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国庆物理假期作业(一)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国庆物理假期作业(一)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8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10-05 20:01: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定远县育才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国庆物理假期作业(10月1日)
一、单选题
1.质点是同学们学习高中物理认识到的第一个物理“理想模型”。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你是天文爱好者,在研究和观察日食时可以把太阳看成质点
B.由于原子核很小,科学家在研究原子时必须把原子核看作质点
C.人们在研究地球绕太阳的公转时可以把地球看作质点
D.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前进,研究附着在它的车轮上一滴蜜糖的运动情况时,可以把车轮看作质点
2.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实际并不存在,所以引入这个概念没有多大意义
B.只有体积很小的物体才能看成质点
C.凡是质量小、体积小的轻小物体皆可看作质点
D.如果物体的形状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属于无关或次要因素时,可把物体看成质点
3.下列关于运动的描述中,叙述正确的是(  )
A.“太阳东升西落”,是以太阳为参考系的
B.“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以明月为参考系的
C.物体运动的轨迹是直线还是曲线,与参考系的选取有关
D.诗句“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中“云与我俱东”是以船为参考系的
4.做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的位移—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则不正确的是(  )
A.乙开始运动时,两物体相距20
m
B.在0~10
s这段时间内,物体间的距离逐渐变大
C.在10
s~25
s这段时间内,物体间的距离逐渐变小
D.两物体在10
s时相距最远,在25
s时相遇
5.汽车从A地出发经B地到达C地,A、B、C在同一条直线上,AB=BC,A、B间路况较好,汽车行驶速度为v1,B、C间路况较差,汽车行驶速度为v2,则汽车从A到C的平均速度为(  )
A.
B.
C.
D.
6.关于质点的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位移是标量,位移的方向即为质点运动的方向
B.路程是标量,即位移的大小
C.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时,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
D.位移的大小可能比路程大
7.已知a、b、c三个物体在0~10s时间内的运动规律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0s末,a、b、c三个物体的瞬时速度相等
B.在0~10s时间内,a的平均速率最大,b、c的平均速率相等
C.在0~10s时间内,a、b、c三个物体都向同一方向运动
D.在0~10s时间内,a的平均速率最大,b的平均速率小于c的平均速率
8.在一维坐标系中,某时刻A、B两物体的位置坐标分别为xA=+2
m,xB=-3
m,以后某段时间内A、B两物体在坐标轴上的位移分别为ΔxA=+2
m,ΔxB=-3
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刻A距离坐标原点比B更远
B.此刻B物体处于坐标轴的负半轴上
C.此后的这段时间内,A的位移较大
D.这段时间末,B物体到达了坐标原点处
9.如图所示,一个质点沿两个半径为的半圆弧由运动到,规定向右方向为正方向,在此过程中,它的位移和路程分别为(  )
A.,
B.,
C.,
D.,
10.校运会400m比赛中,终点在同一直线上,但起点不在同一直线上(如图所示)。关于这样的做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样做目的是为了使参加比赛的同学位移大小相同
B.这样做目的是为了使参加比赛的同学运动路程相同
C.这样做目的是为了使参加比赛的同学所用时间相同
D.这样做其实是不公平的,明显对外侧跑道的同学有利
11.关于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标量
B.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标量
C.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叫做瞬时速度,它是矢量
D.汽车上的速度计是用来测量汽车平均速度大小的仪器
12.同学们可以对学习的物理量进行如下分类——矢量和标量。下列四个物理量中属于标量的是(  )
A.位移
B.速率
C.瞬时速度
D.平均速度
13.甲、乙、丙三个物体同时同地出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位移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在20s内,它们的位移和路程及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的大小关系是(  )
A.位移大小和路程均相等
B.位移大小相等,路程
C.平均速度大小相等,平均速率
D.平均速度大小相等,平均速率
14.汽车从立交桥顶上向下做变速直线运动,已知第内通过、第内通过、第内通过,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第内的平均速度是
B.第内的平均速度是
C.第末的瞬时速度是
D.第末的瞬时速度是
