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认识(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圆的认识》。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圆与这些图形属于两类不同性质的图形。虽然圆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是司空见惯的,但是他们仅仅感知了圆这个图形的形状特征,并不认识圆内在的本质结构特征。为了帮助学生认识圆,教科书设计了由具体到抽象的几个层层递进的认识活动。首先围绕套圈游戏公平性问题的探究产生圆,体会圆的优越性及其特征;在此基础上探究如何画圆既不认识圆的特征,在画圆的基础上,明晰组成圆的要素。体会圆心和半径的作用;然后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进一步认识圆区别于其他图形的本质特征。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和丰富多彩的活动,在观察和操作中体会圆的结构特征。
2.在画圆的过程中理解同圆中半径、直径以及直径和半径之间的关系。体会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
3.能用圆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是密切相关的。
教学重点:
体会圆的结构特征
教学难点:
体会圆心和半径的作用,正确使用圆规画圆。
学习准备:
课件,圆规,纸,剪刀,尺子,笔。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你玩过套圈游戏吗
这有三组同学在玩套圈游戏,你觉得哪一种最公平呢?
第一种:你发现了吗?站在队伍中间的同学离小旗更近一点,所以不公平。
第二种:你看,站在正方形的四个角位置的同学离小旗远了,所以也不公平。
第三种,每个人到小旗的距离看起来都一样,所以这一种游戏方式更公平。
看来圆与其他图形相比有着不同之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圆的认识一
二、尝试画圆
圆在生活中很常见,你能尝试着用喜欢的方式画一个圆吗?
对比三种不同的画圆方式,你发现了什么共同点?
定点,定长,旋转。
三、圆规画圆
先在纸上确定位置,用圆规带有针尖的一脚固定一点不动;
调整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并保持长度不变;
最后旋转一周完成画圆。
四、认识圆心、半径、直径
刚才我们针尖的位置就是圆的圆心,通常用字母O来表示。
连接圆心到圆上的一点的线段是圆的半径,通过用字母r来表示。
经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圆的直径,通常用字母d来表示。
请你在画的圆中找出圆心半径直径,并且用字母表示出来。
如果给你足够长的时间,你能在这个圆中能画出多少条半径直径?他们之间又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画一画,量一量,折一折,说说你的想法。
半径无数条
,长度都相等。直径无数条,长度都相等。
同一个圆中,d=2r,r=d/2
五、巩固应用
回到开始的游戏情境中,解释围成圆形的游戏方式最公平。
六、课后思考
为什么人们围观时常常会围成圆形?
为什么井盖会设计成圆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