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远县育才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国庆物理假期作业(三)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为一个质点运动的位移x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t=2s时,图线切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最大,由此可知质点在0~4s内(
)
A.先沿x轴正方向运动,后沿x轴负方向运动
B.一直做匀速运动
C.t=2s时速度一定最大
D.速率为5m/s的时刻有两个
2.如图为甲、乙、丙三个军事小分队进行军事行动的运动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丙两个分队的运动路线为曲线,乙分队的运动路线为直线
B.甲、乙、丙三个分队运动的路程相等
C.甲、乙、丙三个分队的位移相等
D.甲、乙、丙三个分队的平均速度相等
3.在中国海军护航编队“巢湖”舰、“千岛湖”舰护送下,“河北锦绣”、“银河”等13艘货轮历时36小时顺利抵达亚丁湾西部预定海域.此次护航总航程4500
海里,已知1海里=1852米.假设所有船只运动速度都相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千岛湖”舰为参考系,“巢湖”舰一定是运动的
B.研究舰队的行驶路程时可将“千岛湖”舰看作质点
C.根据本题给出的条件可以求出此次航行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D.根据本题给出的条件可以求出此次航行过程中的平均速率
4.“可佳”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自主研发的智能服务机器人,图示是“可佳”.现要执行一项任务,给它设定了如下动作程序:机器人在水平面上的直角坐标系xOy(坐标单位均为m)内,由原点(0,0)出发,沿直线运动到点(3,1),然后又由点(3,1)沿直线运动到点(2,2),该过程中机器人所用时间,则该机器人
A.从原点运动到点(3,1)的位移大小为4m
B.在整个过程中的路程为
C.在整个过程中的位移大小为
D.在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1m/s
5.关于质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实际上不存在
B.因为质点没有大小,所以与几何中的点是一样的
C.体积小的物体,皆可以看成质点;体积大的物体,均不能看成质点
D.只有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于所研究的问题无影响时,才可把物体看成质点
6.由天津去上海,可以乘火车,也可以乘轮船,如图,曲线ACB和虚线ADB分别表示天津到上海的铁路线和海上路线,线段AB表示天津到上海的直线距离,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乘火车通过的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
B.乘轮船通过的路程大于位移的大小
C.乘火车与轮船通过的位移相等
D.乘火车与轮船通过的位移不相等
7.对于速度和速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平均速率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
B.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平均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C.由于堵车,在隧道内的车速仅为1.2m/s,指的是平均速度
D.子弹以790m/s的速度击中目标,指的是平均速度
8.我国“十五”期间在许多省市都建成了高铁,在某些路段上,火车的时速高达240km/h;为进一步探测月球,我国于2010年10月发射了“嫦娥二号”卫星,发射过程中,“嫦娥二号”卫星与火箭分离时的速度为10.2km/s.对于上述两个速度的判断,下列哪个说法正确?(
)
A.火车的速度是平速度,卫星的速度是瞬时速度
B.火车的速度是瞬时速度,卫星的速度是平均速度
C.两者都是瞬时速度
D.两者都是平均速度
9.物体沿直线A到B,前一半位移以速度v1匀速运动,接着的后一半位移以速度v2匀速运动,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
A.
B.
C.
D.
10.北京奥运火炬实现了成功登上珠峰的预定目标,如图所示是火炬手攀登珠峰的线路图,请根据此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起点到终点火炬手所走线路的总长度是火炬的位移
B.线路总长度与火炬所走时间的比值等于登山的平均速率
C.线路总长度与火炬所走时间的比值等于登山的平均速度
D.起点到终点间的距离与火炬手所走时间的比值等于通过大本营的瞬时速度
11.小马和同学乘火车旅行,他乘坐的火车在某火车站停靠时,另一列货车正好也停靠在车站,小马正好奇地看着货车时,发现自己乘坐的火车在“后退”.疑惑间他看到了车站的站牌,发现自己乘坐的火车并没有运动,而是货车在向前方开动了.小马和同学就这个话题进行了讨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小马发现自己乘坐的火车在“后退”是以向前开动的货车为参考系的
B.发现自己乘坐的火车并没有运动,是以车站的站牌为参考系的
C.选取不同的参考系,物体运动的情况往往是不同的
D.参考系必须选取地面
12.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运动,甲车内的一同学看见乙车向西运动,而乙车内一同学看见路旁的树木向西运动.如以地面为参考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车向东运动,乙车向西运动
B.乙车向东运动,甲车向西运动
C.甲、乙两车都向西运动,但v甲v乙
13.一物体作直线运动,前一半位移内的平均速度为,后一半位移内的平均速度为,则全部位移内的平均速度大小是( )
A.
