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法律与教化 单元测试--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法律与教化 单元测试--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0-06 06:45: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
1.大逆罪是源于秦朝的一种罪行,主要指涉毁坏皇家宗庙、山陵及宫阙等礼制性的建筑物的犯法行为,是历代刑律处罚最重的一类犯罪。秦律规定此类犯罪事实一旦确认,则不分首从一律处死,而亲属也会因此受到株连。大逆罪的这一立法精神
A.体现了专制皇权的至高无上
B.表明了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C.诠释了轻罪重罚的法家思想
D.强化了君权神授的权力观
2.下表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一一些法律条文,这体现了中国古代
出处
法律条文
汉简《二年律令告律》
“子告父母、妇告威公(公婆)奴婢告主”则“勿听而弃告者市”
《唐律疏议斗讼律》
“告祖父母、父母者,绞”
《大明律》
“弟不证兄、妻不证夫、奴婢不证主”
《大清律例刑律诉讼》
“亲属相为容隐”
A.逐渐强化血缘关系
B.法律与公德融为一体
C.儒家伦理观法律化
D.封建等级秩序日趋固化
3.睡虎地秦墓出土的竹简记载,隐瞒不报仓库粮草的或隐匿田赋的,要处以盗窃罪。如主管官吏不加惩治或知情不报,则与罪犯同罪。上述规定的目的是
A.崇尚法律权威
B.完善监察机构
C.严格控制民众
D.规范官吏从政
4.据湖北云梦县出土的秦代竹简可知,五人共盗一钱以上,要斩去左足,还要在额头上刺字、徒刑六年。即使窃一匹马,偷一头牛,也要判处死刑。这说明秦律
A.公正无私
B.等级森严
C.严苛细密
D.严刑重赏
5.秦简中有名称的法律共有二十九种,涉及经济的有《田律》《厩苑律》《仓律》《金布律》《关市律》《工律》《工人程》《均工》《徭律》《传食律》等十余种,证实了秦代泰山石刻所云“治道运行,诸产得宜,皆有法式”。这表明秦朝
A.用法律抑制工商业的发展
B.重视用法律规范经济生活
C.农本观念受到了严重冲击
D.农工商各行业的全面发展
6.从适用范围来看,罗马法经历了从公民法到万民法的发展历程。下列有关公民法或万民法的表述,你认为符合史实的是(  )
A.公民法主要是罗马帝国时期的法律
B.公民法主要维护罗马贵族的利益,万民法主要维护平民的利益
C.万民法是罗马帝国境内的“国际法”
D.公民法不适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而万民法适用此原则
7.“自然法之父”西塞罗认为:真正的法律乃是一种与自然相符合的正当理性,它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并且是不变而永恒的。法是一种自然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衡量正义和非正义的标准。这一观点
A.旨在维护罗马现存的社会制度
B.适应了帝国对外扩张的需要
C.确立了罗马法不可动摇的地位
D.有利于推动法律的公平正义
8.古罗马在公元前494年,平民通过“神圣约法”选出数名保民官参与国家行政、立法活动;公元前445年,废除了平民不得与贵族通婚的限制;公元前367年,通过法案在两名执政官中必须有一人为平民;公元前286年,规定平民大会决议对全体罗马人民具有同等法律效力。这一过程
A.改变了罗马共和国的贵族政权性质
B.实现了古代罗马的国家机构体系化
C.促进了古罗马社会等级制度的消亡
D.加速了平民与贵族权益平等化进程
9.加尔文认为:“凡欲求来世在天堂得到光荣的,在今世必须斗争,而斗争之胜利必须经历无数困难始能获得。”这样经斗争获得事业上的成功者,不仅死后可升天堂,而且在现世又可理所当然地获得财富,过优裕的生活,因为“一个人所享有的财富非出于偶然,而是上帝的分配”。据此可知,加尔文的宗教观
A.推动了民主思想的广泛传播
B.体现了对教皇的绝对忠诚
C.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
D.未能摆脱天主教的财富观
10.1804年《法国民法典》规定“私人得自由处分属于其所有的财产”、“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结契约的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据此推断,该法典
A.为工商业自由发展提供了法律保证
B.使法国最终确立了共和政体
C.成为近代欧美国家立法的主要来源
D.体现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11.1949年年底,上海军管会文艺处的负责人在一次座谈会上表示,如一下子不让英美片放映,则不能供应市场的需要,明年我们除了尽量做苏联的翻版片和国营厂制作新片外,仍不够供应市场。这说明新中国电影事业
A.践行了"百花齐放"方针
B.致力于电影产量的提高
C.注重满足群众精神需求
D.借鉴了英美电影的经验
12.“从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干部制度方面来说,主要的弊端就是官僚主义现象,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现象和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在推进上述问题的改革中迈出重要一步的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全国人大五届三次会议
C.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
D.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
13.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先后颁布了《对外贸易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等法律。这表明我国
A.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B.逐步建立起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
C.加强了对国民经济的调控
D.为对外开放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14.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经全面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成为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这一年,国家政治建设方面的重大决策或实践有
①邓小平首次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概念
②邓小平与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同意通过外交途径开始进行香港问题的磋商
