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国庆物理假期作业(二)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国庆物理假期作业(二)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2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10-05 20:01: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定远县育才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国庆物理假期作业(二)
一、单选题
1.下列选项中的物理量全部属于矢量的是(  ).
A.时间、速度、位移B.速度、位移、重力
C.位移、重力、路程D.重力、路程、长度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瞬时速度可以看成时间趋于无穷小时的平均速度
B.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一定和物质在这段时间内各个时刻的瞬时速度大小的平均值相等
C.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的大小就是平均速率
D.物体做变速运动时,平均速度是指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3.在“金星凌日”的精彩天象中,观察到太阳表面上有颗小黑点缓慢走过,持续时间达六个半小时,那便是金星,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在金星与太阳之间
B.观测“金星凌日”时可将太阳看成质点
C.以太阳为参考系,金星绕太阳一周位移不为零
D.以太阳为参考系,可以认为金星是运动的
4.从高为5m处以某一初速度竖直向下抛出一个小球,在与地面相碰后弹起,上升到高为2m处被接住,则这过程中(  )
A.小球的位移为3m,方向竖直向下,路程为7m
B.小球的位移为7m,方向竖直向上,路程为7m
C.小球的位移为3m,方向竖直向下,路程为3m
D.小球的位移为7m,方向竖直向上,路程为3m
5.如图所示,飞行员跳伞后飞机上的其他飞行员(甲)和地面上的人(乙)观察跳伞飞行员的运动后,引发了对跳伞飞行员运动状况的争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研究物体运动时不一定要选取参考系
B.甲、乙两人的说法中必有一个是错误的
C.参考系只能选择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
D.他们的争论是由于参考系的选取不同而引起的
6.一小球从半径为R的四分之一圆弧面顶端沿圆弧滑至底端,如图所示。则物体在该运动过程中(  )
A.位移大小是R
B.位移大小是R
C.路程是2R
D.路程是πR
7.从离地面高处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球,它上升后回落,最后到达地面,在此过程中(

A.小球通过的路程是
B.小球的位移大小是
C.小球的位移大小是
D.小球的位移方向是竖直向上
8.某汽车沿直线朝一个方向运动,先以平均速度v1跑完全程的2/3路程,接着又以v2=40km/h的平均速度跑完剩下的1/3路程.已经测出在全程内的平均速度v=56km/h,那么v1应是(

A.60km/h
B.65km/h
C.70km/h
D.48km/h
9.某校开展无线电定位“搜狐”比赛,有甲、乙两人从如图示的同一地点O同时出发,并同时到达地点A搜到狐狸,两人的搜狐路径已在图中标出,则(

A.两人运动的平均速度相等
B.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
C.甲的路程小于乙的路程
D.甲的位移小于乙的位移
10.某人爬山,从山脚爬上山顶,然后又从原路返回到山脚,上山的平均速率为,下山的平均速率为,则往返全程的平均速度的大小和平均速率分别是(  )
A.B.
C.D.
11.如图所示是三个质点A、B、C的运动轨迹,三个质点同时从N点出发,又同时到达M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到达M点时质点A的瞬时速率最大
B.三质点从N到M的平均速率相同
C.三质点从N到M的平均速度相同
D.从N到M的过程中,质点A的平均速度最大
12.关于打点计时器的使用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测量物体速度时,先让物体运动,后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B.电磁打点计时器可以记录物体的位移和运动的时间
C.使用的电源频率越高,打点的时间间隔就越大
D.纸带上打的点越密,说明物体运动的越快
13.一质点沿一边长为2
m的正方形轨道运动,每秒钟匀速移动1
m,初始位置在bc边的中点A,由b向c运动.如图所示,A、B、C、D分别是bc、cd、da、ab边的中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前2
s内的平均速度是1
m/s
B.前2
s内的平均速度为
C.前4
s内的平均速率为
D.第2
s内的平均速度为
二、多选题
14.甲、乙两车在同一条公路上向东行驶,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这时(  )
A.以甲车为参考系,乙车在向西行驶
B.以甲车为参考系,乙车在向东行驶
C.以乙车为参考系,甲车在向东行驶
D.以乙车为参考系,甲车在向西行驶
15.一小球在水平桌面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用照相机对着小球每隔拍照一次,得到一幅频闪照片,用刻度尺量得照片上小球各位置如图所示,已知照片与实物的比例为1:10,则(

