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江油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密
怅
敝
琢
B.舰
刻
坎
荆
C.偻
且
足
谨
D.翠
然
瓦
多菲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苍茫/苍海
天伦/疮痍
百舸争流
B.阻遏/拜谒
萧瑟/笙箫
挥斥方逎
C.颓圮/枸杞
毗邻/湖畔
绿草如茵
D.漫溯/搠倒
长篙/蒿草
凄惋迷茫
3.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没有浑厚的生活积淀和艺术功底是写不出
高的诗歌作品的。
②青年毛泽东把指点江山的激情与豪气
在他的诗词里,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强烈共鸣。
③鉴赏诗歌时,要体会这些诗的章法、韵律及其他方面的特点,认真
诗的意象。
A.品位
贯注
揣测
B.品位
灌注
揣摩
C.品味
贯注
揣测
D.品味
灌注
揣摩
4.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21世纪的中国,各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良好,但是一些年轻大学毕业生却看不到中国经济强劲的发展势头,仍然,到国外去谋求就业。
B.《乱世隋唐》将带你穿越时空,和那些英雄人物一起去体验隋唐那段。
C.中秋假期,我没有选择外出旅游,而是与父母兄妹一起围坐在石桌旁,共赏一轮明月,共享。
D.在屠维岳的锋芒逼人的眼光下,这张长方脸上渐渐显现出的气色。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再别康桥》的作者是“新月派”代表人物徐志摩所写的,它以音节和谐、意境优美而深受读者喜爱。
B.《雨巷》中那狭窄的阴沉的雨巷,独行者在雨巷中的徘徊,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给人朦胧美感的象征性意象。
C.中国的自由诗从五四发源,经历了曲折的探索过程,到20世纪30年代才由诗人艾青等人开拓成为一条壮阔的河流。
D.通过学习《沁园春 长沙》这首词,使我又一次加深了对毛泽东这位伟大领袖的认识和理解。
6.
下面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词按字数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按是否分段,词又分单调、双调、三调、四调,双调即上下阕(或上下片)。
B.词是我国古代的诗体,它可配乐演唱,句式长短不一,又名长短句、曲子词、诗余等,它始于宋代盛于宋代。
C.毛泽东常用旧体诗的形式来反映现代生活和思想感情。这类诗歌属于现代诗歌。
D.《沁园春 长沙》,“沁园春”是词牌名,它从形式上规定了词的字数、平仄等,与内容无关;“长沙”是标题,揭示了有关内容。一首词必须有词牌,可以没题目。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
后十年,陈涉等起兵,良亦聚少年百余人。景驹自立为楚假王,良欲往从之,道遇沛公。沛公将数千人,略地下邳西,遂属焉。沛公拜良为厩将。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
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
汉六年正月,封功臣。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与萧何等俱封。
上已封大功臣二十余人,其余日夜争功不决,未得行封。上在洛阳南宫,从复道①望见诸将往往相与坐沙中语,上曰:“此何语?”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上曰:“天下属②安定,何故反乎?”留侯曰:“陛下起布衣,以此属取天下,今陛下为天子,而所封皆萧、曹故人所亲爱,而所诛者皆生平所仇怨。今军吏计功,以天下不足遍封,此属畏陛下不能尽封,恐又见疑平生过失及诛,故即相聚谋反耳。”上乃忧曰:“为之奈何?”留侯曰:“上平生所憎,群臣所共知,谁最甚者?”上曰:“雍齿③与我有故,数尝窘辱我。我欲杀之,为其功多,故不忍。”留侯曰:“今急先封雍齿以示群臣,群臣见雍齿封,则人人自坚矣。”于是上乃置酒,封雍齿为什方侯而急趣丞相御史定功行封群臣罢酒皆喜曰雍齿尚为侯我属无患矣。
(选自《史记 留侯世家》)
【注】
①复道:楼阁间上下的通道。
②属(zhǔ):刚刚,近,适逢。
③雍齿:刘邦部将,曾随刘邦起兵,后降魏,复归汉。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封雍齿为什方侯/而急趣丞相御史定功行封群臣/罢酒皆喜曰/雍齿尚为侯/我属无患矣
B.封雍齿为什方侯/而急趣丞相御史定功行封/群臣罢酒/皆喜曰/雍齿尚为侯/我属无患矣
C.封雍齿为什方侯/而急趣丞相御史定功行封/群臣罢酒皆喜/曰雍齿尚为侯/我属无患矣
D.封雍齿为什方侯/而急趣丞相御史定功/行封群臣/罢酒皆喜曰/雍齿尚为侯/我属无患矣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景驹自立为楚假王
假:代理
B.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
葬:厚葬
C.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
数:屡次
D.良欲往从之,道遇沛公
道:取道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沛公拜良为厩将
若属皆且为所虏
B.沛公善之
何厌之有?