B.
C.
D.
14.下面几个速度中表示平均速度的是(
)
A.小球在5S末的速度为5m/s
B.汽车从甲站行驶到乙站的速度为35km/h
C.子弹射出枪口的速度是1000m/s
D.物体A运动的初速度为50km/h
15.现在很多人手机上都有能记录跑步数据的软件,如图所示是赵老师跑步时软件截图,根据图中信息,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5.56公里”指的是赵老师的位移
B.平均配速“5′12″”指的是平均速度
C.运动时间00∶28∶54指的是时刻
D.赵老师平均每跑1千米用时约312s
二、填空题
16.一支队伍匀速前进,通讯员从队尾追赶到队前传达命令后又立即返回到队尾时,队伍已前进了200m,在整个过程中,通讯员共用时80s,比队伍多走了80m的路程,则全过程通讯员通过的路程是_____m,平均速度为_____m/s。
17.一质点沿着x轴运动,各个时刻位置坐标如下,请回答以下问题:
t/s
0
1
2
3
4
5
x/m
0
3
–4
0
–9
–1
(1)前______秒内位移最大.(2)前______秒内路程最大.
18.质点做直线运动,其x-t关系如图所示,质点在0~20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_________m/s.
三、实验题
19.某位同学在实验室使用打点计时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已知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Hz:
(1)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所使用的是________电源(填“交流”或“直流”),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的工作电压是_________V,纸带上打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___s
(2)如图是某同学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
选取纸带上相邻的四个点ABCD,从图中读出A、B两点间距s=____cm;C点对应的速度是_____m/s(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0.打点计时器是高中物理实验中常用的实验器材,请你完成下列有关问题。
(1)打点计时器是一种___________的仪器。(填“计时”或者“测位移”)
(2)甲图是___________。(填“电磁打点计时器”或者“电火花打点计时器”)
(3)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应先___________后___________(填“接通电源”或者“拉动纸带”)
(4)关于上面两种打点计时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甲打点计时器使用直流电源,乙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
B.它们都是使用10
V以下的交流电源
C.当电源频率为50
Hz时,它们都是每隔0.02
s打一个点
D.乙计时器工作时,纸带运动受到的阻力较小,所以实验误差也较小
(5)在某次实验中,小车拖着纸带通过计时器记录下的运动情况如图丙所示,图中A、B、C、D、
E为连续选定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是0.10
s,标出的数据单位是厘米,则在打C点时小车的速度是___________m/s,小车在BE段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m/s。(小数点后保留两位小数)
四、解答题
21.一质点在x轴上只朝着x轴的正方向运动,各个时刻的位置坐标如下表,则此质点开始运动后:
(1)质点在前10
s内的位移、路程各为多大?
(2)质点在第8
s末的瞬时速度为多大?
(3)质点在0到18
s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多大?
t/s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x/m
2
4
6
8
8
8
12
16
20
24
22.有一辆汽车沿笔直公路行驶,第1s内通过5
m的距离,第2
s内和第3
s内各通过20
m的距离,第4
s内通过15
m的距离,第5
s内反向通过10
m的距离,求这5
s内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及后2
s内的平均速度的大小.
参考答案
1.CD
【详解】
A.根据位移-时间图象切线的斜率表示该时刻的速度,知0-4s内斜率一直为负,物体一直沿负方向做直线运动,故A错误;
BC.图线切线斜率的绝对值表示速度大小,斜率的绝对值先增大后减小,说明质点速率先增大后减小,做变速运动,时,图线切线斜率的绝对值最大,则速度最大,故B错误,C正确;
D.在0-4s的平均速度为
m/s=-5m/s
即平均速度大小为5m/s,因为图线切线斜率的绝对值先增大后减小,故速度增大过程中有一个时刻速率为5m/s,减小过程中有一个时刻速率为5m/s,共有两个时刻速率为5m/s,故D正确。
故选CD。
2.AC
【详解】A、C、由图可知,甲乙丙三个小分队的运动轨迹不同,甲、丙两个分队的运动路线为曲线,乙分队的运动路线为直线,但是首末位置相同,则位移相等,故A正确,C正确.
