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无误的一项是(
)
A.参天(cān)
粼粼(lín)
肆虐(sì
nüè)
铁锹(qiū)
B.盘踞(jù)擎(qín)着
劲(jìn)挺
参差(cēn)
C.拄(zhǔ)着
拐杖(zhàng)载(zài)重
宿舍(sù)
D.荡漾(dàng
yàng)
淤泥(yū)
不禁(jìn)
星宿(xiù)
2.下面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参天
树稍
铁锹
绿风荡漾
B.恭敬
宏伟
归宿
不紧不慢
C.领悟
煮饭
烟袋
三翻五次
D.治理
设想
劲挺
风雨同州
3.下列句式转换有误的一项是(
)
A.我对面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竟创造了这块绿洲。(缩句)老头创造了绿洲。
B.这是了不起的奇迹。(改为双重否定句)这不能说是了不起的奇迹。
C.这树下的淤泥有两米厚,都是好土啊!
(改成反向句)
这树下的淤泥有两米厚,难道不都是好土吗?
D.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改变语序,意思不变)
生命的归宿就是屋后的青山。
4.下列句子中与“他喜欢弹琴”意思不一样的一项是( )
A.难道他不喜欢弹琴吗?
B.他喜欢弹琴吗?
C.他是喜欢弹琴的。
D.他不能不喜欢弹琴。
5.下列选项中哪项不是植树造林的好处?(
)
A.防风固沙
B.增强噪音
C.添加绿色
D.流失水土
二、填空题
6.比一比,快乐组词语。
陪(
)
踞(
)
栽(
)
培(
)
据(
)
裁(
)
扬(
)
境(
)
炕(
)
杨(
)
镜(
)
坑(
)
7.补全成语。
左_____右_____
________不动
漫_____遍_____
8.辨字组词。
睡(_______)
炕(_______)
洼(_______)
捶(_______)
抗(_______)
挂(_______)
锤(_______)
杭(_______)
卦(_______)
唾(_______)
坑(_______)
桂(_______)
9.写出破折号的代表的含义。
1.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买了一台电视机——他还有宏伟设想,还要栽树,直到自己爬不起为止。(______)
2.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以后就再也出不来了。(______)
3.丁——冬——丁——冬……(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10.达标训练
我们把这位可敬的老人推荐为“感动中国”的候选人,请你替他填一份简历。
姓名
性别
年龄
住址
主要外貌特征
生活习惯
主要感人事迹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绿色装点人生
在武都区白龙江北岸,有一个叫柳树梁的地方,梁上有600多亩树林和一位老人有关。他叫李友忠,今年70岁,是武都区两水镇两水村的普通农民,老人从1989年开始在柳树梁种树,一种就是20年。当地群众说:“李老汉的头发白了,可柳树梁绿了。”
阳春三月,我们来到柳树梁,漫山遍野的松树、油橄榄覆盖着昔日的童山,成群的山雀鸣叫着飞来飞去,使山林充满生机。
在一片油橄榄树下面,李友忠老人正在浇水,他对我们说:“今年春天雨水少,现在气温回升又快,不多浇点儿水,树的生长就会受影响。”“这里原来是寸草不生的黄土梁,每到雨季,山洪泥石流沿一条条小沟流下来,冲毁农田,有时候直接影响村上群众的生命安全。天晴的时候,遇上大风,满山尘土飞扬。”李友忠回忆道。
当时,李友忠想栽树,可是家里穷,连娃娃上学的钱都得东借西凑,哪来的钱买苗种树?1989年,机会来了,他用办砖瓦厂积累的1万多元钱承包了村后柳树梁的一片荒山,为了提高树苗的成活率,李友忠从种洋槐入手,用了1个多月,种植了30亩,可之后的5个多月里,当地降雨量比往年偏少,加上没有掌提造林技术,几十亩树苗没有一棵成活。
李友忠没有灰心。第二年春天,经过多方咨询,他开始在陡坡上大规模兴修平台,由于量大,李友忠动员全家老小一起上阵,还雇了20多名劳力,经过3个月的时间,修出水平台50余亩。他买来柑橘、侧柏、松树等树苗进行栽植。
为了保苗,李友忠从5里之外的白龙江边靠人背富驮运水,在他的精心呵护下,当年秋天大部分树苗都扎根成活,看着绿油油的小树林,李友忠心里乐开了花。
就这样,每年春天,不管刮风下雨,李友忠都去栽树,一棵、两棵、三棵……直到天黑才收工。截至1999年春天,先后植树500余亩。
面对着我们,李友忠动情地说:“我已种了20年的树,今后还要继续扩大面积,我老得种不动了,就让儿子、孙子去种,一辈一辈接着种下去
,
肯定能把荒山变成森林。”
1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漫山遍野:________。
②寸草不生:________。
12.“机会来了”中的“机会”指的是________。
13.在文中找出描写昔日柳树梁面貌的句子;在文中找出描写今天柳树梁面貌的句子,说说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为了栽树,李友忠遇到了哪些困难?他又是如何做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读文中画线的句子,完成练习。
①读着文中画线的句子,我想到了《________》这个故事。
②这句话表现了李友忠的________精神。
16.你是如何理解“李老汉的头发白了,可柳树梁绿了”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书面表达
17.作文:
正干旱时下了一场大雨,这是“及时雨”;正寒冷时,有人给你送来了棉衣,这也是“及时雨”;正苦闷时,来了一个善解人意的朋友,这也可以说是“及时雨”。在你的生活中有这样的“及时雨”吗?
