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共4题;共12分)
1.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
A.颓圮(jǐ)
和(hè)而歌
中庶(shù)子
夜缒(zhuì)而出
B.揕(zhèn)其胸
戮(lù)力
佚(yù)之狐
樊於(wū)期
C.百舸(ɡě)
寥廓(liáo)
峥嵘(nónɡ)
挥斥方遒(qiú)
D.漫溯(sù)
青荇(xìnɡ)
纤绳(qiàn)
星辉斑斓(lán)
2.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城区环境整治立杆见影,居民们纷纷称赞举措得当。因为社区花园更加干净宽敞,一些老人还增加了每天的晨练时间。
B.他出生在偏僻的山村,小时候常常爬上山冈去看山那边的汽车,每当汽车鸣着喇叭经过时,他就兴奋地憧憬有一天能坐着它走出大山。
C.实行宪法宣誓制度,一是能让全社会更加重视宪法,关心宪法的实施;二是能提醒国家工作人员珍惜宪法赋与自己的权力,尊重宪法。
D.在学生心目中,他是一位博学而尽责的学者,不管谈论什么问题,总能鞭辟入理、滔滔不绝,好像要把自己所知道的都传授给他的学生。
3.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使其衔接最恰当。
①独立洲头,俯瞰山红林染。
②独立洲头俯瞰,山红林染。
③叶,相触在云里;根,紧握在地下。
④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1)适逢深秋时节,________江碧舸流,色彩绚丽,美景尽览。
(2)我必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__________每一阵风吹过,我们都相互致意。
4.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在西安大雁塔南边的大唐不夜城中,游客_______________,他们扎堆在一个个临时搭建的工坊前,看得出神。麦草工艺工坊里,陕西渭南一位村民将麦草剪成细细的“牛毛”拼贴在画纸上,一幅牛耕图_______________,在日光下熠熠闪光,他的麦草工艺品已成为陕西“一村一品”特色产品……各具特色的工坊组成了本届匠人大会的核心活动——“守艺长安大唐工坊”。活动以西安本地匠人展示为主,通过技艺工坊的形式零距离与游客进行互动,向来自各地的世界游客表现中国的匠人精神。对于工匠精神,《诗经·国风》中这样描述:“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在已出土的中央官府烧制的秦代瓦当上,常会发现有一两厘米大小的不起眼的印文,包括编号、机构、工匠名等。难道2000年前匠人的产权意识就已觉醒?答案并非如此。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吕不韦要求器物的制造者在产品上刻下己名,方便管理者检验产品质量、考核工匠技艺。这种制度客观上造就了中国工匠精益求精的精神,之后的历朝历代,不管工料、工艺如何_______________,不管是玉器、青铜器,还是瓷器丝绸,(
)。
“纵观中外历史,当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们对文化艺术的审美需求就会变得强烈。今天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40年,工匠精神被标举,是必然结果。一个强大的国家需要一群_______________的人,需要一个具有匠心的群体。”参会的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钱文忠说。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不绝如缕
惟妙惟肖
推陈出新
特立独行
B.络绎不绝
呼之欲出
推陈出新
卓尔不群
C.不绝如缕
惟妙惟肖
革故鼎新
特立独行
D.络绎不绝
呼之欲出
革故鼎新
卓尔不群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通过技艺工坊的形式与游客进行零距离互动,以西安本地匠人展示为主,向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展示中国的匠人精神。
B.活动以西安本地匠人展示为主,通过技艺工坊的形式零距离与游客进行互动,向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展示中国的匠人精神。
