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年江西省南昌市高一(上)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
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蕨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责家子。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
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
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1)下面对句中的画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昼夜勤作息
作息:劳作和休息。
B.终老不复取
取:通“娶”,娶妻。
C.君既若见录
见:表示对自己怎么样。
D.以此下心意
下:使人受委屈。
(2)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以地支来称其名则为丑时,相当于凌晨1—3时,即天明之前。
B.伏惟:下级对上级或晚辈对长辈说话表示恭敬的套语。
C.新妇:新嫁娘。“新妇”是汉代末年对新婚女子的通称。
D.槌床:用拳头敲着坐具。床,古代的一种坐具。下文的“始扶床”意思同此。
(3)下列对兰芝“严妆”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表现其从容镇定、沉着冷静、遇事不慌乱的坚强性格。
B.维护自身尊严,是对焦母无言的抗议和示威。
C.表达离开焦家时欲去又不忍遽去的微妙心理。
D.兰芝精心梳洗打扮,为最后的殉情埋下了伏笔。
2.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嚼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B.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C.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D.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2)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齐桓即齐桓公,春秋五霸之首,任管仲为相推行改革,与晋文公并称“齐桓晋文”。
B.左徒是战国时楚国的官名,主要职责是参与议论国政发布号令,接待宾客等。
C.赋是古代一种文体,以屈原作品为代表的“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又称“骚赋”。
D.《离骚》是中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诗人自述身世和心志,表达了革新政治的愿望。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屈原远离污浊,守定初心。他不沾染尘世的污垢,内心保持的高洁品德,即使同日月争光都可以。
B.屈原为国立法,坚持原则。他为怀王拟好法令,因为没有给上官大夫看而遭到上官大夫的离间。
C.屈原对楚绝望,选择沉江。他走到汨罗江畔,边走边吟唱,脸色憔悴,形体和容貌像干枯的树木。
D.屈原正大光明,行为正直。他竭尽忠心,用尽智慧来侍奉他的国君,却被小人谗害,处境很困难。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②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二、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字形与画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杂糅
愆期(qiān)
急不瑕择
涸辙之鱼(hé)
B.蛾眉
缔造(dì)
销声匿迹
否极泰来(pǐ)
C.婆娑
屋椽(yuán)
揠苗助长
妖童媛女(yuàn)
D.袅娜
猗郁(yī)
繁芜丛杂
溘然长逝(hé)
下列各句中画线成语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广大新闻工作者常年坚守岗位,夙兴夜寐,坚持用妙笔和镜头记录祖国发展的成就,讴歌党员干部的优良作风。
②同学之间虽有产生矛盾的时候,但是融洽、友善和互助的关系却是所有同学心中信誓旦旦的共同目标。
③梅花与婀娜多姿的苍松、坚毅挺立的翠竹并称为“岁寒三友”,梅、兰、竹、菊“四君子”也是以梅为首。
④我觉得故乡的山梨叫我特别不能忘的地方,就是它的酸和粗厚的皮!因为这是与一般梨子迥乎不同的。
⑤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决不威胁别人。但也决不允许“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时代再出现。
A.②③⑤
B.①③④
C.①④⑤
D.②③④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新学期一开始,天台县平桥镇的学校就组织学生们参观抗日烈士陆蠡的故居,让学生们接受一次不一样的爱国主义教育。
B.朱自清《背影》里的浦口车站所在的小镇将被打造成一座“民国风情特色小镇”,小镇周边3平方公里将围绕车站建筑为中心来打造,计划2020年建成。