A.图中对应的小球在通过距离内的平均速度是
B.图中对应的小球在通过距离内的平均速度是
C.图中对应的小球通过位置处的瞬时速度是
D.图中对应的小球通过位置处的瞬时速度是
16.下列运动图象中表示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B.C.D.
三、填空题
17.敦煌曲子词中有这样的诗句:“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是选取____为参考系的;伟大领袖毛泽东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是选取____为参考系的.
18.一个质点在x轴上运动,其位置坐标如下表:
(1)该质点0~2s末的位移大小是_______,方向是_______.
(2)该质点在开始运动后_______s内位移数值最大.
(3)该质点在第_______s内位移数值最大,大小是_______,方向是________.
19.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低压________(填“直流”或“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若在实验时交流电源的电压突然减小且实验者并不知道,那么实验根据纸带上的数据计算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值与实际值相比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四、实验题
20.如图所示是电火花计时器的示意图.电火花计时器和电磁打点计时器一样,工作时使用______(填“交流”或“直流”)电源当电源的频率是时,每隔______s打一次点.其工作时的基本步骤如下:
A.当纸带完全通过电火花计时器后,立即关闭电源
B.将电火花计时器电源插头插入相应的电源插座
C.将纸带从墨粉纸盘下面穿过电火花计时器
D.接通开关,听到放电声,立即拖动纸带运动
上述步骤正确的顺序是______(按顺序填写步骤编号)
21.(1)打点计时器接____(填交流、直流)电源,当频率是50Hz时,打点计时器每隔____秒打一个点。
(2)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我们可以从纸带上直接得到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_)
A.时间间隔
B.位移
C.平均速度
D.瞬时速度
(3)关于打点计时器的使用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10V以下的直流电源
B.在测量物体速度时,先让物体运动,后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C.使用的电源频率越高,打点的时间间隔就越小
D.纸带上打的点越密,说明物体运动的越快
(4)在“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的实验中,某同学选出了一条清晰的纸带,如图所示,是小车拖动纸带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纸带,A、B、C、D、E、F、G为我们在纸带上所选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s。试求BD、DF两个过程的平均速度vBD=
________
m/s;
vDF=__________m/s。(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五、解答题
22.如图所示为一物体沿直线运动的x-t图象,根据图象,求:
(1)第2s内的位移,第4s内的位移,前5s的总路程和位移(2)各段的速度.(3)画出对应的v-t图象.
23.如图所示,一质点自A点出发,沿半径为的圆周逆时针运动2s,运动圆周到达B点,求这段运动过程中:
质点的路程和位移;
质点的平均速度的大小.
24.如图所示,今有一底面直径和高都为10cm的圆柱形纸筒(上、下底面开口),在下底部边沿A点有一只小蚂蚁,若小蚂蚁为了用最快的时间爬到上部边沿处的B点,已知小蚂蚁的爬行速度不变,试求:
(1)小蚂蚁爬行的路程有多少?
(2)整个过程中的位移有多大?
参考答案
1.B
【分析】物理量按有没有方向分为矢量和标量两类,矢量是指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标量是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
【详解】矢量是指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属于矢量的有:速度、位移和重力,B正确;
标量是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属于标量的有:时间、路程和长度,ACD错误;
故选B.
2.A
【解析】当时间非常小时,物体的运动可以看成在这段很小时间内的匀速运动,此时平均速度等于瞬时速度,选项A正确;平均速度是位移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而不是各时刻瞬时速度的平均值,选项B错误;平均速率是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平均速度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平均速度的大小不是平均速率,选项CD错误;故选A.
3.D
【详解】
A.金星通过太阳和地球之间时,我们才能看到金星没有被太阳照亮的一面呈黑色,A错误;
B.因为观测“金星凌日”时太阳的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不能将太阳看成质点,B错误;
C.以太阳为参考系,金星绕太阳一周,起点与终点重合,位移为零,C错误;
D.金星相对于太阳的空间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以太阳为参考系,金星是运动的,D正确。
故选D。
4.A
【详解】从5m的高度向下抛出小球,反弹上升到2m处被接住,首末位置的距离为3m,知位移大小为3m,方向竖直向下;物体运动的路程
s=5+2m=7m
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5.D
【详解】A.
研究物体运动时一定要选取参考系,才能描述物体的运动,A错误;
BCD.
甲、乙两人的说法中都是正确的,他们的争论是由于参考系的选取不同而引起的,选地面为参考系,飞行员做曲线运动,选飞机为参考系,飞行员做直线运动,BC错误,D正确。
故选D。
6.B
【详解】
路程等于运动轨迹的长度,为
位移大小等于首末位置的距离为
综上分析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7.B
【详解】小球的路程为,位移大小为,方向竖直向下,故选项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8.C
【详解】设全程的位移大小为3x,由题得到全程的平均速度