15.如图所示为某校学生开展无线电定位“搜狐”比赛,甲、乙两人从O点同时出发,并同时到达A点搜到狐狸,两人的搜狐路径已在图中标出,则(  )
A.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
B.两人运动的平均速度相等
C.甲的位移不等于乙的位移
D.甲的路程等于乙的路程
16.2021年5月30日5时01分,我国天舟二号货运飞船携带着物资与运行在固定轨道上的空间站“天和核心舱”交会对接,成功运送了第一个太空“快递”。二者对接之前,分别在各自的轨道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空间站再次回到A点,位移为
B.它们各自转一圈,其路程相等
C.天舟二号再次回到点,位移为0
D.运动过程中,空间站的最大位移小于天舟二号的最大位移
二、多选题
17.根据如图所示的时间坐标轴,下列有关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t2表示时刻,称为第2
s末或第3
s内,也可以称为2
s时
B.0~t2表示时间间隔,称为最初2
s内或第2
s内
C.t2~t3表示时间间隔,称为第3
s内
D.tn-1~tn表示时间间隔,称为第n
s内
18.一小球在水平桌面上做减速直线运动,用照相机对着小球每隔s拍照一次,得到一幅频闪照片,用刻度尺量得照片上小球各位置如图所示,已知照片与实物的比例为1:10,则(  )
A.图中对应的小球在通过8cm距离内的平均速度是2m/s
B.图中对应的小球在通过8cm距离内的平均速度是0.2m/s
C.图中对应的小球通过8cm距离内的平均速率是0.2m/s
D.图中对应的小球通过8cm距离内的平均速率是2m/s
19.关于速度的说法,下列各项正确的是(  )
A.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大表示物体运动得快
B.速度描述了物体的位置变化快慢,速度大表示物体位置变化快
C.速度越大,位置变化越快,位移也就越大
D.速度越大,意味着位置的变化率越大
20.如图所示为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关于物体在前4s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始终向同一方向运动
B.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不变,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C.物体在前2s内做减速运动
D.物体在前2s内做加速运动
21.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物体沿同一直线运动的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物体的初速度都为零
B.甲、乙两物体相遇时,速度大小不相等
C.在时间内两物体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
D.甲物体做曲线运动,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三、填空题
22.如图所示一小球从离地4m高的A点竖直落下,在地面上竖直反弹至离地面高为3m的B点后又落回地面,再反弹至离地面高为2m的C点,再落回地面,又反弹回离地面高为1m的D点,此后落在地面上不再反弹而静止。以向下为正方向,则该过程中小球位移为______,小球通过的路程为______。
23.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物体运动时,相隔相同时间所在的不同位置.由图可知,___________物体运动得越来越快.若时间间隔为0.02s,则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的速度为___________m/s。
24.某质点由西向东运动,从A点出发A到达C点再返回B点静止.如图所示,若,,以B为原点,向东为正方向建立直线坐标系,则出发点的位置坐标为________m,B点的位置坐标为________m,C点的位置坐标为________m.A到B位置的变化是________m,方向________,C到B位置的变化是________m.
四、实验题
25.打点计时器是高中物理中重要的实验仪器,如图中的甲、乙两种打点计时器是高中物理实验中常用的,在“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的实验中,某同学选出了一条清晰的纸带,并按打点的先后顺序取其中的A、B、C、…七个点进行研究,这七个点和刻度尺标度的对应如图所示。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电火花计时器正常工作时,其打点的周期取决于(______)
A.交流电压的高低
B.交流电的频率
C.墨粉纸盘的大小 
D.纸带的长度
(2)实验中打点计时器使用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源,由图可以知道,A、B两点的时间间隔是___________s,纸带做的是___________(填加速、减速或匀速)直线运动。
(3)根据图示数据,可求出A点到D点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m/s,D点到G点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m/s(以上计算结果均保留两位小数)。
五、解答题
26.如图所示,某质点沿边长AB=3m,BC=4m的矩形从A点沿逆时针方向匀速率运动,在5s内运动了矩形周长的一半到达C点。求:
(1)质点的位移的大小和路程;
(2)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
27.某物体由A点出发做直线运动,前5
s向东行驶了30
m到达B点,又向前行驶了5
s前进了60
m到达C点,在C点停了4
s后又向西行驶,经历了6
s运动了120
m到达A点西侧的D点,如图所示,求:
(1)最后6
s时间内物体的平均速度大小和方向;
(2)全过程的平均速度;
(3)全过程的平均速率。
28.如图所示,某人沿半径R=50m的圆形跑道跑步,从A点出发逆时针跑过圆周到达B点,试求由A到B的过程中,此人运动的路程和位移(取π=3.14,=1.414)?