C.活动以西安本地匠人展示为主,通过技艺工坊的形式与游客进行零距离互动,向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展示中国的匠人精神。
D.活动以西安本地匠人展示为主,通过技艺工坊的形式与游客进行零距离互动,向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表现中国的匠人精神。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精益求精的匠心,始终是匠人们的终极目标
B.匠人的初心始终是追求精益求精的匠心
C.匠人们精益求精的匠心,始终是其终极目标
D.精益求精的匠心始终是匠人的初心
二、现代文阅读(共3题;共2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民以食为天,但现在的年轻人或许以外卖为天。《2017年中国外卖发展研究报告》的统计显示,基于互联网的外卖平台整体月活用户超过了8000万。外卖不仅占领了写字楼、办公楼和格子间,接下来还要占领火车和春运。在“铁路12306”APP上,提前一小时预订高铁外卖,就不用再吃“火腿肠+方便面”了。外卖风行,有人点赞,有人拍砖,但毫无疑问,外卖成了都市年轻人主流的饮食方式。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饮食是重中之重。历朝历代的“大V”里面,“吃货”一点不罕见。老子说,“治大国,若烹小鲜”;孔子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伊尹在《本味》中,列举了美食的苛刻标准,“久而不弊,熟而不烂,甘而不哝,酸而不酷,咸而不减,辛而不烈,淡而不薄,肥而不腻”。
在传统饮食文化中,“如何吃”的仪式和流程比“吃什么”还重要。寻常百姓,至少要做到孔子说的“食不言,寝不语”,招待客人,也要严格按照地位、辈分、官位等主次有序落座。皇室就更讲究了,清朝标准御膳有120道菜,还分为主食、点心、果品等。
吃个饭还这么累,白领们玩不起也玩不转这繁琐的美食套路。外卖,把“怎么吃”的繁文缛节全部去掉了,直接回归到“吃什么”的本质。从品类来说,外卖的口味相当丰富,不输堂食。其实,有自信的店,才会用外卖宴客。
外卖解放了厨房,解救了主妇。中国女性多年未变的标准,就是“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做饭这件事,成了家庭主妇们强制性的角色使命,也不管主妇们是不是真爱弹奏“锅碗瓢盆交响乐”。但专业的事儿,交给专业人士不是更好吗 再说,从职场来看,女士的压力丝毫不比男性小。晚上加完班回家,与其花一小时做饭,半小时洗碗,倒不如一键点个外卖,半小时内送上门,省事省力省时。外卖还拯救了苦哈哈的单身汉。早在2015年,中国单身人口数量就相当于俄罗斯、英国人口的总和,超过了2亿,占总人口14%。而美团点评集团曾在去年透露,平台65%的订单来自单身用户,尤以外卖快餐最受单身汉欢迎。
当然,外卖有利也有弊。中国饮食文化既满足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也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聚食制长期流传,是我们重视血缘亲属关系和家庭观念在饮食方式上的反映;重视食材、顺序、餐具,满足了人们的审美与礼节需求;而传统烹饪中的精华也无法在一份外卖中得到体现。但不管如何,在追求效率的现代生活中,点外卖已渐渐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
(摘编自2018.2《光明网》)
材料二:
图表1:2011-2018年在线外卖市场规模及增速(单位:亿元,%)
图表2:2011-2018年在线外卖用户规模及增速(单位:亿人,%)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材料三:
从1978年到2018年,改革开放已走过四十个年头,老百姓经历了从缺吃少穿到迈向小康生活的巨变。
“半夜吃一碗热气腾腾滑溜溜的粉,外面是星光点点,人间真值得。”现身长沙就忙着“寻味”的纪录片导演陈晓卿笑说,吃过最好吃的东西就是“饿”,“只要饿了,吃什么都好吃。只要饿,你会有特别多的朋友,也会有突然出现的很好的厨师和美食家,不饿的话,谈不上什么吃。”从《舌尖上的中国》到《风味人间》,陈晓卿打造了一批让吃货“欲罢不能”的作品,连蔡澜都现场夸奖他纪录片拍得好,“特别肯花时间”。
谈到改革开放四十年的饮食变化,陈晓卿直言中国人从吃饱到吃得精细、吃得健康,确实变化特别大。但在这种变化的背后,我们吃东西的礼仪和对食物的敬畏消失了。这也是陈晓卿做《风味人间》的初心,“不能因为走得太快,就碰碎东西,我们选的角度是那些弱小的,可能会没有的东西。我们想给农耕时代的食物留下一个背影。”