代入解得
v1=70km/h。
故选C。
9.A【详解】试题分析:位移为由起点到终点的有向线段,知甲乙的位移相同,D错;路程是实际的轨迹长度,由图像知甲的路程大,C错;平均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甲乙位移、时间都相同,平均速度相等,A对B错.
10.D
【详解】
从山脚爬上山顶,然后又从原路返回到山脚时,通过位移为零,因此平均速度为零,设从山脚爬上山顶路程为s,则有上山时间
下山时间
因此往返平均速率为
故选D。
11.C
【详解】AB.三个质点沿着不同的轨迹从N点到M点的路程不相同,时间相同,根据平均速率等于路程比时间,而由图可知A的路程最大,B的路程最小,故平均速率不相同,其中A的平均速率最大;到达M点时无法比较三个质点的瞬时速率大小,故AB错误;
CD.三个质点沿着不同的轨迹从N点到M点的位移相同,时间相同,根据平均速度等于位移比时间,可知三个质点的平均速度相同,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12.B
【详解】A.测量物体速度时,为了有效利用纸带,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A错误;
B.电磁打点计时器频率确定,打点周期确定,通过测量打点之间的距离,可知物体运动的位移,B正确;
C.频率和周期的关系:
可知频率越大,打点的时间间隔越短,C错误;
D.纸带上打点越密集,说明相同时间间隔位移越小,物体运动越慢,D错误。
故选B。
13.B
【详解】AB.前2
s内,物体从A经过c到B,位移为,故平均速度为:,故A错误,B正确;
C.前4
s内路程为,故平均速率为,故选项C错误;
D.第2s,物体从c到B,位移为,故平均速度为,故选项D错误.
14.AC
【详解】AB.甲乙两车均向东行驶,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则以甲车为参考系,乙车在相对甲车在向西行驶,故A正确,B错误;
CD.若以乙车为参考系,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故甲车在向东运动,故C正确,D错误;
故选AC。
15.AD
【详解】AB.照相机每隔拍照一次,所以图中对应的小球通过距离所用的时间,照片与实物的比例为1:10,所以图中8cm对应的实际距离为,则图中小球在通过8cm距离内的平均速度
A项正确,B项错误;
CD.图中对应小球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其通过6cm位置处的瞬时速度可用图中小球通过这一段距离的平均速度表示,所以小球通过6cm位置处的瞬时速度
C项错误,D项正确.
故选AD.
16.BCD
【详解】A.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减小,知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时间图像的斜率表示速度,由图可知,图像的斜率不变,所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正确;
C.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均匀增大,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正确;
D.物体的速度随时间不发生变化,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正确.
17.自己
地心
【详解】
[1][2].“看山恰似走来迎”所选的参考系不是岸,而是人自己,山和岸相对静止;毛泽东的诗句中日行八万里是因为选取地心作为参考系;
18.6m;
-x方向;
4;
5;
13m;
+x方向;
【详解】(1)该质点0~2s末△x=x2-x1=-6m,负号表示方向.所以0~2s末的位移大小是6m,方向是x轴负方向.
(2 )该质点在开始运动后4s内位移数值最大.△x=x2-x1=-9m,负号表示方向.
(3 )该质点在第5s内位移数值最大,.△x=x2-x1=13m,大小是13m,方向是x轴正方向.
19.交流
不变
【解析】电磁打点计时器用的是低压交流电,打点周期与交流电的周期相同,为;交流电源的电压突然减小,但不影响打点周期,故进行计算时位移和时间均无系统误差,因此测出的速度数值与物体的真实数值相比仍不变.
20.交流
0.02
CBDA
【详解】[1].电火花计时器和电磁打点计时器一样,工作时使用交流电源;
[2].当电源的频率是时,每隔0.02s打一次点.
[3].实验步骤要遵循先安装器材后进行实验的原则进行,即先安装打点计时器,再安装纸带,先接通开关再拖动纸带,打完后要立即关闭电源;
故步骤为CBDA.
21.交流电
0.02
AB
C
0.21
0.31
【详解】(1)[1]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为交流电,频率为50Hz,周期为0.02s,打点计时器每隔0.02s打一个点;
(2)[2]电磁打点计时器在随物体一起运动的纸带上每隔0.02s打下一个点,点的间隔就反映了物体的位置变化情况,所用可以从纸带上直接得到位移;通过数点的多少可以得到运动的时间间隔.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都不能直接得到,故选AB;
(3)[3]A.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低压交流电,A错误;
B.在测量物体速度时,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打点稳定后,再让物体运动,B错误;
C.使用的电源频率越高,周期越小,打点的时间间隔就越小,C周期;
D.纸带上打的点越密,说明相同时间内物体的位移越小,物体运动的越慢,D错误。
故选C。
(4)[4]BD段的平均速度为
DF段的平均速度为
22.(1)10m、-15m、50m、-10m(2)10m/s、0、-15m/s(3)
【详解】
(1)由图象知,第2s内位移为
30m-20m=10m
第4s内位移为
15m-30m=-15m
前5s内总路程为
20m+30m=50m
总位移为
0-10m=-10m.
(2)0~2s内速度
v1=m/s=10m/s
2s~3s内速度v2=0
3s~5s内速度
v3=m/s=-15m/s.
(3)v-t图如图所示.
23.(1)0.94m
0.28,位移方向从A点指向B点
(2)0.14m/s
【详解】
(1)
质点的路程为质点绕圆周的轨迹长度,为;
质点的位移是由A点指向B点的有向线段,位移大小为线段AB的长度,由图中几何关系可知
位移方向从A点指向B点;
(2)
平均速度:.
24.(1)
;(2)
【详解】
(1)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为了找到在圆柱形纸筒的表面上、两点之间的最短路径,可以把纸筒沿侧壁剪开,如图所示,
展开成平面后,连接,则线段的长度即为小蚂蚁爬行的最短路程。由勾股定理可知
(2)整个过程中的位移大小等于图中、两点的连线的长度,由勾股定理可知
答案第2页,共9页
答案第1页,共9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