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吴淞中学高一上10月月考语文试卷(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吴淞中学高一上10月月考语文试卷(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0-05 15:01: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上海市吴淞中学
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高一第一次学科调研
语文试卷(100
分)
(一)积累与运用(15
分)
1.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____________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
(2)___________________,心念旧恩。(曹操《短歌行》)
(3)
_________________,失向来之烟霞。(李白《__________________》)
(4)子曰:“_________________,患不知人也。”(《论语 学而》)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或短语的含义。(5分)
(1)峥.嵘.岁月稠


(2)粪.土.当年万户侯


(3)枉.用.相存


(4)山不厌.高


(5)少无适俗韵.


(6)依依墟.里.烟


(7)烟涛微茫信.难求


(8)栗.深林兮惊层巅


(9)艰难苦.恨繁霜鬓


(10)渚清沙白鸟飞回.


3.按要求选择(5
分)
(1)今年
6月
21日是中国古代的夏至日,你想在微信朋友圈描绘景象,下面诗句中最
不合适引用的一项是
(
)(2分)
A.过雨频飞电,行云屡带虹。
B.虽无薰风至,微凉满芳阴
C.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
D.燕飞犹个个,花落已纷纷。
(2)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书法是空间艺术,但传统书论更强调它的时间性,要___________________,使抽象的
线条展示出生命变化的趣味来。
A.在时间中体现出空间的节奏
B.体现时间和空间融合的节奏
C.在空间中体现出时间的节奏
D.体现不同的时间变化的节奏

1

/

9

(二)阅读《百合花》的细节描写,完成第
4题。(4分)
4、分析第三次描写小通讯员衣服上撕破的大洞的细节描写的作用:小通讯员受重伤被
抬到包扎所,因肩膀上的破洞而被认出;他牺牲后,新媳妇为他缝补破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现代诗完成第
5
题(4分)
死水
闻一多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
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霉菌给他蒸出
些云霞。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漂满了珍珠似的白沫;/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又被偷酒的花
蚊咬破。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又算死水叫出
了歌声。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它造出个什
么世界。
5.《死水》一诗,充分体现了闻一多诗歌的“三美”主张,请就诗中的“绘画美”作
简要分析。(4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
6-9题(15分)
命若琴弦
史铁生
①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两顶发了黑的黑帽起伏
攒动,匆匆忙忙,像是随着一条不安静的河水在漂流。无所谓从哪儿来,也无所谓到哪儿
去,每人带一把三弦琴,说书为生。
②老少二人都赤着上身,各自拎了一条木棍探路。老瞎子想赶着多说书,整个热季领
着小瞎子一个村子紧走,一晚一晚紧说。老瞎子一天比一天紧张、激动,心理算定:弹断
一千根琴弦的日子就在这个夏天了,说不定就在前面的野羊坳。