C.乃封张良为留侯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D.与萧何等俱封
失其所与,不知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陛下”原指站在台阶下的侍者,臣子向天子进言时,须先呼台下的侍者而告之,后来“陛下”就成为对帝王面对面的敬称。
B.拜,古代指授予官职。另外,辟、除、封、征、等也指授官,而右迁、陟、擢、左除则指降职。
C.天子,顾名思义,指上天之子。历代帝王一直鼓吹“君权神授”,说他们是秉承天意治理天下,故称帝王为天子。
D.布衣,麻布衣服,借指平民。古代平民不能衣锦绣,多穿布衣。布衣之交,即指贫贱之交。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邦在封赏上的厚亲友,引起了未被封赏的有功将领的不满,他们相互串联勾结商量对策,图谋造反。
B.张良虽无战场厮杀之功,但却凭着在幕后为刘邦出谋划策,逐渐深得刘邦信任,从而被封为侯。
C.张良进谏善于因势利导,先以言词引起刘邦重视,再适时指出刘邦在封赏中的失误,从而帮助刘邦化解了一场可能出现的统治危机。
D.未受封赏的诸将私下活动,引起了刘邦的警觉。在这种情况下,他向谋臣张良询问原因并寻求积极的对策。
(6)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恐又见疑平生过失及诛,故即相聚谋反耳。
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三、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组宋诗,完成小题。
寄衣曲三首
罗与之
其一
忆郎赴边城,几个秋砧月。若无鸿雁飞,生离即死别。
其二
愁肠结欲断,边衣犹未成。寒窗剪刀落,疑是剑环声。
其三
此身傥长在,敢恨归无日!
但愿郎防边,似妾缝衣密。
(1)下列对这组宋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砧”与“月”在诗中是特定的意象,自然使人联想起李白的“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的情景,尽管它们在诗中寄托的感情有所不同。
B.这三首小诗各自独立,而又互相关联,借一个独守空房的妇人之口,抓住缝制和寄送寒衣这一特定情景,表现了她复杂而深沉的心理。
C.其一的前两句用平铺直叙的语言交代寄衣者的身份和寄衣的缘由:丈夫赴边御敌,已经好几个年头了,现在秋风又起,又要为他准备寒衣了。
D.三首诗在技巧的运用上也很特别:其一中的“鸿雁”代指丈夫的书信,其二中的“剑环”是谐音双关“见还”,其三中的“敢恨”是反语,应是“不恨”的意思。
E.其二的后两句写主人公在窗下为丈夫赶制寒衣,不慎剪刀落地,发出的响声让她一下子联想到丈夫剑环的铿锵声,情味含蓄蕴藉。
(2)这三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各有所侧重,请分别加以概括。
四、情景默写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词人年轻时意气奔放,强劲有力的特点。
(2)在《再别康桥》中,诗人用一个很美的意象比喻河畔的柳树,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
(3)郦道元的《三峡》中,用“________”描写出了三峡春冬时节山水草木之特点,而三峡秋天时却是“________”,与春冬时节大异其趣。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父亲的鞋子
李汉荣
①那年,记得是深秋,父亲搭车进城来看我们,带来了田里新收的大米和一袋面条。“没上农药化肥,专门留了二分地给自己种的,只用农家肥,无污染,保证绿色环保有机,让孙女儿吃些,好长身体。”父亲放下粮袋,笑着说。我掂量了一下,大米有五十来斤,面条有三十多斤。鼓鼓囊囊两大麻袋,不知他老人家一路怎么颠簸过来的。老家到这个城市有近一百华里路,父亲也是快八十岁的老人了。看着父亲一头的白发和驼下去的脊背,我没有说什么,心里一阵阵温热和酸楚。父亲看着我们刚刚入住的新房,墙壁雪白,地板光洁,说,这辈子当你的爹,我不及格,没有为你们垫个家底,你们家里,连一块砖我都没有为你们添过,也没有操一点心,也没帮过一文钱,我真的不好意思。只要你们安然、安分,我就心宽了。我不住地说,爹你老人家还说这话,我们长这么大就是你的恩情,你身体不错好好活着就是我们的福分,别的,你就别想多了。
②父亲忽然记起了什么,说,嘿,你看,人老了忘心大,鞋子里有东西老是硌脚。昨天黄昏在后山坡地里搬苞谷,又到林子里为你受凉的老娘扯了一把柴胡和麦冬,树叶啦,沙土啦,鞋子都快给灌满了,当时没抖干净,衣服上、头发上沾了些野絮草籽,也没来得及理个发,换身像样的衣服,就这么急慌慌来了。走,孙女儿,带我下楼抖抖鞋子,帮我拍拍衣服上的尘土。我说,就在屋里抖一下,怕啥,何必下楼。父亲执意下楼,说新屋子要爱惜,不要弄脏了。
③楼下靠墙的地方,有一小片长方形空地,还没有被水泥封死。父亲就在空地边,坐在我从楼上拿下来的小凳子上,脱了鞋子仔细抖,又低下身子让孙女儿拍了衣服,清理了头发。上楼来,我用梳子帮父亲梳了梳头发,这是我唯一的一次为他梳头。我看清了这满头的白发,真有点触目惊心,但我又怎能看清,白发后面积压了多少岁月的风霜?
