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沁园春·长沙
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1.审美鉴赏与创造:把握诗歌意象,初步进行诗歌鉴赏。
2.语言建构与运用:诵读诗歌,掌握一定的诗歌朗诵技巧,准确把握停顿、重音、语速、语调、节奏等。
3.文化传承与理解:体味诗人蕴涵于作品中的情感。感悟诗人博大的情怀,体会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
历史责任感。
能把握本词朗读的节奏、情感等,能脱稿。
教学重点:在理解诗歌内容和作者思想感情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教学难点:声音的细部处理技巧。
诵读、讨论。
1课时
借助注释诵读全诗;全班分组,确定朗诵选手、评委、统分员等职务;课前准备好《沁园春·长沙》朗
诵配乐。
教学过程设计
【情境导入】
毛泽东不仅是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也是独树一帜的大诗人。两种身份相互重叠、两种气质相互渗透,使他的诗作具有一种前无古人、豪迈雄浑的大美意象。今天我们举行诗歌朗诵会,朗诵毛泽东名篇《沁园春·长沙》,在心悟口诵中回望过去,缅怀伟人。
【讲授新课】
一、活动说明
1.主任务:为了更好地理解诗词的吟诵方法,更好地走入毛泽东《沁园春·长沙》这首词,班级决定开展《沁园春·长沙》诗词吟诵比赛。
2.人员安排:课前将班级分为四大组,每一组分别设组长、评委、选手、撰稿人等职务。
3.分工负责:组长负责统筹安排,协调成员进度;选手提前准备好朗诵配乐;撰稿人负责撰写报幕词;评委负责打分;小组成员共同商量确定诗歌朗诵处理细节。
二、具体活动
1.任务活动一:
小组内自读《沁园春·长沙》,揣摩诗歌的情绪变化,小组内形成统一意见,全班小组之间交流。
诗歌原文
主要情绪
补充说明:下表仅供参考,学生回答也可以与下表有差异,能言之成理即可。
诗歌原文
主要情绪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从容镇定、略感孤寂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欢欣喜悦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思绪万千:有惆怅,有疑问,有豪情。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意气风发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昂扬豪迈
2.任务活动二:
说明:朗诵诗歌时一方面要透彻把握作品内容;另一方面,则是要合理运用各种艺术手段,准确表达作品内在。常用的基本朗诵技巧有:语速、轻重读、音长音短、停顿等。另外在朗诵时还要注意适当的体态语言,和观众有简单的眼神交流。
在网络上查询诗歌朗读的相应技巧,研读《沁园春·长沙》,小组内讨论,确定朗读时的处理方法,完成下表。
诗歌原文
语速快慢
轻读重读
音长音短
停顿连读
3.任务活动三:撰写报幕词
每个小组为即将上场的选手写一段报幕词(200字左右),可侧重作者背景,或诗歌内容,或者介绍朗诵选手特点。要求:别有特色。
4.任务活动四:现场比赛、评分
(1)本次诗朗诵将评出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和三等奖三名。本次朗诵会对选手的评分主要分为基础分和提高分两部分,共7项内容,具体细则如下:
诗文朗诵的评分细则
基础分
(8分)
评分项
分值
评委评分
选手总分
得体大方、精神饱满
1
吐字清晰、声音响亮
2
准确把握诗歌节奏、轻重音等
2
准确把握诗歌情感基调
2
体态语言自然
1
提高分
(2分)
脱稿
1
形式富有创意
1
(2)设计说明:
①比赛打分满分10分。评委打分保留正整数。评委打完分后,将计分表交给统分员。
②最后统分员计算均分时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③除了评委8名,本会还需要其他工作人员:统分员2名,负责从各位评委处收集分数,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合计平均得分。
④比赛时,选手按抽签顺序出场。选手有配乐的需提前准备好。
(3)朗诵榜单:
一等奖:
二等奖: 、
三等奖: 、 、
【评价反馈】
能根据自己理解有感情朗诵诗歌。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阅读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以朗诵为切入点,咀嚼其中真味,感受到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当时革命形势的深切感受,塑造出一群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敢于改造旧中国的革命青年。朗诵,是有声语言的艺术再创作。通过朗诵,体会诗歌涵咏的乐趣,同时也更真切地感受到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
【布置作业】
网上查阅资料,运用本节课学习的诗歌朗诵技巧,用各种标记划好雪莱《西风颂》(节选)的轻重快慢停连长短处。
西风颂(节选)
雪莱
第一节
哦,狂野的西风,秋之生命的气息,
你无形,但枯死的落叶被你横扫
犹如精魂飞遁远离法师长吟,
黄的,黑的,灰的,红得像患肺痨,
染上瘟疫的纷纷落叶四散凋零:哦,是你哟,
以车驾把有翼的种子催送到
黑暗的冬床上,它们就躺在那里,
像是墓中的死穴,冰冷,深藏,低贱,
直到阳春,你蔚蓝的姐妹向沉睡的大地
吹响她嘹亮的号角
将色和香充满了山峰和平原:
狂野的精灵呵,你无处不远行;
破坏者兼保护者:听吧,你且聆听!
