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精品测试卷(共三套,每一套都是精品)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精品测试卷(共三套,每一套都是精品)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75.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09-02 19:40:00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八上第一单元测试卷(二)
一、日积月累,运用自如 (20分)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4分)
祈祷 姹紫(yān) 红 故弄(xuán) 虚 开tuò( )
眷( )恋 祈( )祷 áo 游 蹊qiāo
2.名句回放(10分)
(1)在杜甫的《春望》一诗中,最能表达诗人“忧国之情凄凄,思家之心切切”的两句诗是 , 。诗的尾联“ , ”。诗人杜甫忧愁万虑,抒发了苦痛无法排解之情。
(2)“ , ” 这两句诗是《泊秦淮》中形象化的议论,表达了诗人对世道人心的忧患意识。
(3)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一诗中最能表达爱国诗人陆游把金人赶出国土,使国家恢复汉唐强盛愿望的两句诗是“ , 。”
(4)《过零丁洋》一诗中表达诗人舍生取义决心的句子是: ,
3、语文实践 (6分)
本单元中,我们学习了《长城》专题,知道了长城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开始修筑了,明代也曾大规模地修建过长城,那你知道长城的一些知识吗?
①明长城东起 ,西至 。
②请写出与长城有关的一个人物、一个传说、一则俗语或诗句。
人物: ;传说:
俗语或诗句:
③你能用一个比喻句描述一下你心中的长城吗?
答:
2、阅读之旅 (37分)
(一)赏析《春望》(9分)
1、这首五言______诗,作者是唐代诗人_______,字_______。(3)
2、首联中“破”和“深”字有何深刻含义?(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写作背景分析诗人的思想情感。(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感时花溅泪”,你认为这儿的“泪”是作者流泪还是以拟人的方法写花儿流泪?谈谈你的看法并说出理由。(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诗作者的很多诗形象地记录了唐朝由盛到衰的过程,你能举一例吗?(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最后一课》 郑振铎 (18分)
12月8号。这一天的清晨,天色还不曾大亮,我在睡梦里被电话的铃声惊醒。
“听到了炮声和机关枪声没有?”C在电话里说。
“没有听见。发生了什么事?”
“听说日本人占领租界,把英国兵缴了械,黄浦江上的一只英国炮舰被轰沉,一只美国炮舰投降了。”
接连的又来了几个电话,有的是报馆里的朋友打来的。事实渐渐地明白。 英国军舰被轰沉,官兵们凫水上岸,却遇到了岸上的机关枪的扫射,纷纷地死在水里。 日本兵依照着预定的计划,开始从虹口或郊外开进租界。被认为孤岛的最后一块弹丸地,终于也沦陷于敌手。 我匆匆地跑到了康脑脱路的暨大。
校长和许多重要的负责者们都已经到了。立刻举行了一次会议,简短而悲壮的,立刻议决了: “看到一个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经过校门时,立刻停课,将这大学关闭结束。”
太阳光很红亮地晒着,街上依然的熙来攘往,没有一点异样。
我们依旧地摇铃上课。
我授课的地方,在楼下临街的一个课室,站在讲台上可以望得见街。学生们不到的人很少。
今天的事,”我说道,“你们都已经知道了罢,”学生们都点点头。“我们已经议决,一看到一个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经过校门,立刻便停课,并且立即地将学校关闭结束。”学生们的脸上都显现着坚毅的神色,坐得挺直的,但没有一句话。“但是我这一门课还要照常地讲下去,一分一秒钟也不停顿,直到看见了一个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为止。”我不荒废一秒钟的工夫,开始照常地讲下去。学生们照常地笔记着,默默无声的。这一课似乎讲得格外的( ),格外的( ),语音里自己觉得有点异样,似带着坚毅的决心,最后的沉着;像殉难者的最后的晚餐,像冲锋前的士兵们的上了刺刀,“引满待发”。然而( )( ),没有一丝的紧张的神色。该来的事变,一定会来的。一切都已准备好。
谁都明白这“最后一课”的意义。我愿意讲得愈多愈好;学生们愿意笔记得愈多愈好。
讲下去,讲下去,讲下去。恨不得把所有的应该讲授的东西,统统在这一课里讲完了它,学生们也沙沙地不停地在按记着。心无旁用,笔不停挥。
别的十几个课堂里也都是这样的情形。对于要“辞别”的,要“离开”的东西,觉得格外的眷恋。黑板显得格外的光亮,粉笔是分外的白而柔软适用,小小的课桌,觉得十分的可爱;学生们靠在课椅的扶手上,抚摩着,也觉得十分的难分难舍。那晨夕与共的椅子,曾经在扶手上面用钢笔、铅笔、或铅笔刀,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涂写着,刻划着许多字或句的,如何舍得一旦离别了呢!
[(1)街上依然的平滑光鲜,上贩们不时地走过.太阳光很有精神地晒着.]
我的表在衣袋里低低地嗒嗒地走着,那声音仿佛听得见。 没有伤感,没有悲哀,只有坚定的决心,沉我异常地在等待着;等待着最后一刻的到来。 远远的有沉重的车轮辗地的声音可听到。几分钟后,有几辆满载着日本兵的军用车,经过校门口,由东向西,徐徐地走过,当头一面旭日旗,血红的一个圆圈,在迎风飘荡着。
时间是上午10时30分。
我一眼看见了这些车子走过去,立刻挺立了身体,作着立正的姿势,沉毅地合上了书本,以坚决的口气宣布道: “现在下课!”学生们一致地立了起来,默默地不说一句话,一个女生似在低低地啜泣着。
[②没有一个学生有什么要问的,没有迟疑,没有踌躇,没有彷徨,]个个人都已决定了应该怎么办,应该向哪一个方面走去。
赤热的心,像钢铁铸成似的坚固,像走着鹅步的仪仗队似的一致。
从来没有那天无纷纭的一致的坚决过,从校长到工役。
这样的,光荣的国立暨南大学在上海暂时结束了她的生命,默默地在忙着迁校的工作。 1.给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3分)
凫水( ) 眷恋( ) 啜泣( )
2.在下列词语中选择合适的填入文中的括号中去。(4分)
亲近 亲密 亲切 清朗 明白 明晰 镇静 平静 镇定 安稳 安详 坦然
3.写出下列词的近义词。(3分)
默默无声 ( )心无旁用( )熙来攘往( )
4.简要概述事情发生的社会背景。(2分)
答:
5.12月8日这一天,暨大作出了一个什么决定 (用原文内容)?(2分)
答:
6.划线句①是什么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分)
答:
7.划线句②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2分)
答:
8.这最后一课,同学们有什么表现?课堂上弥漫着一种什么气氛?(1分)
答:
9.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分)
答:
(三)《晏子使楚》(10分)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选自《晏子春秋 杂下》)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2分)
①齐之习辞者也( ) ②今方来( )
③何坐( ) ④缚者曷为者也( )
2、翻译下列文言句子:(2分)
①吏二缚一人诣王。