29.如图所示,艾戊礼的家在图中的A点,学校在图中的点,早晨上学需要沿着的路线行进,在一条直线上,求艾戊礼上学的路程及位移的大小。
参考答案
1.C
【详解】
A.如果你是天文爱好者,在研究和观察日食时,不能忽略太子阳的大小,则不可以把太阳看成质点,所以A错误;
B.由于原子核很小,科学家在研究原子时,也需要考虑原子核本身的大小,所以不可以把原子核看作质点,则B错误;
C.人们在研究地球绕太阳的公转时,因为地球与太阳间的距离比地球的直径大的多,所以可以把地球看作质点,则C正确;
D.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前进,研究附着在它的车轮上一滴蜜糖的运动情况时,不可以把车轮看作质点,因为转动时各点的运动情况不同,所以D错误;
故选C。
2.D
【详解】
A.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引入这个概念可以简化我们分析的问题,不是没有意义,所以A错误;
B.能不能看成质点与体积大小无关,所以B错误;
C.轻小的物体,不一定可以看做质点,要看它的形状对分析的问题有没有影响,所以C错误;
D.如果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属于无关或次要因素时,即可把物体看作质点,所以D正确。
故选D。
3.C
【详解】
A.“太阳东升西落”,是以地球为参考系的,选项A错误;
B.“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以山石为参考系的,选项B错误;
C.物体运动的轨迹是直线还是曲线,与参考系的选取有关,选项C正确;
D.诗句“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中“云与我俱东”是以地面为参考系的,选项D错误。
故选C。
4.A
【详解】
A.开始时,乙的位置坐标为零,甲从离坐标原点20米处开始运动,当乙开始运动时,甲已经运动了10s,因此二者之间的距离大于20m,A错误;
BCD.图像的斜率表示物体的速度,由图可知,乙的瞬时速度要大于甲的速度,因此当乙开始运动时两者相距最远,所以在0~10s这段时间内,物体间的距离逐渐变大,在10s~25s这段时间内,乙的瞬时速度要大于甲的速度,所以物体间的距离逐渐变小,在25s时相遇,BCD正确。
故选A。
5.D
【详解】

从A到C的平均速度
故选D。
6.C
【详解】
A.位移是矢量,位移的方向是从初位置到末位置,不是质点运动的方向,所以A错误;
B.路程是标量,指物体所经过的路径的长度,不一定是位移的大小,所以B错误;
C.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时,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所以C正确;
D.位移是指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路程是指物体所经过的路径的长度,位移的大小不可能比路程大,所以D错误。
故选C。
7.B
【详解】
A.在x-t图像中,斜率代表速度,10s末图线a、b、c的斜率不同,故三个物体的瞬时速度不同,A错误;
BD.由图看出,在10s内A物体通过的路程最大,而b、c两物体通过的路程相等,根据平均速率
可知a的平均速率最大,b的平均速率等于c的平均速率,D错误B正确;
C.由图像可知b、c沿同一方向运动,a先沿同一方向,后反向运动,
C错误。
故选B。
8.B
【详解】
AD.A物体在坐标轴上的位移为ΔxA=+2
m,则A物体的位置坐标为

B物体在坐标轴上的位移为ΔxB=-3
m,则B物体的位置坐标为

即此刻A距离坐标原点比B更近,AD错误;
B.此刻B的位置坐标是负值,说明此刻B物体处于坐标轴的负半轴上,B正确;
C.A、B两物体在坐标轴上的位移分别为ΔxA=+2
m,ΔxB=-3
m,正负号表示的是方向不表示大小,则B的位移较大,C错误。
故选B。
9.C
【详解】
规定向右方向为正方向,在此过程中,它的位移为
x=-4R
路程为
故选C。
10.B
【详解】
校运会400m比赛,其跑道是弯的,为了保证参赛同学的路程均为400m,终点在同一直线上,起点则不在同一直线上。
故选B。
11.C
【详解】
A.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A错误;
B.平均速度就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B错误;
C.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叫做瞬时速度,它是矢量,C正确;
D.汽车上的速度计是用来测量汽车瞬时速度大小的仪器,D错误。
故选C。
12.B
【详解】
根据矢量的特点,有大小有方向并且满足平行四边形的运算法则,所以位移、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都是矢量,速率是指瞬时速度的大小,则为标量。
故选B。
13.C
【详解】
由图像可知,三个物体同时同地出发,甲物体做直线往复运动,乙、丙两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在20s时,三个物体都到达同一位置,所以三者的位移相同,平均速度相同,但甲的路程比乙和丙的大,所以甲的平均速率最大,乙和丙的路程相等,所以乙和丙的速率相等,故选C。
14.A
【详解】
AB.第2s内的平均速度
故A正确,B错误;
CD.由于物体做一般的曲线运动,故无法求出瞬时速度,故CD错误。
故选A。
15.B
【详解】
ABC.由图看出,甲乙两人起点都在O点,终点都在A点,位移相同,所用时间相同,则根据平均速度的公式