(摘编自2018.12“人民网”)
材料四:
《风味人间》全片共8集,历时四年精心准备。虽然同样是讲述以美食为线索的人文故事,但与《舌尖》着眼于中国传统美食不同,《风味人间》把地域范围扩展到了全球。在全球视野里审视中国美食的独特性,在历史演化过程中探究中国美食的流变,深度讨论中国人与食物的关系,并勾勒出恢弘的中华美食地图,从美食中折射出中国人民族个性的侧面。这样大范围的追根溯源,意在表达人类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都是异曲同工的。除了以往常用的航拍、延时,制作团队还和中科大的“美丽科学”团队合作,在拍摄中加入了超微摄影和显微摄影。
(摘编自2018.11“人民网”)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2013-2018年在线外卖市场增速与同时期在线外卖用户增速成正相关关系。
B.陈晓卿认为,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人们在饮食方面有很大的改善,但也有遗憾。
C.《风味人间》的制作团队没有墨守成规,能够引进先进技术拍摄高品质纪录片。
D.《2017年中国外卖发展研究报告》显示,外卖成了都市年轻人主流的饮食方式。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饮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孔子希望食物做得越精细越好,伊尹则强调做美食要把握好度。
B.2011-2014年在线外卖用户增速上升,购买外卖人数持续增加;2014-2018年在线外卖用户增速下降,点外卖的人逐年减少。
C.《风味人间》与《舌尖》同中存异。前者在全球视野里审视中国美食的独特性,并从中折射出中国人民族个性的侧面。
D.陈晓卿说,吃过最好吃的东西就是“饿”,这句话与俗语“饿时吃糠甜如蜜,饱时吃蜜蜜不甜”有异曲同工之妙。
(3)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外卖这种饮食方式的利与弊。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非常愿望
汝荣兴
因为刚学完一篇名为《愿望》的课文,所以,在接下来的作文课上,我就以“我的愿望”为题,让学生去写自己的愿望。
当然,按照惯例,在学生正式动手写作之前,我先安排了一个口头交流的环节,请学生先来说说自己将要写的愿望是什么。
一时间,教室里的学生就像那刚打开的蜂箱中的蜜蜂一样,嗡嗡声一片。这个很是庄重地说“我的愿望是长大后要做一个造福人类的科学家”,那个极为严肃地道“我的愿望是将来能成为一名保卫国家的解放军战士”,另一个……
很显然,学生们所说的愿望都有点老套。不过,在这些确实是有些老套的愿望中,都寄托着学生们美好的情感和积极的精神呢。所以,我就一边认认真真地听着,一边毫不吝啬地给了这个学生“你的愿望很宏伟,老师愿你的梦想早日成真”的赞扬,又给了那个学生"你的愿望很美丽,老师祝你的理想尽快变成现实”的肯定,同时也不忘这样去鼓舞和勉励大家:“所以呀,为了不让我们那宏伟又美丽的愿望成为一句空话和一种空想,现在的我们就一定要做到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呢!”
然后,我便准备将课堂的环节由说转到写了。
就在这时,我意外地发现在教室最后面靠右边的那个角落里,还倔强地举着一只小手。
举手的学生名叫杨小山。
这是一个随着打工的父亲,从远在千里之外的西部的大山深处来到我们这里的孩子。在平时的课堂上,就像他的名字一样,杨小山是那种喜欢如山一般保持沉默的学生。现在见他居然举着手,而且这手还很可能已经举了不短的时间了,我不由得有些喜出望外,马上取消了原先将课堂环节由说转到写的计划,请他也跟大家说说自己的愿望是什么。
杨小山便站了起来。
“我的愿望是……是要变……变成一只小狗……”
杨小山结结巴巴地给了我又一个意外。不用说,这样的意外立即在教室里引起了哄堂大笑。
杨小山的脸就让大家一下给笑红了。
不过,那阵哄笑过后,我也听到有学生在下面嘀嘀咕咕地赞同着杨小山——
这个深有感触地说:“其实我也很想变成一只小狗呢,因为,变成了小狗,我就不用再这样每天都要背那么重的书包,做那么多的作业了呢!”
那个无比羡慕地道:“是啊,那些小狗的日子过得多轻松、多愉快呀!”
另一个……
"不,我不是因为这……这些才……才要变成小……小狗的!"
这时候,满脸通红的杨小山却这样坚决地打断了别人的话头。虽然他的语调依旧是结结巴巴的,但这结结巴巴的语调里,又满含着如同他先前举着的手那样的倔强。
这无疑是杨小山所给我的第三个意外了。于是,我就带着由这意外所引起的纳闷,这样问他:“那么,你究竟是为什么才想让自己变成小狗的呢?”
