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一、重点词语理解
抬举:
二、重点句子品析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三、疑难探究
如何理解诗歌第6节的内容?
四、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1):
第二部分(2~4):
第三部分(5~7):
五、课文回顾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运用
的手法,歌颂了
的人,鞭挞了
的人,构成了善与恶、美与丑的强烈对比,深刻揭示了为人民的人在人民心中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批判了那些“
”的统治者和压迫者,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
的可贵精神,号召人们做
的人。
28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答案
一、重点词语理解
抬举:看重某人而加以称赞或提拔。
二、重点句子品析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这是全诗提纲挈领的一节。前一个“有的人”指的是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人,他们只是躯壳活着,虽生犹死,生命毫无价值。后一个“有的人”指的是鲁迅以及像鲁迅一样一生为人民奋斗、甘愿给人民当牛马的人,虽生命不复存在,但他们的思想、精神永驻人间。
三、疑难探究
如何理解诗歌第6节的内容?
这一节照应第3节。把名字刻入石头的人,是想流芳百世,但他们恶贯满盈、臭名昭著,必定会被人们打倒,遭到人民的唾弃。“刻入”一词,真是入木三分。反动统治者想留名“不朽”,但事实上,他们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一个“烂”字,既写出了反动派恶贯满盈,又显示了人民的心愿和力量。“青青的野草”则给人以无限生机、无限希望的感受和联想,表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对鲁迅先生无比崇拜和爱戴的深厚感情。“春风”“到处”“青青”这些感彩鲜明的词语,是作者对为人民奋斗一生的革命战士的蓬勃生命力和不朽精神的热烈歌颂。
四、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1):为全诗的总纲。评价两种人的生与死,表达鲁迅虽死犹生,精神长存。
第二部分(2~4):写两种人对待人民截然不同的态度,鞭挞了反动统治者的腐朽与骄横,热情赞颂了鲁迅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伟大精神。
第三部分(5~7):写人民对两种人截然不同的态度和做法,抒发了作者及人民永远怀念鲁迅的深厚感情。
五、课文回顾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运用对比的手法,歌颂了虽死犹生的人,鞭挞了虽生若死的人,构成了善与恶、美与丑的强烈对比,深刻揭示了为人民的人在人民心中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统治者和压迫者,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号召人们做真正有价值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