③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④中共中央决定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5.2018年,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修正案规定: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保证食品安全,诚信自律,对社会和公众负责,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据此可知
A.国家以法律手段保障食品安全
B.食品生产标准体系确立
C.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完善
D.食品安全问题开始受到国家重视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朱元璋惩元末法制松弛之弊,对立法十分重视。《大明律》分名例、吏律、户律、礼律、刑律、工律七部分。在对待谋反、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等“十恶”的行刑上,以及秘密宗教活动的处治,比以前严厉而且残酷。《大明律》增设“奸党”一条:“凡除授官须从朝廷选用,若大臣专擅选用者斩。”明律专列“钞法”,保障货币秩序,并且还增订了《市廛》《田宅》《钱债》《邮驿》《营造》等编。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从世官制到察举制,再到科举制,中国古代主要选官制度的演进并非偶然。在演进中,始终存在着一种使演进成为必然现象的内在逻辑,即由古代中国的国家统治和治理所决定,对君主负责、高度组织化和专业化,并与农耕社会的生产、生活规律相契合的官僚阶层产生和存在的必要性。这种官僚阶层的形成和更新必须以选官制度为基础,由此提出对选官制度建立和运行的必然要求。随着国家统治和治理所面临的现实问题的变化,统治者对官僚阶层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从而导致选官制度进行相应的调整并不断演进。
——摘编自马凯《秦汉以来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演进的内在逻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大明律》的主要特点。
(2)结合材料二与中国古代史相关知识,围绕“选官制度”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罗马法的发展史上,万民法成长和法学家活跃时期是罗马法律和法学空前繁荣昌盛时期。这一时期,内战停止,国土继续扩张,各地交通发展起来,人口流动加剧,民族人民之间联系加强,罗马的商业和手工业极兴盛,出现了许多新兴的大城市。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使各族人民的平等权利得到充分表现。所有这些不仅在客观上提供了建立统一法律体系的要求,而且也为法律的发展和法学的繁荣提供了深厚的社会基础。同时,希腊哲学中的自然法思想也在罗马境内流行起来,它提出的理性、正义、诚实等理念为法律找到了一个更加高尚和神圣的目标。
——摘编自郭守兰、曹全来《西方法文化史纲》
材料二
英国是一个法治传统悠久的国家,中世纪前期的英国,国王和贵族之间维系着一种双向契约关系。中世纪后期英国国王不断加强王权,危害到了贵族们的封建权益。13世纪初,贵族集团发起了反对英国国王的武装起义,并迫使其签署《大宪章》。《大宪章》共63条,其中,第12条和14条规定除传统封建捐税外,任何赋税必须经“全国公意许可”,为取得全国公意许可,需召开封建大会议;第30条规定:未经自由民同意,任何郡长或执行吏都不得擅取其车马作为运输之用;第61条规定:贵族须推选出25位代表,监督《大宪章》的落实;第63条规定:教会应享有自由,英国臣民及其子孙后代充分而全然享受《大宪章》所述各项自由、权利与特权。
——摘编自程汉大《大宪章)与英国宪法的起源》等
材料三
美国宪法虽然产生于独立战争的革命胜利之后,但它深受英国等欧洲大陆启蒙思想的影响,是最先以成文法的形式将启蒙思想家的理想宪政化的楷模。同时也是美国人宪政实践的总结,并具随着社会变迁而不断完善和发展。美国宪法的创制与实施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宪政文化,其规定的政权组织形式典型地体现了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组织原则,有关公民权利的宪法修正案即人权法案反映权利至上、公权力依程序行使的法治原则。用宪法形式确立的美国式的三权分立制衡的政治架构和宪政运作范式,是对西方法治观念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具有其独特的法律文化意义。
——据季金华、金成富《美国宪法的成长及其法律文化意义探析》整理
(1)根据史料一,概括影响罗马法发展的因素。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大宪章》的特点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3)根据史料三,概括美国宪政的原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宪法制定的目的。
参考答案
1.A2.C3.D4.C5.B6.C7.D8.D9.C10.A11.C12.B13.B14.B15.A
16.(1)条例繁杂,内容广泛;儒法结合;严刑酷法;重视经济立法
(2)论题:选官制度是中国古代王朝统治的基石
阐述:自秦汉选官制度变革以来,以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为代表的古代选官制度,在其变革过程中,更加适应了国家统治的需要,为封建王朝统治奠定了基础。秦朝“以法为教,以吏为师”,使得古代政治由贵族政治逐渐转向了官僚政治,改变了自古以来的选官标准,对后世影响深远;汉朝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使得选官制度更加合理化,并适应了儒家思想的发展,成功获得士阶层的支持;隋唐至明清的科举制,历经千余年变革,深植于中国古代社会,扩大了统治基础,增强了统治阶层力量,更使得国家统治日趋合理化。综上所述,我国古代不同朝代采取了不同的选官制度,是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而做出的调整,也是历朝历代加强统治的需要,所以作为一种制度应与时俱进。
17.(1)因素:政局的稳定与领土的扩张;各民族人民之间的交往与联系增强;商品经济的发展;各族人民平等权利的发展。
(2)特点:法律至上,法律对王权有限制作用;注重保护私有财产;重视对法律的监督和落实;注重保障臣民的自由与权利。原因:中世纪英国国王与贵族形成的契约关系、政治协商传统;随着王权与贵族的矛盾激化,臣民反专制的斗争激烈;人民争取民主、自由的意识高涨。
(3)原则:权力制衡、人民权利至上、程序优先。目的:限制政府权力,保障人民主权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