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温度》教学设计
课题:温度(直观地认识正、负数)
课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
学习目标:
1.结合温度情境,探索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方法,体验用带符号(“+”或“-”)的数表示零上温度与零下温度的必要性,理解用这样的数表示温度的实际意义。
2.通过在温度计上标记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活动,体会零上温度、零摄氏度、零下温度在温度计上的位置与顺序关系,会正确读出温度计上显示的温度。
3.会用带“-”的数表示零下温度,并能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大小。
教学重点:能在具体情境当中知道零上温度、零摄氏度、零下温度在温度计上的位置与顺序关系,会用正负数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
教学难点:在温度的情境下理解负数的意义,会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
教学准备:白板课件,温度计教具、学具。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师生谈话
感觉今天的气温怎么样?同学们都吃早饭了吧,饭是热乎的还是冰凉的?虽然天气寒冷,好在我们(大)都吃上了热乎的饭菜,都有保暖的衣服,还能在这温暖如春的教室里学习,多好啊!
出示课题
前面我们谈论的天气和教室的冷暖、饭菜的凉热,概括地说,讲的是环境和物体的什么呀——温度。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一下有关温度的问题。出示白板课件1-
温度,同时板书“温度”。
探究新知
(一)温度的表示
1.探索符号表示零上温度与零下温度的过程。
出示课件2-教科书中的地图,同时配音播报。简介温度的单位“℃”。出示5个城市的温度记录,找同学再读一读。并分析气温的冷热情况。
提出独立探索任务:这一天北京的温度是零下2℃~5℃,如果不用文字叙述(也就是最高气温零上5℃,最低气温零下2℃)的方式来说明温度,你还有什么办法表示这两个温度?画一画,写一写。
学生独立探究。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进行个性化的表示。
组织学生小组内交流并整理。
全班汇报。展示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阅读教科书上的3种表示方法,出示课件3-书中3种表示方法,,帮助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梳理。
2.介绍表示温度的通用方法。
个性化的表示不便彼此的沟通与交流,出示课件4-智慧老人:统一用“+”“-”的方式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非常简洁易记。同时告诉学生,表示零上温度用带“+”(读作“正”)的数,也就是已经学过的0除外的数,“+”可以省略不写;表示零下温度用带“-”(读作“负”)的数,就是在学过的数前面加上“-”,这个“-”不能省略。
(二)温度的意义
1.认识温度计
出示课件5-温度计,让学生观察温度计,说一说看到了什么,主要交流温度计上温度的排列特点,0℃是不是表示没有温度?
0℃的来历。
2.标记温度
组织学生独立在温度计上标出5个城市的温度。给学生充足的自主活动时间,并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位置与顺序关系
让学生用学具演示相应的温度,同时组织全班交流,你是怎样标注的?你发现了什么?教师要适时追问与提升,强化重要的发现。引导认识:
0℃是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线;零上温度都在0℃的上面,零下温度都在0℃的下面;越往上表示温度越高,越往下表示温度越低;等等。
(三)零下温度的认识
1.
零下温度的表示
出示教科书中的表格,让学生说说零下2℃、零下4℃和零下17℃分别表示哪个城市的哪个温度。用带“+”“-”的数表示3个温度填表,填表后要让学生总结填法。进一步明确,像“零下2℃”这样0℃以下的温度,都用负数来表示。
2.
零下温度的比较
提问:哪个温度最低?组织全班讨论,引导寻找最低温度的两种方法:一是温度计,在温度计教具上分别调出这3个零下温度,哪一个离0℃最远;二是温度的实际意义,从零下温度的意义上解释这3个零下温度与0℃比一比,说出分别低了多少。
巩固运用
出示练一练1,提问,让学生说清比较的方法。
出示练一练2,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写一写,读一读,并说一说怎样比较的。
总结拓展
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的收获。
出示练一练3,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温度
摄氏度
℃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温度》教学反思
《温度》一课旨在引导学生借助温度情境,直观地初步认识正、负数。基于本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着重考虑了以下几方面:
1.引导学生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熟悉的天气的冷暖、饭菜的凉热等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从天气播报的情境中抽取出数学问题,并在熟悉的情境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使学生从内心深处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2.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鼓励学生大胆创作,个性化表示具体的温度,对不同记录方法的分析、比较的过程中,亲身经历“符号化”、“数学化”的过程,实现数学学习的再创造,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在实践操作中感悟理解知识。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参与度高,学习兴趣浓厚,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勇于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
侧重直观性,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
《课标》强调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中年级的学生虽然抽象逻辑思维获得较大的发展,但一般还不能完全依靠抽象的数学概念进行思考,往往还需要具体的形象思维的支持。把正负数放在温度的情境中学习,仅仅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但是温度仍然是个抽象的概念。温度计是测量温度的工具,具有直观性,而实际的温度计只能显示当前温度。为此,我设计了温度计教具,其“液柱”是可以调节的。在解决温度问题时,让学生用温度计模型显示出相应的温度。温度计是数轴的直观模型,直观模型结合温度数据,有效地引导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理解温度情境下的正数、0、负数的关系。
零上温度
+
0
-
零下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