B、甲乙丙运动轨迹的长度不同,则路程不同,故B错误.
D、三个分队的位移相等,但是运动时间未知,则无法比较平均速度,故D错误.
故选AC.
3.BD
【详解】试题分析:若“千岛湖”舰与“巢湖”舰同向匀速行驶,则以“千岛湖”舰为参照物,“巢湖”舰是静止,故A错误;本题中路程长度远远大于“千岛湖”舰的尺寸,所以研究舰队平均速率时可将“千岛湖”舰看作质点,故B正确;“4500海里”是护航舰艇走过的轨迹长度,因此为路程不是位移,平均速率为路程和时间的比值,由于不知运动位移的大小,不能求出此次航行的平均速度,故C错误,D正确.故选BD.
考点:质点;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
4.CD
【详解】试题分析:机器人从原点沿直线运动到点(3,1)的运动轨迹为直线,根据几何关系知,位移:.故A正确;整个过程中的位移:,整个过程中的轨迹为折线,路程一定大于.故B错误,C正确;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故D错误.
5.AD
【详解】试题分析:质点是有质量的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实际上不存在,所以A正确.质点虽没有大小,但与几何中的点不是一样的,质点能代表一个物体,所以B错误;质量很小的物体它的体积不一定能够忽略,不一定能看成质点,如原子的质量很小,在研究原子内部结构的时候是不能看成质点的,同理,质量大的可以当作质点,比如:巨轮的大小和形状不影响它在海面的位置,所以可以看做质点,所以C错误;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于所研究的问题属于无关或次要因素时,即可把物体看成质点,所以D正确.故选AD.
6.BC
【详解】试题分析:位移是起点指向终点的有向线段,位移的大小是两点的距离,方向则是起点指向终点.而路程则是运动轨迹的长度,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曲线ACB和虚线ADB分别表示天津到上海的铁路线和海上路线,都是运动的实际轨迹,是路程,轨迹的长度不同,所以路程不同;而AB表示天津跟上海连成的线段,则表示位移的大小,两种情况下始末位置相同,所以位移相同,路程比位移大小要大,C正确.
7.C
【详解】
A、平均速度的大小不表示平均速率,因为平均速率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而平均速度为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故A错误;
B、平均速度的方向是指物体的位移方向,并不一定是物体的运动方向,故B错误;
C、于堵车,在隧道内的车速仅为,这里对应的是一个过程,故指的是平均速度,故C正确;
D、子弹的速度对应一个瞬间,故为瞬时速度,故D错误.
点睛:平均速度表示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平均速率表示路程与时间的比值.瞬时速度表示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瞬时速度点的大小表示瞬时速率.
8.C
【详解】在某些路段上,火车的时速高达240km/h,此时的速度是瞬时速度,嫦娥二号”卫星与火箭分离时的速度为10.2km/s,此速度对应一个位置,是瞬时速度,故C正确,ABD错误
9.D
【详解】设全程的位移为2x,则汽车以速度v1行驶了前x的位移.以速度v2行驶了后x的位移,则汽车通过前x位移的时间为
汽车通过后x位移的时间为
全程的平均速度
故选D.
10.B
【详解】A、由起点到终点火炬手所走线路的总长度是路程.故A错误;
B、平均速率等于路程处于时间,平均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所以线路总长度与火炬所走时间的比值等于登山的平均速率,故B正确,故C错误;
D、起点到终点间的距离与火炬手所走时间的比值等于通过大本营的平均速度.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察学生对运动学基本物理量和基本概念的认识,记住位移、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等基本概念和公式即可,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
11.D
【详解】
A.发现自己乘坐的火车在“后退”.是以向前开动的货车为参考系,A正确;
B.发现自己乘坐的火车并没有运动,是以车站的站牌为参考系,B正确;
C.由上可知,选取不同的参考系,对物体运动的描述往往是不同的,C正确;
D.参考系可以任意选取,通常以地面为参考系,D错误。故选D。
12.D
【详解】以地面为参考系,地面就是假定为不动的,由题意可知乙车向东运动;又甲车看到乙车向西运动,可知甲车也在向东运动且速度比乙车的大,选项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参考系,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选取那个物体作为参考系那个物体就是假定为不动的.
