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7张PPT)
写作
学会记事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谈到写作时说:“我该干的事情其实很简单,那就是用自己的方式,讲自己的故事。”如果善于“讲故事”,也就是擅长“记事”,写作就会变得简单起来。
导入新课
1.学会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写清楚。
2.注意锤炼语言,抓住细节,有条理地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流露真情实感。
学习目标
3.培养留心生活的习惯,做生活的有心人。
第一课时
第一,明记叙要素。
如何记事,才能让作文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呢?
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即“记叙的六要素”。
事情的经过
详细
起因和结果
简略
写作指导
例如莫怀戚的《散步》我们来看看本文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
经典回顾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初春
事件
地点
人物
散步的时间:
散步的原因:
母亲身体不好,应该多走走。
散步的经过:
发生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
第6自然段
详写
散步的结果 :
互敬互让,我背母亲走小路。
主旨
表现出一家人之间的互敬互爱、和睦相处的深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第二,传真情实感。
关键是要写自己亲身经历的,感同身受的事,说发自内心的话。
例如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
4
.母亲的临终嘱托。
1.我发脾气时,母亲劝慰我。
2
.母亲重病缠身,却不告诉
儿子,不想给儿子增添痛苦。
3
.母亲央求我去看花。
亲身经历,对母亲的挚爱和怀念,以及对自己少不更事的追悔。
第三,会锤炼语言。
学习使用一些能够贴切表达情感的句子,抓住一些感人的细节。
《秋天的怀念》思考探究的第二题,
1.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2.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
3.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4.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
《有趣的第二课堂》
《校园中最美的一角
《我见到了儿时的伙伴》
《不要忘记你是龙的传人》
《我知错了》
《叶子黄了》
《我爱……》
一篇好的记事作文必须:
紧扣题眼
精心选材
完整叙事
详略得当
生动描写
突出中心
《有趣的第二课堂》
《校园中最美的一角》
《我见到了儿时的伙伴》
《不要忘记你是龙的传人》
《我知错了》
《叶子黄了》
《我爱……》
一、紧扣题眼
二、精心选材
选取身边发生的事件,再加以精心挑选。如校园新事、社会新风尚、家庭新故事,都是“滚滚材源”。无论写什么事,一定要是你所熟悉的,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只有这样,才能写得生动、具体,
才能表达出真情实感,打动别人。
叙事更高的要求是在记事过程中传达情感,以情动人,引人思考。如何才能写得有感情呢?关键是要写自己亲身经历的,感同身受的事。说真话,抒真情。说真话就是说实在话,合乎现实的话,合乎情理事理的话。抒真情就是选取鲜活、真实的事情,大胆吐露真情,力求事真、情真、理真,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怎样做到说真话,抒真情?请看以下两个片段。
(一)
那是去年岁末的一个清晨,我刚刚起床,突然门铃响了。我打开门一看,是母亲。只见她一手扶着门楣,一手提着一个红色暖瓶站在门口,原来母亲给我送骨头汤来了。母亲将骨头汤分成三个小碗,端到餐桌上。我轻轻喝了一口还冒着热气的骨头汤,心里很感动。再看丈夫,显然也被母亲的举止感动了,一改往日的幽默,只一言不发地埋头喝汤。只有少不懂事的儿子直嚷着汤好喝,还缠着让姥姥也喝一口。
(二)
那是去年岁末的一个清晨,气温特别低。我刚刚起床,突然门铃响了,我非常吃惊,要知道那时还不到六点,会是谁呢?疑惑中打开门,我愣住了,是母亲!只见她一手扶着门楣,一手提着一个红色暖瓶,气喘吁吁地站在门口,头发凌乱,脸上有被风刺过的痕迹。
见我开了门,母亲边走进来边说:“幸好赶上了,我还怕你们都走了呢。我煨了些骨头汤,快趁热喝了暖暖身子,好去上课。”说话间母亲已将骨头汤分成三碗,端到餐桌上。
我这才想起前些天和母亲通电话,随口说起想喝骨头汤的事,没想到母亲竟记住了。我轻轻喝了一口还冒着热气的骨头汤,心里一阵感动。真不知我那日渐衰老的母亲为了这飘香的骨头汤动了番怎样的心思。她一定昨晚就计划好了今早的行程,要早早起来热好汤,要赶上近十里的路程准时送到。隆冬的清晨,凛冽的寒风,年近六旬的老人,那是怎样一幅感人至深的画面?更何况她还要拖着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双腿匆匆爬上六楼……我不能再想下去了,泪水早已模糊了我的双眼,我忙掩饰着大口喝汤。
再看丈夫,显然也被母亲的举止感动了,一改往日的幽默,只一言不发地埋头喝汤。只有少不懂事的儿子直嚷着汤好喝,还缠着让外婆也喝一口。当母亲执意把我们推出门去,自己在屋内收拾残局的时候,我知道母亲又一次用她的方式在我的心中种下了一棵亲情树,从那一刻起我的整个生命都是春暖花开。
两篇短文写的是同一件事,都是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合乎现实的真实的事,但第二篇更能打动人。为什么呢?因为第二篇显得更情真意切。它是如何做到的?对比阅读,我们不难领悟到一些说真话、抒真情的方法。
1.
