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教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2课《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教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0-05 20:29: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穿井得一人》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2016年人教版语文课本七年级上册的一篇中国古代寓言,本单元是以想象为主题的单元,包含了童话、诗歌、神话和寓言,引人遐思,给人启迪。《穿井得一人》是一篇寓言,选自《吕氏春秋》,通过一个因人们道听途说而引起误会的故事得出“以讹传讹还不如什么都没有听说过”的道理,课文体现了寓言的讽喻特色,一般认为,寓言的内涵就是带有劝诫或讽刺性质的故事来说明某个人生道理或教训。本课要通过对文本的诵读和理解,以教师引导、学生探究为主,从文本到生活,深入解读文本。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寓言故事有着天然的兴趣,有一定的文言文学习基础,通过自读完成迁移。在网络自媒体时代,这篇课文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另外这篇课文也是一篇文言文,文言实词的教学也应得到相应重视,要让学生落实所学文言知识。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读准文言文的字音,读出文言文特有的韵律、节奏,流畅有感情地熟读全文,积累重点文言词汇;
过程与方法:
教师点拨,生生合作,完成层级诵读要求,认识并理解陌生实词,探究寓言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寓言内涵,明确在生活中做一个“眼明心亮,不以讹传讹”的人。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寓言内涵,明确在生活中做一个“眼明心亮,不以讹传讹”的人
教学难点:积累常见文言实词:穿、汲、及、闻、道、对、国。
五、教学方法
提问法、探究法、合作法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中国寓言源远流长,
从先秦到现在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它在世界艺术之林中,
风格独异,
别树一帜,
如一棵常青大树扎根于民族文化的沃土中。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两则中国古代寓言故事,首先学习《穿井得一人》。
2.文体知识
本文选自《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本文选自《吕氏春秋 慎行论 察传》中的一段。“察”即细查明辨,“传”即传闻,“察传”即明察传闻之意。
《吕氏春秋》是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们集体编撰的杂家(儒、法、道等等)著作,又名《吕览》
,是一部古代类百科全书似的传世巨著,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多万言。吕不韦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号称《吕氏春秋》。
3.朗读课文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4.翻译课文
(1)积累重点实词、虚词
穿:挖掘、开凿
溉汲:打水浇田。溉:浇灌、灌溉。汲:从井中取水。
及:待,等到
国人:指居住在国都中的人
道:讲述
闻之于宋君:向宋国国君报告这件事。闻:听到,这里是“使听到”的意思。于:对、向。
对:应答,回答
(2)翻译课文
宋国有一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井就到外面去打水浇田,经常要有一个人居住在外面(专门做这件事)。等到他家挖了一口井后,告诉别人说:“我家挖井得到一个人。”有人听说了这件事,并传播开来说:“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国都中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使宋国国君听到了。宋国国君派人向丁家询问,丁家回答说:“得到一个人的劳力,不是在井中得到一个人。”寻到的消息如此,还不如不听到。
5.理清结构
全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有开端、发展、结局,最后点出寓意。·叙事的部分可分为三层∶
开端∶宋国姓丁人家因为要到外面打井水用,常要占一个劳动力。后来自家打了井,趣说为"穿井得一人"。
发展∶别人并未懂这话,就把丁氏的话传开了,直传到国君那里。
结局∶丁氏告诉国君使者自己的话的真正意思。
6.课文探究

1)丁氏告人说“吾穿井得一人”是什么意思?
明确:我家打井得了一个劳动力。
(2)有闻而传之者说的“丁氏穿井得一人”?
明确:姓丁的人家打井挖出了一个人。
(3)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了一个什么道理?
明确:道听途说的话不能轻信,不能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
(4)作者写这个故事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说明求贤不应该仅凭传闻,对于传闻必须验之以理。
(5)这个故事对我们有怎样的启示?
明确: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都应采取调查研究的审慎的态度、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
7.创造性地讲故事,理解寓意
(1)通读课文,想象人物当时的心理、神态或语气,在括号中补充内容,创造性地讲述故事。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
)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
)“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
)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
)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答案示例:
喜悦、高兴
神神秘秘
人云亦云
饶有兴趣
骇然失色
(2)你觉得是谁的言论导致了谣言的传播?
答案示例:
丁氏表述不够清楚,这是其一;“有闻而传之者”未经调查分析就传播开去,这是其二;国人可能还导致了谣言的多个版本,愈传愈广,这是其三。
(3)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现实中有没有类似的情况?
答案示例:
对于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不信谣,不传谣,谣言止于智者。
8.联系生活,防微杜渐
(1)激发引导:有人说:当真理还在穿鞋的时候,谎言已经走遍世界了。现代环境下,利用灵活无序的网络传播,谣言传播变的速度更快、作用力更强。说说你听的传闻,最后证实是谣言。学生能说出一两个即可!
(2)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你觉得怎样消除“穿井得一人”的现象再次发生?
对待传闻,应采取审慎的态度,调查研究,不轻信盲从,不以讹传讹。不传播未经自己考证的话。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练就一双慧眼。
“谣言止于智者”这句话绝对正确!智者不会轻信传言,更不会传播谣言。但是,天下智者何其少!如果寄希望于智者,那是无济于事的。辟谣的重要法宝,是让事实说话!
八、本课总结
凡事都要调查研究,才能弄清真相。眼见为实,耳听为虚。谣言往往失实,只有细心观察研究以理去衡量,才能获得真正的答案。要深入调查研究,切不可轻信流言,盲目随从,人云亦云。
道听途说的话不能轻信,不能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
说明求贤不应该仅凭传闻,对于传闻必须验之以理。
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都应采取调查研究的方法、确审慎的态度、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
我国著名儿童作家严文井说:“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来时,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走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寓言往往言在此而意在彼,由故事和寓意两部分组成,故事好比一个人的身体,寓意好比一个人的灵魂。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