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
第
一
学期
九年级
总课时
节
课题
物质组成的表示(3)—
物质组成的定量表示
课型
新授
主备人
审核人
使用人
使用时间
课标要求
利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能看懂某些商品标签上标示的组成元素及其含量。
学习目标
知道化学式量(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初步掌握根据化学式计算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以及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通过练习讨论掌握化学式的简单计算,初步形成对事物进行抽象分析和定量处理的能力。结合对物质从宏观到微观的认识,进一步发展科学想象力,学会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产生活。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化学式的有关计算学习难点:根据物质中某元素质量分数,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
导学单、课件、氧原子模型、钠原子模型、水分子模型
学本教学过程设计
设计意图
个人补充及备注
教学导入[知识回顾]
化学式H2O有哪些意义?相对原子质量是如何定义的?你怎样比较氢原子和氧原子的质量大小?
化学式的意义以及相对原子质量是学习本节的基础,复习巩固为学习新知做铺垫。
二、学习探究【第一学程】学习任务:化学式量的计算主问题1.什么是化学式量、相对分子质量?学法指导:第一步:自学探究——“学法指导”设计(自学要求)任务1:观察桌子上的钠原子和水分子模型,比较这两种粒子的质量大小;思考:原子的质量很小,使用起来不方便,所以可以用
来计量原子的质量;分子的质量很小,也可以用
来计量分子的质量。
任务2:自学课本86页,明确化学式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任务3:在导学单上计算二氧化碳(CO2)、乙醇(C2H5OH)、氢氧化钙(Ca(OH)2)化学式量。(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a-40)第二步:互学讨论——“学法指导”设计(互学要求)组内交流化学式量计算的答案,及时纠错修改。第三步:展学交互——“学法指导”设计(展学要求)组长带领组员上台展示,提前做好分工。分别展示计算二氧化碳(CO2)、乙醇(C2H5OH)、氢氧化钙(Ca(OH)2)的化学式量,并说明计算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主问题预设答案:1.某物质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就是该物质的化学式量。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其化学式量也叫相对分子质量。2.二氧化碳(CO2)的化学式量为:12+16×2=
44
乙醇(C2H5OH)的化学式量为:12×2+1×6+16=46
氢氧化钙(Ca(OH)2)的化学式量:
40+(16+1)×2=74
点拨:教师强调化学式量的计算:相同原子的相对质量之和可以合并乘以个数,以及带括号化学式量的计算。过渡:关于水的认识很多,但从化学角度看这瓶水,水中氢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多少?【第二学程】学习任务:计算组成物质的各种元素的质量比主问题1.如何计算组成物质的各种元素的质量比?学法指导:第一步:自学探究——“学法指导”设计(自学要求)任务1:计算1个水分子、10个水分子、n个水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的质量比是多少?任务2:自学课本85页,结合图示思考水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与水分子中氢原子与氧原子的质量比之间的联系;任务3:计算组成二氧化碳(CO2)、乙醇(C2H5OH)、氢氧化钙(Ca(OH)2)中各种元素的质量比是多少?(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a-40)第二步:互学讨论——“学法指导”设计(互学要求)组内交流水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与水分子中氢原子与氧原子的质量比之间的联系。组内交流化学式量计算的答案,及时纠错修改。第三步:展学交互——“学法指导”设计(展学要求)组长总结组成物质的各种元素的质量比的计算。组长明确展示分工,小组同学分别展示计算二氧化碳(CO2)、乙醇(C2H5OH)、氢氧化钙(Ca(OH)2)中各种元素的质量比。主问题2预设答案:元素的质量比=(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
原子个数
)之比。点拨:教师强调一般元素的质量比要化简为最简整数比过渡: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就是该元素的质量与物质总质量之比。如何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呢?【第三学程】学习任务:计算某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主问题1.如何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2.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的含义是什么?