②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3、“吏二缚一人诣王”的目的是什么?(1分)
答:
4.晏子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目的是想说明什么?(2分)
答:
5.结尾处写道“王笑曰”,你觉得这写出了当时楚王什么样的心态?(1分)
答:
6.楚王戏晏婴,你认为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为什么?(2分)
答:
三、写作天地(40分)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家是什么?是难舍的亲情,是温暖的集体,是亲爱的祖国。在这里,父母用慈爱的伞为儿女撑起一片晴空;儿女用孝顺的心给父母奉上一丝慰藉。我爱我的家!请以“家”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注意详略得当。
答案:
一、基础积累
1、祈祷 (qí dǎo) 姹紫(yān)嫣 红 故弄(xuán) 玄 虚 开tuò(拓)
眷( jun )恋 áo(遨)游 Chà(诧)异
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僵臣孤村不自衰,尚思为国戍轮台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鸭绿江,西至嘉裕关;人物:蒙恬等 ;传说:孟姜女哭长城;俗语或诗句:
不到长城非好汉等;略
二、阅读
(1)、1、律诗_杜甫 ,子美
2、“破”写出了使人触目之景;“深”写出了令人满目凄然之景。
3、思国忧家之情。
4、略
5、《登岳阳楼》、三吏、三别、等
(二)1、(l)f 浮(2)juan深切地留念(3)ch o抽噎
2.亲切清朗镇定安详
3、悄无声息 专心致志 人来人往
4.日本侵略者侵占上海租界,上海国民党军撤退沦陷之时。
5. “看见一个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经过校门时,立刻停课,将这大学关闭结束。”
6.环境描写,起反衬作用。
7.排比,学生们都很坚定,目标明确,准备着对付来犯的敌人。
8学生:上课前,学生们已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学生们不到的人很少,脸上呈现着坚毅的神色照常地笔记着;默默无声的、沙沙地不停在抄记着,心无旁用;靠在课椅的扶手上,抚磨着,也觉得十分的难分难舍……上课气氛:一切记安安静静的,整个教室都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气氛。
9.对日本强盗的无比仇恨,对暨大师生无声抗日行动的歌颂,从而表达自己的爱国主义感情。
(三)1.①熟练 ②将要 ③犯罪 ④同“何”
2.①两个官差绑着一个人到楚王那儿去。②只是叶子相似,它们的果实味道不同。
3.想羞辱晏子,从而想羞辱整个齐国
4.百姓生长在齐国不偷盗,一来到楚国就偷盗,是因为楚国的水土使人喜欢偷盗。反击“齐国人本来就喜欢偷盗”的发难。
5.想羞辱晏子反而自取其辱的窘态。
6.善意或恶意都可(例:善意的,因为楚王羞辱晏子的原因只是看看晏子是不是“齐之习辞者”且最后晏子反驳后并没有恼羞成怒;恶意的,因为楚王羞辱晏子是经过周密部署的,且是想借羞辱晏子达到羞辱整个齐国的目的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5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八上第二单元测试卷(三)
一 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20分)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注音写汉字(6分)
匀称( ) 诧异( ) 姹紫嫣红( )
juan念( ) 广mao( ) 故弄xian虚( )
2、古诗文名句默写(1—4题为必做题,5—8题为选做题,从4题中任选两题)(6分)
(1)商女不知亡国恨, 。 (2) ,家书抵万近。
(3)僵卧孤村不自哀, 。 (4)人生自古谁无死, 。
(5) ,夜泊秦淮近酒家。 (6) ,恨别鸟惊心。
(7) ,铁马冰河入梦来。
(8)写出一句与长城有关的诗句或名言:
3、病句修改(4分)
下面这段文字划线部分有语病,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
省委、省政府决定,(1)今后,将把基础建设的重点转向农村,实现城市治污环保设施向农村。记者近日在南京市浦口区石佛村看到。这里的农舍大多是平房,但都刷着淡淡的灰白;每家门前放着一只垃圾筒。(2)街巷里不见一点垃圾、瓜皮果壳等;处处绿树环绕,池塘里荷藕长势正旺……
修改 1
修改 2
4、学校准备举办一次以“祖国在我心中”为主题的爱国主义实践活动,如果你是活动的组织者,请你为这次活动提供两点建议。(4分)
二 阅读理解(50分)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最后一课(15分)