写真实的事,写熟悉的内容(从生活中借鉴)。
有人说生活太平淡了,没有什么好写的,事实刚好相反,这平淡的生活里有很多动人的小事是最能打动人心的,我们选取其中一些镜头
写下来就可以了,这样就达到
了说真话的基本要求了。
第二篇文章之所以更动人,是因为文中写得更具体,抓住“动情点”——母爱的感人细节,展开详细的描写,写出了自己的真切感受,做到了说真话,抒真情。例如:开头母亲的肖像描写、动作描写;母亲在冬日清晨赶上近十里的路程给“我们”送骨头汤;母亲拖着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双腿气喘吁吁地爬上六楼;“我”无意中的一句话母亲竟然记住了……正是这些细致的生活细节描写使文章显得更加真实,情意浓浓,才能够打动读者。
2.
抓住打动人心的细节来写。
所以要想抒真情,必须捕捉动情点。从熟悉的人和事中搜寻那些曾经让你鼻子一酸、心灵一震甚至让你的灵魂受到洗礼的真人真事,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声叹息、一串眼泪、一个背影……都可以写到作文中。只有大胆地说真话,抒真情,只有先打动自己,方能打动别人。
学会记事就是从自己亲身经历或自己耳闻目睹的事写起,抒发真情实感,记下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喜怒哀乐,可详可略。坚持练习,时间长了就会熟能生巧,掌握记事的方法。
三、完整叙事
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让读者明白文章写的是什么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发生了怎样的事以及事件的过程等。
四、详略得当
能够表现文章主旨的材料要浓墨重彩地写,而与文章主旨关系不大的材料就要略写或不写,这样才显得中心突出。
五、生动描写
写事离不开写人,在记事过程中,一定要把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写细致,写逼真,这样才能表达出人物的思想品质,才能更好地表达这件事所包含的意义,即文章的中心思想。
示例:初一刚住校,我很想家,就打电话回家,接电话的是母亲,我说,妈妈我想你,妈妈说她也想我……
点评:只见概述不见描写,更不见细节,语言枯燥,人物形象模糊,感情平淡。
修改稿一:初一刚住校,我是那么的不适应,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陌生,陌生的同学,陌生的老师,陌生的教室,陌生的学习内容,连自来水里流出来的水都是陌生的,晚上醒来,想起妈妈的笑脸,爸爸的大手,奶奶的唠叨,爷爷的叮咛,泪水一下子就流了出来……
评语:增添了心理细节、肖像细节描写。“我”的思家之情表现得更真更切,排比修辞使语势强烈。
修改稿二:初一刚住校,我很想家,就打电话回家,“叮……叮……”电话通了,我仿佛看见妈妈正在洗衣,听到铃声,她立即放下衣服,跌跌撞撞地奔向电话,嘴里还不停地说:“别着急,我来了!”她哪里知道我根本听不到!“喂?秀,是你吗?”是妈妈的声音!我的眼泪一下子流了出来。“妈,我想你!我……”我说不下去。“我也想……想你!”我感受到妈妈的颤抖,她一定是一边笑着,一边流着泪……
评语:增添了心理、语言细节描写。“我”与母亲相思之情表现得更真实、更生动、更浓烈,语言生动。
六、突出中心
根据题目,选定了某件事后,你就要对这件事进行认真地回忆,并仔细琢磨,反复思考,挖掘出这件事中含有的趣味点,意义或生活哲理,或找出它闪光的地方。
记一件事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向读者讲述一个故事,更多的是想通过这件事说明一个道理或所受到的启发等。只有主题深刻,才会给读者以思考、回味和启迪,才会让你的文章更耐读。
明记叙要素
传真情实感
会锤炼语言
学会记事
文无定体
改革创新
本课小结
第二课时
记事作文以叙事为主,要明确:
写谁?(作文对象);
写什么?(作文目的)反映作者对这些事情的态度和看法;
