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中学
2022
届高三开学考
历
史
2021.10.4
注意事项:
本试卷满分
100
分;考试用时
75
分钟。答题前,考生务必将班级、姓名、学号填写在答题
卡指定区域内。
选择题答案按要求填涂在答题卡上;非选择题的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试题的答题区域内,
超出答题区域范围的解答无效。考试结束后,交回答题卡。
第Ⅰ卷
选择题(共
48
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
16
题,每题
3分,共
48
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20
世纪二三十年代,以顾颉刚为代表的疑古派怀疑古书对夏商周三代记载的真实性。随着甲骨
文的发现及释读,不仅有力地回应了疑古学者,还再一次印证了司马迁《史记·殷本纪》对商代
记载的准确性。这反映了
A.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汉字
B.没有实物印证的历史都有极大争议性
C.文字史料都是真实可信的
D.实物、文字史料相互印证具有说服力
2.据《尚书》等文献记载,周人以“小邦周”战胜“大邑商”后,对夏、商以来的天命观进行了
改造,提出了“天命靡常,惟德是辅”的天命论。该理论
A.实践了孔子以德治民的理念
B.改善了西周的民生状况
C.阐释了新政权的合法地位
D.为后世稳定发展提供借鉴
3.公元前
81
年,霍光以昭帝的名义,命令丞相田千秋召集六十多名贤良文学,与桑弘羊进行辩
论。表中辩论内容共同强调的是
桑弘羊一方
今县官铸农器,使民务本,不营于末,则无饥寒之累。盐、铁何害而罢?
县官鼓铸铁器,大抵多为大器,务应员程,不给民用。民用钝弊,割草不痛,
贤良文学一方
是以农夫作剧,得获者少,百姓苦之矣。
A.坚持盐铁官营制度
B.重视铁制农具的使用
C.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D.保护民营手工业发展
4.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写道:“所贵乎史者,述往以为来者师也。为史者,
记载徒繁,而经世之大略不著,后人欲得其得失之枢机以效法之无由也,则恶用史为?”他作出
这一论断主要是针对当时
A.经世致用思潮的兴起
B.脱离社会现实的空疏学风
C.程朱理学的思想禁锢
D.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的现实
5.有人评价中国近代某一运动“代表民族情感,但不代表时代的脚步,不是民族觉醒,但促进了
民族觉醒。作为一场爱国运动,其植根于经济的保守意识,抵御外侮的愿望同陈旧的天朝观念和
华夷之见连在一起……由救国而误国是一种悲剧。”材料所说运动
A.诱导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B.达到了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1
C.促进当时人民的思想解放
D.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迷梦
6.在
1874~1894
年的
20
年间,清政府财政收入由
6080
万两上升到
8103
万两,增长幅度为
30%。
这一变化打破了自乾隆中期以后一百多年间清政府财政收入长期徘徊在
4000
万两左右的局面。
晚清财政收入迅速增长主要得益于
A.清政府关税自主改革措施
B.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初步发展
C.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D.社会秩序的稳定便利政府征税
7.在《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明确表示:中国不能重走欧美资本主义老路,近时“志士舌敝唇焦,
惟企强中国以比欧美,然而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日炽,尤不
能免于第二次革命”,这表明孙中山
A.反对仿效欧美资产阶级革命
B.主张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并举
C.反对渐进式的资产阶级革命
D.主张建立贫富均等的大同社会
8.1931
年
12
月《红色中华》在江西瑞金创刊,1937
年
1
月改名为《新中华报》。下表是《红色
中华》小标题高频词统计表,据此可知,中国共产党
红军
群众
胜利
敌人
发展
革命战争
围剿
春耕
经济建设
2779
1263
13316次
10886次
4039
次
3843
次
1586
次
948
次
677
次
次
次
A.重视发动群众进行武装斗争
B.通过舆论宣传唤醒抗日意识
C.实事求是探索工农武装割据
D.努力发展生产巩固红色政权
9.彭德怀说,“这次战役大大提高了华北人民群众敌后抗日的胜利信心……打击了国民党制造所
谓八路军‘游而不击的谣言”。“这次战役”的示意图是
A.