接着,韩麦尔先生从这一件事谈到那一件事,谈到法国语言上来了。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a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说到这里,他就翻开书讲语法。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这样细心听讲过,他也从来没有这样耐心讲解过。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
……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b“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我每次抬起头来,总看见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只要想想:四十年来,他一直在这里,窗外是他的小院子,面前是他的学生;用了多年的课桌和椅子,擦光了,磨损了;院子里的胡桃树长高了;他亲手栽的紫藤,如今也绕着窗口一直爬到屋顶了。可怜的人啊,现在要他跟这一切分手,叫他怎么不伤心呢?何况又所见他的妹妹在楼上走来走去收拾行李!--他们明天就要永远离开这个地方了。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5、联系全文,说一说平时最讨厌语法的小弗郎士为什么会觉得今天的语法课“全都懂”“挺容易”。(4分)
6、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人物的,表现人物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7、从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任选一句,结合语境,体会它的含义。(3分)
我选择 句。
8、认真体会选文第三段“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一句,揣摩韩麦尔先生此刻的心理活动。(用第一人称4分)
(二)向中国人脱帽致敬(15分)
记得那是12月,我进入巴黎十二大学。
我们每周都有一节对话课,为时两个半钟头。在课堂上,每个人都必须提出或回答问题。问题或大或小,或严肃或轻松,千般百样,无奇不有。
入学前,云南省《滇池》月刊的一位编辑,向我介绍过一位上对话课的教授:“他留着大胡子而以教学严谨闻名于全校。有时,他也提问,且问题刁钻古怪得很。总而言之你小心,他几乎让所有的学生都从他的课堂上领教了什么叫做‘难堪’……”
我是插班生,进校时,别人已上了两个多月课。我上第一节对话课时,就被教授点着名来提问:“作为记者,请概括一下您在中国是如何工作的 ?”
我说:“概括一下来讲,我写我愿意写的东西。”
我听见班里有人窃笑。
教授弯起一根食指顶了顶他的无边眼镜:“我想您会给我这种荣幸,让我明白您的主编是如何工作的 ?”
我说:“概括一下来讲,我的主编发他愿意发的东西。”
全班“哄”地一下笑起来。那个来自苏丹王国的阿卜杜勒鬼鬼祟祟地朝我竖大拇指。
教授两只手都插入裤袋,挺直了胸膛问:“我可以知道您是来自哪个中国的吗 ?”
班上当即冷场。我慢慢地对我的教授说:“先生,我没有听清楚您的问题。”
他清清楚楚一字一句,又重复一遍。我看着他的脸,那脸,大部分掩在浓密的毛发下。我告诉那张脸,我对法兰西人的这种表达方式很陌生,不明白“哪个中国”一说可以有什么样的解释。
“那么,”教授说,“我是想知道:您是来自台湾中国还是北京中国?”
①雪花在窗外默默的飘,在这间三面墙壁都是落地玻璃的教室里,我明白地感觉到了那种突然冻结的沉寂。几十双眼睛,蓝的绿的褐的灰的,骨碌碌瞪大了盯着三个人来回看,看教授,看我,看我对面那位台湾同学。
“只有一个中国,教授先生,这是常识。”我说。马上,教授和全班同学一起都转了脸去看那位台湾人。那位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的同胞正视了我,连眼皮也不眨一眨,冷冷地慢慢道来:“只有一个中国,教授先生,这是常识。”
话音才落,教室里便响起了一片松动椅子的咔咔声。
教授先生盯牢了我,又递来一句话:“您走遍了中国吗?”
“除台湾省外,先生。”
“为什么您不去台湾呢?”
“现在还不允许,先生。”
“那么,”教授将屁股放了一边在讲台上,搓搓手看我,“您认为在台湾问题上,该是谁负主要责任呢 ?”
“该是我们的父辈,教授先生。那时候他们还年纪轻轻呢!”
教室里又有了笑声。教授先生却始终不肯放过我:“依您之见,台湾问题应该如何解决呢 ?如今。”
“教授先生,我们的父辈还健在哩!”我说,“我没有那种权力去剥夺父辈们解决他们自己的难题的资格。”
我惊奇地发现,我的对话课的教授思路十分敏捷,他不笑,而是顺理成章地接了我的话去。“我想,您不会否认邓小平先生该是你们的父辈,您是否知道他想如何解决台湾问题 ?”
“我想,如今摆在邓小平先生桌面的台湾问题并非最重要的。”
教授浓浓的眉毛好像一面旗子展了开来,向上升起:“什么问题才是最重要的呢,在邓小平先生的桌面上。”
“依我之见,如何使中国尽早富强起来是他最迫切需要考虑的。”
教授将他另一边屁股也挪上了讲台,换了个更舒服的姿势坐好,依然对我穷究下去:“我实在愿意请教:中国富强的标准是什么?这儿坐了二十几个国家的学生,我想大家都有兴趣弄清楚这一点:”
我突然一下感慨万千,竟恨得牙根儿发痒,狠狠用眼戳着这个刁钻古怪的教授,站了起来对他说,一字一字的:“最起码的一条是:任何一个离开国门的我的同胞,再也不会受到像我今日承受的这类刁难。”
②教授倏地离开了讲台向我走来,我才发现他的眼睛很明亮,笑容很灿烂。他将一只手掌放在我的肩上,轻轻说:“我丝毫没有刁难您的意思,我只是想知道,一个普通的中国人是如何看待他们自己国家的。”然后,他两步走到教室中央,大声宣布:“我向中国人脱帽致敬,下课。”
