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汽化与液化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4.6汽化与液化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10-07 11:09: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汽化与液化
一、单选题
1.炎热的夏天,当走在晒得发烫的柏油路上时,刚巧来了辆洒水车,洒湿了路面,这时你会感到更加闷热,产生这种感觉的主要原因是(

A. 洒水车后的水经过暴晒,热能增加,温度很高 B. 洒水后空气的湿度增加,身上的汗较难蒸发
C. 地面上的水反射了阳光,使身体得到更多的热量 D. 水蒸发时把地面的热带到了人的身上
2.下列方法中,能有效降低夏天室内气温的是(
)
A. 关闭窗,不让外界的热空气进来 B. 打开电冰箱的门,散出冷空气
C. 打开电风扇 D. 在地上洒一些水
3.目前,有些大酒店在洗手间安装了热风干手器,手靠近它就有热风吹到手上,使手上沾的水很快蒸发掉,既干净又卫生。水快速蒸发的原因是(
)
A. 加快了水面附近空气的流动并提高了水的温度
B. 增大了水的表面积并提高了水的温度
C. 加快了水面附近空气的流动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
D. 减小了水的表面积并加快了水面附近空气的流动
4.在同一环境中对温度计进行了如下操作,温度计的示数下降最快的是(
)
A. B. C. D.
5.小华两次煮鸡蛋,第一次在水开后继续用急火煮,直到煮熟;第二次在水开后用小火煮,保持锅中水一直沸腾,直到煮熟。则(

A. 第一次比第二次既省燃料,又省时间 B. 第一次比第二次费燃料,但省时间
C. 第一次比第二次省燃料,但费时间 D. 第二次比第一次省燃料,但时间差不多
6.扇扇子会感到身上很凉爽和进入空调房感觉到凉爽分别是因为·
(
)
A. 扇来的风把身体周围的热空气赶跑,空调房没有热气
B. 扇来的风是凉的,空调的风把身上的热吹掉了
C. 扇来的风加快了身上汗液的蒸发,汗液蒸发时要吸热,空调房里本身温度低
D. 扇来的风把身上的热吹掉了,空调房内没有热气
7.生活中常把碗放在锅里(不密封)的水中蒸食物,如图所示。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水(
)
A. 同时沸腾 B. 稍后也沸腾了 C. 温度达到沸点,不会沸腾 D. 温度低于沸点,不会沸腾
8.如图,舞台上常用干冰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这种白雾是(

A. 二氧化碳 B. 小水滴 C. 空气 D. 水蒸气
9.生活中常有“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的说法。“扬汤止沸”是指把锅里沸腾的水舀起来倒回去,“釜底抽薪”是指从锅下抽掉燃着的木柴。应科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都只能暂时止沸
B. “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都能彻底止沸
C. “扬汤止沸”只能暂时止沸,“釜底抽薪”能彻底止沸
D. “扬汤止沸”能彻底止沸,“釜底抽薪”只能暂时止沸
10.加油站常年挂着“请熄火加油”、“请不要使用手机”等标语.这样要求是为了防止火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在常温下汽油容易(

A. 凝固 B. 凝华 C. 汽化 D. 液化
11.夏天,打开冰箱门,常可看到“白雾”,“白雾”是(

A. 冰箱内原有的水蒸气 B. 冰箱内食物中水分遇到高温空气后,蒸发形成的水蒸气
C. 空气中的水蒸气降温形成的小冰晶 D. 空气中的水蒸气降温形成的小水滴
12.关于蒸发和沸腾两者的区别,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蒸发,而只能在一定温度下沸腾
B. 蒸发是在液体表面进行的,而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
C. 液体蒸发和沸腾都需要从外界吸热
D. 蒸发和沸腾时,如果不加热都不会继续进行
二、填空题
13.沸腾是在一定的温度下,在液体的________同时进行的________的汽化现象。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某同学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的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所示,则图________是水沸腾前的情况,图________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14.在学习了有关物态变化的知识以后,小明回家做了如下实验:甲、乙两个房间里相同的电炉上,相同的两壶水都已烧开,水烧开后壶口冒出“白气”。请回答:
(1)这些“白气”是由于壶口跑出的水蒸气________形成的,根据甲、乙两图所示情况可以判断出房间________的气温较高;
(2)A、B两幅图中,符合水沸腾前的情形的是________图;
(3)如果加大炉火猛烧,则壶内开水的温度________(选填“升高”“不变”“降低”)。
三、解答题
15.冬天手冷时,用嘴向手上“哈气”(即缓慢地吹气),手会感到暖和。若用劲向手上快速“吹气”,手不但不会暖和,反会觉得更冷。都是从嘴里出来的“气”,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感觉呢?
四、实验探究题
16.人们都说:“被100℃的水蒸气烫伤,要比被100℃的热水烫伤严重得多”。小科认为这是因为100℃的水蒸气和100℃的热水温度虽然一样,但100℃的水蒸气变成100℃的热水时,还需放出热量。对此,小科设计了以下实验证明自己的现点。实验过程:(实验中热损失及热胀冷缩对实验的影响忽略不计)
①将一定质量温度为t1的冷水装入一个双层通入玻璃真空保温杯中,液面如图甲所示位置,标记为A;
②向杯中插入导管,将100℃的水蒸气通入保温杯的冷水中(水蒸气全部被吸收),发现杯中水面明显上升;
③一段时间后,停止通入水蒸气,移出导管后,杯中液面位置如图乙所示,标记为B,再测出此时杯中水的温度为t2

