第⑥段描写的是田地里的野草野花,但作者通过这细微的花草,却看到深刻的人生哲理。试体会作者在这段文字中所表达的人生哲理。(3分)
11.文章结尾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答案
【积累运用】
1.(1)cháo;hè;酝;嫩。(2)C(3)拟人;引用;温暖、和煦。
(4)造酒的发酵过程
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准备过程
(5)《绝句》
吹动杨柳的风,指春风
引用
借代
2.(1)贮xù;
chéng;
毯。(2)C
(3)B
3.(1)liè;rùn;莅;涩。
(2)原义:过分爱惜自己的财物,不舍得给别人,也不舍的自己用。语境义:稀少。
(3)拟人;自然平静。
(4)“气息、冬天”等名词;“造访、飘落”等动词。
4.D
5.C(“淅淅沥沥”一般形容小雨落下的声音,此处应为“断断续续”)
6.D
7.D
8.(1)①立秋
②清明
③小寒
(2)示例:明朝大寒
(3)示例一:二十四节气的发展过程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示例二: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
【阅读理解】
1.春天的花美在热烈,美在色彩,美在香味。
2.不好。因为“闹”字不但写出了蜜蜂的声音,还写出了蜜蜂争喧的场景,内容更丰富,而“叫”只是从声音方面来写。
3.比喻、拟人,使野花鲜活生动,形象逼真。
4.B(“雪后山景图”说法错误,应是“空灵‘水晶图’”)
5.先着力渲染水之“绿”,再用“冒着点儿热气”“水也不忍得冻上”来写水之“温”,这正是济南冬天的“温暖”。然后用“看吧”引导读者纵览,把天光、水色融为一体的济南比喻成一块“空灵的蓝水晶”,这正扣住了“晴”。
6.“绿的精神”指蓬勃的生机。
7.不好。因为“看春”几乎不带有感彩,从而能客观地引领读者走进春天,春天美的感受由读者自己得出。若改为“赏春”,一个“赏”字就暗示了读者——春天很美,太直接,有先入为主的嫌疑。
8.“零碎的”与“讲排场的”构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乡下春天最有看头,从而引起下文到乡下看春天的叙述。
9.“汪洋”指的是无边无际的菜花地,句中的“掉进”一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陶醉于菜花深处的情景,流露出对无边无际的菜花的喜爱之情。
10.无论卑微与否,细微的花草都认真地绿着,开着花,不辜负春天。言外之意是,人和这些花儿草儿一样,天生平等,并无高低贵贱之分,只要认真地活着,就是美丽的人生。
11.表达了作者对养蜂人的深深祝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