出了教室,台湾同胞与我并排走,好一会儿后,两人不约而同看着对方说:“一起喝杯咖啡好吗 ?”
9、“我”对教授的态度有怎样的变化,请找出并归纳,并请说说最后变化的原因是什么?(4分)
10、“我”和教授都是文中的主要人物,请你选择其中一个,说说文章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4分)
11、文中的语言富有表现力,请从下面两句话中选一句,进行赏析。(3分)
①雪花在窗外默默地飘,在这间三面墙壁都是落地玻璃的教室里,我明白地感觉到了一种突然冻结的沉寂。
②教授倏地离开了讲台向我走来,我才发现他的眼睛很明亮,笑容很灿烂。
12、文章的结尾段写两人并排走,“好一会儿后”才不约而同地说了一句相同的话。在这“好一会儿”中,他们想了些什么 请你写出其中一人的心理活动(不少于30字)。(4分)
(三) 晏子使楚(20分)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1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齐之习辞者也 ( ) 寡人反取病焉( )
齐人也,坐盗。( ) 圣人非所与熙也( )
14、翻译下列句子(6分)
齐人固善盗乎?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15、下列句子“之”与“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中“之”用法或意义相同的一项( )
(3分)
A、齐之习辞者也 B、吾欲辱之
C、莲之出污泥而不染 D、是吾剑之所从坠
16、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3分)
17、文中晏子临辱不惊,出奇制胜,捍卫祖国的尊严,令人敬佩,说一说他令你敬佩的地方。(不少于两点)(4分)
三、作文(30分)
18、以“ 带给我自信”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根据自己写作需要补好题目。
(2) 详略得当,不少于550字。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八上第二单元测试卷(一)
一、积累运用
1、 挑战你的字
请你用正楷书写下列诗句(2分)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2、 挑战你的记忆
a)完成下列成语:(4分)
故弄 虚 风 残年 指一算 理力争
b)根据拼音完成下列词语:(4分)
áo 游 juàn 恋 蹊qiāo chà 异
c) 、根据要求默写。(7分)
①杜甫《春望》中,表达战乱中诗人思念离散亲人、盼望得亲人音讯的千古名句是:
, 。
 ②“ , 。”表现了在国运衰微的时候,那些官僚豪绅不以国事为念,反而聚集在酒楼中欣赏亡国之音的醉生梦死的生活。
③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 。”就是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垂暮之年不忘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梦境,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④《过零丁洋》一诗中表达诗人舍生取义决心的句子是:
3、 挑战你的眼力 请你挑出下列写错的字并改正它。(2分)
(1)在湖中,昔日的潋艳的绿波为坚冰所取代。错字( ),改为( )。
(2)面对如火如茶的改革、开放热潮,耳闻时代列车高歌猛进的轰鸣。错字( ),改为( )。
4、挑战你的思维
(1)人们通常用某些动物来比喻各种类型的人,仿照例子你能说出各动物所代表的含义吗?(任选三题作答)(6分)
例:变色龙:比喻立场不稳见风使舵的人:
笑面虎----------------------------------铁公鸡---------------------------
井地蛙-----------------------------------丧家犬----------------------------
地头蛇------------------------------------鹦鹉学舌-----------------------------
(2) 你能猜出下列字谜的谜底吗?(2分)
①高爷爷的头,李爷爷的脚,郑爷爷的耳朵。(打一字)____________
②大口加小口(打一字)_____________
5、挑战你的能力
“风暴使树木深深扎根”这句话不仅说明了一种自然现象,更蕴藏着一个深刻的道理。
根据下面的要求答题。(4分)
(1)请说出这句话中蕴含的道理。(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举一个现实生活中的实例来证明这个道理。(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挑战你的积累
⑴名著阅读积累 请用连线把《水浒传》中的人物与相关的事件连起来。(2分)
误入白虎堂 时迁
大闹飞云浦 林冲
火烧翠云楼 吴用
智赚玉麒麟 武松
⑵ 合作、探究现在经常被提起。请写出两句有关“合作产生力量”的名言、警句或是格言、谚语。(2分)


