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第二章第二节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练习题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2019)第二章第二节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练习题 (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26.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10-09 10:22: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章第二节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练习题
一、单选题辐射逆温是低层大气因地面强烈辐射冷却导致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黄河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4000多米,冬季辐射逆温现象多发。据此完成问题。
冬季易加强辐射逆温的地形是(  )
A.
山峰
B.
平原
C.
谷地
D.
丘陵
黄河源地区辐射逆温常出现的时间和天气状况是(  )
A.
日落前后,大风呼啸
B.
正午时刻,雨雪交加
C.
午夜时分,浓云密雾
D.
日出之前,晴朗无风
黄河源地区冬季辐射逆温多发是由于(  )
A.
锋面气旋多
B.
下沉气流盛行
C.
准静止锋强
D.
热力对流强盛
甘肃省河西走廊黑河流域上游分布着一个70千米
×90千米的区域,该区域内包括沙漠、戈壁、绿洲等不同下垫面。下图为某年8月6日—20日该区域小屯绿洲(由系留气球观测)不同高度的平均气温随时间变化的剖面图。据此完成下列题。

6:00前后,小屯绿洲地表出现低温中心的主要原因是:
A.
地面辐射弱
B.
大气辐射强
C.
太阳活动弱
D.
大气逆辐射弱
14—16时,小屯绿洲100~150米高空的水平气流:
A.
自荒漠流向绿洲
B.
自绿洲流向荒漠
C.
呈逆时针辐散
D.
呈顺时针辐合
小屯绿洲近地面出现逆温现象的时长约为:
A.
16个小时
B.
12个小时
C.
9个小时
D.
6个小时
读北半球某地某时段的近地面等压面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下列判断①地风向正确的是
A.
西北风
B.
西南风
C.
东北风
D.
东南风
若该图表示的是地表冷热不均引起的等压面分布状况,则
A.
甲形成阴雨天气
B.
甲地气流上升,乙地下沉
C.
甲气温比乙地高
D.
甲地气温日较差大于乙地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做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如图),甲底部放一层土,乙底部没放土。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十五分钟后,同时测量玻璃箱里的气温,结果发现甲箱比乙箱足足高了3℃。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该实验主要目的是测试
A.
大气的温室效应
B.
大气的热力环流
C.
日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

D.
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甲箱比乙箱温度高的原因是甲受到的
A.
太阳辐射强
B.
地面辐射强
C.
大气吸热弱
D.
大气辐射强
小明暑假去新疆沙漠地区旅游,发现绿洲附近风向具有明显的昼夜反向的特征。读沙漠地区绿洲示意图完成下列题。
白天M地的风向为
A.
东南风
B.
东北风
C.
西南风
D.
西北风
造成该地区风向昼夜反向的原因是
A.
人类活动差异
B.
降水差异
C.
下垫面热力性质差异
D.
高低差异
山体效应是指山体内部比外部相同海拔气温高的现象,山体内外温差越大,山体效应越强。下面两图分别是山体效应示意图和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回答问题。