C.《归园田居》(其一)反映了深刻的思想变化,表现了精湛圆熟的艺术技巧,历来研究陶渊明的学者不仅重视,广大陶诗爱好者也为之倾倒。
D.屈原抓住香花异草、佳木美林、男女情爱本身所具有的丰富美学内涵,来传达抒情主体的形象和性格,使全诗的风格更为绚美艳丽,光彩照人。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轻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喝着艳歌去的。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
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鹢首徐回,兼传羽杯;櫂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
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节选自朱自清《荷塘月色》)
有些批评家说,中国的文人学士,尤其是诗人,都带着很浓厚的颓废色彩,所以中国的诗文里,颂赞秋的文字特别的多。但外国的诗人,又何尝不然?我虽则外国诗文念得不多,也不想开出账来,做一篇秋的诗歌散文钞,但你若去一翻英德法意等诗人的集子,或各国的诗文的Anthology来,总能够看到许多关于秋的歌颂与悲啼。各著名的大诗人的长篇田园诗或四季诗里,也总以关于秋的部分,写得最出色而最有味。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不单是诗人,就是被关闭在牢狱里的囚犯,到了秋天,我想也一定能感到一种不能自已的深情;秋之于人,何尝有国别,更何尝有人种阶级的区别呢?不过在中国,文字里有一个“秋士”的成语,读本里又有着很普遍的欧阳子的《秋声》与苏东坡的《赤壁赋》等,就觉得中国的文人,与秋的关系特别深了。可是这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
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警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节选自郁达夫《故都的秋》)
(1)下列句子中不包含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
B.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C.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
D.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2)下列对文章内容及艺术特色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郁达夫在文章结尾说,如果能留住“这北国的秋天”,那么即便放弃生命的三分之二也愿意,表达了他喜爱“故都的秋”的强烈情感。
B.听着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朱自清心底那淡淡的忧郁又悄然浮起。
C.《故都的秋》在结尾列举了几处南国秋景,其目的是以此与北国之秋作对比,以浓托淡,以深衬浅,反衬出北国秋味之浅淡。
D.《荷塘月色》这几段的十几处叠字叠词,生动传神地描摹出了眼前之景,收到了强化物态,舒展文气,和谐音韵,协调节奏的效果。
(3)《荷塘月色》写了六朝女子采莲的热闹,《故都的秋》写了古今中外文人、诗人对“秋”的厚爱。在一篇写景为主的散文中,写这些内容有什么作用?请概括它们的相同点。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鹤
陆蠡
一个初冬的薄暮,弟弟气喘吁吁地从外边跑进来,告诉我邻哥儿捉得只鸟,长脚尖喙,头有缨冠,羽毛洁白。“大概是白鹤吧。”他说。他的推测是根据书本上和商标上的图画,还掺加一些想象的成分。我们从未见过白鹤,但是对于鹤的品性似乎非常明了,鹤是清高的动物,鹤是长寿的动物,鹤是能唳的动物,鹤是善舞的动物,鹤象征正直,鹤象征淡泊……鹤是隐士的伴侣,帝王之尊所不能屈的……
当我们看见它的时候,它的脚上系了一条粗绳,被一个孩子牵在手中。翅膀上殷然有一滴血痕,染在白色的羽毛上,他们告诉我这是枪伤。瞧它那种耿介不屈的样子。一任孩子们挑逗,一动也不动,我们立刻便寄予很大的同情。我便请求他们把它交给我们豢养,答应他们随时可以到我家里观看,只要不伤害它。大概他们玩得厌了,便毫不为难地应允了。
我们兴高采烈地把受伤的鸟抱回来,放在院子里。复拿水和饭放在它的面前。看它不饮不食,料是惊魂未定,所以便叫跟来的孩子们跑开,让它孤独地留在院子里。
第二天一早,我们便起来观看这成为我们豢养的鸟。它的样子却相当漂亮,瘦长的脚,走起路来大模大样,像个“宰相步”。它的头上有一簇缨毛,略带黄色,尾部很短。只是老是缩着头颈,用金红色的眼睛斜看着人。
昨晚放在盂里的水和饭粒,仍是原封不动。鹤是吃什么的呢?人们都不知道,书本上也不曾提起。“从它的长脚着想,它应当是吃鱼的。”弟弟也赞同我的意见,我们把鱼放在它的面前,看它仍是趔趄踌躇,便捉住它,拿一尾鱼喂进去。看它一直咽下,并没有显出不舒服,知道我们的猜想是对的了,便高兴得了不得。而更可喜的,是隔了不久以后它自动到水盂里捞鱼来吃了。
从此我和弟弟的生活便专于捉鱼饲鹤了。它渐渐和我们亲近,见我们进来的时候,便拐着长脚走拢来,向我们乞食。我们时常约邻家的孩子来看我们的白鹤,向他们讲些“乘轩”“梅妻鹤子”的故事。受了父亲过分称誉隐逸之流的影响,羡慕清高的意思是有的,养鹤不过是其一端罢了。
我们始终不曾听到它长唤一声,不曾看到它做起舞的姿势。它的翅膀虽已痊愈,可是并没有飞扬他去的意思。一天舅父到我家里,在园中看到我们的鹤,他就皱皱眉头说道:“把这长脚鹭鸶养在这里干什么?”