8 、挑战你的探究(共3分)
阅读下列材料就“网吧问题”请你探究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
材料一、2002年6月16日,北京海淀区“蓝极速”网吧发生大火,造成24人死亡,十多人受伤的惨剧。其中大部分受害者是在读学生。据有关部分调查网吧缺乏安全防火设施,是造成这次火灾严重后果的重要原因。 
材料二、据《人民日报》2003年2月27日报道,一个12岁的小孩因上网欠上机费20元,被网吧老板扣押自行车而不敢回家,最后饥寒交迫,投水而亡。小孩父母四处寻找,不见踪影,四天后才在一座桥下发现小孩遗体。孩子的父母痛心地呼吁:“请全社会更加关注青少年成长的环境,严厉打击那些黑心网吧。”
材料三、据2003年8月7日新华社报道,2003年8月2日深夜,沈阳发生一起人命案,受害者是一位15岁的少年,而杀人凶手年龄却只有13岁。事件的起因只是为了一点点上网费。为了一点点上网费,竟至于到杀人的地步!!又报道,南京16岁少年由于痴迷上游戏竟偷钱到网吧上网,甚至彻夜不归。孩子的父亲愤怒之下将孩子捆绑游街,孩子的母亲气愤地说:“我真不知道,为什么网吧在门口贴着大大的未成年人禁止入内,里面却黑压压的一片,都是十五六岁的孩子。”
二 、挑战你的整体阅读能力
(一) 最后一课 郑振铎
12月8号。这一天的清晨,天色还不曾大亮,我在睡梦里被电话的铃声惊醒。
“听到了炮声和机关枪声没有?”C在电话里说。
“没有听见。发生了什么事?”
“听说日本人占领租界,把英国兵缴了械,黄浦江上的一只英国炮舰被轰沉,一只美国炮舰投降了。”
接连的又来了几个电话,有的是报馆里的朋友打来的。事实渐渐地明白。
英国军舰被轰沉,官兵们凫水上岸,却遇到了岸上的机关枪的扫射,纷纷地死在水里。
日本兵依照着预定的计划,开始从虹口或郊外开进租界。
被认为孤岛的最后一块弹丸地,终于也沦陷于敌手。
我匆匆地跑到了康脑脱路的暨大。
校长和许多重要的负责者们都已经到了。立刻举行了一次会议,简短而悲壮的,立刻议决了:
“看到一个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经过校门时,立刻停课,将这大学关闭结束。”
太阳光很红亮地晒着,街上依然的熙来攘往,没有一点异样。
我们依旧地摇铃上课。我授课的地方,在楼下临街的一个课室,站在讲台上可以望得见街。
学生们不到的人很少。 “今天的事,”我说道,“你们都已经知道了罢,”学生们都点点头。“我们已经议决,一看到一个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经过校门,立刻便停课,并且立即地将学校关闭结束。”学生们的脸上都显现着坚毅的神色,坐得挺直的,但没有一句话。“但是我这一门课还要照常地讲下去,一分一秒钟也不停顿,直到看见了一个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为止。”我不荒废一秒钟的工夫,开始照常地讲下去。学生们照常地笔记着,默默无声的。
这一课似乎讲得格外的(),格外的(),语音里自己觉得有点异样,似带着坚毅的决心,最后的沉着;像殉难者的最后的晚餐,像冲锋前的士兵们的上了刺刀,“引满待发”。然而()(),没有一丝的紧张的神色。该来的事变,一定会来的。一切都已准备好。
谁都明白这“最后一课”的意义。我愿意讲得愈多愈好;学生们愿意笔记得愈多愈好。
讲下去,讲下去,讲下去。恨不得把所有的应该讲授的东西,统统在这一课里讲完了它,学生们也沙沙地不停地在按记着。心无旁用,笔不停挥。
别的十几个课堂里也都是这样的情形。
对于要“辞别”的,要“离开”的东西,觉得格外的眷恋。黑板显得格外的光亮,粉笔是分外的白而柔软适用,小小的课桌,觉得十分的可爱;学生们靠在课椅的扶手上,抚摩着,也觉得十分的难分难舍。那晨夕与共的椅子,曾经在扶手上面用钢笔、铅笔、或铅笔刀,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涂写着,刻划着许多字或句的,如何舍得一旦离别了呢!
[(1)街上依然的平滑光鲜,上贩们不时地走过.太阳光很有精神地晒着.]
我的表在衣袋里低低地嗒嗒地走着,那声音仿佛听得见。
没有伤感,没有悲哀,只有坚定的决心,沉我异常地在等待着;等待着最后一刻的到来。
远远的有沉重的车轮辗地的声音可听到。
几分钟后,有几辆满载着日本兵的军用车,经过校门口,由东向西,徐徐地走过,当头一面旭日旗,血红的一个圆圈,在迎风飘荡着。
时间是上午10时30分。
我一眼看见了这些车子走过去,立刻挺立了身体,作着立正的姿势,沉毅地合上了书本,以坚决的口气宣布道: “现在下课!”
学生们一致地立了起来,默默地不说一句话,一个女生似在低低地啜泣着。
[②没有一个学生有什么要问的,没有迟疑,没有踌躇,没有彷徨,]个个人都已决定了应该怎么办,应该向哪一个方面走去。
赤热的心,像钢铁铸成似的坚固,像走着鹅步的仪仗队似的一致。
从来没有那天无纷纭的一致的坚决过,从校长到工役。
这样的,光荣的国立暨南大学在上海暂时结束了她的生命,默默地在忙着迁校的工作。 1.给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3分)
(l)凫水()(2)眷恋()(3)啜泣()
2.在下列词语中选择合适的填入文中的括号中去。(4分)
亲近 亲密 亲切 清朗 明白 明晰
镇静 平静 镇定 安稳 安详 坦然
3.写出下列词的近义词。(3分)
默默无声()心无旁用()熙来攘往()
4.简要概述事情发生的社会背景。(2分) 答:____