山体内部气温T1高于山体外部气温T2,主要是因为山体内部
A.
①增强
B.
②减弱
C.
③增强
D.
④减弱
受山体效应影响,山体内外大气运动
A.
山体内部气流上升
B.
山体外部气流上升
C.
由山体内部向外扩散
D.
不存在昼夜变化
和伊朗高原相比,青藏高原山体效应更显著的原因是
A.
气候更干旱
B.
山体海拔更高
C.
所处纬度更低
D.
冰川面积更大
二、综合题
读北半球某时刻海陆等压面示意图(图1)、我国南方某地传统民居穿堂风(穿堂风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在火热的夏季能取得较好的纳凉效果)示意图(图2)。完成下列问题。
(1)在图1中画出①②③④间的热力环流。
(2)试比较①②两地的昼夜温差大小并说明原因。
(3)说出滨海地区近地面的实际风向。
(4)屋前石质地面,屋后种植林木,可能明显增强夏季穿堂风,请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加以解释。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绿洲是沙漠中具有水草的绿地,绿洲与周围的沙漠在局部地区会形成热力环流。
材料二图甲为夏季某日新疆吐鲁番盆地某绿洲与周围沙漠气温日变化示意图。图乙为该地景观图。
(1)沙漠气温比绿洲高的时间段是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段绿洲气压__________(高或低),沙漠绿洲局地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下图中添加箭头,完成图示地区热力环流示意图,并填写风向。
白天该地近地面吹_______________风,夜间该地近地面吹_______________风。
(3)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分析说明沙漠地区昼夜温差大的原因。
(4)简述沙漠绿洲局地热力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2019年1月5日14时亚洲部分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
(1)从气压分布状况来说,乙处名称为_______,其中心处垂直气流运动方向为_______,受其控制时多_______天气。
(2)从气流运动状况来说,甲处名称为_______,受其控制时多____________天气,与乙地相比甲地的昼夜温差_______(大/小)。
(3)与台北相比P地风力_______(大/小),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此时北京正受___________(天气系统)的影响,该天气系统过境后北京的天气特点_________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分析】
本题考查地形逆温,旨在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逆温的形成过程。
【解答】
冬季在谷地或盆地形成辐射逆温的时候,由于坡地近地面空气冷却,冷空气沿斜坡地形沉入谷底或盆地,则可加强因辐射冷却作用而形成的逆温效应。故C正确;山峰被周围大气包围,山峰与大气的接触面小,大气的交换频繁,山峰地面温度降低对周围大气影响较小,不易形成逆温。故A错误;平原地形平坦开阔,冬季易受冷空气影响而多大风,大气流动性强,不易形成逆温。故B错误;丘陵海拔较低,地形起伏平缓,空气流动性也较强,不易形成逆温。故D错误。
故选C。
2【答案】D
3【答案】B
【答案】D
【答案】A
【答案】A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逆温现象。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地理信息和调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和理解逆温的含义是解题关键。
【解答】
据图可知,
17时至次日9时,该区域近地面气温低于上空气温,说明此时间段出现了逆温现象,时长约为
16
个小时,故A正确,BCD错误。
【答案】C
【答案】D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热力环流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调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热力环流的形成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由上题分析可知,甲处为高压,乙处为低压,如果是冷热不均形成的,则甲处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形成高压,多晴天;乙处气温高,空气受热上升形成低压,多阴雨;故ABC错误;晴天的日较差大于阴天,故D正确。
故选D。
【答案】D
10【答案】B
【分析】
本题考查甲箱温度比乙箱温度高的原因,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掌握大气受热过程及下垫面对气温的影响。
【解答】
由两幅图的差异可知,甲图下垫面为土层,乙图没有土层即为玻璃,而土层相对于玻璃而言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能力较强,反射率较低,故温度较高,形成的地面辐射较强,故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较多,气温较高,所以甲箱比乙箱温度高的原因是甲受到的地面辐射强,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1【答案】D
12【答案】C
【分析】
本题考查热力环流原理及利用,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形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能力。掌握热力环流原理及利用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解答】
根据材料,在绿洲附近风向具有明显的昼夜反向的特征,是热力环流造成的。主要是由于下垫面绿洲与沙漠的热力性质差异所致,白天,绿洲植被好气温较低,气压高,周围的沙漠气温较高,气压低,风从绿洲吹向周围的沙漠;夜晚,绿洲植被好气温较高,气压低,周围的沙漠气温较低,气压高,风从周围的沙漠吹向绿洲。可见造成该地区风向昼夜反向的原因是下垫面热力性质差异,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3【答案】C
14【答案】A
15【答案】B
16.【答案】(1)绘图见下
(2)①地昼夜温差小于②地。①地位于海洋上,海水比热容大。
(3)西北风
(4)屋前石质地面比热容小,吸热快,升温快,形成低压区;屋后林地比热容大,吸热慢,形成高压区。不同地表使屋前屋后的温差增大,加强了屋前屋后的气压差,加大了空气流动,可以明显增强夏季穿堂风。
17.【答案】(1)06:00~21:00

地面冷热不均/下垫面热力性质差异
(2)偏南风
偏北风
(3)沙漠多晴天,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气温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所以温差大.
(4)
绿洲和沙漠之间进行热量交换,可以降低沙漠边缘温度;绿洲和沙漠之间进行水汽交换,可以增加沙漠边缘湿度;绿洲具有消减风力的作用。
18.【答案】(1)低压

上升

阴雨
(2)反气旋

晴朗


(3)大

P地等压线更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更大
(4)冷锋

气压升高、气温降低、天气转晴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