B.
C.
D.
10.19
世纪初,英国乡村中的裁缝铺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城市里的成衣商店;靴匠不再做鞋,
2
人们购买从城镇市场运输而来的各种鞋子;面包师的生意也被城里的面包房挤垮了。这说明
A.交通发展实现城乡一体
B.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
C.传统手工业已不复存在
D.工业革命加速全球化进程
11.对如图所示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西欧军事实力得到了增强
B.欧洲开始由合作走向分裂
C.西欧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
D.欧洲意识形态的矛盾加剧
12.1922
年,苏联全国公私零售商业(不包括小商贩)已达
47
万多家。为进一步恢复发展经济,
1923
年苏联诞生了零售商业信贷业务。但从
20
年代末苏联减少了对消费品生产的投资,零售商
业贷款开始萎缩,1935
年终止。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推行
B.新经济政策的发展
C.工业化迫切需求下的调整
D.战后经济体制改革
13.图
1
和图
2
为中国邮政发行的纪念邮票,回顾了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战的革命历程。当时发行
该组纪念邮票的意义应是
A.总结社会主义改造经验
B.庆祝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C.激励亿万人民共克时艰
D.展现改革开放伟大成就
14.下图漫画出自求是网,该漫画反映出的主旨是
3
A.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
B.南北对话缓和世界局势
C.世界经济秩序亟待改革
D.逆全球化发展成为趋势
15.伏尔泰研究了牛顿的科学成就,孟德斯鸠写过多篇自然科学的论文,康德在
46
岁之前的著述
也集中在自然科学方面,他们“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审视自然、人类与上帝的关系,形成了自然法
论中具有新精神的人文主义”。可见,启蒙运动时期的“人文主义”
A.是近代自然科学的衍生品
B.偏离了启蒙运动的轨道
C.完成了近代思想解放运动
D.彰显了理性主义的精神
16.“(它)是一门奇妙的理论,提供了精确一致地解决关于原子、激光、X
射线、超导性以及其
他无数事情的能力,几乎完全使古老的经典物理理论失去了光彩。”这一理论
A.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B.弥补了对微观世界认识的不足
C.与“自然界无跳跃”原则基本一致
D.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
52
分)
二、非选择题(共
4
题,共
52
分)
17.(14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重商主义原则极大地助长了英国人增强海洋霸权的欲望和信心,加快了构建重商帝
国的步伐。英国先后于
1651
年和
1660
年两次颁布《航海条例》,使得英国确立重商主义理念,
对外贸易得到发展,海上实力逐步增强。英国对荷战争的最初目标是打击荷兰的海外贸易,但是
战争的结果却使它逐渐赢得了大西洋、波罗的海、地中海和加勒比海的制海权。英国资产阶级革
命胜利后,资本主义工业得到迅速发展,使其能在对外贸易中立于不败之地。庞大的海外殖民地
和海外市场为英国工业经济实力增强奠定了基础,进而为其增加军费投入、提升军备水平、发展
具有全球辐射能力的海军舰队提供了充足保障,便于英国掌握最大限度的制海权。在此助推下,
英国海洋实力大为增强,其主导的国际秩序逐步确立。
——摘编自张景全、吴昊《海洋话语与国际秩序转变》
材料二
鸦片战争前后,国内有识之士编译出版的一些著作已经开始涉及海防问题。但译著
整体还停留在“编译”阶段,即将西方国家的报刊著作进行摘录、改编和翻译。译员主要是来华
西方传教士、中国官员以及幕僚,阅读群体也限于政府及军事机构的主要决策人和部分知识分子。
当时还没有专门的海防著作翻译出版,覆盖面和影响力都比较有限。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在清政
府的大力推动下,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天津机器局、江南水师学堂等官办机构事实上成为了中国
4
最早的军事研究机构,他们延揽中外人才,筛选有代表性和实用性的西方海防著作进行译介,服
务于清政府海防建设的需要。1886
年起,江南制造局翻译馆等机构翻译出版了《英国水师考》、
《法国水师考》、《美国水师考》、《德国海军条议》和《俄国水师考》等多部重要著作,使得国人
对于世界海军发展的主要动向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摘编自张瑞嵘、龙心刚《海洋强国梦的先声:晚清西方海防著作译介研究》
(1)据材料一,概括近代英国逐步掌握海洋话语权的原因。(6分)