得知,平均速度一定相同,故AC错误B正确;
D.路程是物体运动路线的长度,从图看出,甲的路程大于乙的路程.故D错误。
故选B。
16.C
【详解】
A.空间站再次回到A点,位移为0,故A错误;
B.由于它们的轨道半径不相同,故它们各自转一圈,其路程不相等,故B错误;
C.天舟二号再次回到点,位移为0,故C正确;
D.两者的最大位移都等于各自轨道的直径,由于空间站的半径较大,故运动过程中,空间站的最大位移大于天舟二号的最大位移,故D错误。
故选C。
17.CD
【详解】
A.t2表示时刻,称为第2
s末或第3
s初,A错误;
B.0~t2表示时间间隔,称为前2
s内或最初2
s内,第2
s内表示1
s末到2
s末这1
s的时间间隔,B错误;
C.t2~t3表示时间间隔,称为第3
s内,C正确;
D.tn-1~tn表示时间间隔,称为第n
s内,D正确。
故选CD。
18.AD
【详解】
AB.四段间隔共8cm,位移为
对应时间为0.4s,故平均速度为
B错误A正确;
CD.四段间隔共8cm,位移为
路程为0.8m,对应时间为0.4s,故平均速率为
C错误D正确。
故选AD。
19.ABD
【详解】
AB.引入速度概念就是为了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速度大表示物体运动得快,而运动快慢实质就是物体的位置变化快慢,速度大也可以理解为物体的位置变化快,AB正确;
CD.根据
得到
可见速度越大,物体位置的变化也就越快,位置的变化率越大;如果时间很短,位移有可能较小,但单位时间内的位移一定大,即位移由速度和时间共同决定,C错误,D正确。
故选ABD。
20.BC
【详解】
ACD.物体先朝负方向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再朝正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AD错误,C正确;
B.图线斜率恒定且为正值,故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不变,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B正确。
故选BC。
21.BC
【详解】
A.在图像中,图线斜率代表速度,乙的初速度为
不为零,故A错误;
B.在时刻两车的位移相等即相遇,由图知速度不等且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故B正确;
C.0到时间内,甲乙两车位移相等,根据平均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可知,0到时间内,乙车的平均速度等于甲车的平均速度,故C正确;
D.由图象可知:乙做匀速运动,甲做速度越来越大的直线运动,故D错误。
故选BC。
22.4m
16m
【详解】
[1]
小球的初位置在离地4m高的A点,末位置在地面上,所以物体的位移为向下的4m,所以位移的大小为4m;
[2]
路程是物体经过的总路线的长度,小球一共要上升3次,每次的最大的高度分别为3m,2m,1m,到达最高点之后再落回到地面,所以小球经过的总的路程为
23.乙
0.75
【详解】
[1]如图所示为甲沿直线运动,在相同时间内行驶的距离相同,故甲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乙物体沿直线运动得越来越快;
[2]若相邻间隔的时间为0.02s,则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的速度为
24.-70
0
30
70
向东
-30
【详解】
[1].出发点的位置坐标为-70m;
[2].B点的位置坐标为0m;
[3].C点的位置坐标为30m.
[4][5].A到B位置的变化是0-(-70m)=70m,方向向东;
[6].C到B位置的变化是0-30m=-30m.
25.B
0.10
加速
0.13-0.15
0.21-0.23
【详解】
(1)[1]
电火花计时器正常工作时,其打点的周期取决于交流电的频率,所以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2]实验中打点计时器使用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源,则打点的时间间隔为
由图可以知道,A、B两点的时间间隔是
[3]根据纸带在相等的时间间隔内,其距离越来越大,所以纸带做的是加速直线运动。
(3)[4]根据图示数据,可求出A点到D点的平均速度是
[4]
D点到G点的平均速度是
26.(1)5m;7m;(2);
【详解】
(1)根据位移的定义可知,位移大小为
方向由指向,如图所示
路程为
(2)由平均速度公式,可知平均速度为
方向由指向。
根据平均速率定义可知,平均速率为
27.(1)20
m/s,方向向西;(2)1.5
m/s,方向向西;(3)10.5
m/s
【详解】
(1)最后6
s时间内物体从C点到D点的位移大小为
则平均速度为
方向向西
(2)全程中物体初位置为A点,末位置为D点,其位移是,方向向西,大小
所用时间
则平均速度大小为
方向向西
(3)全过程的路程
全过程的平均速率
28.235.5m;70.7m,方向由A指向B
【详解】
此人运动的路程等于ACB所对应的弧长,即路程
s=×2πR=235.5m
此人从A点运动到B点的位移大小等于由A指向B的有向线段的长度,即位移大小
x=R=70.7m
位移的方向由A指向B。
29.;
【详解】
路程为
位移
答案第2页,共10页
答案第9页,共1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