④第二年春天,楼下那片空地上,长出了院子里往年没有见过的东西,车前、茅草、蓑草、野薄荷、柴胡、灯芯草、野蕨秧、野刺玫,在楼房转角的西侧,还长出一苗野百合。
⑤大家都感到惊奇,有个上中学的孩子开玩笑说,这不就是个百草园吗?大家都说,新鲜,真新鲜。也有人说这个院子向阳,有空地就不愁不长苗苗草草。议论一阵也就不再管这事了。只有我明白这些花草的来历。它们来自父亲,来自父亲的头发、衣服和鞋子,来自父亲的山野。
⑥是的,父亲也许没有带给我们什么财富、权力和任何世俗的尊荣,清贫的父亲唯一拥有的就是他的清贫。清贫,这是父亲的命运,也是他的美德。
⑦但是,比起他的没有留下什么,父亲更没有带走什么,连一片草叶、一片云絮都没有带走。他没有带走的一切,就是他留下的。连我对他的感念和心疼,他也没有带走,全都留在了我的心里。这么说来,我的所谓的感念和心疼,说到底还是我从父亲那里收获的一份感情,直到他不在了,我仍然在他那里持续收获着这种感情。而他依然一无所有地在另一个世界孤独远行。
⑧是的,他没有带走的一切,就是他留下的。我看着大地上的一切,全是一代代清贫的父亲们留给我们的啊。
⑨何况,我的父亲,曾经,他把他的山野、他的草木、他的气息都留给我们。
⑩他清贫的生命,又是那般丰盛和富有,超过一切帝王和富翁。在他的衣服上拍一下,鞋子里抖一下,就抖出一片春天。
那么,我们这些自以为是地活着的人们,又能给世界留下什么呢?我们敢于践踏一切的鞋子里,除了欲望的钉子和冷酷的铁掌,还有别的可以发芽开花的种子吗?
父亲越去越远,越去越远,他留下的草木,永世芳香。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到楼下抖鞋子,表明父亲在“我”家不习惯,和儿子、孙女之间有隔阂,也为下文写空地成了“百草园”作铺垫。
B.这篇文章感情深沉隽永,引发读者对生命的沉思与触摸,享受生活中朴实的挚爱。
C.这篇散文以叙述为主,通过对一些家常琐事的记述,表现了父亲清贫而富有的人生,表达了作者独特的价值观和对父亲的崇敬与怀念。
D.大米与面条,凝结着父亲的劳动和深沉的爱,所以“我”心存温热;父亲的白发和驼背,让“我”想到了父亲艰难困苦的一生,所以感到酸楚。
(2)这篇散文以“父亲的鞋子”为题,用意何在?
(3)作者在文末说“父亲越去越远,越去越远,他留下的草木,永世芳香”,联系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六、语言表达
将下面的语段改写成句式整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可适当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句子原意。
我喜欢自然风光,还喜欢生活中的故事,情节曲折的小说更让我喜爱,也喜欢大自然的音响,富于魅力的风光摄影更让我着迷,当然,那美妙动听的音乐尤其让我陶醉。
依照下面的排比句,以“月亮”和“海燕”作开头,写两个句式相同的句子。
什么样的年龄最理想?
什么样的心灵最明亮?
什么样的人生最美好?
什么样的青春最辉煌?
鲜花说,我待放的年龄最理想,
月亮说,
,
海燕说,
,
太阳说,我燃烧的青春最辉煌……
七、命题作文
请以“秋天的怀想”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适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事件的波澜或展现人物的特征;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不少于700字。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四川省江油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
1.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识射字面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2.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识因印形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3.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成体的硫用
句子正且与排序
小根阅迹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4.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成体的硫用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5.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病句正率修改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6.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文都指识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二、文言文阅读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文言射开较阅读
鸿门宴(司马迁)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三、古代诗歌阅读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诗
文都指识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四、情景默写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名篇较句默绕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理解表容,木花归纳优点(散文)
标题的体义(散文)
标题的根用(散废)
体会语句于意(氨文)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六、语言表达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选用使求换句式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句三仿臂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七、命题作文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命验立文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第3页
共16页
◎
第4页
共16页
第1页
共16页
◎
第2页
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