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内能、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综合测试卷2021—2022学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三内能、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综合测试卷2021—2022学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有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10-07 10:58: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十三、十四章
综合测试卷
一、单选题
1.关于分子动理论的知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大量PM2.5尘粒在空中飞舞,这是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B.乙图是“液体扩散”实验的装置,装好液体后处于量筒底部的液体应该是密度较小的水
C.海绵很容易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
D.两块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后会黏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2.关于热学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烧杯中的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会升高
B.雪花是由水蒸气凝华而成的,这个过程放出热量
C.物质的比热容跟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有关
D.锯木头时锯条发热,这是利用热传递的方式改变了锯条的内能
3.如图所示为某单缸四冲程内燃机工作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个完整的工作循环顺序是:乙甲丁丙
B.丁冲程发生的能量转化为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C.只有甲冲程获得动力,其他冲程都是靠惯性运转的
D.丙冲程中排出的废气没有任何利用的价值
4.关于热量、温度、内能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温度不变,一定没有吸热
B.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C.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D.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热量
5.下列实例中,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晒太阳时,身体变暖和
B.饮料加入冰块,饮料温度降低
C.用炉灶煲汤,汤温度升高
D.两手互相摩擦,双手温度升高
6.下列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与其他三种不同的是(  )
A.钻木取火
B.用热水袋取暖
C.压缩气体,棉花燃烧
D.来回拉动绳子,木塞冲出
7.相同质量的铝和铜,吸收了相同的热量,已知c铜<c铝,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铜和铝吸收的热量越多,铜和铝的比热容越大
B.当它们互相接触时,会发生热传递,内能从铜块传向铝块
C.铝上升的温度较低,铜的末温较高
D.铜和铝增加的内能相等
8.东风是从东向西吹的风,我国的西北为内陆,而东南方向均临海,故而形成的季风特点是(  )
A.夏天多东南风,冬天多西北风
B.夏天多西北风,冬天多东南风
C.夏天和冬天均多为东南风
D.夏天和冬天均多为西北风
9.关于燃料的热值,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燃料不完全燃烧时的热值比完全燃烧时的热值小
B.容易燃烧的燃料,热值一定大
C.0.5g汽油和2kg汽油,它们的热值是一样的
D.煤的热值比干木柴大,燃烧煤放出的热量一定比燃烧干木柴放出的热量多
10.我国随着航天事业发展需要,正在研制大功率液氢发动机。这种发动机主要是因为氢是有(  )
A.较小的密度
B.较高的热值
C.较大的比热容
D.较低的沸点
11.下列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温度不变,内能可能发生变化了
B.一个物体的温度升高了,它一定吸收了热量
C.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比温度低的物体多
D.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传递
12.如图是四冲程内燃机工作循环中的一个冲程,它是(  )
A.压缩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B.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C.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D.做功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13.关于热值和热机效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使燃料燃烧更充分,可以增大燃料的热值
B.使燃料燃烧更充分,可以提高热机的效率
C.使用热值更大的燃料,可以提高热机的效率
D.燃料燃烧释放的热量越多,燃料的热值就越大
14.小明根据所学的物理知识并结合下列表格中的数据,得出以下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物质
密度ρ/(kg m-3)(常温常压下)
熔点t/℃(标准大气压下)
比热容c/[J (kg ℃)-1]