2

/

9

③老瞎子说书开头常是这么几句:“自从盘古分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有道君王害
黎民。轻轻弹响三弦琴,慢慢稍停把歌论,歌有三千七百本,不知哪本动人心。”于是听
书的众人喊起来,老的要听董永卖身葬父,小的要听武二郎夜走蜈蚣岭,女人们想听秦香
莲。这是老瞎子最知足的一刻,不慌不忙地喝几口水,待众人的吵嚷声鼎沸,便把琴弦一
阵紧拨,唱到:“今日不把别人唱,单表公子小罗成。”或者:“茶也喝来烟也吸,唱一
回哭倒长城的孟姜女。”满场立刻鸦雀无声。
④“你那三弦子弹的还差着远呢。咱这命就在几根琴弦上,我师父当年就这么跟我
说。”
⑤“我都听过八百遍了。您师父还给您留下一张药方,您得弹断一千根琴弦才能去抓
那付药,吃了药您就能看见东西了。”
⑥“你信不信?”
⑦“一千根断了的琴弦还不好弄?”小瞎子忍不住嗤嗤地笑。
⑧“笑什么笑!你以为你懂得多少事?得真正是一根一根弹断了的才成。”
⑨老瞎子显得有些激动,五十年中翻了多少架山,走了多少里路哇。挨了多少回晒,
挨了多少回冻,心里受了多少委屈呀。一晚上一晚上地弹,心里总记着,得真正是一根一
根尽心地弹断了才成。现在快盼到了,绝出不了这个夏天了。
⑩他抓起自己的琴来摇了摇,叠好的纸片碰在蛇皮上发出细微的响声,那张药方就在
琴槽里。
⑾这天晚上,小瞎子跟着师父在野羊坳说书。老瞎子的琴声却很乱......
⑿夜里老瞎子翻来覆去睡不安稳,全力去想那张药方和琴弦:还只剩最后几根了。那
时就可以去抓药了,然后就能看见这个世界。他朦胧中所盼望的东西似乎比这要多得
多……
⒀七十年中所受的全部辛苦就为了最后能看一眼世界,这值得吗?他问自己。
⒁几天后的一个晚上,老瞎子弹断了最后两根琴弦。两根弦一齐断了。他没料到。他
几乎是连跑带爬地上了野羊岭,小瞎子吓了一跳:“怎么了,师父?”
⒂“小子,明天我就去抓药。”
⒃老瞎子从琴槽中取出一张叠得方方正正的纸条。他想起这药方进琴槽时,自己才二
十岁。
⒄小瞎子也把那药方放在手里摸了一会儿,也有了几分肃穆。
⒅“你师爷一辈子才冤呢。”

3

/

9

⒆“他弹断了多少根?”
⒇“他本来能弹够一千根,可他记成了八百。要不然他能弹断一千根。”
(21)天不亮老瞎子就上路了。
(22)那张他保存了五十年的药方原来是一张无字的白纸。他不信,请了多少识字而
又诚实的人帮他看,人人都说那果真是一张无字的白纸。他整天躺在炕上,不弹也不唱,
他只是再不想动弹,吸引着他活下去、走下去、唱下去的东西骤然间消失干净。他一天天
迅速地衰老。
(23)直到忽然想起了他的徒弟,那孩子在等他回去。
(24)他一路走,便怀恋起过去的日子,才知道以往那些奔奔忙忙兴致勃勃的翻山、
走路、弹琴,乃至心焦、忧虑都是多么欢乐!那时有个东西把心弦扯紧,虽然那东西原是
虚设。老瞎子想起他师父临终时的情景。他师父把那张自己没用上的药方封进他的琴槽,
说:“记住,人的命就象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
(25)他明白了,目的虽是虚设的,可非得有不行。
(26)“师父,您的药抓来了?”小瞎子问。
(27)“记住,得弹断一千二百根。”
(28)“一千二?”
(29)“把你的琴给我,我把这药方给你封在琴槽里——咱的命就在这琴弦上。”
(30)“怎么是一千二,师父?”
(31)“是一千二。我没弹够,我记成了一千。”老瞎子想:这孩子再怎么弹吧,还
能弹断一千二百根?永远扯紧欢跳的琴弦,不必去看那无字的白纸……
(32)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两顶发了黑的草帽
起伏躜动,匆匆忙忙,像是随着一条不安静的河水在漂流。无所谓从哪儿来、到哪儿去,
也无所谓谁是谁……
(有删改)
6.第①段画线句运用了比喻手法,形象生动,请加以赏析。(4分)
7.从故事情节上看,老瞎子对药方这个谎言的认识有个过程,请作简要概括。(4分)
8.请简要分析小说第③段在全文中的作用。(3分)