第五节
把我当作你的竖琴,当作那树丛:
尽管我的叶落了,那有什么关系!
你那非凡和谐的慷慨激越之情
定能从森林和我同奏出深沉的秋韵,
甜美而带苍凉。给我你迅猛的劲头,
狂暴的精灵!化成我吧,借你的锋芒!
请把我尘封的思想散落在宇宙
让它像枯叶一样促成新的生命!
哦,请听从这一篇符咒似的诗歌,
就把我的心声,像是灰烬和火星
从还未熄灭的炉火向人间播散!
让预言的喇叭通过我的嘴巴
把昏睡的大地唤醒吧!哦,西风啊,
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教学反思
诗歌是一种兼具凝练性、抒情性、音乐性的文学形式,所以本课以“诗歌朗诵会”的任务驱动学生学习体味揣摩“言外之意”“象外之象”,更好地调动起学生学习诗歌的积极性。
朗诵《沁园春·长沙》这首词,最重要的是把握它的感情基调。朗诵中要自始至终把握住刚劲豪放这个总的基调,再通过揣摩语音语调的高低、停连、快慢、轻重,以恰当的声音形式表现出作品的情感。当然,也不能从头到尾一个调子,还要有变化,但要服从于总的基调,努力表达出作者在此首词中所蕴藏着的革命家的豪气。
备课资料
1.张颂,《诗歌朗诵》,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2版
2.曾致,《朗诵艺术指要》,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3年12月第1版
3.杜玉婷,《从<沁园春·长沙>的教学反思谈高中语文诗词教学的几点建议》,《语文学刊》,2012年12月
4.徐昌才,《朗读·咀嚼·品味——<沁园春·长沙>教学漫谈》,《语文教学通讯》,2017年10月
板书设计
诗歌朗诵的处理技巧——
学案设计
学习目标
1.学习感受并理解诗人毛泽东青年时期的理想抱负和精神境界。
2.学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朗读能力。
3.体会宏阔的深秋意境,提高形象思维能力。
自主预习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沁( )园春 百舸( ) 峥嵘( )
廖廓( )
挥斥方遒( )
浪遏( )飞舟
课堂探究
1.赏析上片的情与景的关系,分别从时间地点、人物情绪状态、景物特点、景物细节与意境等方面入手,细致分析,可以采用表格的形式。
2.要着重品读此词写景细节中的意境趣味。
3.鉴赏写景与写人的技巧有何不同。
核心素养专练
1.阅读下面三篇作品,体会景物特点和所表达情感之间的关系。
①天净沙·秋思
元代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②秋词二首(其一)
唐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③毛泽东《沁园春·长沙》“湘江秋景图”。
提示:
作品 景色特点 表达情感
秋思 萧索寂寥 悲伤孤独,游子思念故乡之情
秋词 秋高气爽充满力量 乐观开朗,豁达向上
沁园春·长沙 绚丽多姿充满生机 开朗昂扬、积极向上,热爱祖国山河
2.读下面所选的毛泽东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做的三首词,谈谈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咏蛙(1910年)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贺新郎(1923年11月)
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知误会前翻书语。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人有病,天知否
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凭割断愁思恨缕。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环宇。重比翼,和云翥。
忆秦娥·娄山关(1935年2月)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参考答案
自主预习
qìn gě zhēng róng liáo kuò qiú 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