学法指导:第一步:自学探究——“学法指导”设计(自学要求)任务1:自学课本85-86页,计算水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任务2:思考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如何计算;任务3:计算100g、200g水中含氢元素的质量。
第二步:互学讨论——“学法指导”设计(互学要求)组内总结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计算,水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的含义。
第三步:展学交互——“学法指导”设计(展学要求)组长带领组员上台展示,提前做好分工。分别展示水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100g、200g水中含氢元素的质量。组长总结物质中某元素质量分数的含义。主问题3预设答案:1.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某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相对分子质量×100%。2.物质中元素的质量分数指的是100g该物质中含氢元素的质量。
三、教学总结
本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第一步:个体展示
第二步:质疑补充
第三步:教师小结四、当堂检测化肥碳酸氢铵的化学式是NH4HCO3,根据化学式,完成下列填空:(1)碳酸氢铵(NH4HC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碳酸氢铵(NH4HCO3)中氮、氢、氧、碳四种元素的质量比
;(3)碳酸氢铵(NH4HCO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结果精确到0.1%)(4)每袋(50
kg)该化肥中氮元素的质量为
。
在学生理解化学式意义的前提下,利用氧原子、水分子模型,让学生知道纯净物有固定的组成,且组成物质的各元素之间必然存在着一定的质量关系。由相对原子质量引入相对分子质量,设计有梯度的训练题,让学生完成由模仿到熟练掌握的过程。由一个水分子、十个水分子、n个水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的质量比,又根据化学式的意义,从本质上理解化合物中不同元素的质量比的计算。让学生完整经历知识核心处的深度学习,使简单的学习过程变得有层次、有深度。通过问题支架为学生搭建起层层递进的学习阶梯,学生通过自学、互学、展学环节可以把知识理解掌握,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要全面。使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化学应用能力,在情感方面得到升华。
把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根据达标情况,布置有层次的作业。
教师在学生互学时,作为参与者,和学生一起讨论,作为推动者参与课堂。
板书设计
物质组成的定量表示化
化学式量学
组成元素的质量比式
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作业设计
链接中考1.柠檬酸(C6H8O7)具有温和爽快的酸味,普遍用于各种饮料、汽水等食品的制造。关于柠檬酸的说法正确的是()相对分子质量为192g由20个原子构成分子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3:4:7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小2.地震过后,防疫部门常用到一种高效安全灭菌消毒剂,该消毒剂可表示为RO2主要用于饮用水消毒,实验测得该氧化物中R与O的质量比为71:64,则RO2的化学式为(
)
CO2
B.
NO2
C.
SO2
D.ClO2
3.花青素(化学式:C15H11O6)是自然界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水溶性天然色素,也是植物花瓣中的主要显色物质。水果、蔬菜等五彩缤纷的颜色大部分与之有关。试回答下列问题:花青素属于
(填“单质”或“化合物”)花青素分子中碳、氧原子个数比
(填最简整数比)花青素中质量分数最小的元素是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本着先学后教的理念设计的四个学程。学本教学理念下,学本教学的本质和他最大的好处是提升学生的学习力。尤其是理科,要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本节课教学的起点定位在学生已知的化学式上,从相对原子质量到相对分子质量,在学生理解化学式的意义的基础上,学习根据化学式进行简单计算。学生第一次接触物质组成的计算,因此在教学中应让学生充分思考、讨论,我在设计每个学程的主问题时,尽量有梯度,由学生已有的知识为起点,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引出问题。进而组织学生有效的自学、互学、展学,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由此解决问题。化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
第
一
学期
九年级
总课时
节
课题
物质组成的表示(1)—
化学式及其意义
课型
新授
主备人
审核人
使用人
使用时间
课标要求
知道化学式的意义,能用化学式表示某些物质的组成。
教学目标
能正确书写常见物质的化学式,读出化学式,说出化学式的意义,根据物质的化学式能判断出物质的组成元素和微粒构成。在正确书写化学式的同时,主动对所学物质进行分类,能区分单质和化合物。体会化学式的学科价值,使学生从学科角度去分析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化学式的意义难点:理解化学式与物质组成的关系的基础上,明确化学式的含义。
课前准备
导学单、课件
学本教学过程设计
设计意图
个人补充及备注
教学导入说出下列元素符号的意义:H
Mg2.你看到下列符号,想到了什么?
H2O
NaCl
Cu
在学生复习巩固元素符号的意义的基础上,引入化学式。
学习探究【第一学程】学习任务:化学式的定义主问题1.什么是化学式?学法指导:第一步:自学探究任务1:自学课本81页,明确化学式的定义。任务2:结合课本81页-82页,思考:所有物质都能用化学式表示吗?水的化学式是什么?冰的化学式呢?水蒸气呢?这说明什么?第二步:互学讨论组内交流化学式的定义及相关问题。第三步:展学交互组长展示化学式的定义及相关问题。主问题1预设答案:化学式的定义:化学式就是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来表示纯净物组成的式子。2.(1)并不是所有的物质都能用化学式表示。
教师强调:只有纯净物才能用化学式表示其组成。
(2)
H2O.