“什么,长脚鹭鸶?”我惊讶地问。
“是的。长脚鹭鸶,书上称为‘白鹭’的。唐诗里‘一行白鹭上青天’的白鹭。”
“白鹭!”啊!我的鹤!
到这时候我才想到它怪爱吃鱼的理由,原来是水边的鹭鸶啊!我失望而且懊丧了。我的虚荣心受了欺骗。我的“清高”,我的“风雅”,都随同鹤变成了鹭,成为可笑的题材了。舅父接着说:
“鹭肉怪腥臭,又不好吃。”
懊丧转为恼怒,我于是决定把这骗人的食客逐出,把冒充的隐士赶走。我拳足交加地高声逐它。它不解我的感情的突变,徘徊瞻顾,不肯离开。我拿竹帘打它,打在它洁白的羽毛上,它才带飞带跳地逃走。我把它一直赶到很远,到看不见自己的园子地方为止。
次晨踏进园子的时候,被逐的食客依然宿在原处,好像忘了昨天的鞭挞,见我走近时依然做出亲热样子。这益发触了我的恼怒。我把它捉住,越过溪水,穿过溪水对岸的松林,复渡过松林前面的溪水,把它放在沙滩上,自己迅速回来。心想松林遮断了视线,它一定认不得原路跟踪回来的。果然以后几天内园子内便少了这位贵客了。
几天后路过一个猎人,他的枪杆上挂着一只长脚鸟。我一眼便认得是我们曾经豢养的鹭。这回子弹打中了头颈,已经死了。它的左翼上赫然有着结痂的创疤。我忽然难受起来,问道:
“你的长脚鹭鸶是哪里打来的?”
“就在那松林前面的溪边上。”
“鹭鸶肉是腥臭的,你打它干什么?”
“我不过玩玩罢了。”
“是飞着打还是站着的时候打的?”
“是走着的时候打的。它看到我的时候。不但不怕,还拍着超膀向我走近哩。”
“因为我养过它,所以不怕人。”
“真的么?”
“它左翼上还有一个伤疤,我认得的。”
“那么给你好了。”他卸枪端的鸟。
“不要,我要活的。”
“胡说,死了还会再活么!”他又把它挂回枪头。
我似乎觉得鼻子有点发酸,便回头奔回家去,恍惚中我好像看见那只白鹭,被弃在沙滩上,日日等候他的主人,不忍离去。看见有人来了,迎上前去,但它所接受的不是一尾鱼,而是一颗子弹。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本文中,作者观察世界的眼光是敏锐的,对自己的剖析是深刻的。教材中的《囚绿记》也有这样的特点。
B.结局中鱼象征着友善,子弹代表着残忍。信任人类的鹭却被人类打死了,结尾寄托了作者对人性的反思。
C.作者虚写鹤的形象,实写鹭的遭遇,虚实相生。鹤实际上是作者淡泊、清高、正直、美好的心灵的象征。
D.舅父用“鹭肉怪腥臭,又不好吃”来评价鹭,代表了一种功利的态度,作者借此表达了对庸俗的价值观的批评。
(2)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概括“我”对这只鹭的情感变化过程。
(3)文中所写的鸟其实不是鹤,而是白鹭,文章为什么以“鹤”为标题?请简要分析。
四、古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迢迢牵牛星
《古诗十九首》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从织女的角度来写织女劳动的情景、勤劳的形象和孤苦心情,最后两句表达了织女对牛郎的缠绵情意。
B.这首诗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相隔而不得相见的故事,抒发了因爱情遭受挫折而痛苦忧伤的心情。
C.全诗似句句在写景,又句句在写情,情语景语融合无间。写景自然清秀,抒情坦率真挚,言语质朴而情感浓烈。
D.“迢迢”两句分别从牵牛和织女两处落笔,“迢迢”使人联想到远方的游子,“皎皎”又使人联想到女子的柔美。
(2)请赏析“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五、默写题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运用比兴手法,表现女子青春年华,容颜润泽,暗示女主人公和“氓”之间浓情蜜意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离骚》中,屈原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直抒胸臆表明心志,写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纵死不悔。
(3)曹操《短歌行》中描写宾客不辞辛苦、屈驾来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陶渊明《归田园居》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诗人终于脱离官场、重获自由的喜悦。
六、填空题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陶渊明不仅是诗人,也是思想家。沈德潜说诗“贵在理趣”,陶诗便是最富于理趣的。他的诗不是从抽象的哲理出发,①_______________,将生活中的感受升华为哲理,又将这哲理连同生活的露水和芬芳一起诉诸诗的形象和语言。②_______________,又有诗人的情趣,隽永厚朴,耐人寻味。
七、综合读写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80个字。
