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百家争鸣
设计者:
单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者:
学习目标
1、掌握孔子在思想教育文化方面的主要贡献,知道“百家争鸣”中的主要派别、代表人物及思想;2、通过观点比较和阶级分析法,掌握各派学说观点的差异及其阶级立场;通过表格归纳,整合知识结构;3、初步理解“百家争鸣”产生的背景和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学习重点
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百家争鸣的内容。
学习难点
理解百家争鸣产生的背景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教学过程
(结合课程标准或单元目标进行简要分析)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也是我国学术思想空前繁荣、空前自由和活跃的时期,形成了我国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高峰。这个时期,各家学派为了让统治阶级接受自己的主张,纷纷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观点,各种学说蓬勃兴起,形成了诸子百家,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现象。
备注
教学导入在孔子那里读到一颗爱心,构建和谐;在孟子那里读到一股正气,平治天下;在墨子那里读到一腔热血,救助苦难;在韩非那里读到一双冷眼,直面人生。——易中天上面是著名学者易中天对春秋战国时期几位思想家的评价,他为什么给予这些思想家这样的评价?这些思想家对历史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带着问题,我们来学习第8课《百家争鸣》。
教学探究第一学程:学习任务:主问题1:①老子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其主张有哪些?②孔子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和教育成就有哪些?学法指导:第一步:自学探究——“学法指导”设计(自学要求)明确自学目标任务。独立、专注、积极自学。初步理解自学内容并标注所发现的问题。自学时间5分钟。第二步:互学讨论——“学法指导”设计(互学要求)学习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学习小组采取两人对学、组内互学、组间帮学等形式,协同解决自学中未解决的问题。做好展学分配任务。互学参与度高,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若出现每人次扣1分)。第三步:展学交互——“学法指导”设计(展学要求)展示分工明确,仪态大方,语言规范,声音洪亮。展示组展示时,非展示组认真倾听,小组之间有质疑有对抗,思维碰撞,及时矫正错误问题。主问题1设计意图(主要从“知识重点难点”与“学科核心素养”两个角度分析)
儒家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影响深远。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孔子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主问题1预设答案:①: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主要观点:人们应顺应自然;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②:儒家学派创始人。它的核心思想是“仁”,反对苛政,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教育成就:创办私学,“有教无类”。第二学程:学习任务:主问题2.“诸子百家”影响最大的学派有哪些?其主要代表人物各是谁?他们有哪些著名的主张?学法指导:第一步:自学探究——“学法指导”设计(自学要求)1、明确自学目标任务。2、独立、专注、积极自学。3、初步理解自学内容并标注所发现的问题。4、自学时间5分钟。第二步:互学讨论——“学法指导”设计(互学要求)1、学习小组成员分工明确。2、学习小组采取两人对学、组内互学、组间帮学等形式,协同解决自学中未解决的问题。3、做好展学分配任务。4、互学参与度高,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若出现每人次扣1分)。第三步:展学交互——“学法指导”设计(展学要求)1、展示分工明确,仪态大方,语言规范,声音洪亮。2、展示组展示时,非展示组认真倾听,小组之间有质疑有对抗,思维碰撞,及时矫正错误问题。主问题2设计意图(主要从“知识重点难点”与“学科核心素养”两个角度分析)孔子“仁”
的学说和孟子的“仁政”;孔子关于教育的主张;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墨子的“兼爱”“非攻”;韩非子的法制思想都值得现代社会吸收和借鉴。主问题2预设答案:学派代表人物主要观点墨家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儒家孟子反对一切非正义战争,主张轻徭薄赋,实行仁政道家庄子主张“无为而治”,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不要加重人民的负担法家韩非子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兵家孙武“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第三学程:学习任务:主问题3.“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和影响各是什么?学法指导:第一步:自学探究——“学法指导”设计(自学要求)1、明确自学目标任务。2、独立、专注、积极自学。3、初步理解自学内容并标注所发现的问题。4、自学时间5分钟。第二步:互学讨论——“学法指导”设计(互学要求)1、学习小组成员分工明确。2、学习小组采取两人对学、组内互学、组间帮学等形式,协同解决自学中未解决的问题。3、做好展学分配任务。4、互学参与度高,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若出现每人次扣1分)。第三步:展学交互——“学法指导”设计(展学要求)1、展示分工明确,仪态大方,语言规范,声音洪亮。2、展示组展示时,非展示组认真倾听,小组之间有质疑有对抗,思维碰撞,及时矫正错误问题。主问题3设计意图(主要从“知识重点难点”与“学科核心素养”两个角度分析)主问题3预设答案:原因:铁制农具与牛耕带动社会生产力的进步,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影响: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第四学程:学习任务:主任务4.当堂练习(当堂检测)导学单学法指导:第一步:自学探究——“学法指导”设计(自学要求)1、明确自学目标任务。2、独立、专注、积极自学。3、初步理解自学内容并标注所发现的问题。4、自学时间5分钟。第二步:互学讨论——“学法指导”设计(互学要求)1、学习小组成员分工明确。2、学习小组采取两人对学、组内互学、组间帮学等形式,协同解决自学中未解决的问题。3、做好展学分配任务。4、互学参与度高,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若出现每人次扣1分)。第三步:展学交互——“学法指导”设计(展学要求)1、展示分工明确,仪态大方,语言规范,声音洪亮。2、展示组展示时,非展示组认真倾听,小组之间有质疑有对抗,思维碰撞,及时矫正错误问题。主问题4预设答案:DBAC5、(1)儒家,仁。(2)创办私学。(3)《论语》
教学总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地主阶级通过不同形式先后夺取政权,封建诸侯割据天下并不断进行兼并战争。生活在这一时代的墨子、孟子、庄子和韩非子都就战争和统治者如何统治人民发表了各自的见解,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主流是总结巩固地主阶级统治的经验教训。每位思想家都就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站在各自的立场上各抒己见,彼此辩驳。例如,关于治理国家的方法,孟子倡导“仁政”,庄子提出“无为而治”,韩非子则主张法治,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