0.9×103
0
2.1×103

2.7×103
660
0.88×103

7.9×103
1535
0.46×103
A.寒冬季节盛有水的水缸放在室外不可能破裂
B.标准大气压下,铝在660℃时一定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C.体积相等的铁球和铝球,如果它们的质量相等,铁球可能是实心的
D.质量相等的实心铁块和实心铝块,升高相同的温度,铝块吸收的热量较多
15.汽车发动机一般是汽油机,汽油的热值为4.6×107J/kg,若某内燃机的能量流向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汽油机的效率为30%
B.1kg的汽油燃烧能够释放4.6×107J的能量
C.换用热值较大的燃料,热机效率会提高
D.如果改进技术,汽油机的效率就可以达到100%
二、填空题
16.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公共场所需要经常消毒,即使我们离得很远也会闻到消毒液的刺鼻气味,这是因为__________。
17.小明在燃气灶上煲汤,将质量为2kg、初始温度为20℃的汤,升高了80℃,汤吸收了______J的热量,这是通过______方式来改变汤的内能。汽车发动机用水做冷却剂是因为水的______大。[汤的比热容为4×103J/(kg ℃)]
18.将质量初温相同的铝、铜、铁三个球,浸没在沸水中煮较长的一段时间,则三个球的温度_____。从沸水中吸热最多的是______球,吸热最少的是______球。(已知c铝>c铁>c铜)
19.“低碳生活”是当今社会所倡导的绿色生活方式。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利用太阳能将2kg的水从40℃加热到沸腾,需要吸收______J的热量,至少可以节约______kg无烟煤。[无烟煤的热值为3×107J/kg,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
20.汽油机是一种最常见的热机,一台单缸四冲程汽油机工作时飞轮的转速为1800r/min,则该汽油机工作过程中每秒种可以对外做功______次。
21.历史上人们尝试制造各种不需要消耗能量就能源源不断对外做功的“永动机”,但都失败了。如图所示的是人们设想的一种永动机,它通过从高处流下的水冲击叶片使其转动,叶片的转动又带动抽水机从低处将水抽到高处,从而循环工作,但这种永动机不能永远工作下去,理由是该装置在工作过程中,有部分机械能会转化为__能,即机械能会逐渐减少,最后停止工作。
22.固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固体分子间存在着___________
(选填“引力”或“斥力”);疫情期间,学生离校后都要给教室消毒,夏天喷洒消毒液时,闻到的刺鼻气味更浓,说明分子无规则运动与___________有关。
23.小明在探究“物质的放热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分别用质量均0.5kg的水和另一种液体进行对比实验,并用图象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处理,如图所示,实验过程中,水和另一种液体在相同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等,分析图象可以得出:____(选填“甲”或“乙”)物质为水,另一种液体的比热容为________J/(kg℃),这种液体在0 15min内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___J。
24.内燃机的一个工作循环有四个冲程,图中表示的是其中的________冲程。某小型单缸四冲程汽油机飞轮的转速为2400r/min,
该汽油机每秒完成________个工作循环。
三、实验题
25.如图所示的实验中:
(1)图a:两种不同的液体开始时分界面清晰,几天之后,两种液体混合均匀了,图a表明:______;
(2)图b:玻璃板的下表面接触水面,用弹簧测力计拉住玻璃板时发现拉力大于玻璃板的重力,图b表明:______。
26.如图所示的两个实验中,
(1)a实验可以说明___________。
(2)b实验可以说明___________。
27.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水和沙子吸热本领的大小”,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时间/min
0
0.5
1.0
1.5
2.0
2.5
温度/℃

20.0
22.0
24.0
26.0
28.0
30.0
沙子
20.0
24.2
27.9
35.2
38.4
41.8
(1)在此实验中,用______来表示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
(2)分析实验数据可知: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水吸收的热量_____(填“大于”或“小于”)沙子吸收的热量。
四、计算题
28.天然气是一种清洁的能源,“西气东输”实现后,很多家用燃气灶改用天然气作为燃料。现将一壶质量为2kg、初温为20℃的水加热到100℃,需要完全燃烧0.025m3的天然气。求:
(1)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2)天然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多少 (q气=4.2×107J/m3)
(3)燃气灶的热效率是多少
29.我国自主研发的某品牌汽车进行技术测试,已知该车在某段长1.2km的水平路面做匀速直线运动,用时40s,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受到的阻力为400N,汽车在此过程中发动机热机效率为48%,汽油的热值q=4.6×107J/kg。在该段测试过程中:
(1)汽车做的有用功是多少?
(2)汽车的功率为多少?
(3)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4)燃烧了多少汽油?(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参考答案
1.D
2.B
3.C
4.C
5.D
6.B
7.D
8.A
9.C
10.B
11.A
12.B
13.B
14.D
15.A
16.分子永不停息做无规则运动
17.6.4×105
热传递
比热容
18.相同


19.5.04×105
1.68×10-2
20.15
21.内
22.斥力
温度
23.甲
2.1×103
4.2×104
24.做功
20
25.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分子间有引力
26.分子不停地进行无规则运动
分子间是存在引力
27.加热时间长短
大于
28.(1)6.72×105J;(2)1.05×106J;(3)64%
29.(1)4.8×105J;(2)1.2×104W;(3)1.0×106J;(4)0.02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