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1.2
测量长度和时间
各种比较
比较长短
比较快慢
比较冷热
没有比较,就不能鉴别。比较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比较有定性比较和定量比较两种。
测量就是一种定量比较。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两种测量。
一、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1、单位:为了科学地进行测量,必须有一个公认的标准量作为比较的依据,这个标准量叫做单位。
2、国际单位制:国际上规定了一套统一的单位,称为国际单位制,简称SI。
3、长度单位:
基本单位:
米
(字母符号:m)
常用单位:
千米(km)
分米(dm)、厘米(cm)、毫米(mm)
微米(um)、纳米(nm)
1km=1000m=103m
1mm=0.001m=10-3m
1dm=0.1m=10-1m
1um=0.000001m=10-6m
1cm=0.01m=10-2m
1nm=0.000000001m=10-9m
一些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
单位转换
5.4Km=
m
=
nm
2.4nm
=
mm
=
km
1.5mm=
um
=
m
在下列数据后面填上适当的单位:
某同学的身高是1.67
;
物理书的长度是2.52
;
一支铅笔的长度是18
;
一元硬币的厚度约为2
。
mm
m
dm
cm
5.4×103
5.4×1012
2.4×10-6
2.4×10-12
1.5×103
1.5×10-30
4.长度的测量工具及使用
(1)常见刻度尺:
毫米刻度尺
皮尺
卷尺
螺旋测微器
游标卡尺
三角板
零刻度线
量程
分度值
取出你的刻度尺,仔细观察一下:
①它的量程是
;
②它的分度值是
;
③它的零刻度线在哪里?
(2)观察刻度尺:
刻度尺的测量范围叫量程.。刻度尺越长,量程越大,一次测量的长
度越长。
刻度尺上的最小刻度。它决定着测量的准确程度,分度值越小,结果越准确。
(3)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观看动画
待测物体的长度可以看作由以下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
整数部分
第二部分:小数部分
4个大格,每个1cm
共4cm
7个小格,每个0.1cm共0.7cm
以上两部分是由刻度尺上精确读出的,叫准确值,为4.7cm;
事实上,在刻度尺上还有一段物体的长度,不能通过刻度尺读出来,只能靠眼睛估测读出,这部分叫估计值,故估计值为0.06cm。
最终读数为:4.76cm。
记录结果时要有单位。
数字:
单位:
测量值=
有且仅有一位即
分度值的下一位
由分度值决定
5.测量误差:是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
(2)误差的来源:测量工具和测量人
改进测量方法
(3)减小误差的方法: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
(1)误差不是错误,错误测量方法不正确,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不能避免,只能减小。
准确值
+
估计值
二、时间的测量
1.时间的单位:
2.时间的测量工具——钟表
基本单位秒(S),还有时(h)、分(min)、毫秒(ms)、微秒(us)等。
1h=3600s
1min=60s
1ms=0.001s
3.取一块秒表,仔细观察:
(1)大表盘指针运动一周所表示的时间是
,大表盘的分度值是
。
(2)小表盘指针运动一周所表示的时间是
,小表盘的分度值是
。
30s
0.01s
15min
1min
4.使用方法:第一次按下按钮开始计时,第二次按下按钮计时结束,读数;第三次按下按钮指针归零。
读出秒表分钟数
读出剩余部分的秒数
剩余值是否已过半刻度
5.读数方法:
练习使用秒表和读数
5分
是
48秒
测得的时间是:5分48秒
或348秒
巩固练习
1.单位换算:
一张纸的厚度约为75μm
=
mm
1h15min=
h
150min=
h
中学生身高1.63m
=
dm
4.5min=
s
16.3
7.5×10-2
1.25
2.5
270
2.小明测量多次同一物体长度,得到的结果如下,其中错误的是(
)
A、1.21cm
B、1.22cm
C、1.20cm
D、1.11cm
D
3.有关误差的正确说法是(
)
A.对一个物体的长度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避免误差。
B.在测量中应力求准确,避免错误,而误差是不能绝对避免的。
C.只要使用精密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正确,就不会产生误差。
D.天平没有调节就进行测量,会造成较大的误差。
B
4.
如图所示的下列仪器中哪一个不是用来测量时间的(
)
5.一枝新中华2B铅笔的长度约为(
)
A.17.5mm
B.18.5cm
C.17.5dm
D.17.5m
C
B
2.35厘米
7.一位同学用毫米刻度尺先后四次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是1.41厘米,1.52厘米,1.42厘米,1.44厘米,根据记录分析,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测量结果有错误的是______厘米,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厘米。
1毫米
1.52
1.42
6.下图中物体A的长度是
。
祝同学们学习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