比较发现t2高于t1。
(1)杯中水面上升是通入的水蒸气发生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的结果;
(2)t2高于t1的原因是
________ 。
(3)小思认为因未设置对照,小科的实验还不足以证明他的观点。请你完成小思设计的实验方案:①取一个相同的保温杯,在保温杯中倒入与第一个保温杯中质量相同、温度为t1的冷水,②再倒入________;③摇匀后测出此保温杯中水温t3

并与t2比较,t2高于t3

得出水蒸气液化放热。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B
【解析】【分析】根据蒸发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炎热的夏天,当走在晒得发烫的柏油路上时,刚巧来了辆洒水车,洒湿了路面,这时会感到更加闷热,原因为:洒在地面上的水汽化使空气湿度增加,身上汗就难蒸发,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2.【答案】
D
【解析】【分析】蒸发吸收热量,因此可以致冷。
【解答】A.关闭窗,不让外界的热空气进来,不能降低室内温度,
故A不合题意;
B.打开电冰箱的门,散出冷空气,但是冰箱不断工作消耗电能会产生更多的热量散失在屋内,不能降低温度反而会升高温度,故B不合题意;
C.打开电风扇,使空气流动,但是不能降低空气温度,故C不合题意;
D.在地上洒一些水,水蒸发会吸收空气中的热量,降低空气的温度,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答案】
A
【解析】【分析】影响蒸发的三要素:液体的温度、表面积和上方空气流速。
【解答】热风干手器吹出热风,既加快了空气的流速又提高了水的温度,因此可以加快水的蒸发,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4.【答案】
D
【解析】【分析】(1)液体蒸发吸收热量,可以降低物体的温度;
(2)空气的流速越大,蒸发越快。
【解答】温度计上没有液体,温度几乎不会变化,故A错误;
温度计上没有液体,用扇子扇也不会降低温度,故B错误;
温度计上沾上酒精,酒精蒸发可以降低温度;如果用扇子扇,加快空气流速,可以使蒸发加快,温度下降的更快,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5.【答案】
D
【解析】【分析】1、水有沸点,当水沸腾时,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2、将食物煮熟主要是依靠水的温度,所以只要保持水一直处于沸腾,用急火或用小火,对于食物来讲效果是一样的。
【解答】由分析可知,只要水沸腾后,不管是用急火还是用小火,水都能保持沸腾。此时水的温度始终保持在沸点不变,所以小火能节省燃料,且煮熟的时间差不多,所以D选项正确,A、B、C错误。
故选D
6.【答案】
C
【解析】【分析】(1)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汽化需要吸热,因此蒸发有致冷作用;
(2)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或者从物体的高温部分转移到低温部分。
【解答】
扇扇子会感到身上很凉,是因为风加快了人体上汗液的蒸发,而蒸发吸收人体热量,所以感觉凉爽;空调房里温度比较低,人体会向外放热,所以感觉凉爽,故C正确。
故选C。
7.【答案】
C
【解析】【分析】沸腾的条件:①达到沸点;②继续吸热。
【解答】当锅内水的温度高于碗内水的温度时,碗内的水会从外面吸热温度升高;当锅内的水沸腾时,碗内的水肯定能够达到水的沸点100℃,此时内外温度相同,因此碗内的水不能从外面继续吸热,因此不会沸腾,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8.【答案】
B
【解析】【分析】根据液化的知识分析解答。
【解答】在舞台上抛洒干冰后,它会迅速的从空气中吸收热量,自身发生升华现象变成气态的二氧化碳;空气中的水蒸气由于放出热量,迅速液化,变成液态的小水珠悬浮在空气中,这就是看到的白雾,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9.【答案】
C
【解析】【分析】沸腾的条件是:温度达到沸点,并且能继续从外界吸热。
【解答】“扬汤”的过程中,由于散热,水的温度降低达不到沸点暂时不沸腾,继续加热还能沸腾;“釜底抽薪”是水沸腾过程中不能继续吸热,能彻底使水停止沸腾。
故答案为:C。
10.【答案】
C
【解析】【分析】根据汽油容易汽化和容易燃烧的特点分析判断。
【解答】解:汽油在空气中容易汽化,遇到明火汽油容易燃烧,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1.【答案】
D
【解析】【分析】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现象,液化需要放热,据此分析即可。
