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人教版(word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南阳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人教版(word版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0-05 15:46: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河南省南阳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共2题;共8分)

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1899年发现的殷墟甲骨文,是近代中国史料“四大发现”之一。殷墟甲骨文内容丰富,甲骨刻辞大多是占卜的记录,但占卜的范围很广,涉及祭祀、征伐、农业、田猎、气象、疾病等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商代的社会生活。从目前的发掘情况看,甲骨文不止出现在殷墟,在北京、山西、陕西、山东、湖北,_______________宁夏都发现了刻有卜辞的甲骨。殷墟甲骨文年代最早,数量最多。但它不是当时唯一的文字。《尚书·多士》记载“惟殷先人,有册有典”,甲骨文有“典”“册”“聿(笔)”这样的文字,说明殷人祖先常规的书写材料是简册,书写工具是毛笔。只是用竹木做成的简册_______________腐烂,似乎无法在北方的地下长期保存,所以至今_______________没有发现商代的竹简。从出土材料看,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商王武丁以后才出现的,而商代早期、中期的青铜器上已有少量铭文。(



),甲骨文字体简化较多。对于文字本身来说,汉代学者总结的“六书”的方法在甲骨文基本都已出现,已经说明它是成熟的文字。文字本质上是记录语言的,_______________受书写材质和体裁所限,甲骨文不能全面记录当时的语言现象,但是已经能够反映汉语的基本语法、词汇系统。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以及
易于
仍然
然而
B.以及
容易

尚且

然而
C.乃至
易于
尚且
虽然
D.乃至
容易
仍然
虽然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由于用刀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字比较困难,所以相较于铸造的青铜器铭文
B.由于相较于铸造的青铜器铭文,用刀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字比较困难
C.用刀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字,相较于铸造青铜器铭文而言,比较困难
D.用刀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字比较困难,这是相较于铸造青铜器铭文而言的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对于文字本身来说,汉代学者总结的“六书”的方法在甲骨文基本都已出现,说明它已经是成熟的文字。
B.就文字本身来说,汉代学者总结的“六书”的方法在甲骨文基本都已出现,已经说明它是成熟的文字。
C.就文字本身来说,汉代学者总结的“六书”的方法在甲骨文中基本都已出现,说明它已经是成熟的文字。
D.对于文字本身来说,汉代学者总结的“六书”的方法在甲骨文中基本都已出现,已经说明它是成熟的文字。