"为了我妈妈。"杨小山脱口回答。
接着,杨小山由满脸通红一下子变成满脸泪水,他语调竟一点也不再结巴地这样告诉大家道:“我爸带着我来这里打工,是为了挣钱给我妈治病。我妈的病已得了快三年了。上次我爸带着我回家去时,一直只能躺在床上的我妈说,因为我和我爸都不在她身边,所以,孤单的她很想家里有一只小狗,这样……”
听到这里,满脸泪水的,自然已不再是杨小山一个人了。
当然,请各位放心,有着这样一个非常愿望的杨小山的妈妈,如今已不再孤单了。就在半个月前,在很多人的关心和帮助下,她被接来住进了我们这里的医院。于是,不但杨小山每天放学后可以去看她和陪她,我和我们班里的学生,甚至还有别的班里的许多学生,也都常常捧着鲜花或者拿着水果去看她和陪她……
是的,我们都愿做那样的一只小狗——一只充满着人性和人情的小狗。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学生们纷纷说出自己宏伟、美丽的愿望,是为下文写杨小山的非常愿望进行铺垫和蓄势。
B.标题“非常愿望”中的“非常”是“非同寻常”的意思,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C.杨小山倔强的举手和结结巴巴的语调里满含着倔强,表现出他是一个固执己见的人。
D.开头写“我”对学生们愿望的评价和鼓励,其中也包含着“我”的愿望,但称不上是“非常愿望”。
(2)小说虽然篇幅不长,但是行文很有波澜,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小说结尾为什么写杨小山的妈妈被接来得到大家的照料?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刈禾女之歌
辛
笛
大城外是山
山外是我的家
我记起家中长案上的水瓶
我记起门下车水的深深的井
我的眼在唱着原野之歌
为什么我的心也是空而常满
金黄的穗子在风里摇
在雨里生长
如今我来日光下收获
我想告诉给姊妹们
我是原野上的主人
风吹过镰刀下
也吹过我的头巾
在麦浪里
我看不见自己
蓝的天空有白云
是一队队飞腾的马
你听
风与云
在我的镰刀之下
奔骤而来
一九三七年四月三十日
在苏格兰高原
(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风吹过镰刀下/也吹过我的头巾”,写刈禾女劳作时的欢快,也写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和谐。
B.“大城外是山/山外是我的家”,既点出抒情主人公的出身背景,也含有城市与乡野的对比。
C.“在麦浪里/我看不见自己”,是从宏阔的视野观看原野,着意写刈禾女在面对原野时的渺小感。
D.“我想告诉给姊妹们/我是原野上的主人”,写刈禾女收获时的心理活动,表达她对拥有原野感到欣喜。
(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的眼在唱着原野之歌”,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以抒情的笔触表达了刈禾女愉悦的心情。
B.诗歌前四行,从“大城”“山”转向“水瓶”“井”,节奏也变得舒缓,这种变化带有情感倾向。
C.“你听
风与云/在我的镰刀之下/奔骤而来”,通过使用祈使语气和加快节奏,增强了抒情效果。
D.“金黄的穗子在风里摇/在雨里生长”,是静与动、空间与时间的结合,这是该诗常用的表现手法。
(3)“为什么我的心也是空而常满”中的“空而常满”如何理解?
(4)诗歌从刈禾女的角度抒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三、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11分)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为太守陈宠功曹,当职割断,不避豪右。宠风声大行,入为大司农。和帝问曰:“在郡何以为理?”宠顿首谢曰:“臣任功曹王涣以简贤选能,主薄镡显拾遗补阙,臣奉宣诏书而已。”帝大悦,涣由此显名。州举茂才,除温令。县多奸滑,积为人患。涣以方略讨击,悉诛之。境内清夷,商人露宿于道。其有放牛者,辄云以属稚子,终无侵犯。在温三年,迁兖州刺史,绳正部郡,风威大行。后坐考妖言不实论。岁余,征拜侍御史。永元十五年,从驾南巡,还为洛阳令。以平正居身,得宽猛之宜。其冤嫌久讼,历政所不断,法理所难平者,莫不曲尽情诈,压塞群疑。又能以谲数发擿奸伏。京师称叹,以为涣有神算。元兴元年,病卒。百姓市道莫不咨嗟。男女老壮皆相与赋敛,致奠醊以千数。涣丧西归,道经弘农,民庶皆设盘案于路。吏问其故,咸言平常持米到洛,为卒司所抄,恒亡其半。自王君在事,不见侵枉,故来报恩。其政化怀物如此。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延熹中,桓帝事黄老道,悉毁诸房祀,唯特诏密县存故太傅卓茂庙,洛阳留王涣祠焉。自涣卒后,连诏三公特选洛阳令,皆不称职。永和中,以剧令勃海任峻补之。峻擢用文武吏,皆尽其能,纠剔奸盗,不得旋踵。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峻字叔高,终于太山太守。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
B.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
C.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
D.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
(2)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茂才,即秀才,东汉时为避光武帝刘秀名讳,改称茂才,后世有时也沿用此名。
B.豪右,指旧时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户;汉代以右为尊,所以习惯上称为“豪右”。
C.京师是古代京城的通称,现代则称为首都;“京”“师”单用,旧时均可指国都。
D.顿首,即以头叩地而拜,是古代交际礼仪;又常常用于书信、表奏中作为敬辞。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涣办案严谨,治事宽猛相济,他对于疑难案件以及法理难平者,探寻本来面目,尽力还以公正;又能够揭发奸隐之事,深受外界称叹,被誉为有神算。
B.王涣初入仕途,才干受到赏识。他在太守陈宠手下担任功曹,遇事敢于决断;陈入朝为大司农,回答皇上询问时褒奖他善于简贤选能,王由此得以显名。
