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上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单元测试(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上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单元测试(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0-06 07:09: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九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
1.1951年新中国发起厉行节约运动。一份提交中央政府的报告称江门海关有价值5600万美元的货物和食品。九龙海关有306203港元和大量的黄金。武汉海关有1000公斤高价值的钨,同时还有2万公斤铁钉和96箱纸,等等。这份报告
A.其主要目的是追回国家金融资产
B.为实施三大改造提供了物质基础
C.一定程度上捍卫了国家经济主权
D.意味着中西方正常贸易将要中止
2.它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同时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使各族人民,特别是少数民族人民把热爱本民族与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结合起来,更加自觉地担负起捍卫祖国统一、保卫边疆的光荣职责。“它”被确立为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在
A.1945年
B.1949年
C.1954年
D.1965年
3.1958年《人民画报》(海外版)刊出了新中国汽车的报道:“东风’牌轿车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诞……京制造出‘井冈山’牌轿车,天津也制造出‘和平’牌轿车”,“中国制造的公共汽车、卡车与轿车,安全,坚固,舒适”。这表明,当时新中国
A.品牌建设是工业发展的重心
B.工业产品的竞争力得到提升
C.对外积极树立国家工业形象
D.利用对外贸易打破西方封锁
4.幼儿园暂行规程:第一条,本规程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文化教育政策及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关于改革学制的规定》制定。第二条……同时减轻母亲负担,以便母亲有时间参加政治活动、经济活动、文化教育活动等。材料表明
A.该规程制定于20世纪40年代末或50年代初
B.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
C.妇女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处于领导地位
D.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5.有学者认为.万隆会议是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国处理和发展与周边国家关系进程的延伸和拓展。中国对万隆会议的立场和态度,集中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国对民主中立国家的认识和对国际格局发展新变化的战略判断。这表明万隆会议
A.是特殊时期外交战略的有效探索
B.实现了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
C.是我国独立自主外交实践的开始
D.打破了美国对新中国的孤立与封锁
6.1954年12月,缅甸总理吴努应周恩来邀请回访中国时表示“中国好比大象,缅甸好比羔羊,大象会不会发怒,无疑会使羔羊常常提心.吊……很坦率地讲,我们对大国是很恐惧的。但周恩来访问缅甸以后,大大消除了缅甸人的这种恐惧。”缅甸消除“这种恐惧”的主要原因是基于中国
A.奉行“一边倒”外交政策
B.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加强同亚非各国联系
C.重申和平共处原则,发展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关系
D.倡导多边外交,建立新型区域合作组织
7.20世纪70年代,大批国家与新中国建交,包括日本、伊朗等12个亚洲国家,尼日利亚、利比亚等25个非洲国家,英国、意大利等15个西欧国家,美国、加拿大等13个美洲国家,澳大利亚、新西兰等4个大洋洲国家。这反映出新中国
A.开始打破西方孤立封锁政策
B.推行全方位外交的成效明显
C.与美国建交打破了外交僵局
D.外交空间得到了极大的拓展
8.从1960年开始,国家对全国粮食的收购价格平均加价5%;1961年又进一步提高了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其中,粮食的提价幅度为20%,油料为13%,生猪为26%,禽蛋为37%。这说明
A.国家注重稳定农村市场秩序
B.农业生产得到了全面的恢复
C.国家力求改善农业生产状况
D.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改善
9.1971年美国从中国进口490万美元,出口更是微乎其微;而1972年美国从中国进口额达3230万美元,对华出口为6020万美元。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B.冷战结束
C.中美两国关系得到改善
D.中国改革开放
10.20世纪70年代美国驻联合国首席代表乔治·布什说:“这是一个丢脸的时刻,我感到极为失望。但任何人都不能回避这样一个事实——虽然这可能是令人不快的,刚刚投票的结果实际上确实代表着大多数联合国成员国的看法。”这一说法是针对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台湾问题
D.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11.新中国成立后,某一时期的主要经济措施是:调整农村生产关系,加强农业战线,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精简职工和城市人口。这一时期是
A.1949-1956
B.1960-1965
C.1966-1976
D.1978-1984
12.1957年,经济学家顾准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货币、商品不能废除,价值范畴、价值规律应继续存在并发挥作用。因此,为了提高效率,应以市场价格的自由涨落,即真正的市场规律来自发调节生产。”该观点体现出当时中国
A.经济政策调整促进经济良性发展
B.已经引发对市场经济理论的初探
C.城镇职工生活已经达到富足水准
D.物资供应紧张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13.2012年是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及田中角荣访华40周年。中国新闻网:“国际机构评21世纪十大新闻,中国崛起高居榜首”。上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崛起的现象不包括
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中国重返联合国
C.中美邦交正常化
D.中日邦交正常化
14.1967年10月,尼克松在《外交事务》上发表文章称:“任何美国的对亚洲政策都必须紧紧抓住中国的现实……长远的观点来看,我们实在不能永远将中国置于国际大家庭之外。”尼克松的这种态度主要是考虑
A.重构美国的全球战略
B.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违逆
C.孤立中国政策已破产
D.取得越南战争的最终胜利
15.据统计,1960年黑龙江省基本建设投资达21.49亿元,1961年基本建设仅投资7.32亿元。1962年又压缩到5.71亿元,比1961年又减少22%。这种变化
A.有利于经济结构合理化
B.反映了经济形势的日益恶化
C.导致经济建设困难重重
D.体现冷战格局下的国防建设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69年1月,共和党人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当时正值美国面临着自二战结束以来最为严峻的形势。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危机的加深。使美国在苏联争霸中,日益处于不利的地位……1971年6月尼克松又在堪萨斯的一次讲话中提出今天世界上有“五个力量中心”(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和日本)的看法。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形势,并改善美国同苏联争霸中的不利处境,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一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
