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专题训练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凸透镜、光具座、蜡烛、光屏各一个,火柴一盒。
(1)凸透镜对光有______作用(填“会聚”或“发散”)。
(2)帏涛在实验中发现光屏上成的蜡烛的像偏上(如图1所示),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蜡烛向______(填“上”或“下”)调整。
(3)如图2所示是小明通过实验得到的凸透镜的像距v和物距u关系的图象。由图象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cm。
(4)当烛焰距凸透镜45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______的实像(填“缩小”或“放大”)。要使烛焰在光屏上所成的像变大,应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动,调节蜡烛的位置,同时将光屏______(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直至得到清晰的像。
2.小丹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装置如图乙所示:
(1)在实验前,小丹利用如图甲,将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在光屏上出现个最小最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f=______cm。
(2)在做实验前,应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依次固定在光具座上并调节三者的中心在______。
(3)如图乙所示位置时,蜡烛恰好能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此像的性质是倒立、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这与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成像特点相同。
(4)实验时,光屏上得到了蜡烛清晰的像,小丹不小心在凸透镜上溅了一个小泥点,则光屏上______(选填“有”或“没有”)小泥点的像或影子。
(5)随着实验的进行,蜡烛在燃烧的过程中逐渐变短,像成在了光屏的上方,如果只移动凸透镜,应将凸透镜向______(选填“上”“下”)移动,就可以让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6)如图丙所示,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眼镜,发现光屏上的由清晰变模糊了,将光屏向透镜方向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是______眼镜(选填“近视”或“远视”)。
3.如图所示,某同学用自制的水透镜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向水透镜里注水时,水透镜的焦距将变小;当从水透镜抽水时,水透的焦距将变大。
(1)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射向水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光斑,则此时水透镜的焦距为______cm。
(2)该同学移动蜡烛,水透镜和光屏至图乙所示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若仅将蜡烛与光屏位置对调,则在光屏上______(填“能”或“不能”)看到清晰的像。
(3)在图乙所示实验场最下,该同学把自己的眼镜给水透镜“戴上”(如图丙所示),当从水透镜中注入适量的水后,他发现烛焰的像再次变得清晰,由此判断该同学戴的是______眼镜(选填“近视”成“远视”)。
(4)如图1所示为某同学的照片,图2是将图甲中的水透镜紧贴在照片,然后逐渐远离照片,透过透镜所能看照片的像,则在远离的过程中看到的顺序是______。
A.②③④①
B.③②①④
C.②③①④
D.④①②③
4.小明同学为了探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做了一系列的实验
(1)他伸直手臂,通过手拿的凸透镜看远处的房屋,他看到的是房屋_______的像(选填“放大”或“缩小”)。
(2)小明将烛焰、透镜、光屏三者中心调节在一条直线上后,要移动蜡烛与光屏使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他是同时移动蜡烛与光屏,还是先移动某个再移动另外一个(写清具体的物体名称):________。
5.小刚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对光线有________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cm。
(2)如图乙所示,小刚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0cm刻度处,在________刻度范围内移动光屏,直到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该像是倒立、________的实像。
(3)小刚将蜡烛移至光具座35cm刻度处,在凸透镜位置不变时,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方法一:将光屏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生活中________就是利用这个规律制成的。方法二: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一个焦距合适的___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6.小华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来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如图甲所示,光屏上能呈现清晰的像,此像的性质是倒立、______的实像;
(2)她又利用该装置研究视力的矫正问题,将蜡烛放在离凸透镜较远的位置,如图乙所示,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此时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近视眼镜,为使光屏上的像再次清晰,在保持透镜位置不变的条件下,下列操作可行的是______
;
①将光屏远离透镜
②将光屏靠近透镜
③将蜡烛远离透镜
④将蜡烛靠近透镜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小浩好动且思维颇有创意,他突发奇想,要是把图甲中蜡烛与光屏的位置互换,结果会怎样呢?他立即一试,哇塞!太神奇了,光屏上的像依旧十分清晰,只是像的大小发生了变化!你能解释一下所成像依旧清晰的原因吗?______(选填“A.反射光路可逆”、“B.折射光路可逆”或“C.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7.小军在利用光具座“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做了如下操作:
(1)如图甲所示,将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移动光屏找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f=______cm;
