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第一节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我是谁?
谁把我弄到这里的?
我经历了什么?
长江下游捡到该石头,发现其与长江上游某山地岩石岩性一致。
1
内力作用
2
外力作用
外力作用
1、能量来源: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
外力通过风化、侵蚀作用不断地对地表进行破坏,并把风化、侵蚀的产物搬运并堆积起来。
2.表现形式:(1)风化作用
在温度、水、生物等作用下,岩石由大变小的分解过程。
岩石是热的不良导体。由于温度变化,岩石表层与内部受热不均,产生差异膨胀和收缩,容易崩解破碎。岩石中水的冻融、植物根系的生长等,也都会对岩石起破坏作用。
外力作用
风化作用
物理风化(昼夜温差、冻融作用)
化学风化:流水溶解了岩石中的可溶性矿物,使岩石变得疏松。
生物风化:根劈
结果:岩石由完整到破碎,颗粒由大变小。
为其他外力作用创造了条件
外力作用
(2)侵蚀作用:流水、波浪、风、冰川等外力对地表进行破坏。
侵蚀地貌:风化或侵蚀的产物被带走,在原地形成的地貌。
风化作用
结合导学案:1、说明上述侵蚀地貌主要作用力和分布地区。
2、尝试描述右图地貌类型形成过程。
外力作用
①.流水侵蚀地貌
湿润、半湿润地区
长江三峡
喀斯特地貌(云贵高原)
外力作用
②.海浪侵蚀地貌
海蚀拱桥
海蚀柱、崖
海滨地带
外力作用
③.风蚀地貌
风蚀蘑菇
雅丹地貌
干旱、半干旱地区
除风力侵蚀外,接近地表的部分气流中含沙量较多,磨蚀强烈,如再加上基岩岩性的差异,风蚀柱常会被蚀成顶部大,基部小,形似蘑菇的岩石。
外力作用
(3)搬运作用:
风力搬运作用
流水搬运作用
外力作用
(3)搬运作用:风化或侵蚀的产物,在流水、波浪、风、冰川等外力的作用下,被搬运离开原来的位置。搬运作用是一个过程,并不会产生地貌类型。
外力作用
随着流速降低、风力减小或者冰川融化等,被搬运的物质逐渐沉积下来,形成堆积地貌。
风力沉积
海浪沉积
·(4)堆积作用:
外力作用
黄河三角洲
流水沉积
我经历了什么?
长江下游捡到该石头,发现其与长江上游某山地岩石岩性一致。
温馨提示:
我为什么和小伙伴分开
我怎么从上游到河流下游
我为什么在下游停住了脚步
冰川作用
冰川侵蚀
U形谷
外力作用
冰川侵蚀地貌
“U”型谷、
山地冰川侵蚀地貌:陡峭、险峻
刀刃状山脊、多面椎体山峰
分布:高山和高纬度地区
U形谷
U形谷
外力作用
.冰川沉积:
冰碛地貌(颗粒混杂)
我到底经历了什么?
长江下游捡到该石头,发现其与长江上游某山地岩石岩性一致。
地表形态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海螺化石
海底
山地
河流下游
内力
作用
外力
作用
据估计,新中国成立前黄河从陆地上搬运
堆积到渤海里的泥沙,平均每年达11亿立方米,
如果再加上其他河流和风力送来的泥沙,
总计可在20~31亿平方米以上。假如渤海底部
是稳定的,那么只需要1000多年时间,就可以
将渤海填平。尽管历史时期中渤海的面积略有
缩小,却并未被填满。
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同时进行的,
只是在不同时期、不同区域有主次之分。
地质作用
比较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能量来源
主要是来自地球内部的热能
主要是太阳辐射能(来自地球外部)
表现形式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
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等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使地表起伏状况趋于平缓
相互关系
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是同时进行的;内力作用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
1.完成《全品学练考》P9,选择题6、7、8题
2.预习——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作业布置
地质作用
下图为云贵高原形成与发育过程示意图,依图判断,云贵高原形成发育过程的先后排序是
①④②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