(2)据材料二,归纳中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海防著作译介”发展的表现。(4分)
(3)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英国逐步掌握海洋话语权”与“晚清西方海防著
作译介”的关系。(4
分)
18.(14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鉴于政治传统屡遭破坏的历史,为防患于未然,议会于
1689
年通过《权利法案》,
将作为惯例的种种传统权利和自由写入法律文件,使之得到巩固、强化。通常认为,《权利法案》
使议会取得高于国王的权力和地位,从而在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然而如果这些关于早已存
在的权利和自由就是君主立宪的主要依据,那么严格来说,革命的政治后果并不是建立君主立宪,
而是将这种早已存在的立宪传统以成文法的形式确立起来,以消除对议会的干扰和破坏。从某种
角度看,《权利法案》
的意义并不在于使议会获得多少新的权力,而在于明确划分了议会和王权
的权力界限,使双方此后得以避免再因权限模糊而发生严重的权力冲突,英国也因此获得了一个
长期稳定的政治环境,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先决条件。英国革命的实际意义也就主要在于此。
——摘编自张新宇《从<权利法案>看英国革命》
材料二
遵守宪法是孙中山对袁的另一要求,宪法制定之前,先制定临时约法,3
月
7
日,
临时参议院开始讨论,3
月
11
日公布,规定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以参议院、总统、国务员行
使统治权。人民一律平等....
(均在法律上享有)诉讼、任官、考试、选举、被选举权利、立法
权由参议院行使。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总统总揽政务,统率陆、海军,任命文武职员,
但制定官制、官规,任命国务员、大使、公使及宣战、媾和、订立条约则须经参议院同意。总统
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命令,公布法律及命令,均须国务员副署。约法施行十个月内,召集国
会,制定宪法。就约法条文而论,关于民权的规定,与一般民主国家无大不同,为中国前所未有
之事。对于国会的权力,尽量提高,对于总统的权力,多方限制,与内阁制相近。
——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学者强调《权利法案》的哪些历史作用?运用阶级分
析法,说明《权利法案》的实质与作用。(5
分)
(2)依据材料二,归纳《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制定和内容的特点。(5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权利法案》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历史影响的相
同点。(4分)
19.(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反映,法国批判现实主义巨
匠巴尔扎克(1799-1850
年)的小说《人间喜剧》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
5
下表是其内容精华的简介:
主题
名篇
评价
贵族衰亡
《高老头》
恩格斯说:“他的伟大的作品是对上流社会必然崩溃的
一曲无尽的挽歌”
资产者发迹
《欧也妮˙葛朗台》
再现了资本主义剥削方式的演进史,这也是资本主义
由崛起到成熟,再到统治全世界的发迹史
金钱罪恶
《幻灭》
金钱犹如无孔不入的黄色魔鬼,渗入到全社会的各个
角落,收买当权者的心,使大人堕落为“衣冠禽兽”
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所学知识,围绕《人间喜剧》中某个主题,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
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0.(12
分)19.(12
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北魏前期,以女性血缘祖先和自然神祇为主要祭祀对象,保留较多鲜卑旧俗。孝文帝
将尧舜禹等华夏先祖及汉、魏帝陵纳入北魏祭祀,将道武帝确立的五庙制改为七庙制,不断完善
宗庙祭祀,确立起北魏宗庙祭祀体系;大力祭祀华夏圣君、比干、孔子,以“孝”为核心的价值
观成为孝文帝社会教化的思想武器;通过频繁仪式性祭祀活动,将华夏先祖移植到北魏政治土壤
中,与拓跋血缘祖先互为表里,完成了北魏政权正统地位论证。孝文帝以拓跋氏宗子和华夏正统
接班人双重身份进行祭祀,昭示其正统嫡传的合法性,成功确立了以拓跋氏君权为核心的统治秩
序,实现对社会的有效控制,推动了鲜卑族封建化。
——摘编自《北魏孝文帝祭祀活动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孝文帝祭祀改革的变化。(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孝文帝祭祀改革的影响。(6