C.王涣政绩卓著,后任难以比肩。他死于洛阳令任上,皇上下令特选其继任者,均不称职;后来选用任峻,任充分发挥文武属吏才干,仍然忙得无法分身。
D.王涣扫除积弊,境内风清气正,他担任温县县令,以谋略铲除奸猾之徒,世面清平,商人露宿于道;升任兖州刺史后,又依法整肃下属部门,极有声威。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
②大讷抱案诣,历指其奸。守怒,阴中以他罪,大讷略无所慑。
四、情景默写(共1题;共3分)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语录》中,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出师表》中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述自己在艰难时刻受命追随先帝,表明创业的艰难。
(3)在《荆轲刺秦王》中,易水诀别时,荆轲吟唱的“________,________”千百年来激励了无数志士仁人赴汤蹈火,义无反顾。
五、语言表达(共2题;共10分)
提取下列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为“遗传”下定义。
①遗传是一种生物自身繁殖过程
②这种繁殖将按照亲代所经历的同一发育途径和方式进行
③在这一过程中,生物将摄取环境中的物质建造自身
④这种繁殖过程所产生的结果是与亲代相似的复本。
请根据下面的材料,为某中学校团委拟写一则通知,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得体,格式规范,通知时间统一为“2月25日”。
通知对象
高一、二年级师生
活动主题
“学雷锋,见行动”
活动时间
3月5日
集合地点
学校正门
出发时间
上午8点
相关要求
2月25日下午放学前上报志愿者名单
六、材料作文(共1题;共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适逢祖国70华诞,国庆期间,腾讯小程序“我要一面国旗”刷爆朋友圈,大街小巷更是五星红旗迎风招展,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气氛。
正在执行任务的三军仪仗队队员袁晋爽看到地上游客遗失的小国旗差点要被人踩到脚下,一个弯腰把它拾了起来,网友纷纷表示“被这一个‘弯腰’帅到!”。
不久前,乱港分子公然扯下五星红旗抛入海中,其数典忘祖的行为令人发指,引起全球华人的强烈谴责。
有人说,爱国就要维护它的尊严;有人说,爱国需要付诸实际行动;也有人说,爱国体现在细节上;还有人说,不同的时代,爱国有着不同的内涵……
请综合材料内容作文,或叙述自己的经历,或讲述他人的故事,或表达你的思考。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文体明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江西省南昌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共4题;共12分)
1.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识射字面
识因印形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2.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识因印形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3.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语于虫句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4.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成体的硫用
病句正率修改
语于虫句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二、现代文阅读(共3题;共28分)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评价都点特倾射加价值和影响
分表手镜
分析射构,把握象路与色树意图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赏析射初表达
散文
鉴水表层由巧(文学类)
体会语句验置(小说)
分析射构,把握象路与色树意图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体会表句含础(现银诗弦)
艺术特色(现代诗歌)
表达方式(现代诗歌)
理解内三,概括刺大里点(现代诗歌)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三、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11分)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宗较虑俗
古三地刺
内容较括与害析
文验极译
文水因句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四、情景默写(共1题;共3分)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名篇较句默绕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五、语言表达(共2题;共10分)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选用使求换句式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拟写水使性短文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六、材料作文(共1题;共5分)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材正知文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第3页
共16页
◎
第4页
共16页
第1页
共16页
◎
第2页
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