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3.3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复习:
1.反射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2.右图中,入射角是
,
反射角是
。
根据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是
。
3.
画出入射光线或反射光线:
法线
N
O
1
2
3
4
一、认识平面镜
平面镜——反射面是光滑平面的镜子。
如:生活的镜子、平静的水面、平滑桌面、平滑的玻璃、光滑的金属器具表面等。
根据生活经验,哪一个是左侧这位同学在平面镜中的像?
活动1
镜前观像
二、光的反射定律
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和B分别竖放在在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面的蜡烛A,并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使它与蜡烛A在玻璃板里的像重合,此时蜡烛B好像也被点燃了。
活动2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用直尺分别量出物(蜡烛A)到玻璃板、像(即蜡烛B)到玻璃板的距离,它们就是物距AO、像距BO。
(2)观察并研究像与物的大小有怎样的关系。
(3)把蜡烛A沿直尺前后移动,同时调整玻璃板后蜡烛B的位置,每次都使它像被点燃一样,观察像的大小有无变化。
(4)移走蜡烛B,将一张纸(光屏)放在像的位置上,在纸上能成像出像吗?
重复上述步骤,完成下表。
物到平面镜距离/cm
像到平面镜距离/cm
像与物大小比较
第一次
第二次
实验与思考:
①为什么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怎样确定像的位置、像到镜面的距离?
玻璃板能成像且透明,又能看到后面的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A:拿另一只相同的蜡烛在玻板后移动,直到跟像完全重合,则该位置即为像的位置.
B:用直尺测量玻板后蜡烛到玻板的距离即是物距。
科学方法:
法
③怎样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怎样比较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玻璃板后的蜡烛能否点燃?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手放玻板后“烛焰”上,会疼吗?
为什么
。
看玻板后烛能否跟像完全重合
用直尺测量前、后烛到玻板的距离
不能,否则看不到玻板后的像。
不会,因成虚像,且不能呈在光屏上。
等效替代
⑦若玻板后始终看不到“烛像”,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前面的蜡烛为什么要点燃?否则会怎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玻璃板没放竖直。
若不点燃,成像“模糊”。
结论——成像特点:
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_____,像与物的大小_____,像与物关于镜面_____。
平面镜后面所成的像
(“能”或“不能”)呈现在光屏上。
对称
不能现在光屏上,只能用肉眼观察到的像,叫虚像。能够呈现在光屏上的像叫实像。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相等
相等
不能
为什么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呢?
平面镜成像原理:
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
B’
A’
.
.
三、平面镜的应用:
舞蹈演员用平面镜矫正姿势
万花筒中的奇妙的图形
平面镜成像
潜望镜——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四、各种面镜——球面镜
1、凹面镜
定义:用球面的内表面作反射面。
性质:凹镜能把射向它的平行光线会聚
在一点;
从焦点射向凹镜的反射光是平行光。
应
用:
球面镜:反射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镜子
凹面镜
太阳灶
手电筒
汽车头灯
2、凸面镜
定义:用球面的外表面做反射面。
性质:凸面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凸镜所
成的象是缩小的虚像。
应用:
凸面镜
汽车后视镜
拐弯处的反光镜
哈哈镜产生的影像变化
1、人向平面镜走近时,他在镜中的像将:(
)
A、变大
B、
变小
C、不变
巩固练习:
2、下图中是四幅关于字母“F”经平面镜反射成像的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3、水面也能发生反射,我们从水中看到空中的飞机是_________像。(填“虚”“实”)
C
C
虚
4、某同学身高1.7m,站在竖直放置且高为1.3m的平面镜前1.5m处,他的像高是_________,他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_________。若此人向平面镜移动1m,则他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_________,他的像高为_________。
1.7m
1.5m
0.5m
1.7m
5、作出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6、检查视力时,人与视力表之间的距离应为5米,现因屋子太小而使用一个平面镜,视力表到镜子的距离为3米,那么,人到镜子的距离应为多少米?
答案:2
米
祝同学们学习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