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
1.有学者指出,“五四”并不是只历史的回声,它依然“活”在中华民族走向未来的奋斗中。这主要是指五四运动
A.是一场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
B.是一场传播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运动
C.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是激励中华民族腾飞的不竭精神动力
2.1922年,中共二大制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的依据是
A.中共是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
B.中国当时的国情
C.中共已从幼稚走向成熟
D.开展工人运动是党的中心工作
3.五四运动中,北京爱国学生喊出了“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引发这一事件的导火线是
A.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成果
B.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C.新文化运动的推动
D.巴黎和会拒绝中国正义要求
4.陈独秀说,中共“一大”时“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中国的实际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这是指中共“二大”
A.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
B.确立了与国民党合作的方针
C.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D.确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5.有学者说“五四运动与政治、社会与文化解放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它代表着互相冲突的时代思潮,如共产主义的兴起、自由主义的盛行、科学与民主、国家统一、少年中国的觉醒、劳工以及对传统的拒斥。”五四运动这种特征源于
A.传统文化的影响根深蒂固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C.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D.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6.1923年12月,共产国际代表鲍罗廷在上海收到共产国际执委会《关于中国民族解放运动和国民党问题的决议》,指出国民党过去在反封建斗争中存在的问题,说明在民族解放运动中依靠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必要性。由此可推知
A.中共在指导思想上存在右倾现象
B.共产国际干涉破坏中国革命
C.中国国民党存在着改组的必要性
D.大革命有走向失败的必然性
7.中共“一大”的革命目标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专政,由劳工阶级重建国家,直到消灭阶级差别。”《中共“二大”宣言》则修改为:一、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二、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三、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从“一大”到“二大”,中共的革命目标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这一巨变表现在(
)
A.体现了革命的性质是社会主义革命
B.体现了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实现民族独立
D.认识了中国国情,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8.中共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该纲领的提出表明,当时中国共产党
A.找到了革命的正确道路
B.尚未认清中国的国情
C.摆脱了苏俄模式的影响
D.开始从幼稚走向成熟
9.1927年秋收起义前夕,围绕起义应该打出什么旗帜来号召群众、依靠什么力量作为中坚,以及起义区域、土地革命对象等一系列事关起义成败的重大问题,毛泽东与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共中央产生意见分歧,但毛泽东在起义中坚持了自己的主张。据此,反映了(
)
A.中国共产党革命路线逐渐走向成熟
B.瞿秋白的意见导致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C.毛泽东更加了解当时中国革命形势
D.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开始结合
10.1929年初,国民政府因中医存留弊端(依赖阴阳五行诊疗带有迷信成分)提出“废止中医”议案,另有一批中医学的继承者则提出以西方科学改革中医,以保持中医“精粹”的主张并最终获得政府支持。该事件反映了
A.新文化运动的社会影响深远
B.国民政府成为“洋人”代理工具
C.阴阳五行说是中医基本理论
D.中医学需科学改良成为社会共识
11.1929年4月,毛泽东给中共中央的信中指出:“农村斗争的发展,小区域红色政权的建立,红军的创造和扩.是)促进革命潮流高涨的主要条件。”这反映出
A.中国共产党革命重心已转向农村
B.毛泽东初步形成了新的革命思想
C.“工农武装割据"得到全党认同
D.中国革命摆脱了苏联道路的束缚
12.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将坚持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总结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那么下列选项中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是
A.西柏坡革命根据地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湘赣革命根据地
D.延安革命根据地
13.1927年7月12日,为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挽救中国革命,中共中央进行改组,停止了中央委员会总书记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的领导。不久,中共
A.组织了井冈山会师
B.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组织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
D.进行第一次反“围剿”斗争
14.1930年6月I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目前政治任务的决议中指出:争取-一省与几省首先胜利,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没有工人阶级的罢工高潮,没有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的胜利。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
A.主张走城市中心道路
B.主张走衣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C.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D.中共已经找到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
15.1927年8月,毛泽东指出:要在湘南形成一师的武装,占据五六县,形成一致政治基础,发展全省的土地革命。纵然失败也不应去广东而应上山。这一“上山”思想
A.有利于“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形成
B.照搬了苏联社会主义革命的经验
C.是国共对峙局面进一步发展的结果
D.完全否定了八七会议做出的决定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7年国民政府建立后即着手建立国家金融体系,以控制全国经济,巩固统治。同年10月,国民政府颁布了《中央银行条例》,规定中央银行为国家最高金融机关,享有发行货币等经济特权。此后,国民政府又通过改组银行、融入官股等方式,逐渐控制了商股占主导的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为了实现金融集权和应对经济危机,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改革,统一了货币,并与美国签署了《中美白银协定》,实现了法币与美元的挂钩。至此,国民政府完成了对全国的金融垄断,并以此控制了中国的工商业,为全面统制经济作了充分准备。
——摘编自宋鸿兵《货币战争》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金融体系建立的影响。
材料二 红色根据地能够生存和发展,金融起到了关键的作用。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后,首要任务就是创立独立的金融系统。同年11月,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宣告成立,并颁布了一系列法规法令,迅速统一货币、财政和税收,逐步改变了苏区金融市场混乱的局面。此外,国家银行还受政府委托,兼行商业银行之职,在吸收民间资金的同时,积极从事信贷业务,服务涉及苏区的工农业生产、粮食调剂和对外贸易等。在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条件下,红色金融从零起步,独立运作,自成体系,与中共“红色割据”实践一脉相承。
——摘编自单冬克《中央苏区红色金融史话》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政府金融体系与苏维埃政府金融体系的相同之处,说明不同之处及产生的原因。
17.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1927年8月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同时选择了两条道路。一条是仿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进行城市武装暴动,如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等;另一条是仿中国的历史传统,在边远的农村进行武装暴动。
材料二
边界的斗争,完全是军事的斗争,党和群众不得不一齐军事化……所谓割据,必须是武装的。哪一处没有武装,或者武装不够,或者对付敌人的策略错了,地方就立即被敌人占去了。
——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
材料三
中国仍属于以农业生产方式为主体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和交通极端落后,各地区发展不平衡,那种在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国家主要依靠工人阶级利用危机时刻在反动统治力量强大的城市进行革命的理念不符合中国国情。
完成下列问题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在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上做出的贡献。
(2)材料二体现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哪一内容?
(3)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影响我国民主革命道路选择的具体因素。
参考答案
1.D2.B3.D4.A5.C6.C7.C8.B9.C10.D11.B12.B13.C14.A15.A
16.(1)影响:巩固国民政府的统治,维护国家统一;稳定金融秩序,促进民族工业发展,为抗战准备了物质基础;强化政府对经济控制,为官僚资本膨胀埋下祸根。
(2)相同:政府主导;设立国家银行;统一货币;运用法律制度加以规范。
不同:前者为巩固统治,维护国家统一;后者为打破封锁,保存政权。
前者受西方影响;后者自成体系,相对独立。
原因: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应对世界经济危机;
国民党经济封锁和军事“围剿”;根据地金融混乱。
17.(1)发动秋收起义,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撰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2)中国革命要坚持武装斗争。
(3)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各地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资本主义发展薄弱,工人阶级力量弱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