2.
下列关于文中的文化常识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它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因为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同为解释《春秋》的作品,所以它又被人们合称为“春秋三传”。
B.《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C.古人很注意日常交往的礼节,仪表举止、言谈话语、坐立行走都要符合礼仪。室内座位以坐东朝西为尊,其次是坐北朝南,再次是坐南朝北,最后是坐西朝东。《鸿门宴》中对这种座位的排列次序有详细描述。
D.《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后由西汉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
二、现代文阅读(共3题;共2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不久前,已在多国出现的新型冠状病毒被贴上了一个恐怖标签﹣﹣“类SARS”病毒。尽管它与SARS(非典型性肺炎)病毒属同一家族,但世卫组织发言人明确表示:“新型冠状病毒不是SARS,它们之间有明显的区别。”
世卫组织在声明中称,自从2012年发现这种新病毒后,很多感染者都表现出了严重的肺炎症状,在临床上大都呈现急性严重呼吸道疾病症状,如发热、咳嗽、呼吸短促和呼吸困难,部分病例出现肾功能迅速衰竭和死亡。未知的是这种新型病毒是怎么出现,未来会不会变化,它的传播半径已经有多大等问题。
瑞士科学家的报告指出:“日前,在多国出现的新型冠状病毒可能更易于侵入人体,其复制能力高于曾造成极大恐慌的SARS病毒。”新型冠状病毒能够轻易穿过肺部通道并侵入免疫系统,其复制能力两天内就可达到顶峰,而SARS病毒需要4天。但是复制速度并不能说明其实际传播感染能力。
“目前多个证据表明,新型冠状病毒是由动物传染给人类的。”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病毒病应急技术中心主任谭文杰指出,新型冠状病毒只是近年来由动物传染给人类的诸多病毒中的一个,“迄今为止,全球超过半数的新发和突发传染病,均为动物源性的病毒性传染病,而且,这一比例有越来越大的趋势。”这些动物源性的人畜共患病毒,往往稳定存在于其宿主细胞内,且不引起宿主出现临床症状,而一旦突破物种屏障传染给人类,由于人类对其缺乏免疫力,往往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2003年肆虐全球的SARS病毒,2009年引起全球流感大流行的甲型H1N1病毒,以及这次高致死率的新型冠状病毒,无一例外都是动物宿主体内的病毒突破物种屏障感染给人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值得注意的是,新型冠状病毒虽然与2003年报告发现的SARS冠状病毒同属一个病毒家族,都能够引起严重疾病,且呈现出高病死率,但SARS冠状病毒更容易发生人际间传播,新型冠状病毒似乎不太容易发生人际间传播。
……
(摘编自李颖《“类SARS”病毒到底有多厉害》)
(1)下列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型冠状病毒复制能力高于SARS病毒,其复制能力两天内就可达到顶峰,而SARS病毒需要4天。
B.新型冠状病毒又叫“类SARS”病毒,与SARS(非典型性肺炎)病毒属同一家族,但二者有明显区别。
C.新型冠状病毒和SARS冠状病毒相比,前者不会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后者更容易发生人际间传播。
D.新型冠状病毒和SARS病毒、甲型H1N1病毒一样,都是近年由动物传染给人类的诸多病毒之一。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新型冠状病毒能够轻易穿过肺部通道并侵入免疫系统,其复制能力两天内就可达到顶峰,但是复制速度并不能说明其实际传播感染能力。
B.很多病毒感染者都表现出严重的肺炎症状,在临床上大都呈现急性严重呼吸道疾病症状,如发热、咳嗽、呼吸短促、肾功能衰竭和死亡。
C.动物源性的人畜共患病毒,往往稳定存于其宿主细胞内,不引起宿主出现临床症状,一旦传染给人类,往往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
D.谭文杰指出:迄今为止,全球超过半数的新发和突发传染病,均为动物源性的病毒性传染病,而且,这一比例呈现出越来越大的趋势。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动物源性的人畜共患病毒不会使宿主患病,但当其突破物种屏障传染给人类时,人类由于对其缺少免疫力,便会因此而患病。
B.世卫组织在声明中表示,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是怎么出现的、未来会不会变化、它的传播半径已经有多大等问题还是未知。
