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秦统一中国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9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0-05 21:48: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9

秦统一中国
设计者:
单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者:
学习目标
1.识记秦王嬴政统一六国的史实,了解其重要意义。掌握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具体措施,知道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具体内容。了解秦朝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学习重点
巩固统一的措施
学习难点
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教学过程
(结合课程标准或单元目标进行简要分析)秦统一中国主要讲述了秦朝结束春秋战国的分裂局面,完成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统一,是中国大一统国家的开端;统一后它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不仅为两汉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打下基础,而且对后面的隋、唐、元、明、清等统一的国家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备注
教学导入战国时期,各诸侯国连年征战,国力衰退,民不聊生,诸侯国的人民渴望结束战争,过上安定的生活。这个愿望的实现,历史地落在了秦国国君嬴政的身上。他是如何实现大家的这一愿望的?今天我们学习第九课——《秦统一中国》。
教学探究第一学程:学习任务:主问题1:秦王嬴政能够统一六国的条件有哪些?学法指导:第一步:自学探究——“学法指导”设计(自学要求)明确自学目标任务。独立、专注、积极自学。初步理解自学内容并标注所发现的问题。自学时间5分钟。第二步:互学讨论——“学法指导”设计(互学要求)学习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学习小组采取两人对学、组内互学、组间帮学等形式,协同解决自学中未解决的问题。做好展学分配任务。互学参与度高,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若出现每人次扣1分)。第三步:展学交互——“学法指导”设计(展学要求)展示分工明确,仪态大方,语言规范,声音洪亮。展示组展示时,非展示组认真倾听,小组之间有质疑有对抗,思维碰撞,及时矫正错误问题。主问题1设计意图(主要从“知识重点难点”与“学科核心素养”两个角度分析)
设问:“秦朝”的“秦”和战国七雄的“秦”有什么不同?以问题的形式强调秦朝在时间上开启了一个新的朝代,结束了一个旧的时代;在空间上建立了当时世界上的一个大国,教师强调“多元一体”,从此以后统一就成为了中国历史的主旋律。主问题1预设答案:条件:战国以来的连年战争,影响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人民渴望结束战乱,实现统一(人心所向);秦国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国力大增,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国力强大):秦王嬴政即位之后,为灭亡六国,招募各国人才,策划统一大业,进行了充分的准备(重视人才、准备充分)第二学程:学习任务:主问题2.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哪些?学法指导:第一步:自学探究——“学法指导”设计(自学要求)1、明确自学目标任务。2、独立、专注、积极自学。3、初步理解自学内容并标注所发现的问题。4、自学时间5分钟。第二步:互学讨论——“学法指导”设计(互学要求)1、学习小组成员分工明确。2、学习小组采取两人对学、组内互学、组间帮学等形式,协同解决自学中未解决的问题。3、做好展学分配任务。4、互学参与度高,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若出现每人次扣1分)。第三步:展学交互——“学法指导”设计(展学要求)1、展示分工明确,仪态大方,语言规范,声音洪亮。2、展示组展示时,非展示组认真倾听,小组之间有质疑有对抗,思维碰撞,及时矫正错误问题。主问题2设计意图(主要从“知识重点难点”与“学科核心素养”两个角度分析)根据“秦朝政治建制示意图”强调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其实质是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主问题2预设答案:第三学程:学习任务:主问题3.你是如何理解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的?学法指导:第一步:自学探究——“学法指导”设计(自学要求)1、明确自学目标任务。2、独立、专注、积极自学。3、初步理解自学内容并标注所发现的问题。4、自学时间5分钟。第二步:互学讨论——“学法指导”设计(互学要求)1、学习小组成员分工明确。2、学习小组采取两人对学、组内互学、组间帮学等形式,协同解决自学中未解决的问题。3、做好展学分配任务。4、互学参与度高,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若出现每人次扣1分)。第三步:展学交互——“学法指导”设计(展学要求)1、展示分工明确,仪态大方,语言规范,声音洪亮。2、展示组展示时,非展示组认真倾听,小组之间有质疑有对抗,思维碰撞,及时矫正错误问题。主问题3设计意图(主要从“知识重点难点”与“学科核心素养”两个角度分析)秦统一后,秦始皇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军事等领域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对巩固封建国家的统一和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主问题3预设答案:秦统一前,国家处于混乱割据状态,战争频繁,严重阻碍了各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同时给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灾难。秦的统一,符合历史发展趋势,也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心声。秦朝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完成了统一,开创了一个新局面。此后,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虽然出现过分裂割据的时期,但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第四学程:学习任务:主任务4.当堂练习(当堂检测)导学单学法指导:第一步:自学探究——“学法指导”设计(自学要求)1、明确自学目标任务。2、独立、专注、积极自学。3、初步理解自学内容并标注所发现的问题。4、自学时间5分钟。第二步:互学讨论——“学法指导”设计(互学要求)1、学习小组成员分工明确。2、学习小组采取两人对学、组内互学、组间帮学等形式,协同解决自学中未解决的问题。3、做好展学分配任务。4、互学参与度高,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若出现每人次扣1分)。第三步:展学交互——“学法指导”设计(展学要求)1、展示分工明确,仪态大方,语言规范,声音洪亮。2、展示组展示时,非展示组认真倾听,小组之间有质疑有对抗,思维碰撞,及时矫正错误问题。主问题4预设答案:BADB5.(1)秦朝统一以前的社会状况。(2)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车轨。(3)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开通了灵渠。(4)这些措施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
教学总结秦统一中国是历来考试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本节课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分析归纳“秦始皇能够灭掉东方六国,实现统一的原因有哪些”“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哪些”“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哪些”“这些措施的实施有何意义”等问题,设计了小组讨论的环节,培养学生初步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利用地图等直观教具,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整节课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理念。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