4

/

9

9.结合小说的主旨与情节等方面,联系实际,谈谈你对题目“命若琴弦”意蕴的理解。
(4分)
(五)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
10—12题(8分)
古风·其十九(唐)李白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注】①此诗当作于安史之乱后期,具体时间当在唐肃宗至德元载(756)春正月安禄
山在洛阳僭号称帝以后。
10.
下列关于李白诗歌风格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通俗明快
B.瑰奇奔放
C.清丽深微
D.沉郁顿挫
11.对本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是一首用游仙体的方式写的近体诗。
B.诗歌前半部分抽象地描写出了明星仙子的美好形象。
C.“高揖卫叔卿”表现诗人“天子不得而臣”的傲岸性格。
D.诗歌后半部分含蓄地表达出诗人无比憎恶之情。
12.“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完美结合”是这首诗最突出的艺术特点。请从内容和形式两方
面对此进行评析。(4
分)
(六)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第
13-17题(14分)
袁弘毅墓志铭
沈恩孚
①予友袁君观澜之.殇既,以诗哭之,逾二月将葬,其孤以志墓请于孚。呜呼!君少予二
岁而遽殂谢,予奚忍志.君墓?顾与君为道义交数十年,又奚敢自诿?

②君讳希涛,观澜其字也,江苏宝山人,少与予同学上海龙门书院
。予及见其尊君霓
孙先生,廉吏也。君性孝友,幼秉.庭训,攻经世之学。值.清廷变法,君已卓然有声于时,当
与朋辈纵论中外得失,洞见立国之大本在兴学,而兴学之本在师范。先倡办小学于其邑,邑

5

/

9

之人既信服,则推而及之省。龙门书院之议改师范学校也,君力促其成。既与予东渡考察归,
先后长校者各二年,而君所成就日益宏远。
③君勇于任事,发苍然矣而未告劳。自予识君而君已患咳,每与共事未闻其.一日不咳也,
又未见其一日以.咳自馁也,稔君者自远闻其咳声,则曰君至矣。呜呼!今追寻此声可得耶!

④君在苏
则苏之学务无不兴,而复旦公学、太仓中学皆由君手造。其于本邑则凡举新


政无不兴,而全邑之土地丈绘
由君告成。既仕新国
,官至教育次长代部务,则划全国高等
师范区,悉本君素.愿以为之鹄。方对德宣战,予主收同济学校自办。君在部援助尤力。洎.不
合于时而退,退而尽瘁于苏之学务,一如其未仕时。
⑤君起家寒素,久宦而囊空,时告贷以济急,有辄以给人要需,自谓我日处困乏,亦未
遭绝粮也。足迹几遍海内,畅晓国情,复周历欧美,熟各国学制,以是凡所设施多切中事理。


晚而.孳孳
义务教育,未观成也而志弗衰。其他由君创议或为君所力赞者,未可以偻指计

君既殇,邑之人怀君不能忘,将铸像事之,私谥弘毅。
【注】①上海龙门书院:今上海中学前身。②苏:苏州。③土地丈绘:土地丈量测绘。
④新国:中华民国。⑤孳孳:同“孜孜”。勤勉;努力不懈。⑥偻指计:屈指而数。
13.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含义。(4分)
(1)予奚忍志.君墓


(2)
值.清廷变法


(3)幼秉.庭训


(4)悉本君素.愿以为之鹄


14.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予友袁君观澜之.殇既
吾欲之.南海,何如
B.
每与共事未闻其.一日不咳也
其.船背稍夷
C.
晚而.孳孳义务教育
号呼而.转徙
D.
又未见其一日以.咳自馁也
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
15.
下列文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观澜先生的父亲是位廉吏,本篇墓志铭是受观澜先生的孤儿请托而作。
B.
观澜先生认为立国的根本在于师范教育,主张龙门书院改为师范学校。
C.
观澜先生民国时期曾兴办复旦公学、太仓中学,并任教育部次长。
D.
观澜先生通晓国情,曾赴欧美考察各国学制,创立义务教育制度。

6

/

9

16.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3分)
既与予东渡考察归,先后长校者各二年,而君所成就日益宏远。
17.袁希涛(字观澜)先生是宝山县立吴淞中学的创始人,请结合本文内容分析袁先生
的性格特点。(3分)
(七)作文(40分)
18.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6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人的心中总有一些坚硬的东西,也有一些柔软的东西,如何对待它们,将关系到能否
造就和谐的自我。