怎样写?(通过一件事或几件事说明作文的目的。)
叙述事件,还可以在事件中进行有效的肖像、语言、心理、动作、细节描写。
导入新课
写记事作文注意事项:
1.交代清楚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一件事总离不开这六要素,把这方面写清楚了,才能使读者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
2.要围绕作文的中心选择事件。要选择最能表现作文中心思想的事件作为材料,选材要新颖,在别人的作文中常出现的事要少写或不写,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有吸引力,有新鲜感。
3.事件的主要部分要写具体、生动。除了对人物有一定的描写外,还可以添上适当的环境、细节、侧面等描写。
4.要突出中心,详略得当,与主题无关的事不写。
下边这件事写得既简单又干巴,不能让人产生阅读的欲望。请你帮忙“添枝加叶”,把它写得丰满、生动一些。
那天放学回家,我不小心摔了一跤,手受了伤,校服也磕破了。回到家里,妈妈、爸爸、爷爷、奶奶都很心疼,嘱咐我,以后走路要小心。
思路点拨:
第一,增加细节。如“我”是怎样“不小心”才摔跤的?是踢到了石子什么的,还是一路上有心事、在走神?“我”摔倒时有多狼狈?
写作实践
写作实践一
手哪里受了伤?伤得如何?回到家里,长辈们说了什么?他们说话时的语气和表情是怎样的?他们心疼“我”还有没有什么具体的表现?如有没有观察“我”的伤情,有没有给“我”处理伤口?等等。
第二,融入感情。
如“我”摔倒后,心里有怎样的感受?发现自己受伤后,是沮丧害怕,还是在自我安慰?回到家里,在长辈的关爱和心疼面前,“我”又会有怎样的心理活动?在记事的基础恰当抒情,才能把作文写得生动感人。
那天下午放学,我家隔壁的阿姨来接孩子,对我说奶奶病了,叫我快点回家,当时我眼眶红了,因为我不知道奶奶为什么会生病,妈妈经常出差办事,都是奶奶在照顾我。
我心急如焚,哭着跑回家,不小心踢到了一块石头,重重得摔了一跤,手擦破了一大块皮,鲜血直流,校服也磕破了,露出膝盖红彤彤的肉。可是我不觉得痛,一路上跌跌撞撞地跑回家。扑倒奶奶床前,奶奶看到我脏兮兮的模样,搂着我哽咽着说“,我的心肝宝贝,你怎么伤成这样,心疼死我了!”原来奶奶只不
美文欣赏
过是感冒了,吃了药已经好多了。
妈妈以百米冲刺的速度拿出家庭医药箱,给我处理着伤口,眼泪啪嗒啪嗒地落下来;球迷爸爸,顾不得看NBA,帮妈妈当下手,嘴里还一个劲地说“你这小子怎么这样不小心,以后可要注意点哟”
看着大家为我忙碌,心疼不已的情形,我的心热乎乎的,忽而又有些惭愧,只是因为自己的不小心,让家人如此担心实在不应该。于是,我忍着痛,装出一副不在乎的样子说:
“只要奶奶好好的,我没事,不过,我向大家保证,今后走路一定会小心的。”
写作实践二
以“那一次,我真________”为题,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以记事为主的作文,不少于500字。
提示:
1.这是半命题作文,可以补充一个表示情感或心理活动的词语,如“快乐”“开心”“感动”“后悔”“失落”等。注意题目中“真”表明这一感觉或心理应是很深刻的、记忆犹新的。
2.要求以记事为主,那就要注意记叙的六个要素,有重点地将这件事写得清楚、完整。
3.注意开头、结尾与文章的标题相呼应,扣住题目。叙述中要适当用一些表达情感的语句,让文章更生动,更富有感染力。
思维导图
那一次:写一件事
真:影响很大,印象深刻
补题:表示情感或心理活动的词语
审题
选材
那一次,我真________
(半命题)
写法
交代清楚六要素
重点写清事情经过及对自己的影响
心理描写要充分、生动
家庭:一次生病受到妈妈照顾,一次犯错被爸爸训斥……
学校:一次考试失败,一次登台演出
自然:看一次日出,嗅一次花香……
社会:参加一次社会实践,进行一次旅行……
那一次,我真后悔
听到爷爷去世的噩耗,我哭了整整一夜。①
全家人都以为我是太舍不得爷爷,只有我自己知道,我是后悔,是痛恨我自己!②与爷爷相聚的机会一次又一次被我轻易放弃了,而我却浑然不觉!