5.12月8日这一天,暨大作出了一个什么决定 (用原话内容)?(2分) 答:
6.划线句①是什么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分) 答:
7.划线句②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3分)答:
8.这最后一课,同学们有什么表现?课堂上弥漫着一种什么气氛?(3分)答:
9.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二)兰 草
①小时候,常常遇到一些女孩用“兰”字作名,干吗要用“兰”作名呢?我产生了好奇心,去问父亲。父亲说,兰是一种草,开的花特香,兰草貌似柔弱,但生命力极强,逗人喜爱,因此人们爱用“兰”为女孩子命名,希望她们像兰草一样娴淑温柔,美貌端庄,健康成长。父亲的话我似懂非懂,但产生了想见兰草的愿望。
②但家乡没有兰草,后来,我上了初中、高中,来到县城,那里也没有兰草。
③去年九月中旬,我们奉命来到了扒口行洪的小河口镇灾区救灾。行洪区的高处已经露出了水面。少数回归的群众,已在残堤上搭起了临时灾棚,等候着重建家园。为了迎接行洪区中小学生归校,我们急于了解学校的受灾情况。这是一所我十分熟悉的学校:雄伟的教学大楼,整齐的教师宿舍。特别是校园美化,全市有名。四季花香,长年青翠,满园秀色。而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这所学校,除伤痕累累的教学大楼,依然倔强地挺立着,整座校园覆盖在厚厚的淤泥中。露出泥面的柏树、广玉兰、女贞树等,浑身泥土,成了朽木枯枝;至于那些名花们,早已杳无踪迹。一片泥沼,满目荒凉,看不到生命的迹象。我心里感到沉甸甸的。
④就在诅咒洪水的肆虐时,我眼前一亮,忽然发现远处的淤泥堆上,像是谁散落了十分鲜嫩的四季葱苗。远远望去,它们婀娜娇艳,翠润如玉。在这百里泥沼中不可能有四季葱苗!我不顾一切,从没膝深的淤泥中蹚了过去,走近一看,其中竟还有两朵三朵白色的小花。凑上去,一缕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我大声叫喊起来:这里有抗御洪水的英雄!同行的校长告诉我们,这堆淤泥下是一个圆形的大花台,周围种的是一圈兰草。淹水前这些兰草叶长不过五寸。竟意想不到,它会在二个多月的滔滔洪水底下,不断地从与日俱增的淤泥中挣出身子,突破了半米多深的淤泥封锁。在洪水退后,群芳寥落,校园一片死寂。独有这兰草、兰花,带着与洪水顽强拼搏后的疲劳与倦色,虽然减少了一些浓绿与浓香,却显得更鲜、更嫩、更加亮丽。我对这具有超强生命力的兰草,不禁肃然起敬。【A】在温柔舒适的花园中,兰草恪守名份,娴静恬淡,默默奉献,丰富人间香与美,从不张扬:【B】在荒山僻谷中,兰草仍然生机勃勃,奋发向上,散发出缕缕清香,不为沦落深山而自弃;【C】在沧海横流,洪水滔天的绝境中,兰草
⑤我抬起头来,远远望见守候在残堤上的父老乡亲们,心潮起伏,思绪难平。在父老乡亲的身上,我看到了兰草的秉性〖秉(bíng)性:性格〗;在兰草的身上,我看到了父老乡亲的希望。
1.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2分)
①诅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与日俱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篇文章写兰草,着力表现了兰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性。文中有两个词语表达了作者在不同时期对兰草的思想感情,这两个词语是:(小时候)__________;(救灾时见了兰草)_____________。(3分)
3.第③段中画线部分写树和名花,这对表现兰草起了什么作用?(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走近一看,其中竟还有两朵三朵白色的小花”中的“竟”,表露了作者发现兰花时怎样的情感?(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④段里画浪线的句子中用了“顽强拼搏”一词,本段中能具体表现这种精神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6.第④段有两个层次。在下面题目中的横线里各填写一个恰当的词,概括层意。(4分)
答:①第二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兰草。
②第二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兰草。
7.第④段未画横线部分有A、B、C三个分句,请你根据本段的内容,给C句的空缺处补写2——4个短句,与A、B两个分句构成排比。(2分)
答:在沧海横流,洪水滔天的绝境中,兰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父老乡亲的身上,我看到了兰草的秉性;在兰草的身上,我看到了父老乡亲的希望。”这句话对全文内容的表达起什么作用?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你喜欢或者不喜欢文中的哪句话?请说说理由。(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木 笛
