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文言文二则 知识梳理训练(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2 文言文二则 知识梳理训练(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0-05 08:37: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2  文言文二则
一、古文理解
伯牙鼓琴①
【注释】①本文选自《吕氏春秋·本味》。鼓,弹。②志:心志,情志。③太山:泛指大山、高山。一说指东岳泰山。④善哉:好啊。⑤少选:一会儿,不久。
书戴嵩画牛
【注释】①处士:本指有德才而不愿去做官的人,后来也指未做官的士人。②所宝:所珍藏的(书画)。③拊掌:拍手。④搐:抽缩。⑤股:大腿。⑥乃:却。⑦掉:摆动,摇。⑧谬:错误。⑨然之:认为他说得对。⑩奴:男仆,文中指农夫。婢:女仆,文中指纺织的织女。
二、根据后面的拼音写汉字
快(
)(zāi)  
(
)峨(wēi)
琴(
)(xián)
画(
)(zhóu)
(
)囊(jǐn)
(
)晒(pù)
谬(
)(yǐ)
三、重点句子品析
1.“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2.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四、疑难探究
1.锺子期死后,伯牙为什么“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2.《书戴嵩画牛》最后引用古语“耕当问奴,织当问婢”的作用是什么?
3.《书戴嵩画牛》告诉了我们哪些道理?
五、课文结构
高山流水知音难觅
实践出真知
六、课文回顾
《伯牙鼓琴》通过记叙春秋时期琴师伯牙与锺子期之间的动人故事,赞扬了
的真挚友谊,再现了
的无穷魅力。
《书戴嵩画牛》讲述了一个
发现著名画家戴嵩作品中的错误并勇敢指出的故事,说明了
,强调了

22  文言文二则
答案
二、根据后面的拼音写汉字
快哉(zāi)     
巍峨(wēi)
琴弦(xián)
画轴(zhóu)
锦囊(jǐn)
曝晒(pù)
谬矣(yǐ)
三、重点句子品析
1.“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用两个例子具体表现伯牙琴技出神入化,锺子期欣赏水平高,从中能体会到锺子期发自内心的赞美和伯牙遇到知音时欣喜若狂的心情。伯牙的乐曲,只有通晓音律的锺子期能听懂;伯牙的心意,只有锺子期能真正理解。心意相通,这才是真正的知音啊!
2.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运用动作、神态、语言这一系列生动的人物描写,表现了牧童发现画中错处时的情态,一个天真、率直的牧童形象跃然纸上。牧童的判断来源于自己天天放牛、经常观察牛的生活经验。
四、疑难探究
1.锺子期死后,伯牙为什么“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锺子期之死,意味着伯牙的琴声再也无人能懂,世上再也没有人能如此真切地了解他,意味着他又要像从前一样寂寞、孤独了。伯牙不堪忍受这种精神上的痛苦,所以最后才以这种极端的方式将内心深沉的痛苦宣泄了出来。
2.《书戴嵩画牛》最后引用古语“耕当问奴,织当问婢”的作用是什么?
这句话说明专业人才具有专业知识。作者引用古语,点明了全文主旨,指出每一种职业的人都有其所擅长的技能,做事应多向行家请教,才能避免出错。
3.《书戴嵩画牛》告诉了我们哪些道理?
①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象。②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实际出发。③每个人有自己不同的长处,要因事求人。④实践出真知。
六、课文回顾
《伯牙鼓琴》通过记叙春秋时期琴师伯牙与锺子期之间的动人故事,赞扬了朋友之间互相理解、互相欣赏的真挚友谊,再现了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书戴嵩画牛》讲述了一个牧童发现著名画家戴嵩作品中的错误并勇敢指出的故事,说明了艺术创作离不开细心观察,强调了艺术家_应向富有实践经验的劳动人民虚心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