(2)小军将凸透镜、烛焰和光屏三者的中心调至同一水平高度,目的是______;
(3)如图乙所示,小军把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2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直到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该像是______(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此成像特点常应用在______(选填“放大镜”“照相机”或“幻灯机”)上;
(4)保持蜡烛和凸透镜位置不变,小军将老花眼镜放置在凸透镜与蜡烛间,若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
8.小明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调到如图所示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一定是______(放大/缩小/等大)的。若将凸透镜向右移到______刻度处,屏上即可再次成清晰的像。若在图示位置将蜡烛靠近凸透镜,光屏上的像将会模糊,若在透镜前放置一个焦距合适的______
(近视/远视)眼镜,光屏上的像也可以再次清晰。若在图示位置将蜡烛向右移动10cm,则蜡烛通过凸透镜的像一定是______的。
9.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焦距为的凸透镜A固定在光具座上刻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刻线处,移动光屏到__________刻线处,烛焰在光屏上能成清晰的像。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A换成焦距为的凸透镜B并保持位置不变,为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应将光屏________(填“向左”、“向右”或“不”)移动。
10.小丽在实验室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其步骤如下:
(1)如图1甲所示,让平行光正对着凸透镜照射,左右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测得凸透镜的焦距f=______cm;
(2)如图1乙所示,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左右移动凸透镜,在光屏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得到清晰的烛焰的像,因为______;
(3)在图1丙中,烛焰在光屏上形成清晰的像。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如果蜡烛向左移动5cm,为了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光屏应该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且光屏移动的距离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5cm;
(4)如图2所示,将蜡烛放在距该透镜左侧30.0cm处,在距透镜右侧40.0cm处放一个平面镜,镜面与凸透镜的主光轴垂直,则该光具组中蜡烛的成像情况是______(选填下列选项中的一个选项)。
A.一个正立实像,一个倒立实像,一个正立虚像
B.一个正立实像,一个正立虚像,一个倒立虚像
C.一个倒立实像,一个正立虚像,一个倒立虚像
D.一个正立实像,一个倒立实像,一个倒立虚像
1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光屏中心呈现一清晰等大烛焰的像。
(1)该透镜的焦距为______cm;
(2)如图甲所示,当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烛焰的像将位于光屏中心的______;
(3)如图乙所示,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36cm刻度处,则人眼在______(选填“1”“2”或“3”)处能观察到蜡烛的像;
(4)在图甲中,将一眼镜片放在透镜和蜡烛之间,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将光屏向右移动,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该眼镜片可以矫正______眼。
(5)实验得到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发现在图丙中左边的蜡烛通过凸透镜不可能形成的像是______(选填“A”“B”“C”或“D”)。
12.实验室常用蜡烛完成以下光学实验。
(1)如图甲为小孔成像示意图,小孔成像的原理是___________。如果只将蜡烛靠近小孔,像会变得大一点,要想像是清晰的,光屏_____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同时远离小孔;
(2)利用如图乙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再将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上,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一支外形完全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将蜡烛靠近玻璃板,像的大小将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蜡烛还可以用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图丙中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未画出);
①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__;
②若在图丁中用塑料吸管对准A点沿垂直于纸面方向持续用力吹气使烛焰尖部向左偏,发现光屏上“烛焰尖部”变模糊,则将光屏向_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烛焰尖部”呈现的像又会变清晰;
③随着蜡烛燃烧而变短,光屏上成的像将向上移动。由于影响到了实验的进行,这时最合理的调整是___________
A.只需将凸透镜向下移动些
B.只需将光屏向上移动些
C.将凸透镜和光屏向下移一些
D.蜡烛适当向上调一些
④当光屏上出现蜡烛清晰的像时,如果用遮光板挡住凸透镜的上面一小部分,我们观察光屏时,将会在光屏上看到___________。
A.蜡烛像的下部分
B.蜡烛像的上部分
C.蜡烛完整的像,像的亮度变暗
D.蜡烛完整的像,像的亮度不变
参考答案
1.会聚
上
10
缩小
远离
2.10.0
同一高度
放大
投影仪
没有
下
远视
3.8.0
能
近视
B
4.缩小
应该先移动蜡烛,再移动光屏
5.会聚
11.0
61-72cm
缩小
远离
投影仪
远视
6.放大
D
B
7.10.0
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缩小
照相机
左
8.放大
65
远视
放大
9.70
向左
10.15.0
不能
物距小于1倍焦距
左
大于
C
11.10.0
上方
2
近视
B
12.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不需要
不变
10.0
左
D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