试以“及时雨”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习作要求:
1.
题目自拟,写一篇不少于
450字的记叙文。
2.
挖掘生活真实素材,写出真情实感。
3.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2.B
3.B
4.B
5.D
6.陪伴;龙盘虎踞;栽树;培养;据说;裁剪;扬起;境外;火炕;杨树;镜子;树坑
7.思
想
纹丝
山
野
8.睡觉
土炕
山洼
捶背
抗战
挂面
锤子
杭州
算卦
唾沫
水坑
桂林
9.表示语意转换
表示解释说明
表示声音延长
10.
11.
山上和田野里到处都是。形容很多
形容土地贫瘠,连一点草都不长
12.他用办砖瓦厂积累的1万多元钱承包了村后柳树梁的一片荒山
13.这里原来是寸草不生的黄土梁。每到雨季,山洪、泥石流沿一条条小沟流下来,冲毁农田,有时候直接影响村上群众的生命安全。天晴的时候,遇上大风,满山尘土飞扬。
漫山遍野的松树、油橄榄覆盖着昔日的童山,成群的山雀鸣叫着飞来飞去,使山林充满生机。
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变化,是因为李友忠带着家人常年在黄土梁植树造林,把荒山野岭变成了青山碧岭。
14.李友忠面临的困难:①环境恶劣,降水量少;②缺少资金,没有造林技术。他的做法:在陡坡上大规模兴修平台,靠人背畜驮运水,保证树苗的成活率。
15.
愚公移山
坚持不懈、无私奉献
16.李老汉为植树造林、绿化荒山,奉献了20年的时间,为此他操碎了心,熬白了头发。但在他的努力下,植树造林600多亩,荒山披上了绿装。这句话写出了李老汉为绿化山林所作出的巨大贡献,赞美了他无私奉献的精神。
17.例文:
及时雨
一个寒冷的冬夜,一杯温暖的牛奶,是及时雨;哗啦哗啦的大雨中,一把雨伞出现在你的眼前,是及时雨;烦躁不安时,知心朋友的安慰与劝说,也是及时雨……在我们的生活中,及时雨无处不在,它们时时刻刻都在温暖着我们的心。
“叮咚叮咚”“耶!下课咯!”我的心里欢呼起来,憋了四节课的肚子终于解放了。直到老师宣布下课,我们一个劲的往门外的饭箱跑去。饭箱旁顿时挤满了人,我也不例外。终于,我在一堆挤来挤去的的人中摸到了我的饭盒,解脱了出来。在我高兴的时候,我听到了隔壁班尖叫的声音:”哇!今天吃红烧肉和番茄炒蛋!“我眼前一亮,变得更加活跃起来,我雀跃着跑回我的课桌。
可是,事情往往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就在我将要回到课桌时,不知是谁绊了我一下,我跌倒了。饭盒伴随我跌在地上,在空中划过一条美丽的弧线,又来了一个180度的空中大旋转,倒在了地上。由于承受不住重力,饭盒盖也滚了出来,红烧肉也滚了出来,番茄炒蛋也像滑滑梯一样滚了出来。我大惊失色,脸色苍白,眼泪也在眼眶里转着呼啦圈。
我吞了吞口水,面无表情地清理着剩菜。又看看饭盒,里面只剩下一点饭和菜汁,我失望地低下了头。
好朋友柠檬看我不怎么高兴,又望了望我的饭盒,看了看自己的红烧肉,吞了吞口水,一眯眼一跺脚,说:“今天我胃口不好,红烧肉我也不爱吃,就给你了。”说完便夹了一大块肉给我。其他同学也围着我:“我今天番茄炒蛋装太多了,我吃不完,给你一点!”“红烧肉那么肥,吃了会胖,看你那么瘦,多吃点吧!”……
“谢谢你们,我真的很感动!”我含着泪说。
“不客气啦,都是同学,互相帮助嘛!”同学们笑着回答我。
我望了望我的饭盒,里面的菜堆了起来。我的眼泪收了回去,剩下的只有感激。同学们的帮助就像一场及时雨,不仅填饱了我的肚子,还温暖了我的心。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