南京乐团招考民族器乐演奏员,其中有一名木笛手。
应试者人头攒动,石头城气氛热烈——这是一个国际级乐团。它的指挥是丹麦音乐大师,这位卡拉扬的朋友长期指挥过伦敦爱乐乐团。
招考分初试、复试和终试三轮。两轮过后,每一种乐器只留两名乐手,两名再砍一半,二比一。
终试在艺术学院阶梯教室。
房门开处,室中探出一个头来。探身者说:“木笛。有请朱丹先生。”
声音未落,从一排腊梅盆景之间站起一个人来。修长、纤弱,一身黑色云锦衣衫仿佛把他也紧束成一棵梅树。衣衫上的梅花,仿佛开在树枝上。走进屋门,朱丹站定,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他的木笛。之后,抬起头,他看见空蒙广阔之中,居高临下排着一列主考官。主考官正襟危坐、不苟言笑,那个态势,与其说是艺术检测,倒不如说是法律裁决。主考席的正中,就是那位威名远扬的丹麦大师。
大师什么也不说,只是默默打量朱丹。那种神色,仿佛罗丹打量雕塑。
半晌,大师随手从面前的一叠卡片中抽出一张,并回头望了一下坐在身后的助手。助手谦恭地拿过卡片,谦恭地从台上走下来,把那张卡片递到朱丹手中。
接过卡片,只见上面写着——在以下两首乐曲中任选一首以表现欢乐:
1、贝多芬的《欢乐颂》;2、柴可夫斯基《四小天鹅舞》。
看过卡片,朱丹眼睛里闪过一丝隐忍的悲戚。之后,他向主考席深深鞠了一躬。抬起眼睛,踌躇歉疚地说:“请原谅,能更换一组曲目吗?”
这一句轻声的话语,却产生沉雷爆裂的效果。一时,主考席有些茫然失措起来。片刻,大师冷峻发问:“为什么?”
朱丹答:“因为今天我不能演奏欢乐。”
大师问:“为什么?”
朱丹说:“因为今天是12月13日。”
大师问:“12月13日是什么日子?”
朱丹说:“南京大屠杀纪念日。”
久久 ,久久,一片沉寂。
大师说:“你没有忘记今天是什么考试吗?”
朱丹答:“没有忘记。”
大师说:“你是一个很有才华的青年,艺术前途应当懂得珍惜。”
朱丹说:“请原谅。”
没等朱丹说完,大师便向朱丹挥了挥手,顽强果决而又深感惋惜地说:“那么,你现在可以回去了。”
听到这句话,朱丹顿时涌出苦涩的泪。他流着泪向主考席鞠了一躬,再把抽出的木笛小心谨慎地放回绒套,转过身,走了。
入夜,石头城开始落雪。
没有目的,也无需目的,朱丹追随雪片又超越雪片,开始他孤独悲壮的石头城之别。
朱丹鬼使神差一般走到鼓楼广场。穿过广场,他又走向坐落在鸡鸣寺下的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纪念碑。
临近石碑是一片莹莹辉光,像曙色萌动,像蓓蕾初绽,像彩墨在宣纸上的无声晕染。走近一看,竟然是一支孩子的方阵。有大孩子,有小孩子;有男孩子,有女孩子,他们高矮不一,衣着不一,明显是一个自发的群体而不是一支组织的队伍。坚忍是童稚的坚忍,缄默是天真的缄默,头上肩上积着一层白雪,仿佛一座雪松森林。一个孩子手擎一支红烛,一片红烛流淌红宝石般的泪。
纪念碑呈横卧状,像天坛回音壁,又像巴黎公社墙。石墙班驳陆离,像是胸膛经历乱枪。
顷刻之间,雪下大了。雪片密集而又宽阔,仿佛纷纷丝巾在为记忆擦拭锈迹。
伫立雪中,朱丹小心谨慎地从绒套取出木笛,轻轻吹奏起来。声音悲凉隐忍,犹如脉管滴血。寒冷凝冻这个声音,火焰温暖这个声音。坠落的雪片纷纷扬起,托着笛声在天地之间翩然回旋。
孩子们没有出声,孩子们在倾听。他们懂得,对于心语,只能报以倾听。
吹奏完毕,有人在朱丹肩上轻轻拍了一下。
回头一望,竟然是那位丹麦音乐大师。大师也一身白雪,手中也擎着一支燃烧的红烛。
朱丹十分意外,他回身向大师鞠躬。
大师说:“感谢你的出色演奏,应该是我向你鞠躬。现在我该告诉你的是,虽然没有参加终试,但你已经被乐团正式录取了。”朱丹问:“为什么------”
大师略作沉默,才庄重虔敬地说:“为了一种精神,一种人类正在流失的精神。”
说完,大师紧紧握住朱丹的手。朱丹的手中,握着木笛。
——2001年12月选自《新华日报》
1、用简要的语句概括文章内容。(3分)
2、、文中主人公出场时写到了“梅”,又几次写了入夜的“雪”,请在阅读全文的基础上就写“梅”或写“雪”的作用作简要的分析。(3分)
3、联系上下文,说说“寒冷凝冻这个声音,火焰温暖这个声音”这个句子在文中的具体含义。(3分)
4、文中大师的言行前后判若两人,请概括说说他有怎样的心理和性格。(3分)
5、“为了一种精神,一种人类正在流失的精神”,“这种精神”是怎样的一种精神?为什么又说它“正在流失”呢?请联系现实生活作一点阐述。(3分)
三、作文(5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很久以前,一个人感到生活的沉重压力,觉得支撑不住,去请教智者。智者带他到一条由五彩石铺就的小路。给他一个背篓,要他把小路上他认为喜欢的都捡进背篓里。此人看到红色的热烈奔放、白色的晶莹剔透、纯洁无暇、黑色的庄重严肃,都一一捡进去……终于,他双肩沉重支持不住,一跤跌倒。智者见壮,让他把最喜欢的石头留下,其余的统统仍掉。这样一来,他顿感轻松无比,很快抵达尽头。
人的一生,曲直而漫长,面临的事很多,但我们不能把一切都背负在身上。在获取的同时,还须懂得有所放弃,你在生活之路上才会获得轻松、愉快的心情。请以“获取与放弃”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要把两者的关系结合起来写。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题目自拟。⑤不得出现真实的班级姓名。⑥不少于500字。
题目
                                     
