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学科教学设计
设计者:
使用时间:2021年秋季
课题
3.2用气球驱动小车
第
1
课时
学习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
2.要使静止的物体运动,就要对物体施加力。反冲力越大,小车行驶得越远。
科学探究目标:
1.会组装用气球反冲力作动力的小车。
2.会研究小车运动快慢与反冲力大小的关系。
3.能用实验数据证明自己的推测。
科学态度目标:
1.发展进一步运动和力的兴趣。
2.意识到要把实验现象转化为支持观点的证据。
3.体验合作的重要性。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体会到可以用反冲力作为动力驱动车辆、火箭、飞机等物体运动,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
2.改变喷管粗细和气球充气量会影响小车的动力大小。
学习重点
组装用气球反冲力作动力的小车,研究小车运动快慢与反冲力大小的关系。
学习难点
设计实验并用数据证明小车运动快慢与反冲力大小的关系。
教学准备
学生:实验小车、气球、不同粗细的气球喷管、胶带、长线、夹子、支撑条、打气筒等。
教师:课件、小车反冲运动实验套材、长线一根、喷气式飞机等图片。
学习过程
一、导入
设计意图
1.出示气球,设问:把气球充足气后放开,气球会怎么运动?
①学生自由表达想法。
②教师组织学生自由地玩一玩气球并交流体验感受。
2.揭示课题:我们能用气球驱动小车吗?(板书:用气球驱动小车)
激趣导入,聚焦课题。
通过体验、观察气球气体喷出的方向和气球运动的反向,初步感知反冲力。
通过微视频指导,降低学生组装难度。
引导学生自行研究小车行驶远近与气球大小和喷嘴粗细的关系,能较好地认知反冲力越大,动力越足,小车行驶越远。
引导学生思考驱动小车的其他方法,为后面学习做铺垫。
二、学习进程
(一)感受反冲力
1.提问:气球喷气方向与气球运动方向有什么关系?
2.学生自由表达想法。
3.小组体验、观察:气体向什么方向喷出和气球向什么方向运动。
要求:①气球吹足气再松开口部,把手放在气球口感受喷出去气体;②气球向下喷气时,把手放在气球上方,感受气球上升的力;③气球朝上下左右不同方向喷气,仔细观察气球运动的方向。
4.学生交流实验发现。
5.教师小结: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推力叫作反冲力。
(二)组装气球反冲力小车
1.提问:怎样组装一个利用气球的反冲力驱动的小车呢?
2.学生自由发表想法。
3.出示实验材料,引导学生思考组装方法。
4.微视频指导组装方法:①利用喷气管、喷气管支架,先将未充气的气球安装在小车上;②再给气球充足气。
5.学生组装小车,并测试小车是否往前跑。
(三)让气球小车行驶更远
1.提问:怎样才能让气球小车行驶得更远?
2.聚焦问题:探究气球大小和喷嘴粗细与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
3.师生共同确定实验方法:
(1)气球大小对小车行驶远近的影响。
①画出跑道,标出起点;
②同一个喷嘴,打20筒器气和15筒气;
③比较两次小车行驶的距离。
(2)喷嘴粗细对小车行驶远近的影响。
①画出跑道,标出起点;
②都打20筒气,用粗喷嘴和细喷嘴;
③比较两次小车行驶的距离。
4.小组实验。
5.师生交流,形成“反冲力越大、动力越足、小车行驶得远的观点”。
(四)研讨
1.气球是怎样使向前运动的?
2.怎样改进可以使气球小车行驶得更远?
(五)拓展
1.介绍喷气式飞机、火箭都是靠喷气发动机产生的反冲力运动的。
2.你还知道哪些反冲力的例子?
三、课堂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2.思考:还能用别的方法驱动小车吗?
四、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