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汉武帝的大一统等基本史实。通过思考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培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汉武帝是汉朝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从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巩固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通过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训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打好学习历史的基本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学重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采取的措施。
教学难点:罢黜百家,尊崇儒术政策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观看《汉武大帝》视频。
教师导入:在中国历史上,汉武帝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从汉高祖到汉景帝几十年休养生息政策的实行,使西汉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为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他采取了一系列巩固大一统的措施,使西汉王朝出现强盛的局面。汉武帝是如何强化中央权力的?这些措施有什么作用和影响?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二、探究新知
(一)“推恩令”的实施
1.展示材料:
材料一 汉武帝即位初期,西汉分封的诸侯国势力相当强大,特别是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封国内的财产甚至比汉朝中央政府国库的财产还多,出行的队伍也极其壮观,几乎达到了皇帝出行的队伍编制。
材料二 地方上的豪强地主也发展起来,兼并土地,聚敛财富,横行乡里,与官府分庭抗礼。——摘自齐世荣《中国历史》
材料三 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
教师提问:汉武帝时出现了什么社会现象?汉武帝是怎么解决的?(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57~58页回答)
提示:(1)社会现象:诸侯势力强大,地方豪强地主也发展起来,与官府分庭抗礼。这两股势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
(2)解决措施: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
2.展示图片:
教师讲解:通过“推恩”这种相对缓和而“富有人情味”的方式,原来的王国被分割成许多小侯国,侯国不再属于王国管理,而归中央直接统辖的郡管理。不费一兵一卒,达到削弱王国,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而得到封地的诸侯子弟,对皇帝感恩戴德,从而培养起了侯国的忠诚。
从表面上看,各诸侯国的子弟都受到了恩惠,但实际上各诸侯国实力被大大减弱了,无法再同中央抗衡,这样就加强了中央王朝的统治,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教师补充:汉武帝还建立刺史制度。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
教师过渡:推行“推恩令”与建立刺史制度后,中央集权大大加强了。但是这时候汉武帝并不能为所欲为,因为这一时期人们的思想活跃,总是给皇帝出难题。为了利于统治,汉武帝又采取了什么措施呢?
(二)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1.阅读教材第58页第2~3段正文内容。
(1)说说西汉初年,在思想领域存在什么问题。
(2)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呢?有何影响?
提示:(1)西汉初,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很弱,统治者奉行“无为而治”的政策,诸子百家的学说在社会上很流行,许多士人四处游说,依附诸侯王,对抗朝廷。
(2)措施:①罢黜百家,尊崇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②兴办太学,培养儒学人才,选拔儒士进入政府机构。影响:使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教师补充:这一时期的儒学与先秦儒学不同,新儒学的特点是以儒家思想为主,杂以阴阳五行及法家思想的某些成分。其主要内容是君权神授,三纲五常,德刑并用。
汉武帝罢黜百家,尊崇儒术,此处“罢黜”的意思是“贬低并排斥”,不是“禁绝”。汉武帝时代及其以后,儒家之外的各家学说并未“禁绝”。
3.学生自主探究:比较秦始皇“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的异同。
教师展示图表,师生总结归纳:
秦始皇焚书坑儒
汉武帝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不
同
点
方式
采用法家思想,对其他思想文化进行极其粗暴野蛮的破坏
尊崇儒术,以儒家为正统
结果
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巩固了大一统局面
相
同
点
目的
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统治
实质
文化专制主义的表现
教师过渡:通过罢黜百家,尊崇儒术,汉武帝解决了思想统一的问题。那么,他又是如何解决经济上出现的问题呢?
(三)盐铁专卖
1.展示材料:
西汉初年,听任郡国自由铸钱,私铸之风盛行。造成币制紊乱,铜钱大小轻重不一,劣币充斥市场。铜钱越来越轻、物价越来越贵的现象日趋严重。——周艳常《试论汉武帝时期的币制改革》
教师提问:私铸钱币对社会造成了什么影响?为此,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
提示:(1)影响:私铸钱币造成币制紊乱,物价上涨。
(2)措施: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教师补充:汉武帝时开始铸造的一种标准铜币,重量为五铢,故得名。历代继续沿用五铢钱,从汉武帝直到唐高祖,五铢钱流行了七百多年,是我国发行最成功的长寿钱。
2.展示材料:
汉初盐铁采取放任政策,当时所谓富商大贾,很多都是靠冶铁煮盐致富的,而盐铁之利在诸侯王国,更容易引起政治上的危机。譬如吴王招徕流民,煮海为盐竟至叛乱(七国之乱)。——《浅谈汉武帝的盐铁专卖制度》
教师提问:盐铁私营对社会造成了什么影响?该怎么解决?
提示:(1)影响:盐铁私营引起政治上的危机。
(2)解决措施:在全国各地设置盐铁官,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教师总结:这些措施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
教师过渡:汉初国力还很微弱,只能通过与匈奴和亲来维持边境的短暂安宁。虽然西汉为和亲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仍然没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匈奴的铁骑所到之处践踏庄稼,劫掠财产,掳掠人口,不但给人民带来极大的动乱和痛苦,还威胁到西汉政权的统治。为此,汉武帝时期,是如何面对少数民族匈奴的入侵呢?
(四)北击匈奴
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第60~61页正文内容,思考:为解除边疆的威胁,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结果如何?
提示:措施:①组建起强大的骑兵队伍,开始大举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②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结果:匈奴经过漠北战役的沉重打击,再无力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
2.教师提问:汉武帝时对匈奴采取的政策和西汉初期对匈奴采取的政策有何不同?其原因是什么?
提示:西汉初年对匈奴实行“和亲”政策;汉武帝时大举反击匈奴。原因在于西汉初年,国力疲弱,经过“文景之治”后西汉才强盛起来。
3.拓展探究:如何评价汉武帝的功绩?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汉初的休养生息,奠定了西汉鼎盛的经济基础;汉武帝时期,思想文化方面实行罢黜百家,尊崇儒术;政治方面颁布“推恩令”和建立刺史制度;经济方面铸造五铢钱,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军事方面,打击匈奴,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汉武帝在位的50多年里,西汉国力最为强盛。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整节课的条理清晰,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对汉武帝采取的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在整节课的把握上,还存在一些不足:问题设计的梯度、层次不够合理,未能达到兼顾水平、能力有差异的学生,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