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设计者:
单位:
审核者:
学习目标
1.掌握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原始农业的发展。2.分析、比较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异同。
学习重点
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
学习难点
原始农业发展的意义。
教学过程
(结合课程标准或单元目标进行简要分析)课程标准要求:了解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和原始农业的产生,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本单元的主题: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史前时期,这节课就给我们介绍了原始农业的发展及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
备注
教学导入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问: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他们为什么不在房子里面居住?从而过渡到本节课,这样能够较好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有利于自主探究的学习。
教学探究第一学程:原始农业的发展学习任务:
主问题1:中国早期农业是怎样发展的?次问题:(1)原始农业发展的表现(2)原始农业发展的标志(3)原始农业发展的意义学法指导:第一步:自学探究——“学法指导”设计(自学要求)阅读课本内容,并思考问题。自学时间3分钟。第二步:互学讨论——“学法指导”设计(互学要求)学习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学习小组采取两人对学、组内互学、组间帮学等形式,协同解决自学中未解决的问题。做好展学分配任务。互学参与度高,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若出现每人次扣1分)。第三步:展学交互——“学法指导”设计(展学要求)展示分工明确,仪态大方,语言规范,声音洪亮。主问题1设计意图(主要从“知识重点难点”与“学科核心素养”两个角度分析)课本主要讲述原始农业的发展: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从而得出结论:中国原始农业发展表现。主问题1预设答案:预设答案:1、表现距今1万年左右,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农作物;长江中下游开始栽培稻;北方栽培粟、黍;使用磨制石器——新石器;家畜饲养出现2、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出现、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3、意义稻、粟、黍的栽培,为人类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原始农业的发展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原始农业的发展为人类定居奠定来基础。过渡语:通过讲述、补充,我们知道了中国早期农业发展的基本概况,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两个典型的聚落。第二学程:原始聚落学习任务:
主问题2.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不同农耕类型的因素是什么?次问题:(1)半坡居民与河姆渡居民生活的相同点有哪些?(2)半坡居民与河姆渡居民生活的不同点有哪些?学法指导:第一步:自学探究——“学法指导”设计(自学要求)1、自学课本。2、独立、专注、积极自学。3、初步理解自学内容并标注所发现的问题。4、自学时间5分钟。第二步:互学讨论——“学法指导”设计(互学要求)1、学习小组成员分工明确。2、学习小组采取两人对学、组内互学、组间帮学等形式,协同解决自学中未解决的问题。第三步:展学交互——“学法指导”设计(展学要求)1、展示分工明确,仪态大方,语言规范,声音洪亮。2、展示组展示时,非展示组认真倾听,小组之间有质疑有对抗,思维碰撞,及时矫正错误问题。主问题2设计意图(主要从“知识重点难点”与“学科核心素养”两个角度分析)美国独立战争的过程需要借助地图帮助学生掌握。所以所以问题一结合示意图让学生到黑板上讲解。问题2对《独立宣言》评价是一个难点,要引导学生学会客观评价。主问题2预设答案:1、相同点①都使用磨制石器——新石器②都种植农作物③都过着定居生活,有房子④都生活在大河流流域⑤都饲养家畜⑥都使用陶器。2、不同点①半坡居民主要种植粟,河姆渡居民则主要种植水稻②半坡居民居住的房屋样式是半地穴式,河姆渡居民居住的房屋样式则是干栏式③半坡居民是生活在黄河流域,河姆渡居民则是生活在长江流域④半坡居民饲养的家畜主要以猪狗为主,河姆渡居民则是以猪、狗、水牛为主⑤半坡居民使用的陶器是彩陶,河姆渡居民使用的则是黑陶⑥半坡居民是在陕西西安半坡一带发现的,距今约6000年,河姆渡居民则是在浙江余姚河姆渡发现的,距今约7000年
学程三:达标测试见导学单
教学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原始的农耕生活,知道了原始农业的产生与发展,了解了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状况,也了解了他们在生产与劳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智慧与成就,故而,,我们为我们祖国悠久的历史而骄傲、自豪。
板书设计原始农业的发展
河姆渡居民半坡居民
课后反思
原始农耕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