爷爷病情恶化,住进重症监护室。起初,我两三天去看一次爷爷。爷爷每次看见我,虽然不能说话,但脸上一直挂着笑容。③
之后,正好赶上期中考试,我连着一周没去看爷爷。
例文
①开篇设置情境:以“哭了整整一夜”写出自己的悲痛之情,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
②点题:揭示自己哭了整整一夜的原因。
③细节描写:写出爷爷见到“我”的欣慰之情,也暗示爷爷病情严重。
爸爸时时提醒我:“去看看爷爷吧,爷爷想你了。”而我每次都说:“今天事情太多,明天吧。”这一句“明天吧”我不知说了多少回。于是看爷爷的时间从星期日拖到星期一,又从星期一拖到星期二,后来才知道,我正在一点点失去和爷爷见面的机会。④也许是老天爷看到我这样太生气了,终于不再给我机会,星期四就把爷爷带走了。
④前后照应:上文“一次又一次被我轻易放弃”,同时为下文抒写自己后悔的心理埋下伏笔。
从我刚上小学时起,爷爷就每天都接我回家,我都上到小学四年级了,他还是照旧。其实从学校到家里只需十分钟,而且不用过马路,我完全可以和同学一起结伴回家。可爷爷偏说现在汽车、自行车不长眼,非要“护送”我回家他才放心。如今,我本来可以“护送”爷爷走完生命的最后一程,可爷爷却先走了。⑤
现在想想,如果我常去看爷爷,让爷爷开心快乐,也许爷爷就不会走得这么早。“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浅显的道理我今天才真正理解,我后悔自己为什么没有早一点醒悟。
⑤前后对比:爷爷坚持“护送”
“我”上学,“我”却没能“护送”爷爷走完生命的最后一程,前后对比,更突出“我”的后悔之情。
我一辈子都不会原谅自己。以后,我会把这个教训讲给我身边的朋友听。我要告诉他们:要珍惜和亲人在一起的机会,不要等到失去了才去后悔……⑥
⑥结尾点题、抒情,表达自己的悔恨之情,点明主旨。
1.叙事清楚。文章所写的事情不是集中在一天发生的,因此,作者以爷爷去世当晚自己懊悔的心情为主线,采用倒叙和插叙的方法,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连缀起来,叙事清楚。
【点评】
2.感情真挚。作者讲述了由于自己一拖再拖,失去和爷爷见最后一面的机会这一经历。文中还插叙了爷爷生前对自己的呵护,爷爷的细心与自己的粗心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更深切地表达了作者的思念和痛悔之情。
写作实践三
我们每个人都在家庭的怀抱中生活、成长。家人的关怀照顾、理解支持,都给了我们无尽的勇气与力量。在你的生活中,曾有过什么事情,让你深切地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亲情的可贵?
以《我们是一家人》为题,自主立意,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提示:1.家庭的温暖、亲情的可贵,是立意的核心;
2.把要写的事情梳理一遍,看重点写什么,怎样写思
路比较清晰
;
3.要恰如其分地表达你的感情
。
一、审题
“我们”即确定家庭的人员;“是一家人”由对“一家人”认识不足到充分认识“一家人”的重要性,或强调“是一家人”的意义。
二、立意
表现出家庭生活的温暖和亲情的可贵。
三、选材
可选择发生在家庭生活中的小事,要写出真情实感。
四、布局
要围绕中心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注意过渡和照应,结尾要点题或议论或抒情。
五、语言
借助一些修辞手法,让语言富有感染力;借助一些描写,让画面更生动感人。
写法点拨
我们是一家人
自从踏入了初中的校门,我们渐渐挣脱了父母的约束,强烈的叛逆心理正向我们逼近。初中的我自然也不再是原来那个听话的女孩,我变得很浮躁,与妈妈的分歧越来越大。
“哎呀!等会儿,别催我!”正在悠闲看杂志的我不耐烦地向妈妈抱怨,好不容易到了周末,不用想着考试,不用顾忌作业写不完,这样一个美好而悠闲的周末,却被妈妈给我报的一个课外辅导班硬生生地破坏了。想到自己刚克服了一个星期的早出晚归,又“迎”来了新的课程,气儿就不打一处来。
例文
此处为什么要写“叛逆心理”?认真往下看。
划线句叫什么描写?有何作用?