一种物质只能用一个化学式来表示。总结过渡:化学式是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的。我们看到水的化学式,能想到什么呢?【第二学程】学习任务:化学式的意义主问题2.化学式有什么意义?学法指导:第一步:自学探究任务1:思考化学式H2O的意义;2H2O的意义。任务2:思考2H2O中数字2的含义。第二步:互学讨论组内交流
H2O的意义以及2H2O中数字2的含义。第三步:展学交互组长带领组员上台展示,提前做好分工。分别展示化学式的意义以及2H2O中数字2的含义。主问题2预设答案:1.化学式H2O表示水这种物质;表示一个水分子。2.
2H2O表示两个水分子。教师总结:1.化学式H2O表示:宏观:表示水这种物质;表示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微观:表示一个水分子;表示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2.化学式的意义宏观
:①表示某种物质②表示该物质由哪些元素组成的微观:
①表示一个微观粒子②表示微观粒子的构成化学式前的数字只有微观意义,表示微粒个数;
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含有的原子个数。过渡语:纯净物才有化学式,而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那单质的化学式你会写吗?【第三学程】学习任务:单质化学式的书写和读法主问题3.单质化学式怎样书写?怎样读?学法指导:第一步:自学探究任务1:阅读课本81-82页,讨论总结单质化学式的写法由原子构成的单质,如金属、固态非金属,稀有气体直接用
来表示它的化学式,;由分子构成的单质用
来表示它们的化学式。任务2: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铜
铁
氢气
氧气
氦气
第二步:互学讨论组内交流化学式的定义、单质化学式的书写,交流纠正任务2的化学式的书写。
第三步:展学交互组长总结单质化学式的写法,明确展示分工,分别展示铜
铁、氢气、氧气、氦气的书写。主问题2预设答案:单质化学式的书写: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化学式;由分子构成的气体,在元素符号右下角标注原子的个数。单质化学式的读法:若是固体和液体,读元素的名称;若是气体,读作“某气”。三、教学总结
第一步:个体展示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第二步:质疑补充
第三步:教师小结四、当堂检测1.“水是生命的源泉”。下面对水化学式(H2O)意义的理解,错误的是
水是一种氧化物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水分子中含有氢、氧两种原子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一个氧原子2.下列符号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还能表示由这种元素组成的单质,它是
A.N
B.Fe
C.O
D.H2
引导学生在化学式初步观察得出感性的认识后以问题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归纳注意事项,这样更容易理解。了解物质的组成与化学式的联系,总结单质化学式的书写。将化学符号和数字联起来,通过有数字的化学符号和设有数字的化学符号对比,有利于总结出规律。第二学程学生自己总结肯定不全面,教师参与其中适当点拨。学生在之前对物质的认识只是一些化学符号,现在建立了化学式的概念后,应该让学生对单质进行读写。回忆本节内容,为当堂检测做准备。把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根据达标情况,布置有层次的作业。
板书设计
化学式及其意义化学式的定义化学式的意义
2H2O中“2”的含义单质化学式的书写和读法
作业设计
指出下列符号的微观含义O
2O
O2
2O2
K+
2S2-
教学反思
在学习本节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常见元素的元素符号以及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并且从第一单元的第一节就开始接触了物质的化学式,但是学生对化学式的含义以及如何写出物质的化学式等等都是模糊的。因此,本节课教学的起点应定位在学生已知化学式上,如水、氧气、氢气等,从学生熟悉的具体物质入手分析,让学生理解物质的组成与化学式的关系,明确化学式的含义。化学式的教学是初中教学的重点。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本着先学后教的理念设计的,注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化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
第
一
学期
九年级
总课时
节
课题
物质组成的表示(2)—
化合价
课型
新授
主备人
审核人
使用人
使用时间
课标要求
能说出几种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能用化学式表示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
教学目标
通过化合物形成的实例了解化合价的含义。了解元素化合价与化学式的关系,能根据元素的化合价写化学式和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的化合价,利用化合价写离子符号。通过化合价的引入,对学生进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教育,充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一些元素和根的化合价,用化学式表示物质的组成,利用化合价推求化学式。难点:化合价的理解及应用
课前准备
导学单、课件
学本教学过程设计
设计意图
个人补充及备注
教学导入
一氧化碳(CO)和二氧化碳(CO2)的组成元素的比例为何不同?化学式中的数字体现了什么?