【解答】夏天,打开冰箱门,可看到“白雾”,这其实是水蒸气液化后的小水滴。根据液化的条件可知,温度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气体放热才能发生,因此肯定是冰箱外的水蒸气遇到冰箱内的冷空气液化而成。
A.“白雾”是水珠,不是水蒸气,故A错误;
B.“白雾”是冰箱外的水蒸气液化而成,故B错误;
C.“白雾”是液态的小水珠,不是小冰晶,故C错误;
D.“白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降温形成的小水滴,故D正确。
故选D。
12.【答案】
D
【解析】【分析】蒸发和沸腾都属于汽化现象,因此都需要吸热,但是二者有很大区别:
①发生位置不同。蒸发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而沸腾发生在液体表面和内部;
②温度要求不同。蒸发在任何温度都能进行,而沸腾只能在沸点进行;
③剧烈程度不同。蒸发在无声无息中进行,而沸腾会产生大量气泡和声响。
【解答】A.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蒸发,而只能在达到沸点后才能沸腾,故A正确不合题意;
B.蒸发是在液体表面进行的,而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液体蒸发和沸腾都需要从外界吸热,故C正确不合题意;
D.蒸发不需要加热就能进行,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二、填空题
13.【答案】
表面和内部;剧烈;乙;甲
【解析】【分析】(1)根据沸腾的定义解答;
(2)在沸腾前,上面水的温度低于下面的水的温度,因此从底部升起的气泡逐渐减小。沸腾后,上面和下面水的温度相同,因此从底部升起的气泡体积不断增大,直到液体表面炸开,据此分析即可。
【解答】(1)沸腾是在一定的温度下,在液体的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在沸腾前,从底部升起的气泡逐渐减小,为图乙,沸腾时,从底部升起的气泡体积不断增大,为图甲。
14.【答案】
(1)液化;乙
(2)B
(3)不变
【解析】【分析】1、“白气”是小液滴。液化是由气态变成液态,需要放出热量,较热的水气遇低温的物体易发生液化;
2、沸腾是一种剧烈的气化现象,沸腾时会有大量的气泡从容器底部升上来,在上升的过程中由于内部的水气化进入气泡,所以气泡上升过程中会逐渐变大在液面破裂,跑到空气中;
3、液体沸腾时,温度达到沸点继续吸热,此时的温度不会再升高。
【解答】(1) 水蒸气是看不到的,这些“白气”是由于壶口跑出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液滴形成的,甲图与乙图相比,甲图“白气”团大,说明液化过程容易,根据液化的条件可知,液化需要遇冷所以温度更低时较易液化,据此可知房间乙的气温较高;
(2)因为水沸腾时,气泡上升的过程中是变大的,所以符合水沸腾前的情形的是B图;
(3)由于水沸腾时继续吸热但温度已经不会升高,所以
加大炉火猛烧,则壶内开水的温度
不变。
故答案为:(1)液化;乙
(2)B
(3)不变
三、解答题
15.【答案】
解:冬天手觉得冷时,向手上“哈气”是从口中哈出气体中的水蒸气液化时放热,放出的热量被手吸收了,手会感到暖和。若使劲儿向手吹气,是加快手表面空气流动,使手表面的水分蒸发加快,水分蒸发时从手上吸热,所以手不但不会暖和,反会觉得更冷。
【解析】【分析】本题要用到液化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这两个知识来解答,在明白“哈气”和“吹气”的区别的基础上解答此题。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液化,液化放热;液体蒸发时要吸热。
四、实验探究题
16.【答案】
(1)液化
(2)100℃的水蒸气液化放热给了冷水
(3)100℃的开水直至水面位置到达B位置(等高)处
【解析】【分析】(1)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液化需要向外放热;
(2)一般情况下,物质放热温度下降,吸热温度升高;
(3)对照实验要控制其它因素相同,然后改变研究的因素,据此解答。
【解答】(1)杯中水面上升是通入的水蒸气发生液化的结果;
(2)t2高于t1的原因是:100℃的水蒸气液化放热给了冷水;
(3)要探究是100℃的水蒸气放出的热量多,还是100℃的水放出的热量多,就要控制其它因素相同,将100℃的水蒸气换成100℃的热水,因此步骤②为:再倒入100℃的开水直至水面位置到达B位置(等高)处。
故答案为:(1)液化;(2)100℃的水蒸气液化放热给了冷水;(3)100℃的开水直至水面位置到达B位置(等高)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