“快点吧!唉!怎么又看闲书?去预习!一会儿还要上课呢!”妈妈看到依旧躺在床上的我没有反应,又开始催促了。“唉,我好不容易休息,又上课?您想累死我吗?烦人!”说完后,我也被自己的语气吓了一跳,我这是怎么了?什么时候变成了这样?我还是原来的我吗?妈妈被我这些话气得脸色发青“你!你还顶嘴!不学习你能干什么?你真是个白眼狼,今天必须给我去!”我被妈妈的话激怒了,委屈的泪水溢出眼眶,心想:妈妈,您怎么能这样?我再也待不下去了,冲出家门。
这一段通过了人物的什么描写写出了矛盾的激化。
外面不知什么时候下起了雨。小雨渐渐变成了倾盆大雨,雨水顺着头发流到了面颊上,冰冷了我的身体,刺痛了我的心。“孩子,你怎么还不回家?你妈妈正在满大街找你呢!”邻居奶奶看到我,对我说,“快回去吧,你妈妈很着急。”我顾不上说话,转头冲回了家。看到浑身湿漉漉的妈妈坐在沙发上,眼睛红红的,我鼻子一酸,流出了眼泪。妈妈说:“还好你回来了,下这么大的雨,你跑哪里去了?都淋湿了,赶快来吃口饭吧。”我再也控制不住钻进了妈妈的怀里,泪水浸湿了妈妈的衣襟。
不写邻居奶奶可以吗?
划线句该怎样表达更真实。
悔恨的泪水不住地往下流,我不停地和妈妈道歉。妈妈却说:“傻孩子,说什么呢,我们是一家人呀,有什么话不能好好说呢?”对呀,我们是一家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点评】
结尾点题了,但也有不足,你能看出吗?
不足的是开头应当有天气的环境描写,下文下大雨就有了着落。另外,道歉的内容应该提到不想呆在这个家里等,这样,妈妈的话就显得顺理成章了。
本文选取了生活中的一件琐事来写,虽平凡却真挚感人。开头直接点明了青春期的自己变得叛逆,为下文的出走做铺垫。接着,运用心理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自己被妈妈逼着去辅导班时的内心感受,又运用语言描写表现了妈妈对自己的关心。结尾点题,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对妈妈的理解和内心的愧疚。
为完成《我们是一家人》的写作任务,先自填以下要素表(写作前的列纲起草):
人物:题目里的“我们”指事情发生在家里的
(
)
和
(
)
之间。
事情:你将写“我们”互敬互让的事?还是关怀与支持的事?还是一起面对困难,解决困难的事?还是别的什么事?
(
)
时间:(
)
地点:(
)
起因:(
)
结果:
(
)
评议:
1.如果你前面的记事是为了讲明一个道理,可以仿照这样的句子来“讲理”立意:“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进了一家门,互敬互爱才是真。”
2.如果你前面的记事是为了抒发某种感情,可以仿照这样的句子来“抒情”立意:“我们是一家人,互相理解的一家人,我感到多么幸运。”
你选择讲理立意还是抒情立意?
你的立意句是:(
)
完善《我们是一家人》提纲,写好事情的经过,然后连缀成文。
课后作文
详写事情的经过,注意:
1.写真实经历,吐真情实感。
2.叙事要完整,有条理。
3.人物要有描写,特别是细节描写。
4.语言要通顺,力求有文采。
泰山不让细壤故能成其高;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愿同学们善于发现,学会观察,多阅读、多积累、多写作,在作文的园地里勤于耕耘,播洒真情的种子,收获累累硕果。
老师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