问题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学习探究【第一学程】学习任务:元素的化合价主问题1.元素的化合价是由什么决定的?学法指导:第一步:自学探究任务1:水的化学式为H2O,氨的化学式为NH3,甲烷的化学式为CH4。为什么在这些化合物的分子中,不同原子结合氢原子的数目不同呢?是什么决定了原子之间相互化合的数量关系 任务2:自学课本82页,思考元素的化合价是由什么决定的?任务3:在导学单上以NaCl为例,图示解释原子得失电子与化合价的关系。第二步:互学讨论小组结合自学环节得出的答案,交流讨论元素的化合价是由什么决定的。第三步:展学交互组长明确分工,上台展示元素化合价是由什么决定的。主问题1预设答案:化合价是由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的数目决定的。Na元素和Cl元素化合形成NaCl时,每个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同时每个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因此,氯化钠中钠元素表现+1价,氯元素表现-1价.教师指导:这部分内容教师要适时指导,让学生从本质上理解元素的原子之间相互结合时有得失电子的行为,得失电子的数目与元素的化合价是密切相关的,这样学生才能对化合价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第二学程】学习任务:元素化合价的规律主问题2.元素化合价有什么规律?学法指导:第一步:自学探究任务1:观察课本83页常见元素或根在化合物中的主要化合价,讨论以下问题:从上表中可以看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价各有什么特点?根据元素的化合价,计算MgO、H2O、MgCl2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任务2:氮元素有多种化合价,请根据下列几种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
NO2
HNO3
NH3第二步:互学讨论小组内交流任务1,共同探讨任务2的计算,根据化学式判断出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第三步:展学交互组长明确分工,分别展示任务1,且说出理由;小组同学分别展示任务2化合价的计算。
主问题2预设答案:(1)金属元素表现正价,非金属元素有时显正价,有时显负价。(2)在化合物中,各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之和为零。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2.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
HNO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
NH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教师点拨:计算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时,利用化合物中各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之和为零。【第三学程】学习任务:根据化合价写化学式主问题3.如何写化学式?由铝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是+3,氧元素的化合价是-2,写出氧化铝的化学式思考: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NaCl、CO2、P2O5等分别读作氯化钠、二氧化碳、五氧化二磷。这些物质的化学式在写法和读法上有什么规律?请推测NO2、Fe2O3、CaCl2的名称。学法指导:第一步:自学探究自学课本活动天地4-2,写出氧化铝的化学式。第二步:互学讨论组内结合课本活动天地4-2,交流讨论化学式的写法和读法。第三步:展学交互组长明确分工,分别上台展示氧化铝的写法,化学式的写法和读法有什么规律以及思考2物质的名称。
主问题3预设答案: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学式口诀先写符号后标价,取其价数斜放下,两数相约求最简,见了“1”字省掉它。化学式的写法、读法单质:①稀有气体
用元素符号表示,如He②.金属和固体非金属
用元素符号表示,如Fe
、Cu、C③非金属气体
在元素符号右下角写上分子中所含原子数目,如O2化合物:氧化物书写:一般把氧的元素符号写在右方,另一种写在左方。如CO2金属元素和非金属组成的化合物:一般金属元素左边,非金属元素写在右边。如NaCl读法:化合物一般读某化某,从右往左读,同时还要读出各种原子的个数,如CO2、Fe3O4三、教学总结1.化合价是由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的数目决定的。(1)金属元素表现正价,非金属元素有时显正价,有时显负价。在化合物中,各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之和为零。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3.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学式口诀先写符号后标价,取其价数斜放下,两数相约求最简,见了“1”字省掉它。四、当堂检测1.下列含有硫元素的物质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最高的是()A.SO2
B.H2SO4
C.H2S
D.S2.已知在铁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某种化合物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请写出该化合物的化学式。
将化合价置入具体的例子中,加深学生对其理解。对照常见元素化合价表,让学生自己思考总结,加理解。教师在此问题上适当点拨,加强练习。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是学生学好化学的基础,及时反馈,以练促记,使学生在练习中巩固知识,学会归纳和运用知识。
板书设计
化合价化合价化合价数值的确定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化合价与化学式的关系
作业设计
钛铁矿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FeTiO3,其中铁元素化合价显+3价,则Ti化合价为(
)
A.+2
B.+3
C.+4
D.+6已知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则由他们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A.O2Fe3
B.FeO
C.Fe2O3
D.Fe3O4
教学反思
书写化学式是一种技能,技能的养成在于多练,教师应指导学生由模仿开始,书写步骤,由繁到简,反复练习,熟能生巧。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展开教学,提高学生对化合价知识的重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