13.D
【详解】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
设总位移为x,前一半位移所用时间
后一半位移所用时间
全部位移内的平均速度大小
代入数据得
故选D。
14.B
【详解】平均速度是一段时间或一段位移内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与时间或位移相对应,瞬时速度表示物体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运动的快慢程度,与时刻或位置相对应.
解:A、5s末的速度为物体在瞬间的速度,故为瞬时速度;故A错误;
B、从甲站到乙站是一段位移内的速度,故为平均速度;故B正确;
C、子弹飞出枪口的速度为枪口位置的速度,故为瞬时速度;故C错误;
D、物体的初速度为瞬时速度,故D错误;故选B.
15.D
【详解】A.根据题图中地图显示,跑的轨迹是曲线,“5.56公里”指的是路程,A错误;
B.平均配速“5′12″”指的是运动的时间与路程的比值,是平均速率,
B错误;
C.运动时间00∶28∶54指的是所用时间,是指时间间隔,
C错误;
D.赵老师平均每跑1千米用时
D正确。故选D。
16.280
2.5
【详解】
[1]由题意可知,队伍前进了200m,而通讯员多走了80m,故全过程通讯员通过的路程为
[2]而通讯员走过的位移为200m,故平均速度
17.4
5
【详解】(1)前4
s内位移最大,根据,方向沿x轴负方向.
(2)质点前5
s内一直在运动,路程为运动轨迹的实际长度,故前5
s内路程最大.
18.0.8
【分析】
位移-时间图象表示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图象上的任意一点表示该时刻的位置,图象的斜率表示该时刻的速度,平均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
【详解】由x-t图像知,质点在0-20s内的位移是16m,由平均速度的公式.
19.交流
220
0.02
0.70
0.50
【详解】(1)[1][2][3]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都是一种使用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工作电压是,当电源频率是时,它每隔秒打一次点.
(2)[4][5]由图示刻度尺可知,其分度值为,A、B两点间的距离:
由于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某段时间内平均速度就等于在该段时间内的中间时刻瞬时速度,故
20.计时
电磁打点计时器
接通电源
拉动纸带
CD
0.19
0.20
【详解】(1)[1]打点计时器是一种计时的仪器。
(2)[2]甲图是电磁打点计时器。
(3)[3][4]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应先接通电源后拉动纸带;
(4)[5]A.两个打点计时器都要使用交流电源,选项A错误;
B.甲是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10
V以下的交流电源,乙是电火花打点计时器使用220V交流电源,选项B错误;
C.当电源频率为50
Hz时,它们都是每隔0.02
s打一个点,选项C正确;
D.乙计时器工作时,纸带运动受到的阻力较小,所以实验误差也较小,选项D正确。
故选CD。
(5)[6]在打C点时小车的速度是
[7]小车在BE段的平均速度是
21.(1)6m
(2)速度为零
(3)1.2
m/s
【详解】试题分析:由表可知:物体前6s做匀速运动,6-10s静止,10-18s又做匀速运动,位移等于末位置的坐标减去初位置的坐标,即△x=x2-x1,根据该公式判断哪一段时间位移最大,平均速度为总位移除以总时间.
(1)
质点在前10s内的位移为:8-2=6m,路程为6m.
(2)质点在第8s末处于静止状态,所以瞬时速度为零;
(3)质点在0到18s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路程和位移的概念,平均速度的公式属于基础题.
22.10m/s;14m/s;2.5m/s
【详解】在5s内的位移为
Δx1=5
m+20
m+20
m+15
m-10
m=50
m
平均速度为
v1=m/s=10
m/s
在5s内的路程为
L=5m+20
m+20
m+15
m+10
m=70
m
平均速率为
v'1=m/s=14
m/s.
在后2s内的位移为
Δx2=15
m-10
m=5
m
平均速度大小
v2==2.5
m/s
答案第4页,共7页
答案第5页,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