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第五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北周
北方
南方
魏
蜀
吴
西晋
东晋
十六国
北魏
东
汉
隋
朝
东魏
北齐
宋
梁
齐
陈
南朝
北朝
西魏
229年
220年
265年
304年
317年
386年
420年
479年
502年
557年
557年
581年
535年
221年
国家分裂、社会动荡、政权更迭频繁、少数民族政权较多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发展脉络与特征?
思考: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是什么?
《三国演义》第一回:“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后来光武中兴,传至献帝,遂分为三国。”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就出此处。
三国与西晋
220年,曹丕称帝,定都洛阳,国号魏,东汉灭亡。刘备、孙权相继称帝,229年,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263年司马昭灭蜀,266年,司马炎称帝,国号晋。280年,西晋灭吴。完成统一。
汉朝以来,就有胡人不断向中原迁徙,在多代皇帝的宽容接纳政策下,胡人逐渐增多,盘踞华北地区,势力不断壮大。内迁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匈奴、鲜卑、羯、氐、羌。
五胡乱华
晋惠帝时期的八王之乱以后,晋室分裂,华夏大伤。胡人趁机起兵,中原大乱。316年,西晋被内迁匈奴贵族所灭。在百余年间,先后由胡人及汉人建立了数十个强弱不等、大小各异的政权,史称“五胡乱华”。
西晋灭亡
南方政权:东晋与南朝
317年东晋建立。420年东晋灭亡。宋齐梁陈合成南朝。
南朝四个朝代,加上吴和东晋,统称六朝。(六朝古都南京)
自汉武帝“独尊儒术”后,儒学成为做官的重要途径。士人接受教育,就可以入仕居官;获得官场权势,反过来又能强化财富的占有;雄厚的家族财力,又足以保障子孙继续接受教育、成为士人。东汉以来,形成这种“教育-权势-财富”的循环占有。“士族”就是士人官僚的家族,通过雄厚的文化而世代居官,由此建立了崇高的门望。士族是一种涉及了政治、经济、文化的综合性现象。成为魏晋南北朝最耀眼的政治景观之一。
何谓士族和士族政治
诗人左思在其《咏诗》中浓郁悲歌“世胄摄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造成这一社会状况的制度原因是
A世袭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C
思考下列问题:
1.江南地区得到开发从何时开始?
2.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有哪些?
3.江南地区得到开发,有哪些具体表现?
1.
江南开发的时间:
开始:
西晋末年
2.
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
①主要:北方人的南迁,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②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③江南地区社会比较安定;
④南北方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祖逖与刘琨一同担任司州主簿时,感情深厚,常常同床而卧,同被
而眠。一次,祖逖半夜听到鸡叫,认为这是上天在激励他上进,便叫醒刘琨道:“此非恶声也。”然后与刘琨到屋外舞剑练武。 后人用“闻鸡起舞”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即时奋起。
祖逖率部北伐,北渡长江。当船至中流之时,他眼望面前滚滚东去的江水,感慨万千。想到山河破碎和百姓涂炭的情景,想到困难的处境和壮志难伸的愤懑,豪气干云,热血涌动,敲着船楫朗声发誓:“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意思是若不能平定中原,收复失地,自己就像这大江一样有去无回! 后人便用“中流击楫”比喻立志奋发图强。
北方政权:十六国与北朝
十六国的来历?民族融合有什么进展?淝水之战?
北魏孝文帝改革背景、内容、意义?
积极影响:
①顺应了北方民族交融的历史趋势。
②缓解了民族矛盾,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
③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消极影响:
①忽视本民族特色,全盘汉化,造成北魏内部的文化分裂。(东魏与西魏)
②盲目吸收汉族文化,吸收了部分汉族文化中的糟粕(如门阀制度)
如何评价孝文帝的改革?
孝文帝改革极大提高了拓跋鲜卑族的文明程度,促进和完成了北魏各方面的封建化。改革加速了北方民旅大融合的历史进程。
大同云冈石窟
洛阳龙门石窟
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五个王朝合称北朝。
北周灭北齐。581年北周外戚杨坚代周称帝,改国号隋,589年隋灭掉南朝的最后一个政权陈,结束了南北长期分裂局面,统一了全国。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时期特征:
政权更迭、民族交融、江南地区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