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物理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10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小题3分;第11~13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
物体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过程中,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下列物理量一定相等的是( )
A.
速度
B.
平均速度
C.
加速度
D.
位移
2.
中国结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手工编织工艺品,它身上所显示的情致与智慧正是中华古老文明中的一个侧面。如图所示,一质量为的中国结悬挂于点且处于静止状态,重力加速度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定竖直
B.
中国结的重心一定在它的几何中心
C.
中国结的重心可能不在通过的直线上
D.
中国结受到的重力大小为
3.
如图所示,一小孩沿着高为h,长为l的斜坡自坡底A爬上坡顶B
,不小心又滑到坡底A,小孩往返过程中的路程和位移大小分别为( )
A.
2l
0
B.
0
2l
C.
2h
0
D.
2l
2h
4.
某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变化规律是x=-3t+4t2,x和t的单位分别为m和s,则物体运动的初速度、加速度分别是( )
A.
3m/s、2m/s2
B.
3m/s、-8m/s2
C.
-3m/s、4m/s2
D.
-3m/s、8m/s2
5.
下列各图象中,能够描述自由落体运动是(
)
A.
B.
C.
D.
6.
有些汽车刹车后,停止转动的轮胎在地面上发生滑动,可以明显地看出滑动的痕迹,即常说的刹车线,由刹车线长短可以得知汽车刹车前的速度大小,因此刹车线的长度是分析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依据,若汽车刹车后的加速度大小为8
m/s2
,刹车线长是16
m,则可知汽车刹车前的速度是( )
A.
4
m/s
B.
8
m/s
C.
16
m/s
D.
20
m/s
7.
图甲是一端支在水平地面上,另一端被细绳悬挂着的木棒,图乙是光滑碗内放置的一根木棒。图中所示的4个接触地方的弹力方向为竖直向上的是( )
A.
B.
C.
D.
8.
甲、乙两车在同一条直道上行驶,它们运动的位移x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乙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其图线与t轴相切于10s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车的初速度为零
B.
乙车的初位置在x0=80
m处
C.
乙车的加速度大小为4
m/s2
D.
5
s时两车相遇,此时甲车速度较大
9.
如图所示,A、B两物体相距s=8
m,物体A以vA=4
m/s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而物体B此时的速度vB=8m/s,向右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2
m/s2,那么物体A追上物体B所用的时间为( )
A.
8s
B.
6s
C.
4s
D.
2s
10.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在质量为M的木板上滑行,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1,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2,木板一直静止,那么木板所受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 )
A.
1Mg
B.
2mg
C.
1(m+M)g
D.
1Mg+2mg
11.
从某一高度先后由静止释放两个相同的小球甲和乙,若两球被释放的时间间隔为1s,在不计空气阻力的情况下,它们在空中的运动过程中( )
A.
甲、乙两球的距离越来越大
B.
甲、乙两球的距离始终保持不变
C.
甲、乙两球的速度之差越来越大
D.
在相等的时间内甲,乙两球速度的变化量相等
12.
如图所示,某人用竹竿撑岸使船离开河岸,竹竿离开河岸后能恢复原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竹竿的形变是弹性形变
B.
竹竿受到的弹力是由于竹竿的形变而产生的
C.
竹竿受到的弹力是由于河岸的形变而产生的
D.
因为河岸很硬,所以竹竿撑岸时河岸没有发生形变
13.
如图所示,完全相同的三个木块并排固定在水平地面上,一颗子弹以速度v水平射入,若子弹在木块中做匀变速运动,且穿过第三个木块后速度恰好为零,则( )
A.
子弹依次射入每个木块时的速度之比v1∶v2∶v3=3∶2∶1
B.
子弹穿过每个木块的加速度之比a1:a2:a3=1:1:1
C.
子弹穿过每个木块所用时间之比t1∶t2∶t3=1∶∶
D.
子弹穿过每个木块所用时间之比t1∶t2∶t3=
二、实验填空题:本题共2小题,共15分。
14.
某探究小组为了研究小车在桌面上的直线运动,用自制“滴水计时器”计量时间。实验前,将该计时器固定在小车旁,如图(a)所示。实验时,保持桌面水平,用手轻推一下小车。在小车运动过程中,滴水计时器等时间间隔地滴下小水滴,图(b)记录了桌面上连续的6个水滴的位置。
(已知滴水计时器每30
s内共滴下91个小水滴)
(1)由
图(b)可知,小车在桌面上是______(填“从右向左”或“从左向右”)运动的;
(2)该小组同学根据图(b)的数据判断出小车做匀变速运动。小车运动到图(b)中A点位置时的速度大小为______
m/s,加速度大小为______
m/s2。(结果均保留2位有效数字)
15.