C.目前尚未证实新型冠状病毒具备持续稳定的人际传播能力,且病源明确,能诊断能防控,病例接触者及普通公众感染的风险较低。
D.新型冠状病毒存在人人传播的可能,各地均有病毒输入后引起本地传播的风险,但近期不会在人类中引发大规模感染流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已经给我们提示了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总思路: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创造”,是在原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概念或事物的基础上主观能动地转化成为前所未有的、客观能够认可的概念或事物;“创新”,是在原有思维模式或行为范式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地发展成为超出原有思维模式或行为范式的新思维、新理论、新模式、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因此,中医药创新应坚持以下原则:
一是“固本”原则。创新以传承为本,“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中医药学的创新不是毁古弃旧、标新立异,更不是空穴来风、无中生有,而是厚积薄发的必然产物。
二是“强基”原则。创新以需求为基,“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创新要做真正有益于学科发展、人民需求的创造与发明,脱离了实际需求的创新就是毫无应用价值的“屠龙术”。
三是“守恒”原则。创新,是“知行合一”的持久战。“思贵专一,不容浅尝者问津;学黄沉潜,不容浮躁者涉猎。”科学研究、继承创新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要创新就必须守得住初心、耐得住寂寞、经得住挫折。创新最需要的是“恒心”,要像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那样抓住研习中医药典籍获得的灵感,坚持几十年如一日默默无闻地研究工作,有着百折不挠、深掘精研、不断创造、创新、提升的意志与精神。
四是“出新”原则。创新以创举为功,“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要特别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高标准、严要求、细落实,才能真正实现创新。虽然创新非一朝一夕可以成功,但每一个致力创新的中医人都应明志笃行,以创新高度为追求,开拓进取,填补空白,实现有品质、有价值、有成就的成功创新。
(摘编自孙光荣《创新:知行合一持久战》)
材料二
中医诊断学基础表格
四诊
望、闻、问、切
八纲
阴阳、表里、寒热、虚实
辨证
八纲辨证、病因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经络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
诊断
常见疾病诊断及证候诊断;症状鉴别;病案书写
(摘编自《中医诊断学基础表格总结》)
材料三
中医药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是我国最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国家影响力的学科门类,它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作出过不朽的贡献,在现代医学较为发达的今天,仍然在为维护人类健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近几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热”催生下,中医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看,世代相传的中医药,作为社会实践的知识、技能,是我国文化独特的表现形式之一,无疑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06年成立了中医药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专家组和办公室,组织开展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和申报工作。我国在2008年10月报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遣产代表作”项目中,“中医”是我国上报35个项目中的首选项,而且这是决策层认定的“最重要、无需讨论与评审”的“名列榜首”的选项。可见,从国家层面上对中医药“申遗”是非常重视的。
(摘编自张宗明《中医药文化遗产的保护、继承与发展》)
(1)下列内容不符合中医药创新所坚持的原则的一项是(