分)
命题:郭夕珍
校对、审核:高三历史备课组
6江苏省扬州中学
2022
届高三开学考
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共
16
题,每题
3分,共
48
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D
C
B
B
D
C
B
C
A
B
D
C
C
C
D
B
二、非选择题:共
4题,共
52
分。
17.(14
分)
(1)原因:
政治: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1分)
经济:资本主义工业发展;海外贸易的发展;(2
分)
军事:海军力量不断增强;(1
分)
对外:重商主义传统;殖民战争和殖民掠夺;
(2分)
(2)表现:
政府的大力推动;成立专门研究机构,延揽中外人才;
注意西方海防著作的筛选,服务于清政府海防建设的需要;
翻译出版西方海防著作;译著覆盖面和影响力扩大。(任意四点得
4
分)
(3)简析:近代英国逐步掌握“海洋话语权”,对中国发动两次鸦片战争,破坏了中国
领土、主权的完整独立,威胁清王朝统治;(2分)
晚清政府和有识之士译介西方海防著作,旨在通过学习西方寻求强国御侮之道,客
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2分)
18.
(14
分)
(1)作用:该学者强调《权利法案》是将早已存在的立宪传统以成文法的形式确立;巩固
传统权力和自由;确定议会和王权的权力界限;避免权力冲突。(任意三点得
3
分)
说明:
《权利法案》实质反映了资产阶级反对专制的胜利,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使英国逐渐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2分)
(2)特点:因人设制;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吸收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多种制度(形式);
过渡性(临时性);用责任内阁制限制总统;具有宪法性质的文件。(任意五点得
5
分)
(3)同:反封建专制制度;都在本国开创了近代民主政治制度的先河(或:推动了政治民
主化进程);推动法治化进程;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4分)
1
19.(12
分)
论题:资本主义的发展史,是一部西方社会的崛起史和征服史。
阐述: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的开展,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民主制度的建立,
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的兴起,近代自然科学的进步,西方社会实现了由传统农耕文明向近
代工业文明的转变。强大的西方国家通过对外殖民扩张,不断地把亚非拉国家变成其殖民
地或半殖民地,使东方从属于西方,以欧美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示例
2:
论题:资本主义的发展史,是一部西方社会的拜金史和罪恶史。
阐述:14
世纪后,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发展,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渴望黄金和白银。对
内通过“羊吃人”的圈地运动等,对外通过新航路的开辟、罪恶的黑奴贸易和赤裸棵的殖民
掠夺等,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西方国家对内残酷剥削工人,对
外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资本输出,积累了巨额的社会财富。它在给西方社会带来巨大利
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使用童工、政治腐败、贫富差距过大、经济危
机等。
20.(12
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祭祀对象:由女性血缘祖先和自然神祇为主变化到华夏先祖及汉、魏帝陵;(2
分)
祭祀宗庙:将五庙制改为七庙制;(2
分)
祭祀思想:由女性血缘和自然神祇变化到宣传华夏圣人的“孝”。(2分)
(2)影响:改变鲜卑祭祀旧俗,确立起北魏新的宗庙祭祀体系;通过祭祀改革确立北魏
政权正统地位,有利于稳定统治秩序和加强对社会的控制;确立孝文帝正统
嫡传的合法性,加强君权;改变鲜卑族思想文化观念,确立北魏以“孝”为
核心的价值观;协同孝文帝其它改革内容,推动鲜卑族汉化、封建化过程,
推动改革走向成功;推动鲜卑和汉族的民族融合,增强民族认同,促进统一
多民族国家的发展。(6分,任意三点)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