《环球时报》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12月6日5时42分,嫦娥五号上升器成功与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交会对接,并于6时12分将样品容器安全转移至返回器中。这个“太空之吻”的成功,意味着继地外天体的采样与封装、地外天体的起飞之后,嫦娥五号实现了又一个“首次”——月球轨道交会对接。这次是人类首次在月球轨道进行航天器的无人交会对接。这项技术将成为我国探索深空的一项利器,并具备重大的国防和战略价值。
八、写作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2020年已近尾声,2021年的钟声即将敲响。2020年,是艰难的一年,也是成功的一年。就个人而言,我们在焦虑中迎来了人生首次大考——中考,最终胜出,考上了安义中学(省重点中学)……;就国家而言,全民遭遇了凶险的新冠病毒疫情,民众的生活生产一度几乎停摆,如今疫情已得到了全面控制,民众的生活生产早已恢复正常,国民生产总值超历史水平,嫦娥五号探月工程全部完成,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
时光清浅,岁月嫣然。回顾2020年,我们有挥不去的喜怒哀乐;展望2021年,我们有说不尽的憧憬遐想。
请以“2020年,我最难忘的一幕”或“2021年,我最期盼的一幕”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任选一题,符合题意,符合文体特点;
②写出真情实感,叙事、写景与抒情相结合;
③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20-2021年江西省南昌市高一(上)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
1.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孔雀使种飞并航(整玉台新咏》)
课内根冬文阅读
其他都北实词
姓因湾谓
其他古水来化常识
天明历息
概括表容,抛力要冲(文言文)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2.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文水因句
古验热职
姓因湾谓
其他古水来化常识
内容较括与害析
文验极译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二、单选题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识射字面
识因印形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成体的硫用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病句正率修改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三、现代文阅读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荷塘月表(层自清)
故都的明(息达夫)
修辞手法明辨稀及运用
理解内使,概括方纳要刻(文学总)
鉴水表层由巧(文学类)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理解表容,木花归纳优点(散文)
分析来物心雨手感抛化(散文)
标题的根用(散废)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四、古诗词鉴赏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理解内验,概括归河要轻(古代诗察鉴赏)
炼句(古较诗轻鉴赏)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五、默写题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名篇较句默绕
氓(根股经》)
离骚(节使)(屈种)
短歌来(曹稳)
归园三居(其一)(陶州明)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六、填空题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语于虫句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七、综合读写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一句都接括内容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八、写作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命验立文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第3页
共16页
◎
第4页
共16页
第1页
共16页
◎
第2页
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