A.“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B.“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C.“上善若水,处下不争;大道至简,淳朴自然。”
D.“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医药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06年成立的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负责组织开展。
B.习近平总书记为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提示的总思路是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其中中医药创新应坚持四大原则。
C.国家对中医药“申遗”是非常重视的,“中医”是我国在2008年10月报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35个“非遗代表作”项目的首选项。
D.中医诊断学以四诊、八纲、辨证和诊断为基础,讲究在“望闻问切”的基础上结合“八纲”对病人进行分析“辨证”,从而做出诊断。
(3)请结合材料,分析中医药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由。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冯骥才
治牙的华大夫,医术可谓顶天了。您朝他一张嘴,不用说哪个牙疼、哪个牙酸,哪个牙活动,他往里瞅一眼全知道。他能把真牙修理得赛假牙一样漂亮,也能把假牙做得赛真牙一样得用。他哪来的这么大的能耐,费猜!
华大夫人善、正派、规矩,可有个毛病,便是记性差,记不住人,见过就忘,忘得干干净净。您昨天刚去他的诊所瞧虫子牙,今儿在街头碰上,一打招呼,他不认得您了,您恼不恼?要说他眼神差,他从不戴镜子,可为嘛记性这么差?也是费猜!
后来,华大夫出了一件事,把这两个费猜的问题全解开了。
一天下晌,巡捕房来了两位便衣侦探,进门就问,今儿上午有没有一个黑脸汉子到诊所来?长相是络腮胡子,肿眼泡儿,挨着右嘴角一颗大黑痣,华大夫摇摇头说:“记不得了。”
侦探问:“您一上午看几号?”
华大夫回答:“半天只看六号。”
侦探说:“这就奇了!总共一上午才六个人,怎么会记不住?再说这人的长相,就是在大街上扫一眼,保管也会记一年。告明白你吧,这人上个月在估衣街持枪抢了一家首饰店,是通缉的要犯,您不说,难道跟他有瓜葛?”
华大夫平时没脾气,一听这话登时火起,“啪!”一拍桌子,拔牙的钳子在桌面上蹦得老高。他说:“我华家三代行医,治病救人,从不做违背良心的事。记不得就是记不得!我也明白告诉你们,那祸害人的家伙要给我瞧见,甭你们来找我,我找你们去!”
两位侦探见牙医动怒,龇着白牙,露着牙花,不像装假。他们迟疑片刻,扭身走了。
天冷了的一天,华大夫真的急急慌慌跑到巡捕房来。跑得太急,大褂都裂了。他说那抢首饰店的家伙正在开封道上的“一壶春酒楼”喝酒呢!巡捕闻知马上赶去,居然把这黑脸巨匪捉拿归案了。
侦探说:“华大夫,您怎么认出他来的?”
华大夫说:“当时我也在‘一壶春’吃饭,看见这家伙正跟人喝酒。我先认出他嘴角那颗黑痣,这长相是你们告诉我的,可我还不敢断定就是他,天下不会只有一个嘴角长痣的,万万不能弄错!但等到他咧嘴一笑,露出那颗虎牙,这牙我给他看过,记得,没错!我便赶紧报信来了!”
侦探说:“我还是不明白,怎么一看牙就认出来了呢?”
华大夫哈哈大笑,说:“我是治牙的呀,我不认识人,可认识牙呀!”
侦探听罢,惊奇不已。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华大夫对两个侦探大动肝火,甚至拍桌子,把拔牙的钳子拍得蹦起老高,可见他是个脾气暴躁的人。
B.文章开始两段,写了华大夫两方面令人“费猜”的事,一是医术高超,一是不记人。使人物形象带上传奇色彩,也为后面故事情节的开展作好铺垫。
C.华大夫平时不记人,却牢牢记住了抢首饰罪犯的长相特征,可见他对犯罪分子的愤恨,体现了他的正义感。
D.文章在塑造华大夫这个人物形象时,主要是用了对话描写、动作描写和细节描写,同时运用了对比手法,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2)试概括华大夫的形象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3)文章结尾处,华大夫说“我是治牙的呀,我不认识人,可认识牙呀!”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
三、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1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①人或说项王曰:“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秦宫室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王闻之,烹说者。
项王使人怀王。怀王曰:“如约。”乃尊怀王为义帝。项王欲自王,先王诸将相。谓曰:“天下初发难时,假立诸侯后以伐秦。然身被坚执锐首事,暴露于野三年,灭秦定天下者,皆将相诸君与籍之力也。义帝虽无功,故当分其地而王之。”诸将皆曰:“善。”乃分天下,立诸将为侯王。立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项王自立为西楚霸王,王九郡,都彭城。
春,汉王部五兵,凡五十六万人,东伐楚。项王闻之,即令诸将击齐,而自以精兵三万人南从鲁出胡陵。四月汉皆已入彭城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项王乃西从萧^{①}晨击汉军而东至彭城日中大破汉军汉军皆走,相随入榖、泗水,杀汉卒十余万人。汉卒皆南走山,楚又追击至灵壁东睢水上。②汉军却,为楚所挤,多杀,汉卒十余万人皆入睢水,睢水为之不流。围汉王三匝。于是大风从西北而起,折木发屋,扬沙石,窃冥昼晦,逢迎楚军。楚军大乱,坏散,而汉王乃得与数十骑遁去,欲过沛,收而西;楚亦使人追之沛,取汉王家,家皆亡,不与汉王相见。汉王道逢得孝惠、鲁元,乃载行。楚骑追汉王,汉王急,推墮孝惠、鲁元车下,滕公常下收载之。如是者三。曰:“虽急不可以驱,奈何弃之?”于是遂得脱。
(选自《史记 项羽本纪》有删节)
(注)①萧:萧县。②榖:榖水。
(1)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
A.四月/汉皆已入彭城/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项王乃西从萧/晨击汉军而东/至彭城/日中/大破汉军
B.四月/汉皆已入/彭城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项王乃西/从萧晨击汉军/而东至彭城/日中/大破汉军
C.四月/汉皆已入/彭城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项王/乃西从萧/晨击汉军而东/至彭城日中/大破汉军
D.四月/汉皆已入彭城/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项王乃西从萧/晨击汉军而东/至彭城日中/大破汉军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