——方连庆《战后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
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跨出了改善中美关系的第一步。2月28日,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了《联合公报》,这是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期,这对世界形势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后,双方的贸易、科技和文化往来逐渐增多。与此同时,为进一步促进两国关系的正常化,中美双方政府官员也在进行不断接触。
——谢益罡《中国外交史》
材料三
二战结束后,日本政府长期执行追随美国、歧视中国的政策。50年代以来,随着中日两国民间贸易和人员往来的增多,日本各界人士要求恢复中日邦交的呼声越来越高。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对日本产生极大的震动。日本把美国的这种举动视为“越顶外交”。1972年9月29日,中日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王圣心《当代国际关系》
(1)据材料一,概括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一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关键问题是什么?怎样理解《联合公报》的发表是中美关系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日本对美国“越顶外交”的举动作何反应?分析日本对华政策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重大改变?
三、论述题
17.世界与中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新中国成立中外重大事件简表
时间
世界
中国
1949—1959
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签署《华沙公约》
签订《中苏友好互助条约》
参加亚非会议
1960—1969
不结盟运动美国入侵越南
苏联边防军侵入珍宝岛
中国与亚非新独立国家纷纷建立外交关系
1970—1979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尼克松访华
苏联入侵阿富汗
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中美建交
1980—1989
美国星球大战计划
柏林墙轰然坍塌,德国结束分裂
十二大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一国两制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期满后不再延长
1990—1999
两级格局结束
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
世界贸易组织建立
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中韩建交
21世纪初
欧元启动
911事件
第二次波斯湾战争伊拉克战争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举办世界奥运会
成立了“上海五国机制”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参考答案
1.D2.C3.C4.A5.A6.C7.D8.C9.C10.D11.B12.B13.A14.A15.A
16.(1)原因: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危机加深;美苏争霸正处于不利阶段;世界向多极化趋势发展;中国成为世界五个力量中心之一。
(2)关键问题:台湾问题。
转折点:中美两国结束长期敌对状态;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美国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两国官方与民间往来逐渐增多。
(3)反应:日本赶在美国之前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重大改变:中美两国关系的缓和;中日民间往来增多;日本各界要求恢复中日邦交;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7.示例一论题:新中国根据国际形势变化调整外交政策
论述:新中国成立之初,美苏冷战,两极格局对峙,美国对新中国采取敌视、遏制的政策。在这种情况下,新中国采取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打破了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孤立。20世纪60年代国际形势的特点是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从苏共二十大起中苏关系恶化,美国继续推行反华政策,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高涨,世界殖民体系瓦解。新中国采取“两只拳头回击”,支持援助广大亚非拉独立国家并与之建立外交关系,加强了与亚非国家的政治和经济联系。20世纪70年代,由于美苏争霸呈现苏攻美守的战略态势,美国谋求改善对华关系,而苏联严重威胁着中国安全。中国实行“一条线,一大片”,着重改善与西方国家关系,实行中美关系正常化并建交。20世纪80-90年代,冷战结束,两级格局解体,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中国推行不结盟的外交,中国积极开展了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坚定不移地“走出去”,推动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参与创建并推进上海合作组织等多边外交进程,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维护了世界的和平。
小结:伴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新中国外交政策经历了多次调整。这些调整适应了国内外形势,维护了国家利益,促进了经济发展。
示例二论题:世界格局的变化推动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
阐述:20世纪90年代,两极格局趋于瓦解,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趋势日益增强。在此背景下,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我国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同时,我国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积极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小结:世界格局的演变为中国深化改革开放提供了机遇。
示例三论题:国际局势的演变推动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阐述:20世纪70年代,美国受经济危机打击,并陷入越南战争泥潭,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尼克松政府实行战略收缩,谋求改善与中国的关系;中苏关系恶化,苏联威胁中国安全,也需要缓和与美国的关系,中国要提高国际地位需要改善中美关系,台湾问题的处理需要中美两国谈判。基于两国的共同需求,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小结: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与国际局势的演变紧密相关。
同课章节目录