                                       
                                       
                                       
                                       
                                       
                                       
                                   
                                       
                                       
                                       
                                       
                                       
                                       
                                       
                                       
                                       
                                       
                                       
                                       
                                       
500字
                                       
                                       
                                       
                                       
                                       
600字
                                       
                                       
560
                                       
                                       
                                       
                                       
                                       
                                       
                                       
                                       
参考答案:
1、略
2、a)玄;烛;掐;b)据 遨;眷;跷;c)(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2)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3)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⑷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1)答:①答:写错的字是“艳”,正确的写法是“滟”,1分。②写错的字是“茶”,正确的写法是“荼”
4.(1)笑脸相迎两面三刀的人,一毛不拔吝啬钱财的人,孤陋寡闻见识不广的人,没有依靠无处投奔的人,强横无赖独霸一方的人 ,毫无主见随声附和的人
(2)①郭。②固
5、(1)“风暴”喻重大的挫折和磨难,整句话所蕴含的道理是:能经受住重大的挫折和磨难的生命更加坚强。(2分)
(2)不设统一答案,所举事例与道理吻合即可。(3分。事例与道理吻合2分,语言流畅1分。)
6、(1)略(2)不设统一答案。如:“人心齐,泰山移。”“一根筷子容易断,十根筷子拧不弯。”“人多力量大,柴多火焰高。”“团结力量大,泰山也搬家。”“七嘴八舌生妙计,群策群力攻难关。”“众人拾柴火焰高。”“团结就是力量。”“大家一条心,黄土变成金。”等
7、首先,网吧经营者素质低,只追求经济效益,缺乏社会责任感;其次,网吧监督部门职责不明确,管理不到位,宣传不够;最后,网吧经营不规范,地方相关执法部门执法不严。还有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以及学生自身的原因等诸多因素。
二、阅读理解答:
(一)1、(l)f 浮(2)juan深切地留念(3)ch o抽噎
2.亲切清朗镇定安详
3、悄无声息 专心致志 人来人往
4.日本侵略者侵占上海租界,上海国民党军撤退沦陷之时。
5. “看见一个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经过校门时,立刻停课,将这大学关闭结束。”
6.环境描写,起反衬作用。
7.排比,学生们都很坚定,目标明确,准备着对付来犯的敌人。
8学生:上课前,学生们已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学生们不到的人很少,脸上呈现着坚毅的神色照常地笔记着;默默无声的、沙沙地不停在抄记着,心无旁用;靠在课椅的扶手上,抚磨着,也觉得十分的难分难舍……上课气氛:一切记安安静静的,整个教室都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气氛。
9.对日本强盗的无比仇恨,对暨大师生无声抗日行动的歌颂,从而表达自己的爱国主义感情。
(二)1、①(咒)骂;②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长。
2、具有超强生命力(生命力极强、顽强拼搏,或其它相同意思的表达);想见(兰草);肃然起敬。
3、反衬或衬托(或对比)。
4、惊喜、敬佩。
5、不断地从与日俱增的淤泥中挣出身子,突破了半米多深的淤泥封锁。
6、①描写或描绘、绘;②赞(美、颂等)。
7、本题难度较大,评分应从激励出发,不必苛求能否构成排比,只要所写的短句中又恰当的,一句给1分,给满2分为止。若其中出现有创意的某个短句即可高给满分。(原句:兰草威武不屈,奋斗不止,争得了自己的生存,获得了发展的先机。仅供参考。)
8、揭示(表现、突出等)主旨(中心、主题等);含义理解要点:①两者同样具有超强的生命力,或顽强拼搏的精神;②战胜灾害(困难),重建家园(美好生活)。
9、本题鼓励学生各抒己见,不论选句是否恰当,只要言之成理都应给分。
(三)
1、热爱艺术的木笛演奏家朱丹为了彰显民族精神、爱国情感毅然退出比赛,却感动了主考官,被破格录取。3分,意对即可。
2、写“梅”,比拟朱丹高雅的气质与高洁的品行。写“雪”,渲染悲壮、凄惨、凝重的气氛;烘托人物性格。选一方面谈即可。3分,意对即可。
3、寒冷的空气似乎凝住了笛声,使之分外凄清隐忍,但孩子和自己心中的爱国火焰却进一步燃烧起来,使笛声充满了感情。 4分,意对即可。
4、大师:高傲、冷峻、权威;不容商量又深自惋惜(前);正直、诚恳;爱才、惜才(后)。3分,意对即可。
5、不设统一答案。4分,这种精神可能是指爱国、坚持操守、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等。联系现实生活分析,则主要抓住世人对物质和精神之间的轻重取舍来谈。意对即可。
三、作文;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0 页 (共 10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