A.“致命”指传达言辞、使命。文中“使人致命怀王”的意思是派人去怀王那里传达项王的有关指示。
B.“关中”指函谷关以西,今陕西渭河流域一带,这里地势险要,土地肥沃。在秦汉时“关”专指函谷关。
C.“诸侯”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周代诸侯分为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
D.“家室”指家中的金银财宝等贵重物品。“收家室而西”的意思是收拾家中的金银财宝等向西逃跑。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
A.项羽怀有私心。他为实现称王的目的,攻下咸阳后,就派人向怀王禀报战况,封诸将为侯王,封沛公为汉王,封自己为西楚霸王。
B.项羽手段残忍。为夺天下,他向西进军,屠戮咸阳,杀死降王子婴,焚烧秦宫,大火三月不熄。
C.项羽做事迟疑。在睢水之战中,项羽的军队把汉军层层包围,但没有抓住有利战机,致使汉王借飓风从西北吹来之际得以逃脱。
D.项羽善于用兵。在彭城之战中,项羽的军队把汉王的军队打得四处逃散,杀死汉兵十多万人,把汉军追赶到灵壁东面的睢水边上。
(4)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
②汉军却,为楚所挤,多杀,汉卒十余万人皆入睢水,睢水为之不流。
(5)当手下劝说项羽不成,而发牢骚“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时,项羽怎么做的,说明了什么?
四、诗歌鉴赏(共1题;共7分)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王安石
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终欲付何人。
当时黮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
糟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
区区岂尽高贤意,独守千秋纸上尘。
【注】①黮闇:蒙昧,糊涂。②糟粕:这里用来指代典籍,也作“糟魄”,《庄子·天道》:“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历史人物在其所处的时代已经难免被误解,在世俗的传言中更会失真。
B.这首诗从大处着眼,并非是针对某个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而作。
C.颈联的上下两句反复陈说,表明诗人的观点,堪称这首诗的警策之语。
D.历代高人贤士一世奔忙,建功立业,但无法避免身后湮没无闻的可能。
(2)这首诗阐述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对我们有何启示?
五、情景默写(共1题;共4分)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写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荆轲刺秦王》中写易水送别场面时,借助对大风和河水的描写来烘托慷慨悲壮气氛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论语》中,记载了孔子对“学”与“思”二者关系的辩证论述,他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者在人的进步中均不可或缺,是不能被割裂的。
六、语言表达(共1题;共5分)

许多读者认为项羽是因为在鸿门宴上不杀刘邦而失去天下。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说明理由。要求观点明晰,有理有据,不少于80字。
七、命题作文(共1题;共5分)

请以“高中生活也精彩”为题,写一篇内容具体的记叙文。
要求:紧扣“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学案,写现实生活,有场面描写、细节描写,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河南省南阳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共2题;共8分)
1.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语于虫句
病句正率修改
词表辨镜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2.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文都指识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二、现代文阅读(共3题;共27分)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社表科抛类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评价都点特倾射加价值和影响
分析射构,把握象路与色树意图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分析人物常么(小说)
理解验强,身括归备要点(小说)
作者水都接图探目(小说)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三、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11分)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文言射开较阅读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四、诗歌鉴赏(共1题;共7分)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理解内验,概括归河要轻(古代诗察鉴赏)
把握验家情感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五、情景默写(共1题;共4分)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名篇较句默绕
沁表春抛图沙(毛顶东)
荆轲因末王(杆战轨策》)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六、语言表达(共1题;共5分)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表三准疫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七、命题作文(共1题;共5分)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命验立文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第3页
共16页

第4页
共16页
第1页
共16页

第2页
共16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