某同学做“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实验,用弹簧秤水平拉一弹簧,某次弹簧伸长的情况如图甲所示,弹簧秤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改变水平拉力,得到弹簧秤示数与弹簧伸长的长度如表格中数据所示(弹簧均在弹性限度内)。
弹簧伸长的长度/cm
2.50
3.50
4.50
5.50
6.50
7.50
弹簧秤的示数/N
1.00
1.40
180
220
2.60
3.00
(1)图甲中弹簧伸长的长度为_____cm。
(2)图乙中弹簧秤的示数为_____N。
(3)由图表中数据可知,弹簧受到的弹力与弹簧伸长的长度成_____(填“正”或“反”)比。
(4)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N/m。
三、解答或论述题:本题共4小题,共43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6.
如图所示,物体以7m/s速度自斜面底端A点滑上光滑斜面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途经斜面中点C,到达斜面最高点B。已知vA:vC=7:5,从C点到B点历时2s,试求:
(1)物体到达斜面最高点B时的速度大小;
(2)斜面的长度。
17.
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放一个重的木块,木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
(1)求木块沿桌面做匀速运动时的水平拉力大小F;
(2)若再在木块A上加一块重的木块B,B与A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求当A、B两木块一起沿桌面匀速滑动时,对木块A的水平拉力大小和此时木块B受到木块A的摩擦力大小。
18.
甲物体从阳台由静止下落,已知甲在下落过程中最后2s的位移是40m。g取10
rm/s2,试求:
(1)最后2
s的平均速度;
(2)阳台离地面的高度;
(3)若甲释放2s后,乙也从阳台以某一竖直向下的初速度开始下落,若甲、乙同时落地,则乙下落时的初速度为多大?
19.
足球比赛中,经常使用“边路突破,下底传中”的战术,即攻方队员带球沿边线前进,到底线附近进行传中。某足球场长105m、宽68m。攻方前锋在中线处将足球沿边线向前踢出,足球的运动可视为在地面上做初速度为12m/s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1.5m/s2。试求:
(1)足球从开始做匀减速运动后6s时的速度大小;
(2)足球从开始做匀减速运动后8s时的位移大小;
(3)足球开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同时,该前锋队员沿边线向前追赶足球。他的启动过程可以视为初速度为0,加速度为2m/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他能达到的最大速度为8m/s。该前锋队员至少经过多长时间能追上足球?
齐齐哈尔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物理
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10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小题3分;第11~13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
物体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过程中,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下列物理量一定相等的是( )
A.
速度
B.
平均速度
C.
加速度
D.
位移
答案:C
2.
中国结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手工编织工艺品,它身上所显示的情致与智慧正是中华古老文明中的一个侧面。如图所示,一质量为的中国结悬挂于点且处于静止状态,重力加速度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定竖直
B.
中国结的重心一定在它的几何中心
C.
中国结的重心可能不在通过的直线上
D.
中国结受到的重力大小为
答案:A
3.
如图所示,一小孩沿着高为h,长为l的斜坡自坡底A爬上坡顶B
,不小心又滑到坡底A,小孩往返过程中的路程和位移大小分别为( )
A.
2l
0
B.
0
2l
C.
2h
0
D.
2l
2h
答案:A
4.
某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变化规律是x=-3t+4t2,x和t的单位分别为m和s,则物体运动的初速度、加速度分别是( )
A.
3m/s、2m/s2
B.
3m/s、-8m/s2
C.
-3m/s、4m/s2
D.
-3m/s、8m/s2
答案:D
5.
下列各图象中,能够描述自由落体运动是(
)
A.
B.
C.
D.
答案:C
6.
有些汽车刹车后,停止转动的轮胎在地面上发生滑动,可以明显地看出滑动的痕迹,即常说的刹车线,由刹车线长短可以得知汽车刹车前的速度大小,因此刹车线的长度是分析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依据,若汽车刹车后的加速度大小为8
m/s2
,刹车线长是16
m,则可知汽车刹车前的速度是( )
A.
4
m/s
B.
8
m/s
C.
16
m/s
D.
20
m/s
答案:C
7.
图甲是一端支在水平地面上,另一端被细绳悬挂着的木棒,图乙是光滑碗内放置的一根木棒。图中所示的4个接触地方的弹力方向为竖直向上的是( )
A.
B.
C.
D.
答案:A
8.
甲、乙两车在同一条直道上行驶,它们运动的位移x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乙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其图线与t轴相切于10s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车的初速度为零
B.
乙车的初位置在x0=80
m处
C.
乙车的加速度大小为4
m/s2
D.
5
s时两车相遇,此时甲车速度较大
答案:B
9.
如图所示,A、B两物体相距s=8
m,物体A以vA=4
m/s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而物体B此时的速度vB=8m/s,向右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2
m/s2,那么物体A追上物体B所用的时间为( )
A.
8s
B.
6s
C.
4s
D.
2s
答案:B
10.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在质量为M的木板上滑行,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1,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2,木板一直静止,那么木板所受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 )
A.
1Mg
B.
2mg
C.
1(m+M)g
D.