7

/

9

2023届高一语文过程调研(二)(100分)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1.(5分)略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或短语的含义。(5分)略
3.按要求选择(5
分)
(1)
(
D
)(2分)
(3)(
C
)(3分)
(三)(4分)
4、(练习册)
唤起读者对战争场面的联想(战斗的紧张激烈使通讯员无暇顾及衣服上的破洞),/推
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既与之前新媳妇没能给通讯员缝补的情节呼应,/也浓墨重彩地表现
出她对战士的深情厚意。/
(三)(4分)
5.
《死水》本来写的是一沟发臭的死水,诗人故意用“翡翠”“桃花”“罗绮”“云
霞”“绿酒”“珍珠”等美好的形象,/来反衬铜绿、铁锈、油腻、白沫等丑恶的事物,/
目的是为了揭露旧中国表面的繁华下腐朽肮脏的本质。/丰富的想象、形象的比喻、鲜明的
色彩描写,丑与美的强烈对比,构成了本诗油画般的艺术效果。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
6-9题(15分)
6.(4分)
【答】把人走动时帽子的起伏比成随着河水流动(将人的行走比作不安静的河水),
给人以直观形象的感受,(1分)表现老少两位盲人行走的匆忙艰难,生活的忙碌艰辛,
(1分)表达了作者对他们不幸命运的同情。(1分)暗示下文老瞎子为弹断琴弦重建光明
的奔波,(1分)与文末呼应,使文章首尾圆合,(增强宿命感)(1分)。(一点一分,
四分为止)
7.(4分)
【答】追逐谎言---发现谎言---认同谎言---传承谎言。(意近即可)
8.(3分)
【答】描述了老瞎子说书的精彩开场场面,(1分)从正侧两面表现了老瞎子说书技
艺高超深受欢迎,并乐在其中,(1分)为下文得知真相后走出焦虑,理解师父的良苦用
心做铺垫。(1分)
9.(4分)
【答】题目源于老瞎子的师父的话“记住,人的命就象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
好了就够了”。(1分)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出好听的曲子,生命在追求目标中才能找到意
义。(1分)弹好了就够了,是指即使希望落空,只要活下去,就行了。(1
分)那一根根
断弦就像是人生不断奋进的历程。(1分)
(五)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
10—12题(8分)
10.

B
)(1分)
11.(
C
)(3分)【B抽象改为具体
D含蓄改为形象】
12.(4分)

8

/

9

【答】诗歌前半部分运用浪漫的想象,(1
分)展现出了奇异瑰丽的神话世界,作者登
上西天莲花峰,见到手把芙蓉,霓裳广带的明星仙子,并受邀登上云台峰晤见仙人卫叔卿,
表现诗人超尘俗脱的志向。(1
分)后四句写俯瞰尘世,以写实的笔法(1
分)描写安史之
乱的叛军攻破洛阳后恣意凌虐中原的情景,表现诗人关心国运、心系黎民的现实主义态度。
(1分)
(六)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第
13-17题(14分)
13.(4分)
(1)

写墓志铭,写志,为写志等

(2)

正逢,遇上,碰上,正当等

(3)

通“禀”,承受。

(4)

一向的,平常的,平素的,总有的等

14.(
C
)(2
分)
15.

B
)(2分)
16.(3分)
既与予东渡考察归,先后长校者各二年,而君所成就日益宏远。
(袁公)已经和我向东渡海(东渡亦可)考察回来,先后(前后亦可)管理学校(任校
长亦可)各两年,您的成就(完成的事业亦可)一天天更加宏阔辽远(高远亦可)。(一分

1
分,意近即可,答案做参考。)
17.(3分)
孝亲友爱:“君性孝友”。
执着教育:认为立国之大本在兴学,而兴学之本在师范,无论为官与否,均以兴教为务。
勇于任事:身患咳疾,坚守本职。
为官清廉:长期为官而家境清寒。
急人所难:虽处困乏也能帮助他人。
(一点
1分,达到
3分即可。其他答案合理即可。解说部分引用原文恰当亦可。)

9

/

9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