1Mg+2mg
答案:B
11.
从某一高度先后由静止释放两个相同的小球甲和乙,若两球被释放的时间间隔为1s,在不计空气阻力的情况下,它们在空中的运动过程中( )
A.
甲、乙两球的距离越来越大
B.
甲、乙两球的距离始终保持不变
C.
甲、乙两球的速度之差越来越大
D.
在相等的时间内甲,乙两球速度的变化量相等
答案:AD
12.
如图所示,某人用竹竿撑岸使船离开河岸,竹竿离开河岸后能恢复原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竹竿的形变是弹性形变
B.
竹竿受到的弹力是由于竹竿的形变而产生的
C.
竹竿受到的弹力是由于河岸的形变而产生的
D.
因为河岸很硬,所以竹竿撑岸时河岸没有发生形变
答案:AC
13.
如图所示,完全相同的三个木块并排固定在水平地面上,一颗子弹以速度v水平射入,若子弹在木块中做匀变速运动,且穿过第三个木块后速度恰好为零,则( )
A.
子弹依次射入每个木块时的速度之比v1∶v2∶v3=3∶2∶1
B.
子弹穿过每个木块的加速度之比a1:a2:a3=1:1:1
C.
子弹穿过每个木块所用时间之比t1∶t2∶t3=1∶∶
D.
子弹穿过每个木块所用时间之比t1∶t2∶t3=
答案:BD
二、实验填空题:本题共2小题,共15分。
14.
某探究小组为了研究小车在桌面上的直线运动,用自制“滴水计时器”计量时间。实验前,将该计时器固定在小车旁,如图(a)所示。实验时,保持桌面水平,用手轻推一下小车。在小车运动过程中,滴水计时器等时间间隔地滴下小水滴,图(b)记录了桌面上连续的6个水滴的位置。
(已知滴水计时器每30
s内共滴下91个小水滴)
(1)由
图(b)可知,小车在桌面上是______(填“从右向左”或“从左向右”)运动的;
(2)该小组同学根据图(b)的数据判断出小车做匀变速运动。小车运动到图(b)中A点位置时的速度大小为______
m/s,加速度大小为______
m/s2。(结果均保留2位有效数字)
答案:
①.
从右向左
②.
0.38m/s
③.
0.15m/s2
15.
某同学做“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实验,用弹簧秤水平拉一弹簧,某次弹簧伸长的情况如图甲所示,弹簧秤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改变水平拉力,得到弹簧秤示数与弹簧伸长的长度如表格中数据所示(弹簧均在弹性限度内)。
弹簧伸长的长度/cm
2.50
3.50
4.50
5.50
6.50
7.50
弹簧秤的示数/N
1.00
1.40
180
220
2.60
3.00
(1)图甲中弹簧伸长的长度为_____cm。
(2)图乙中弹簧秤的示数为_____N。
(3)由图表中数据可知,弹簧受到的弹力与弹簧伸长的长度成_____(填“正”或“反”)比。
(4)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N/m。
答案:
①5.00
②.
2.00(2.0也给分)
③.
正
④.
40
三、解答或论述题:本题共4小题,共43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6.
如图所示,物体以7m/s速度自斜面底端A点滑上光滑斜面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途经斜面中点C,到达斜面最高点B。已知vA:vC=7:5,从C点到B点历时2s,试求:
(1)物体到达斜面最高点B时的速度大小;
(2)斜面的长度。
答案:(1)1m/s;(2)12m
17.
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放一个重的木块,木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
(1)求木块沿桌面做匀速运动时的水平拉力大小F;
(2)若再在木块A上加一块重的木块B,B与A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求当A、B两木块一起沿桌面匀速滑动时,对木块A的水平拉力大小和此时木块B受到木块A的摩擦力大小。
答案:(1)9N;(2)15N,0
18.
甲物体从阳台由静止下落,已知甲在下落过程中最后2s的位移是40m。g取10
rm/s2,试求:
(1)最后2
s的平均速度;
(2)阳台离地面的高度;
(3)若甲释放2s后,乙也从阳台以某一竖直向下的初速度开始下落,若甲、乙同时落地,则乙下落时的初速度为多大?
答案:(1)20m/s;(2)45m;(3)40m/s
19.
足球比赛中,经常使用“边路突破,下底传中”的战术,即攻方队员带球沿边线前进,到底线附近进行传中。某足球场长105m、宽68m。攻方前锋在中线处将足球沿边线向前踢出,足球的运动可视为在地面上做初速度为12m/s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1.5m/s2。试求:
(1)足球从开始做匀减速运动后6s时的速度大小;
(2)足球从开始做匀减速运动后8s时的位移大小;
(3)足球开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同时,该前锋队员沿边线向前追赶足球。他的启动过程可以视为初速度为0,加速度为2m/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他能达到的最大速度为8m/s。该前锋队员至少经过多长时间能追上足球?
答案:(1)3m/s;(2)48m;(3)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